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中國古代青銅器源遠流長,漆繪青銅器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錯金銀、鎏金青銅器交相輝映,對於研究中國早期的漆器生産、漆繪工藝,以及古代科技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古代 漆繪 青銅器 研究
Abstract:Bronzes of ancien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The lacquer-painted bronze took up an important part, which share great reputation with the gold-inlayed bronzes and the gold-gilded bronz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early lacquer ware production, lacquer painting technique and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evel of ancient China.
Key words:ancient lacquer-painted bronzes study
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聰穎、富有創造性的民族,一個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愛美而又善於審美的民族。中國古代青銅器源遠流長,絢麗璀璨,有着永恒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標誌,是民族文化的瑰寶!而中國古代漆繪青銅器是豐富的青銅文化的積澱,它與錯金銀、鎏金青銅器交相輝映,演繹着古代青銅文化裝飾藝術絢麗斑斕的不朽詩篇,爲研究中國早期的漆器生産、漆繪工藝、漆繪藝術、審美意象、科技、青銅文化,以及人類文明的創造發明和歷史進程有着特殊的重要意義。
一、 簡單的回顧
1976年,廣西貴縣羅泊灣出土了一大批十分珍貴的西漢青銅器,曾引起了廣西文博界及世人的極大關注。歲月流逝,35年過去了,那些藴藏着嶺南地區青銅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所發出的霞光似迷宫般,令筆者痴迷,艱難地去穿越、去破解、去找尋那深邃無比的迷宫之奥秘。羅泊灣出土的西漢漆繪提梁銅筒、漆繪銅盆〔1〕更是廣西考古的空前發現。中國古代漆繪青銅器,雖然外表裝飾不及鎏金鎏銀銅器那麽富麗嬌妖,但也格外華美,絢麗奪目,這種青銅裝飾藝術的又一派新氣象,這種别樣的美,這種對人類有着重大貢獻、可夸耀於世的杰出成就,令筆者怦然心動,遐想翩翩……
二、漆的起源及出土漆繪青銅器之調查
1.漆的起源、生産及其使用
據文獻資料載,我國古代使用漆器的時間很早,《韓非子·十過篇》講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畫其内”〔2〕這就説明,虞舜、夏禹時代已有一色和朱黑兩色漆器。又據博物館有關考古資料顯示,1955年在江蘇吴江團結村良渚文化遺存中出土漆繪彩陶杯〔3〕。1959年在吴江梅堰的遺址中有出土綜地黄紅兩色綵繪黑陶壺。經化學試驗,綵繪物質與漢代漆器的反應相同,而和仰韶文化的彩陶、吴江紅衣陶的試驗結果迥异〔4〕。良渚文化的年代約爲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200年。1973年在江蘇常州圩墩下層的馬家浜文化中發現喇叭形器,上端涂成黑色,下端涂成暗紅色,。另有一殘件,表面圖黑色。紅色涂料微有光澤,直觀和現在的漆無區别〔5〕。馬家浜文化比良渚文化還早約1000年。197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遼寧敖漢旗大甸子墓葬中出土2件近似觚形的薄胎朱色漆器,色澤鮮明。經碳十四測定,距今約爲3400年至3600年〔6〕。