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是一部應時代需求而生的學術著作,它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和發展的廣闊範圍爲背景,以精神文明學創新的理論爲基礎,通過縱横交融的新探索系統全面地揭示了市場經濟與人的素質以及它們之間的互動關係,新穎獨特而又與時俱進,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深遠的指導意義。
《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是由範英先生等撰寫、紅旗出版社1994年出版、全書共134萬字的學術專著,該書以總結鄧小平同志强調的“我們的國家,國力的强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决於勞動者的素質”〔1〕爲統攝靈魂,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和發展的廣闊範圍爲背景,以社會現實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爲載體,以精神文明學創新的理論爲基礎,以人的素質和市場主體的現代文明綜合素質爲核心,展開了系統全面的、立體式的、嘗試性的探討,揭示了市場經濟與人的素質以及它們之間的互動關係,促進現代文明社會的科學發展。這不僅在當時是必要的、及時的,在如今也同樣具有很强的現實針對性和很深刻的理論開拓性。
一、該論産生的社會背景
學術著作《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也是獨具特色的地域背景的必然産物。
(一)應運而生的時代背景
1.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背景要求。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在多個重要會議上曾多次强調指出: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忽略哪一手都不行。這兩手就是: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鄧小平同志的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的重要依據,包括《共産黨宣言》中“兩個徹底决裂”〔2〕的理論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的理論觀點,也包括毛澤東同志關於“兩個改造”〔3〕的觀點。堅持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徵,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保证。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深刻而全面的認識,在範英先生的帶領下,廣東的一批中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開始了長途跋涉,不畏艱難,應時代的要求聚焦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的素質問題研究。
2.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背景要求。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對於我國來説,實際上是開啓了一場偉大的社會改革運動的序幕。該書寫作前,我國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實行的以市場爲導向的經濟改革取得了成功,被世人稱爲“中國奇迹”。市場經濟最大的制度優勢是資源配置的有效性,資本的增值需求和擴張性在自由競争機制下能够使社會一切有用的資源都被充分地利用起來,資源的閒置和浪費只有在壟斷的情形下才會發生。市場經濟的動力機制在於:尊重勞動者的自由選擇和投資者的經濟主體地位,各種生産要素可以自由流動和組合,並根據供求關係輔之以政府調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市場經濟的勞動、投資自由以及在法制保障下的資源之間的自由交换,爲社會每個人特質和潜能的發揮、致富願望和自身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制度平臺和可操作空間。但是,10多年的實踐也暴露了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激烈競争形成的貧富分化和發展不平衡,人生、人性的貨幣化和對金錢的崇拜,資本對産業的壟斷形成的交换不公,資本對國家權力的侵蝕和控制性影響,企業的外部性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等。經驗證明,這些問題是搞市場經濟必然會發生的問題,是由資本的本性——追求私利最大化和自由交换原則决定的。如何既能發揮市場經濟競争優勢和資源配置優勢,又能够抑制、控制市場經濟負面效應被放大,把市場經濟這種社會動力機制放置在社會主義制度的框架内,用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和提高人的素質爲引導、駕馭市場經濟的走向和動力發揮,從而使市場經濟爲社會主義、爲人民大衆服務,正是範英先生及其所帶領的團隊寫作本書的應有之意和研究的價值所在。
3.學科建設的背景要求。中華民族具有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歷史文明,對人類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中華民族的文明有兩個要義:一是以倫理道德爲核心,樹立人的精神世界;二是人的發展不損害外部世界,强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人的精神境界與外部世界,與天地宇宙密切相連,不可分割。精神世界、精神文明連着物質世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學的建立與發揚民族精神、民族文明不可分割,其學科建設是發揚歷史文明,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開拓創新,將市場需求和現代文明融入其中的需要。正是基於這種需要,《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一書應運而生。《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是精神文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書的作者們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便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課題作爲主攻方向,開始了深入的考察和學科的創建。作者們認爲,只有從人的素質出發,從中華文明的繼往開來出發,來考察精神文明與市場經濟的關聯,才能抓住根本性的東西和關鍵性的問題。正是以本書的專家學者們多年的深入探討和研究積累,爲精神文明學這一新興學科的創建提供了重要條件,打下堅實基礎,作者們才能以共同的智慧鑄造凝成《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這一科學著作。
(二)獨具特色的地域背景
