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章 廣東民族凝聚論的系統創見

  【内容提要】 《當代中華凝聚力》是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多年來堅持研究精神文明學歷程中收穫的諸多成果中的一個重要成果。它具有明顯的原創性,主要體現在六“新”上,即新的視角、新的論著、新的搆架、新的體系、新的概念、新的觀點。它多維度、多層次,系統、詳細、深入地闡述了中華民族歷久不衰的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在範英教授的主持下,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集中一批省内外中青年爲主體的學者,用6年時間,論著了《當代中華凝聚力》〔1〕一書,在學術界引起了强烈的反響,爲廣東建設文化强省注入了活力和學術創新上的支持。

  一、主旨鮮明 評價不凡

  從總體上看,《當代中華凝聚力》一書具有重大的價值、鮮明的主題和良好的社會反響。

  (一)選題重大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歷來都高度重視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中華民族凝聚力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産生的,以一種觀念形態藴藏在每一個中華民族成員之中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共同的民族心理龢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現。從本質上説,中華民族凝聚力是把中國全體成員團結成統一的有機整體的内在力量。中華民族凝聚力對中華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至關重要。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的根本是民族凝聚。而愛國主義凝聚力又是以多元、多維的凝聚力爲基礎,是多元、多維凝聚力的凝結。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既是以往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有機延伸,更是她的發展,有其獨特的内容和特徵,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探討,爲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服務,爲中華的振興和國家的統一出力。

  (二)主題突出

  “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研究,並非是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的首創,但以“當代中華凝聚力”爲核心内容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則是其開首的先河。“當代中華凝聚力”課題研究的主旨鮮明,不是單純爲學術而學術,爲理論而理論,而是緊緊圍遶理論學術研究爲現實服務這一根本宗旨,具體地説,就是爲振興中華而探索,爲服務於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而研究,爲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而理論。

  (三)好評如潮

  《當代中華凝聚力》一出版,就引起了理論界和政界廣泛關注,給以了很高的評價,非同凡響。

  張磊研究員説:“《當代中華凝聚力》這部百萬字的新著,則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和拓展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探索,爲新時期加强愛國主義教育給予了許多有益的啓示。”“該書是我至今所看到的關於民族凝聚力研究中最完善、最詳細的一本書。”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漢青説:“《當代中華凝聚力》是一部加强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特别是今天,我們很需要它。”

  李權時研究員説:“《當代中華凝聚力》是一本全面探討民族凝聚力的新著。”“它已顯示了明顯的開創性和超越性。”這突出表現在四個“新”:“命題新”、“觀點新”、“材料新”、“方法新”。

  章海山教授説:《當代中華凝聚力》這本專著體現了“强烈的時代感和重大的現實意義。”“這本專著的創造性、系統性、全面性、理論深度和學術價值都是十分明顯的。”

  馬中柱教授説:“《當代中華凝聚力》一書極富創新精神,特别是在‘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内涵’上有着重要的開拓。”

  李辛生教授説:《當代中華凝聚力》“這是精神文明學關於民族凝聚力研究的一次新躍進,也是廣東精神文明建設在理論上的新建樹和巨大成果。”   

  劉卓紅教授説:“愛國主義的根本就是民族凝聚,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是激發民族凝聚力的過程。”“《當代中華凝聚力》新著正是選擇了這樣一個在當代有强烈民族性和深層意義的課題加以研究,開培育呼唤當代民族凝聚力研究之先,實在難能可貴。”

  陳家義教授説:《當代中華凝聚力》是“研究中華民族凝聚學,並帶有創新學科的學術力著。”

  戢鬥勇研究員説:《當代中華凝聚力》有新的探索,新的建樹。該書之新有四點:“有鮮明的時代氣息”;“有系統的理論結構”;“有閃光的思想火花”;“有凝重的歷史積澱”。

  霍秀媚教授説:《當代中華凝聚力》“是對目前我國的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的新突破、新發展和新超越。”“既是巨著,又是精品。”

  範海泉研究員説:“《當代中華凝聚力》是一部值得人們重視的好書,是中國人和外國人深刻認識中華民族的好書。”

  董玉整教授説:《當代中華凝聚力》“準確地把握了中華民族振興發展的時代主題”、“全面深入探討了當代中華凝聚力的精神實質和實踐功能”、“展示了中華凝聚力的歷史和現狀”。

  葛洪澤研究員説:“我們相信:《當代中華凝聚力》一書的出版,對全面瞭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搞好愛國主義的宣傳和教育,進一步促進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將有所裨益。”

