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客居者說——讀馬卡丹散文集《客山客水》〔1〕


  (王必勝,著名評論家、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高級編輯)

  客山客水,作為一個偏正結構的詞彙來理解,是馬卡丹對“家鄉故園”“吾土吾民”的情感表達。

  從個人的喜好上說,我對散文的認同是短小精粹,張揚性靈,見出思考。如果再有文詞雋永,意境跌宕,就是上品。這也是我國散文的優良傳統。千古名篇,我們耳熟能詳的也多是些精短篇什,意境與文采兼備的。而時下,這要求也許是一種奢侈,幾近苛求了。所以,退而求其次,我們可以有一個散文標準底線,精短而平實,真摯而坦誠的,打動人心者,就可視為好散文。所以,對那些動輒數千上萬言,洋洋灑灑者,淩空蹈虛者,或者文獻文件的轉錄者,或者虛情假意的矯情者,不是折磨人就是考驗耐心的文字,我們只能是敬而遠之,還有那些拘泥和坐實的報道性文字,都應當排除在散文之列。如果以此觀之,眼下的散文寫作者眾,散文文字汗牛充棟,真獲我心者可說是寥寥無幾。

  如是觀馬卡丹的這本《客山客水》,它基本暗合了我這個標尺。雖然,它們的水平參差不齊,間或略有稚嫩和直白,其不足和弱點也較明顯,可是,在我所持守的一是精緻、二是有情味的標準上,我認為這些作品是不同於眼下那種泛散文化的創作模式的。再說直截一點,馬卡丹的這本散文集的主要特色,一是行文輕快清麗,二是意蘊多有創造,且多是短小篇章,作者一氣呵成,讀來自然暢達,敍事記人,真情實感,煉字鑄意,多自己出。在這個熱鬧得有點發燒似的散文界,看多了大而無當的抒情,高頭講章似的哲思,華麗而空泛的美女,讀馬卡丹的短章小制的散文,有特殊的異樣的感覺。面對著豐盛的散文大餐,馬卡丹只是製作了一個家宴,或者是一盤白菜豆腐似的家常小烹,它雖清淡但不淺薄,雖平實但不平庸,它的色澤並不炫人,但卻能引起閱讀的興趣,耐得咀嚼。不知是否馬卡丹的有意為之,在他這本集子中,我們看到的多是一些短而精的東西,要說從論題來看,它們都可以洋洋灑灑地劃拉出長篇大制的,可是,馬卡丹僅找到他所著力描述的那一點生髮,寫祖上的客家土樓,寫故鄉的楠藤蛋,寫父輩的背影,少時夥伴的脾性和老師的溫情,以及茶之悟,神山之思等等,他的筆墨都十分的節省,惟其這敬惜只紙的節省,給他帶來限制,而又成就了精練,成為特色。更主要的是,他的筆意縱橫,力圖在短小有限的篇幅中開掘出相當的意蘊,得益於他對語言的提煉和琢磨。

  馬卡丹以“客山客水”為書名,有著雙重意義,他是客家人,這個南中國影響盛大的“漢民族中一支優秀的民系”(《神山之魂》)曾經給他以生命,給他以喜憂,世系袍傳,有生命的情感的聯繫,有揮之不去的客家情結,他以十分虔誠而敬畏的心情,把這山水世界進行文明的禮贊,他更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從變動的世界中,闡述客家人在現代化歷程中融入現代文明的流變和行進發展的走向,像閩西土樓、冠豸山,這深藏客家文化內涵的具體物件。馬卡丹的筆觸既注重對民系傳統的深入描繪,感受這塊先民熱血與祖輩的魂魄熔鑄的土地上,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又從現代化的進程中,反思一個深重的文化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現代性命題,作為客家的後人,這種理性和勇氣十分可貴。“客山客水”,作為一個偏正結構的詞彙來理解,是馬卡丹對家鄉故園、“吾土吾民”的情感表達;而另一方面,他把對世界的感悟,對大自然的一種情懷,當作是在不斷的運動中,不斷地行進中的文明之旅,這是一個現代人清醒的現代意識,誠如他所認為的,任何山水對於一個造訪遊歷者來說是客,相對于自然而言,人類永遠是客居者,於是,尋覓家園,永遠在追尋和尋求,是人類發展的一個原動力。也許,這樣的理解才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注 釋:

  〔1〕《客山客水》,馬卡丹著,作家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