爲了美化環境迎接2010年亞運會,廣州市爲此開展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市政府拔出73億元巨資,在六個中心城區全面實施“穿衣戴帽”工程,按計劃工程涉及的居民樓高達8萬多棟。總的來説“穿衣戴帽”工程對居民環境和緑化進行了改造昇級,大家還是比較滿意的。
但是廣州市對爛尾樓進行“穿衣戴帽”的做法有些不妥之處,如越秀區解放中路“新陶街電子電器城”,乍一看,24層高的大厦朝東臨街白色樓面和藍色玻璃層層相間,似乎與一般大厦並無不同,走近看,却是兩幅巨大的廣告畫,繞到“大厦”背後,則是鋼筋水泥畢露的爛尾樓。原來,早在2007年“新陶街”
收到上級的通知,要求響應創文、迎亞運的號召,全市爛尾樓在2008年間都要完成“穿衣戴帽”,建議聯繫廣告公司、搭棚架,做成仿真的效果。該爛尾樓“外墻”的包裝終於在2009年春節過後正式完工,足足花費了300多萬元。據説這只是剛剛開始,爲了迎接亞運會,區政府將有計劃地對各爛尾樓進行包裝,下一個目標將會是東風路烈士陵園一帶的一棟爛尾樓。
爛尾樓藏污納垢,危害社會治安、污染精神文明、影響周圍環境、破壞城市形象。據悉,廣州市在册的57個爛尾樓已有9成被盤活,廣州市政府曾表示要在2010年亞運前將爛尾項目全部復活。這是繼北京在奥運前消滅爛尾樓之後,
廣州市不甘落後的正確决策。現在,離開亞運會還有一年的時間,廣州市要消滅最後10%的爛尾樓是有可能的,切勿繼續“仿真”,免得貽笑大方。
廣州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司法部門要緊密配合,加大對爛尾樓處理的力度。如何處理?就以東風路上烈士陵園東面、中山大學北校區圍墻内好似日寇砲樓的那棟爛尾樓爲例,該樓是原中山醫科大學與廣東長城建設集團、廣東業豐房地産公司合建項目。1992年開始,建建停停整8年;2000年起爛尾至今,仲裁、談判、訴訟……
經歷了無休止的司法“馬拉鬆”。2007年4月19日,廣州市中院作出了民事判决:解除合建協議,將項目全部移交中山大學;接着,又是上訴與反訴,廣東省高院雖已受理,但迄今逾期29個月還未依法審理。如果廣東省高院盡快裁决,一年後的亞運會便不致爲這塊爛瘡疤蒙羞,廣州市黨政的諾言便接近兑現,越秀區也不必再次“仿真”。
作爲城市的瘡疤,爛尾樓不僅有礙市容,也浪費資源,正是這些公共利益因素,使得政府的直接介入具備了合法性基礎。建議廣州市政府主動争取司法部門的理解與支持,聯手制止扯皮不休的訴訟遊戲,爲維護社會公平和法律尊嚴、爲整頓市容和迎接亞運,按時消滅那最後10%的爛尾樓。
(方積干)
2009年11月17日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