1.承擔試驗區的責任。197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决定在廣東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廣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改革開放的百花園中, 邁開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第一步。勤奮地耕耘了10多個春秋, 歷經瞭風風雨雨的鎚煉,廣東的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在廣東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要求繼續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廣東必須繼續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道路,而且要膽子再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在思路上要有新的突破。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也是理論創新的熱土,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許多標誌性的理論創新成果都是首次在廣東提出的。廣東既承擔着改革實驗區的責任,又承擔着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排頭兵之重任。廣東必須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地發揮排頭兵作用。正是有這些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引,廣東改革發展才引領全國風氣之先,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廣東的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正處於全面轉入市場經濟發展軌道的關鍵時期。廣東的實踐不僅爲廣東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同時也更加緊迫地提出了加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艱巨任務。廣東人在物質生活逐步改善起來的同時,對精神生活的改善,對文明風尚和群衆性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不斷提高,以此爲背景,以範英先生爲代表的一批學者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與理論,懷着深厚飽滿的熱情,鍥而不捨執着追求,進行了長期的艱苦探索。鄧小平同志指出:“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没有一點闖的精神,没有一點‘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4〕《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作者們同樣闖出了一條新路,創立了人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人的素質的改善和提高决定着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和科學發展等思想和觀點。
2.敢爲天下先的品格。求變化,求發展,求進步,是人類文明演進的基本脈絡,也是中國探索繁榮富强道路的根本指向。廣東一直以“敢爲天下先”、“摸着石頭過河”的精神走在我國改革開放謀求發展的前列,並從解難題、渡難關中一路走來,在探索市場經濟的發展上,努力的實踐,再闖新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涌動中,廣東以敢爲天下先的品格勇於吸納外來文化的精華,使之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尤其是廣東毗鄰港澳臺,連接東南亞,是兩種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生活方式的交匯點,加之市場經濟的率先起步和黨中央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作者又都生活在廣東,在這樣的地域文化背景下,該書及其思想内容的産生可謂兼備時代特色與地方特色。例如:人的文化素質與市場經濟,人的審美素質與市場經濟,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發展預測,新型人格與市場經濟等章節均體現了廣東人敢闖敢試,敢爲天下先的品格特徵。
二、該論彰顯的價值特色
《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進行了人的素質和市場經濟的綜合探索,思路獨到,理論深刻,觀點鮮明,耐人探索。概括來説,其主要價值特色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系統全面
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曾於1994年初召開了“廣東省廣州市精神文明與市場經濟”理論研討會,會上有學者提出“經濟倫理”概念,認爲實行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確立社會主義功利原則和公正原則,盡快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倫理體系。隨後就有吴燦新等所著的《市場道德論》,李權時、章海山所著《經濟人與道德人》出版。同年11月,由範英先生主編的《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一書問世,該書系統完整地探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基”,“人才輩出的生態環境”和“完善人的素質的社會大學”。同時該書還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形成過程中,“鎚煉市場主體的現代文明的綜合素質”這一總體觀點,以人的素質和市場主體的現代文明綜合素質爲核心,運用掌握的精神文明學理論去關照市場經濟體制中出現的諸多社會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並展開了系統全面的新闡釋,進行了多層面的、立體式的、嘗試性的新探索。該書從研究人的素質出發,緊緊抓住精神文明和市場經濟的内在聯繫,最終歸結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分析和研究了由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和審美素質搆成的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關係及兩者之間的矛盾運動,從中引出市場主體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展現了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又在研究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從動態角度重點勾劃了人的素質在市場經濟中的具體變换情况,把讀者引進了生動豐富的現實世界,使人身臨其境,引發共鳴。
