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身在“石都”品石藝

  在城外遠觀風景,總被一種距離感阻隔,雖能看到風景的全貌,却無法真實地感知風景所給予的那份親切與融入;而站在風景中,與景相融,伸出手觸摸風景的輪廓與細節,這種近距離的品味更顯真實,更能品出個中真味。

  作爲在雲城生活了近10年的“雲浮人”,本應對雲浮石藝早已司空見慣,不會再有什麽驚喜的感覺,可每一次品賞能工巧匠的點石成金,聽石藝人講與石結緣的故事時,都帶給我視覺的衝擊和觀念的顛覆。

  走進某石雕廠展示廳,忠實的看門狗、石雕茶臺那躍上荷面小栖的青蛙、透出華夏古韵的黑石古琴茶盤、温情柔美的斷臂維納斯、散發出濃濃書卷氣息的石書、燃起熊熊火焰的歐式璧爐、以假亂真的石藝油畫不斷衝擊着我的眼球,令人應接不暇;立體感强、綫條精細順滑、連貫流暢的綫雕壁畫,工藝難度高的寫實雕刻、手繪着色石畫的檏實與典雅并存,古韵與時尚輝映,是新工藝與藝術思維創作的完美結合和體現;砂岩鏤空花茶幾、石頭上怒放的花朵、立體感凸顯的大型砂岩石雕壁畫又是另一番怡人的風景。

  雲浮石藝的形態、圖案、色彩和藝術意藴,給本來冰冷、堅硬的石頭,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和靈魂。傳統與時尚、夸張與寫實、完整與簡約……石材工藝師信手拈來各種表現手法,借石抒情,彰顯出石頭無窮的生命張力。

  年届七旬的山城石雕廠老工藝師區秀明從事石雕工藝近30年,可稱得上雲浮石雕界元老。他雕塑的人物頭像惟妙惟肖,令人稱奇。他説,我原來只會做石獅子,改革開放後來購買石藝品的西方人比較青睞人像,從没做過人像的我便買來書籍自己觀摩、鑽研,終於摸索出了一套做人像的技術。區秀明深有感觸地説:“借鑒傳統文化,接收外來文化,是現代石雕工藝必經之路。如果没有改革開放,我們就走不出去,外來的文化也進不來。”

  一扇中國傳統茶褐色雙扇木門“貼”着兩張栩栩如生的門神,門神下面是兩個造型生動的銅獅子門環,“門”兩側上還有一副對聯。這個以中國式傳統木門作盛茶的茶盤,古檏素雅,簡單之中又似乎藴涵着深遠寓意,將兩種極具代表性的中國古文化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件名爲《出入平安》的作品獲得了廣東省第三届民間工藝精品展金奬、廣東省首届(雲浮)石藝創意大賽金奬。它的作者就是盛開石材廠老闆樑建坤。

  自幼酷愛書畫的樑建坤看似貌不驚人,身上却透出一種藝術家的氣質,與他交談,更能領略他對石藝創作的獨特見解。他説,一個没有創意的石藝,它生命週期不會長。創作應該是隨心所欲的,創作思路由靈感激發。

  正是有了這些不懈探索的民間石雕藝人,才使得雲浮石藝有無數的驚世之作呈現在世人面前。世界各地隨處可見的維納斯、大衛雕像,堪稱“舉世無雙”的巴基斯坦青玉花瓶上渾然天成的裊娜姑娘像、陳列於埃及開羅國際會議中心大廳的大型大理石壁畫石《天長地久》、大型石拼藝術畫《從雅典到北京》……這些作品,無不向世人昭示,雲浮石藝正在日益發展壯大,走向成熟,並邁向世界。每年一届的廣東省(雲浮)石藝創意大賽,在挖掘和培養石材工藝人才、提昇雲浮石藝創作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藝術與商業恰到好處的結合,讓雲浮石藝享譽在外。從窮鄉僻壤走向世界的雲浮石藝,爲雲浮人帶來了榮譽,也帶來了生活和精神上的富裕。生爲雲浮人,身在“石都”,與石爲伴,以石爲生,因石而富,品石悟石,知足了!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