  吴鐸教授説:“古老而又年輕的中華民族無比强勁的青春活力來自哪裏?《當代中華凝聚力》對這個問題在深刻、全面的思考和分析的基礎上,以8編32章100多萬字的巨大篇幅,進行了理論性探討。”它“主題鮮明”、“搆思新穎”、“論证有力”、“闡發清晰”,“不愧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理性頌歌。”

  陳崇山研究員説:《當代中華凝聚力》一書,由35名作者辛勤筆耕了六年,“幾乎可稱得上‘十年磨一劍’,説明這是一部嚴謹創作的力作,而不是目前`圖書市場上泛濫的‘學術快餐’。該書的發行,將對各行各業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有裨益。”

  還有很多專家學者對《當代中華凝聚力》給以了好評,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2〕。從以上的列舉中已不難看出《當代中華凝聚力》一書所具有的宏大思想内涵,在省内外的理論界和政界有很大的震動和影響,得到了很好、很高的評價,這是對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的鼓勵,也是對廣東理論界廣大同仁的鞭策。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的全體會員必須繼續勇進,不可懈怠。

  二、注重原創 視角獨特

  從方法上説,《當代中華凝聚力》最鮮明的特色是原創性强,視角獨特。

  (一)立足當代進行原創

  關於對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研究,在《當代中華凝聚力》一書出版之前和同一年代均有力作發表,如:孔慶榕、李權時的《中華民族凝聚力論綱》,1995年出版;張磊、孔慶榕主編的《中華民族凝聚力學》,1999年出版;馬戎、周星主編的《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發展》,1999年出版;周星等主編的《社會人類學論叢:中華民族凝聚力形成與發展》,1999年出版。還有任繼愈、張江明等諸多專家學者發表了很多對中華民族凝聚力問題研究的學術論文。相關成果爲寫作《當代中華凝聚力》提供了多方面的啓迪,但《當代中華凝聚力》在繼承借鑒他人成果的基礎上也實現了新的超越。它與其他力作的最顯著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立足於“當代”二字形成新的論著,具有明顯的原創性。

  作者認爲,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有着數千年文明而悠久的歷史,每個時代都有其凝聚力問題,都需要進行研究。但是最緊迫、最需要、最具直接作用的,就是要對中華民族在“當代”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問題,作出重點探討,同時以它爲主綫,把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凝聚力問題有機地帶入其中,力求古爲今用,以利於當代中華凝聚力的發展;而且,在以當代爲主綫的研究中,也對未來走向加以預見,力求放眼前程,以推動當代中華凝聚力的提昇。《當代中華凝聚力》就是循此思路來選題定位的,與現在一般地論述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流行做法有所不同,因而具有選題定位上的創新特色。

  (二)突顯學科創建視角

  《當代中華凝聚力》從創建新的學科即創建“中華民族凝聚學”或“民族凝聚學”的角度出發,認定是探索“中華民族凝聚學”或“民族凝聚學”的前奏。作者指出,在1991年冬和1992年初開始寫作此書時,就提出建立“民族凝聚學”的粗略意見,認爲它的第二個層次是“中華民族凝聚學”。但《當代中華凝聚力》它研究的只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層面上的“力”的問題,“中華民族凝聚學”内容要比《當代中華凝聚力》豐富得多,它是一個大系統,這個系統不僅包括凝聚力,而且還包括“凝聚源”、“凝聚場”、“凝聚體”、“凝聚核”、“凝聚鍵”、“凝聚鏈”、“凝聚點”、“凝聚綫”、“凝聚面”、“凝聚網”、“凝聚渠”、“凝聚熵”、“凝聚量”、“凝聚度”、“凝聚質”、“凝聚勢”,等等。所以,《當代中華凝聚力》一書,只能説是屬於“中華民族凝聚學”範圍的一個方面,而且講的重點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在當代的狀况,這是不能與“民族凝聚學”或“中華民族凝聚學”相提並論的,最多只能説它是探索“中華民族凝聚學”或“民族凝聚學”的前奏。

  (三)突顯精神文明視角

  《當代中華凝聚力》從精神文明學的視角來探討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相關問題。這既有助於精神文明學的深化,也有助於推進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研究。作者指出,《當代中華凝聚力》突出當代中華凝聚力的系列性研究,是出於研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尤其是進行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當代中華凝聚力》是中國精神文明學大型叢書的一項重點課題,因爲研究精神文明學不可能不研究愛國主義,不可能不研究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