具體論之,本書共分爲七大編。第一編從第一章到第七章,主要從人文科學的角度,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做了七個層次上的界定。第二編從第八章到第十三章,重點用精神文明的理論,來闡發人的素質的搆成及其與市場經濟之間的矛盾運動的狀况。第三編從第十四章到第二十三章,通過對人與人之間的主要關係和這些關係所反映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境界的透視,來展現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真諦。第四編從第二十四章到第三十一章,分别考察公務員、文化人、企業家、個體户、殘疾人、從業者、待業者和離退休人員各個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中的動態反應與素質狀况。第五編從第三十二章到第四十一章,在研究市場主體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述市場主體必須藉助學校教育、理論宣傳、新聞導向、信息選擇、觀念更新、决策方略和超前意識等方面來作綜合素質的一般展示,這種綜合展示歸結起來,就是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人生的價值。第六編從第四十二章到第五十一章,從人的自由、個人隱私、交往信用、婚姻家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愛國主義、國際主義、人種文明與市場經濟的關係來論述人的綜合素質。最後一編爲第七編,是從第五十二到五十九章,主要分析反腐保廉、黨風民風、掃除“六害”、僞劣藥品、整治姦商、文化市場、人口流動等,與市場經濟的關係,最後將全書落脚在法制文明在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上的重大作用。從整體上來説,七大編從不同角度分别有所側重,又環環相扣遥相呼應,而各個編章又從不同角度的各個方面全面展開論证,因而,不管是從整體上看,還是從局部各個章節來看,本書都是集系統性與全面性爲一體,展開論述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這個既具有挑戰性又有社會需求性且有較大難度的重大課題。
(二)新穎獨創
市場經濟屬於經濟學研究範疇,人的素質屬於人文科學範疇,以往人們多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市場經濟做出許多探討,本書獨辟蹊徑,將人文學科介入經濟領域,展開論述精神文明學。該書以精神文明學作爲兩門聯繫甚少的學科的中介點和聯結點,以新穎獨特的研究視角,將人文學科和經濟學科統一起來研究,全書闡釋市場經濟的同時處處閃爍着人文科學和人文知識的亮點。
第一編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命題作了七個層次的人文學科介入的嘗試: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富强的法寶;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沃土;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文明的根基;市場經濟是人才輩出的生態環境;市場經濟是完善人的素質的社會大學;市場經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强固的重要動力。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做的這七個層面上的人文科學的闡釋,深刻系統地説明瞭市場經濟不僅僅是經濟學科的“市場”,是社會主義富强的必由之路和法寶,而且是人文學科的“市場”,是培育社會主義文明、民主的肥沃土壤和深厚根基。
第二編用精神文明學的現有理論來闡發人的素質搆成及其與市場經濟之間的矛盾運動,更是屬於人文學科範疇。精神文明學非常重視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學所講的文化,包括教育、科技、衛生、體育等主要方面的内容及其之間形成的各種進步狀態。精神文明學重視思想建設,指出,人的思想素質首先是理想素質,只有有信仰、有理想才會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精神文明學重視審美建設,包括審美對象、審美意識和審美欣賞等重要内容。把人的素質的搆成要素創造性地歸結爲文化、思想和審美三大方面:人的文化素質是“真”,思想素質是“善”,審美素質便是“美”,“真善美”的有機統一便是人的素質的最高境界。
第五編在論述市場主體藉助其他方面來做綜合素質的一般展示時,闡述了學校教育與發展市場經濟的關係,論述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觀念更新、新聞導向、信息選擇對提高人的素質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把人的綜合素質創造性地歸結爲,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人生的價值。指出,市場主體的人生價值問題,是其綜合素質的核心問題。並在第六編中具體展開,特徵鮮明,如分别將人的綜合素質落脚點在人的自由、個人的隱私、交往信用、婚姻家庭這些直接問題以及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較間接的問題上。將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等問題也引入其中,關注人的心裏活動和人種的文明等,從而對市場主體方面做了更爲深刻廣闊的闡釋和透視。
另外,本書還設置專章來探討法制文明有關的重要問題,提出研究法制文明的標準和影響法制文明程度的因素等,都涉及人的綜合素質問題。 這些多方面知識的引入,多維度的闡述,充分運用了人文學科的概念、範疇、原理及規律等對市場經濟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刻系統的闡述和論证。從而使得《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一書在同一時代相類書刊中脱穎而出,出類拔萃,影響較大,收效頗豐。
(三)深入實踐
該書的問世無論在當年還是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實踐意義。從實踐價值來看,廣東率先走上市場經濟之路,隨之帶來了一系列的諸如觀念問題、思想問題、行爲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法律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解决與否都關係到市場經濟能否有序發展、科學發展的問題。精神文明學的創立與發展就是隨着實踐的發展而深入的。《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一書作爲精神文明學的重要内容正是關注了社會的這一巨大變化,適時及時的抓住了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關係這一重大課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該書是以範英先生爲代表的廣東理論工作者多年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産物,是對廣東經濟建設的實踐加以科學概括而形成的,是長期的深入實踐和理論思考的結果。