1978年至1984年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綵繪木器。胎骨雖已腐朽,尚可辨認出爲鼓、豆、案、俎等物。其中的木豆彩皮剥落時呈卷狀,與漆皮相似。其距今約3800年至4千年〔7〕。1978年更有驚人的發現,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第三文化層中中發現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經過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其涂料爲天然漆〔8〕。七千歲的木碗,這是目前所知我國最早的漆器,證實了我國是朱漆器藝術的發祥地,漆器是中華民族的發明創造,在新石器時代髹漆工藝已相當發達,且分佈的範圍頗廣。漆繪藝術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藝苑中一枝奇葩。
此外,我國在古代就已將桐油與漆合用〔9〕。桐油是干性植物油,也能産生高聚物薄膜,將油與漆合用,是個技術創舉。 夏商周時期,漆器的應用有所發展。1973年在河北臺西村商代遺址發現了漆器殘片。《史記》中也有豫州貢漆之説。漆器手工業主要由官家經營,此後歷代相襲,各朝均設官辦作坊。
春秋戰國時期的漆器製作,經過了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階段。在戰國時期,漆器業獨領風騷,形成長達五個世紀的空前繁榮。漆器生産被國家列入重要的經濟收入,並設專人管理。漆器生産工序復雜,品種又特别繁多,這時的漆器很昂貴,使新興的諸侯不再熱衷於青銅器,而把興趣轉向光亮潔净、易洗,體輕、隔熱、耐腐、嵌飾綵繪五光十色的漆器,於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銅器。
秦漢漆器的生産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漢代達到鼎盛時期,史書多有記載,出土文物亦不少。漢代漆器的生産組織嚴謹,出土的的漆器銘文上記録下來的分工名稱就有:素工,做漆胎灰底;髹工,在漆胎上涂漆;畫工,在漆器上作畫;上工,在漆器上進一步涂漆;銅扣黄涂工,在漆器的銅耳上鎏金;銅耳黄涂工,在漆器的銅耳上鎏金;清工,相當於現今的檢驗工,做最後修飾;造工,作坊主;漆工,專門制漆;供工,供應材料。可見分工之細密。
漢代漆器的裝飾工藝有幾種方法:一種是漆繪,用生漆制成半透明的漆液,加上各種顔料,繪描於已經涂漆的器物上,色澤光滑,不易脱落。一種是油彩,用油料調顔色,所繪花紋往往因油脂老化而脱落。一種是針刻,用針尖在已經涂漆的器物上刺刻花紋,然後在刺刻出來的綫條内填入金彩,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戧金”漆器。還有一種用金銀箔制成各種圖樣,貼在器物的漆面上,呈現出類似“金銀平脱”的效果。此外,還發現有堆漆的作品。
到了唐代,制漆技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唐代漆器工藝品類繁多,技藝精湛,並有許多創新。器物多做瓶、盤、碗、琴等生活器皿,以及箱、床等傢具。製作向華美的方向發展。其中金銀平脱、剔紅(即雕漆)和螺鈿鑲嵌,在漆藝上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宋代漆藝呈現大發展趨向,不僅設有漆器生産的專門管理機構,民間作坊也很普遍。戧金在宋代又有新發展,已有戧金、戧銀的填彩之别,犀皮是宋代漆器的新品種,俗稱虎皮漆或菠羅漆。宋代螺鈿漆器也很發達,多在黑漆底上鑲嵌白螺鈿片。宋代漆器多檏素無華,以造型取勝,充分表現出器物的韵律美。
北京是五朝古都,歷史上文人蔡萃,工匠雲集,漆器文化十分發達,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漆器産區。
元代設油漆局,掌管髹漆之工。元代漆器的主要品種有雕漆、戧金、螺鈿鑲嵌等。螺鈿漆器的特點是螺片由厚變薄,開創了“軟螺鈿”的新工藝,因而更加豐富多彩。