  三、結構嚴謹 層次分明

  從架構上看,《當代中華凝聚力》最鮮明的特色是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一)總體結構:嚴謹中建樹新體系

    《當代中華凝聚力》首先對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含義作了界定,指出,“所謂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本質涵義,是作用於中華民族共同體身上並形成各種内聚力的合力。”其次,對“當代”的概念作了界定,指出,“‘當代’這一概念,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這一歷史時代。”這樣就可以對當代中華凝聚力的涵義作出界定:所謂當代中華凝聚力的本質涵義就是作用於當代中華民族共同體身上並形成各種内聚力的合力。

  在明確了當代中華凝聚力本質内涵的前提下,《當代中華凝聚力》一書則以“力”的問題爲基點,以凝聚力爲核心,以當代爲主綫,運用歷史與當代有機結合的方法,對“當代中華凝聚力”進行了全面而集中的探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架構和理論體系。

  架構上,《當代中華凝聚力》從民族凝聚力各層次的内涵、成因、主體、客體、屬性、特徵、功能和發展等八大要素入手,高屋建瓴,氣貫全局,格調殊特,極具創新性,形成了研究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新的架構。全書八大編,32章,110萬字,氣勢宏大,内容豐富多彩。

  體系上,由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内涵導引出當代中華凝聚力的一系列論題,搆成了當代中華凝聚力的一個嶄新的理論體系。《當代中華凝聚力》首先對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和當代中華凝聚力等概念作出界定,接着,重點對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内涵、成因、主體、客體、屬性、特徵、功能和發展作了系統而全面的探討和闡明,揭示了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歷史淵源和發展前景。

  (二)具體層次:遞進中形成新著述

  第一編爲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内涵。第一章,物力内涵,包括了物力是中華凝聚力的物質基礎、當代中華凝聚力中的物力系統和物力變革等三節;第二章,智力内涵,包括了智力是中華凝聚力的核心内容、當代中華凝聚力中的智力系統和智力變革等三節;第三章,引力内涵,包括了引力是中華凝聚力的聯結紐帶、當代中華凝聚力中的引力層次和引力運動等三節;第四章,活力内涵,包括了活力是中華凝聚力的生命所在、當代中華凝聚力中的活力系統和活力功能等三節。

  第二編爲當代中華凝聚力的成因。第五章,歷史成因,包括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沿革、中華歷史凝聚力回顧和影響等三節;第六章,階級成因,包括了中華民族的階級及其變化、中華民族的階級與凝聚力和當代中華階級凝聚力透視等三節;第七章,社會成因,包括了中華民族歷經三種不同社會形態、中華凝聚力社會成因的静態分析和動態考察等三節;第八章,現實成因,包括了當代中華的現實狀况、現實凝聚力和匯合中華現實凝聚力等三節。

  第三編爲當代中華凝聚力的主體。第九章,民族主體,包括了當代中華民族主體的搆成、凝聚力和增强當代民族主體凝聚力等三節;第十章,群衆主體,包括了當代中華群衆主體的搆成、凝聚力和拓展中華群衆主體凝聚力等三節;第十一章,階級主體,包括了當代中華階級主體的搆成、凝聚力和集結中華階級主體凝聚力等三節;第十二章,政黨主體,包括了當代中華政黨主體的搆成、凝聚力和發揮中華政黨主體凝聚力等三節。

  第四編爲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客體。第十三章,自然客體,包括了當代中華自然客體的内容、凝聚力和中華自然客體凝聚力作用等三節;第十四章,社會客體,包括了當代中華社會客體類型特徵、當代中華社會客體的凝聚力和當代中華社會客體凝聚力的溝通等三節;第十五章,硬件客體,包括了中華凝聚力的硬件客體概説、當代中華凝聚力的硬件客體和中華凝聚力硬件客體的强固等三節;第十六章,軟件客體,包括了中華凝聚力的軟件客體概説、當代中華凝聚力的軟件客體和中華凝聚力軟件客體的優化等三節。

  第五編爲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屬性。第十七章,民本主義,包括了民本主義的由來、特徵和作用、當代中華的民本主義凝聚力和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利緣屬性等三節;第十八章,愛族主義,包括了愛族主義的由來、特徵和作用、當代中華愛族主義凝聚力考察和當代中華凝聚力中的血緣屬性等三節;第十九章,愛國主義,包括了愛國主義的由來、特徵和作用、當代中華愛國主義凝聚力考察和當代中華凝聚力中的地緣屬性等三節;第二十章,社會主義,包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當代中華的社會主義凝聚力和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史緣屬性等三節。