書中對人際關係、干群關係,個人利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共同富裕、發家致富、平等競争、新型人格、新聞導向、心理重構等數十種與市場經濟和人的主體素質相關的問題展開了全方位的研究,都是依據市場經濟的實踐而提出的嶄新課題,至今仍飽含清新。 這些研究爲實踐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多種思考的方案,提出了相應範圍的理論指導和可行性的實施對策,擴大了該書在各個層面的社會影響,體現了精神文明學理論來自實踐、理論服務於實踐的宗旨,從而使該書得到國内外學術界和社會有識之士的廣泛認同。
特别是在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從物質生活的提高到精神生活的改善,人自身的精神素質是决定性的制約因素。廣東人在物質生活富裕之後,在精神生活上應該追求什麽?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提出人的素質的命題,對提高廣東人的素質尤爲重要。可以説《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一書,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人的素質以及由人的素質爲基礎所形成的人的精神價值,正確評價人的精神活動的作用,建設“文化强省”等,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因此,《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問世,評價其實踐價值,是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我們應該有這種文化自覺、精神自覺來公正地評價其社會價值。
(四)與時俱進
《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一書應時代的需求而及時問世,不僅對當時社會産生積極作用,對當今社會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從整體上看,在電子科技迅猛發展引起日新月异變化的今天,科學技術滲透到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不斷改變着人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以及情感世界,提高着人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本書將科學技術與人文學科的結合,對提高人的素質, 推動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重要論述,在當年是一個將來時的趨勢,而在當今則是一個進行時的動作;在當時是引領國際的一個潮流,而在倡導“和諧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今天,則是一個必然落實中的做法。因此,該書從人文角度出發,既有科學的預見性,也有重要的現實性。
其次,從局部來看,書中界定的概念、提出的觀點,對當今仍有指導意義。書中對市場經濟七個層次上的概念界定,如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富强的法寶,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沃土,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文明的根基,市場經濟是人才輩出的生態環境,市場經濟是完善人的素質的社會大學,市場經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强固的重要動力等。以人文科學爲出發點,論述全面,獨到深刻,至今讀來仍令人受益匪淺;在論述市場主體時,提出市場主體必須藉助學校教育、理論宣傳、新聞導向、超前意識等方面,進行綜合展示,這種綜合展示深刻地論述了,全社會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人生的價值;提出了市場主體的人生價值問題是其綜合素質的核心問題,這與當今市場經濟蓬勃發展,“以人爲本”理念倡導不謀而合,兩者無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書中關於人的素質的概念説明鞭辟入裏,旁征博引而又全面深刻地歸結爲文化、思想和審美的結合,更是引領了當今要求的“人的全面發展”的潮流傾向。書中關於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協調機制問題,同樣明確指出“要協調,即和諧、合理、配合、互補、統一狀態的總和,它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形態之一,也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普遍現象。探討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矛盾運動,並在此基礎上,重視其兩者之間的協調機制,是我國現實生活出現的嶄新課題,可能還未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所以,在書中我們以較重的筆墨來闡析它”,這種論斷高瞻遠矚,10多年後與之不謀而合的“和諧社會”的建設印证了這種判斷。黨中央提出的建設“和諧社會”其重要含義就是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諧社會”的建設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認可和積極的實踐。
再次,書中提出的一些問題至今仍然值得我們深入探討。該書在第三編中探討人際關係及其中的干群關係,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的關係,以及共同富裕,平等競争和雷鋒精神等重大問題,都是隨時代發展常談而常新的話題。尤其是它涉及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涉及到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這些問題仍是當前急需解决好的社會問題。第四編在探討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中的動態反應與素質狀况時,提出要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制度”,這在今天也是我們需建設好的一個重要問題。各級政府人員由當年的組織推薦到現在的公開招聘,體現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開、公平和公正。這無疑爲無數有志青年提供了一條展示才華,奮發有爲,爲國效力的重要途徑。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和重要成果之一。