明代漆器生産出現了一個新的興盛時期。永樂年間皇室在果園廠(今西什庫東)專門設立了官局製造漆器。據清代高士其《金鰲退食筆記》記載:“果園廠,在欞星門之西,明永樂年制漆器,以金銀錫木爲胎,有剔紅、填漆二種。所制盤、盒、文具不一。填漆刻成花鳥,彩填稠漆,磨平如畫,久而愈新。其盒制貴小,深者五色靈芝邊,淺者回文戧金邊。古色蒼瑩,器傳絶少,故價數倍於剔紅。二種皆稱廠制,世甚珍重之,而不可多得。”
清代設有“清宫内務府造辦處”,下設42作,其中設有“漆作”。漆器産品主要有車、船、轎、儀仗及皇室、貴族所用的日用傢具和器具,也有各種裝飾擺件。
我國的漆器至遲在漢代就已流傳到亞洲一些國家,十七、十八世紀又流傳到歐洲。接着,製造漆器的技術也隨之傳到了國外。
2.出土漆繪青銅器之調查及其收藏
7千年悠久漫長的歲月,星轉鬥移,人世間滄桑巨變,物是人非,并且,不管自然的或人爲的,大量的文化遺物或墓葬皆遭損毁或湮没了,及至能流傳保存至今的文化遺物,實屬非常不易而珍貴無比!據查閲博物館考古實物資料及各類書籍資料可知,在我國各省市如下博物館珍藏有如下古代漆繪青銅器〔10〕〔11〕〔12〕,即:
商代漆繪銅立人像 成都三星堆遺址博物館藏
商代漆繪銅鉞 成都三星堆遺址博物館藏
西周漆繪王后用之寶鼎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
春秋跽坐人漆繪銅燈( 圖一 ) 河南省博物院藏
戰國鑲嵌漆繪雲紋銅壺(圖二) 寶鷄博物館藏
戰國銀首人形漆繪銅燈(圖三)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戰國漆繪曾侯提鏈銅壺(圖四) 湖北隨縣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鐘篪銅人(圖五) 湖北省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人擎銅燈(圖六) 湖北省博物院藏
圖一 春秋跽坐人漆繪銅燈(图片略)
圖二 戰國鑲嵌漆繪雲紋銅壺(图片略)
圖三 戰國銀首人形漆繪銅燈(图片略)
圖四 戰國漆繪曾侯提鏈銅壺(图片略)
圖五 戰國漆繪鐘篪銅人(图片略)
圖六 戰國漆繪人擎銅燈(图片略)
戰國漆繪幾何紋銅鏡 湖北省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蟠螭紋銅鏡 湖北省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柿蒂紋銅鏡 湖北省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雲雷紋銅鏡 湖北省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四葉紋銅鏡 湖北省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神獸紋扁壺 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雲雷紋三足鼎 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饕餮紋三足簋 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銅鏡(3件) 湖南省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鳳紋鏡 内蒙古呼和浩特博物館藏
戰國髹漆狩獵紋壺(圖七) 臺北故宫博物院藏
戰國漆繪套環獸耳銅罍 河南省博物院藏
戰國漆繪龍鳳紋鏡(3件)(圖八) 河南信陽博物館藏
戰國漆繪四禽紋銅鏡(圖九) 河南省博物院藏
戰國漆繪青銅匜(圖一○) 故宫博物院藏?
秦代漆繪銅車馬(圖一一)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西漢漆繪雁魚銅燈 山西平朔考古隊藏
西漢漆繪鎏金銅酒樽(圖一二) 山西博物館藏
圖七 戰國髹漆狩獵紋壺(图片略)
圖八 戰國漆繪龍鳳紋鏡(图片略)
圖九 戰國漆繪四禽紋銅鏡(图片略)
圖一○ 戰國漆繪青銅匜(图片略)
圖一一 秦代漆繪銅車馬(图片略)
圖一二 西漢漆繪鎏金銅酒樽(图片略)
西漢漆繪人物車馬銅鏡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藏
西漢連弧紋漆繪銅鏡 西安文管所藏
西漢漆繪群猴銅扣飾 (圖一三) 雲南省博物館藏
