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開幕致詞


  女士們、先生們:

  首屆海峽兩岸客家文學學術研討會,能在全國第一大客家省的省會廣州召開,特別是在我們這國家的重點大學揭幕,這對我們學校是十分榮幸的事。在這裏,我代表全校的師生員工,對來自全國各地、尤其是來自海峽彼岸的客籍著名作家、學者與專業研究員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歡迎你們來到我們這個不僅歷史悠久、且風光秀麗的大學,共同研究、探討繁榮客家文學創作、推動客家文學學術研究,兩岸攜手,去創造一個萬紫千紅的客家文學的盛世!

  如果從張九齡寫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算起,也就是客家先民留下的瑰麗詩篇開始,到作為中國古代十大詩人壓陣的黃遵憲,(這位著名的大文學家、客籍詩人、外交家曾寫有“篳路桃弧展轉遷,南來遠過一千年。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留三代前。”)從郭沫若寫下火力四濺的《女神》,到李金髮開創中國象徵派詩歌,從吳濁流、鐘肇政、鐘理和、李喬等在臺灣留下一部部客家文學的經典之作,到韓素音《我的根在中國》的五大部自傳,還有,今天在座的一批海峽兩岸的著名客家文學的作家、學者,均為客家文學的興盛,嘔盡了心血,並託付上了全部的生命。可以說,正是你們的犧牲,鋪設出了作為人類精神大道上的這麼一條無比燦爛、無比輝煌的紅地毯!

  在此,我再度向你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客家文學,不僅是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世界對客家文化的關注,客家文學功不可沒,以至世界上的文學名著,均已出現了眾多的客家人的文學形象。而在美國的著名大學、在歐洲的東方研究中心,對於客家的研究,始終是其重心與熱點。作為一個大遷徙的民系,客家對華夏文明的建構與再造,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近代,更發揮了巨大的歷史作用。

  無論是偉大的歷史變遷,還是客家的民風民俗,都是客家文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的泉水,文學家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世界關注客家文學,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拿出大氣磅礴、絢麗多姿的精品、力作,傳世之作來呢?這次研討會,我們不僅就作家作品,就小說、散文、詩歌等體裁,而且將深入到民間文學、民俗、山歌中,並就客家文學與經濟全球化、客家文學的移民意識、文化鋪陳與審美品格等,展開廣泛而熱烈的討論。

  我相信,經過這次以及日後更多的研討會,對提高客家文學的文化品味、藝術力度,也包括思想深度,一定是能起作用的。文學家與理論家們的攜手合作,相得益彰,一定能使雙方日後的創作與研究,都更上一層樓。

  在這裏,我代表大學,對來自海峽對岸的臺灣作家、學者們表示,歡迎你們更多地來到我們這裏,尤其是建立校際的學術交流。如今臺灣不少大學,均先後建立了客家學院,這當更有利、有效地加強我們在客家研究方面的合作,雙方互相交流經驗,把客家文化研究深入下去。

謝謝!

(李元元,華南理工大學校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