對於個體户市場主體,書中指出,要積極引導個體户,不斷加强其法制觀念和思想文化修養等内在素質,這在當今的法治建設中也是一項題中之意。在當年剛剛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中,由於實踐經驗不足,有不少體制和機制上的漏洞和忽略之舉。應改革大潮而生的個體户,在倉促之中上陣,有的躍躍欲試,不顧磐籬;有的假冒僞劣,一起上陣。經過了10幾年,市場體制逐漸成熟,法制建設逐步健全,當年的不法行爲大爲改善,但要建設文明、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的法制建設、思想素質的提高仍任重道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書中難能可貴地注意到弱勢群體,提出千萬不能忘記廣大殘疾人這一市場主體,提醒人們對他們的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如今在市場經濟向縱深發展之際,解决殘疾人問題,已成爲政府下達給各企事業單位的硬性指標和任務,解决殘疾人的就業和生活問題已成爲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企事業没有嫌棄,人民没有抛棄。對殘疾人的關注已成爲“以人爲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運動會不僅國家召開,奥運會、亞運會等世界級的運動會也列入其中獨立運行。
對於離退休市場主體,書中寫到,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中,他們所受到的“波動”,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體諒,這就需要在轉軌的環境中仔細分析他們的心態,找出他們心理失衡或失控的具體原因和克服的對策,找到解决這些問題的有效方式,以達到弱勢群體心理平衡的目的,維護和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如此周到而預見性的目光,即便當今,也難以企及。特别是在2002年全國人大會議上國務院朱镕基總理據此界定了“弱勢群體”的概念,提出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以來,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討論成爲社會科學界的一個中心話題。這些問題都已成爲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亟待解决的難題,並被不斷提上工作日程。如今的離退休人員已不再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了,書中前瞻性的論述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極大關注。至此,離退休工作處已成爲各級黨委政府及各企事業單位的必設機構。作爲社會的一個重要人群,已經有專門的部門和專門的機構,有專門的隊伍在全面的做好離退休人員的工作。他們的吃住,病老得到了單位、社會的關注、關心和幫助。
關於知識分子市場主體,書中指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市場經濟興衰成敗的决定因素。自21世紀以來,國家實施的科教興國戰略、人才戰略等,其主體就是知識分子,可以説知識分子是國家龢民族繁榮富强的核心力量,是國際社會競争的核心和主體。人才問題仍是我國至今仍要解决的大問題。爲此,我國各級政府在各地建設科技園大量吸引海外及各種人才,高等院校設專項基金吸引海歸人員。黨和國家每年設重大奬項奬勵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等等,無一不體現了我國的人才戰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才的關心和重視。
最後,書中提出的一些超前性的問題還應引起我們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如書中第六編論述了人的綜合素質所涉及的人的自由、個人隱私、交往信用、婚姻家庭等直接涉及個人的社會問題,以及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可持續發展問題,都是當今仍存在而並未很好解决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在論述改善和提高整個民族的綜合素質時,涉及到的人種文明問題,指出:“盡管人種的劃分與民族的劃分有着自然因素的指標與社會因素指標的不同,人種與民族的存在關係是不能混淆也不能簡單劃分的,但同時,人種與民族存在於分佈的交叉相雜,也决定了人種文明與民族文明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從人種文明的角度來看市場主體的綜合素質,與民族文明的角度相比較,其關聯與差别也是明顯的。但我們常從民族文明的角度來理解市場主體的綜合素質,而很少從人種文明的角度來作新的探索。爲了更好地認識民族整體素質與市場經濟的關係,考察人種文明與市場經濟的問題便是必要的。”這些問題的提出,至今仍呼吁我們應給予足够的關注去解决。遺憾的是,我們重視和認可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並加强了這幾個文明的建設,唯獨還没有認可人種文明,還没有對人種文明建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而人種文明關乎到人類自身的健康發展,更關乎到前四大文明發展的潜力、發展的基礎和發展的力度。我們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對人種文明的重視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總之,《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和發展的廣闊範圍爲背景,以社會現實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爲載體,以精神文明學創建的理論爲基礎,以人的素質和市場主體的現代文明綜合素質爲核心,探討了市場經濟的多種命題,以及人的素質的多種搆成;在此基礎上,闡述了市場主體及其綜合素質形成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條件,旨在通過對現代人的素質和市場經濟之間的互動研究,推動社會文明的全面進步。該書的作者們以高度負責和鍥而不捨的精神經過潜心研究,成就了《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這一著作,它以全面系統性、新穎獨創性和與時俱進性成爲《中國精神文明學大型叢書》最爲可觀的成果之一,在當時具有重要作用,産生極大影響,在當今仍具有極大的價值,也必將對今後産生更大的作用和更加深遠的影響。
注釋:〔1〕《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頁。
〔2〕“共産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决裂。”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1-272頁。
〔3〕“無産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鬥争,包括實現下述的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參見《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頁。
〔4〕《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頁。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