  第六編爲當代中華凝聚力的特徵。第二十一章,大一統,包括了中華大一統的歷史過程回顧、現實狀况簡述和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國土特徵等三節;第二十二章,大聯合,包括了中華大聯合的歷史進化軌迹、現實狀况簡析和當代中華凝聚力的民族特徵等三節;第二十三章,大團圓,包括了中華大團圓觀念形成與發展、生動局面的表現和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傳統特徵等三節;第二十四章,大開化,包括了中華大開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展示的當代風采和當代中華凝聚力的時代特徵等三節。

  第七編爲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功能。第二十五章,内部功能,包括了中華凝聚力内部功能的類型、發揮和當代中華凝聚力的根本功能等三節;第二十六章,外部功能,包括了中華凝聚力外部功能的類型、發揮和當代中華凝聚力的重要功能等三節;第二十七章,上層功能,包括了當代中華上層功能及其類型、充分發揮當代中華上層功能和當代中華凝聚力的精英功能等三節;第二十八章,基層功能,包括了當代中華基層功能及其類型、充分發揮當代中華基層功能和當代中華凝聚力的群衆功能等三節。

  第八編爲當代中華凝聚力的發展。第二十九章,對比發展,包括了中華凝聚力縱向的對比發展、横向的對比發展和對比研究在當代中華的意義等三節;第三十章,内部發展,包括了當代中華凝聚力内部發展的主要使命、不同道路和求同存异等三節;第三十一章,外部發展,包括了當代中華凝聚力外部發展的主要使命、有利形勢和基本態度等三節;第三十二章,全面發展,包括了當代中華凝聚力全面發展的根據、條件和趨勢等三節。

  四、内容豐富 論説新穎

  從内容上説,《當代中華凝聚力》還體現在提出了許多新概念和新觀點,使人耳目一新,給人諸多啓迪。

  (一)新概念

  《當代中華凝聚力》提出的新概念有:引力内涵、活力内涵、硬件客體、軟件客體、愛族主義、大團圓、大開化、上層功能、基層功能、對比發展、表層引力、中層引力、深層引力、潜在活力系統、社會主義凝聚力、史緣屬性、社會主義史緣屬性、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國土特徵、精英功能、對比發展、异國兩制,等等。還有在總論中提出了一些需待研究和探討的諸多新概念:凝聚源、凝聚場、凝聚體、凝聚核、凝聚鍵、凝聚鏈、凝聚點、凝聚綫、凝聚面、凝聚網、凝聚渠、凝聚熵、凝聚量、凝聚度、凝聚質、凝聚勢,等等。

  (二)新觀點

  《當代中華凝聚力》提出的新觀點有:生産力就是民族凝聚力振興和發展的原動力、中華優秀傳統的内核是智力傳統、中華民族的精華是智力精華、中華凝聚力的物力是它的根本内容,而智力是它的核心内容、引力是中華凝聚力的聯結紐帶、引力是物力與智力的對立統一、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引力運動是凝聚力和離散力的鬥争過程、活力是中華凝聚力的生命所在、社會的文化凝聚力二律背反、自然客體凝聚力是民族主體凝聚力的土壤、自然客體凝聚力是群衆主體凝聚力的源泉、自然客體凝聚力是階級主體凝聚力的舞臺、自然客體凝聚力是政黨主體凝聚力的依託、横向與縱向相聯繫的網絡溝通、集束與輻射相聯繫的合力溝通、當代中華社會客體凝聚力與自然客體的溝通、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利緣屬性、地緣屬性是愛國主義的本質屬性、愛國主義的根本是民族凝聚的問題、當代中華凝聚力的傳統特徵、當代中華凝聚力的時代特徵、當代中華凝聚力的根本功能、當代中華凝聚力的群衆功能,等等。

  總之,《當代中華凝聚力》是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多年來堅持研究精神文明學歷程中收穫的諸多成果中的一個重要成果,它選題重大,主旨鮮明,得到社會的好評。它是一部具有明顯的原創性的新的著述,有新的視角、新的搆架、新的體系、新的概念、新的觀點、新的論説。它多維度、多層次、系統、詳細、深入地闡述了中華民族歷久不衰的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注釋:〔1〕範英、丁富華主編:《當代中華凝聚力》,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版。

  〔2〕以上評價性引文及其他評價均請參見《當代中華凝聚力》序言及範英、劉小敏、江立平主編:《珠水雲山育芳菲》,中國人事出版社2006年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