西漢漆繪人物畫像銅鏡(3件)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西漢漆繪竹節銅筒 (圖一四)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西漢漆繪銅盆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唐代漆繪羽人飛鳳花鳥紋金銀平脱銅鏡 (圖一五) 國家博物館藏
唐代漆繪雲龍紋嵌螺鈿銅鏡 (圖一六) 國家博物館藏
圖一三 西漢漆繪群猴銅扣飾(图片略)
圖一四 西漢漆繪竹節銅筒(图片略)
圖一五 唐代漆繪羽人飛鳳花鳥紋金銀平脱銅鏡(图片略)
圖一六 唐代漆繪雲龍紋嵌螺鈿銅鏡(图片略)
三、漆繪青銅器的出土及分佈狀况
盡管古代漆繪青銅器考古實物資料比較匱乏、零星,但是,我們仍能從僅存的考古實物資料及文獻資料中看到,古代漆繪青銅器的出土地點,北起内蒙古地區、西到西安,南到廣西、廣州、雲南、湖北、湖南,其中以、湖北、湖南、陝西出土最多,而戰國時期漆繪銅鏡數量最多亦最爲發達。
四、漆繪青銅器的類别
綜觀出土的古代漆繪青銅器其類别主要有:食用器、酒器、水器、兵器、車馬器及雜項鏡、燈、扣飾、造像等。
五、古代漆繪青銅器典型代表之文化特徵
1.戰國漆繪曾侯提鏈銅壺
通高2.5厘米、口徑10.2厘米。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出土。壺蓋爲圓錐形,中央有小鈕,鏈與樑相聯,器頸細長,鼓腹、圈足,頸側有雙耳,耳上有小鈕,連以樑兩端之鏈,口沿下飾三道蟠虺紋,下加垂葉紋。腹部亦飾蟠虺紋三道,腰間飾突起的渦紋,肩表正面有7個銘文,花紋中填白色漆。此種裝飾使該器頗顯其素雅之美。
2.戰國漆繪鑲嵌雲紋銅壺
高19.3厘米,腹徑15.6厘米。1966年陝西寶鷄出土。頸略斂,鼓腹,兩側有垂環耳,圈足,通體飾錯金銀雲氣紋,其間加珠形、水滴形裝飾,嵌緑鬆石和涂朱漆,壺上雲氣紋黄白漆色相間,雜以紅緑色漆,蓋亦鮮明,在嵌槽中涂朱色漆。該器裝飾極盡繁縟富麗,體現了青銅文化裝飾藝術最美、最復雜、最高的一環,是一件精美絶倫的青銅文化藝術珍品。
3.戰國漆繪跽坐人形銅燈
高48.9厘米,盤徑23.7厘米。1975年河南三門峽上村嶺出土。其作跽人形,戴冠,雙手持叉形燈柱,柱頂有環形燈盤及方板承座,前方有兩圓形穿,盤緣有彩色漆繪三角形紋,衣飾上亦有漆繪,腰束革帶、帶鈎。其造形古檏生動,别具特色。
4.戰國漆繪銀首人形銅燈
高66.4厘米,1976年河北平山三汲出土。燈爲男子着長袍狀,首係銀質,雙目嵌寶石,其長袍上的花紋以朱黑色填漆。右手握蟠螭口銜柱,柱頂飾一燈盤,且柱滿飾錯銀龍紋,繞以浮雕螭龍,並有一猴,作攀摇狀。左手持螭尾,螭身夭矯横出,口托另一燈盤。螭下方又有燈盤,有蟠螭卧其中,翹首攫噬。人形足下有獸紋方座。此燈所塑男子,赤手搏持螭龍,當有一點神話背景,而面部表情恬静活潑,髮型之工極細,這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
5.戰國漆繪鳥紋銅鏡
直徑16.7厘米,湖北江陵九店楚墓出土。圓形綵繪鏡,橋形鈕,無鈕座,斜邊,無緣。鏡身較大,胎較薄。鏡背在黑膝地上用朱、黄兩色漆綵繪鳥、雲紋。中部用紅漆勾勒出一展翅飛翔的小鳥用黄漆繪鳥目,外圍用紅、黄漆相間繪雲朵狀紋。該鏡刻劃的鳥活潑,且動態十足,漆彩美麗,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精品。
6.戰國漆繪鳳鳥紋銅鏡
直徑19.7厘米。湖北荆門包山1號墓出土。圓形漆繪鏡,鏡面微凸,背後中部有一橋鈕。背面以紅、黄、金三色漆繪内、外兩組圖案。外圈爲連續的變形卷雲紋。鳳整體卷曲呈S形,喙圓鈍,矮冠垂纓,身作鳥羽紋;凰則只有首頸,喙尖鈎狀,無冠無纓,頸飾斜綫羽毛紋。該鏡精工鑄造,紋飾繁縟華麗,漆彩艷麗,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7.秦代漆繪銅車馬
高106.2、長317厘米。車爲雙輪車轅,駕四馬,輿前部有御者跽坐,戴冠束帶、佩劍,手執轡索,後部有箱,箱後有門,前及左右各有一窗,底有方板,象車茵,頂有橢圓形車蓋,輿車内外均有雲氣紋、夔紋、幾何紋漆綵繪,御者面手和衣冠皆有漆綵繪,馬通體涂白色,不少部件朱書或刻寫文字。其銅車馬,設計巧妙獨到,綵繪絢爛奪目,是難得的卓絶的藝術品,對研究古代車制更有重要意義。
8.西漢漆繪群猴銅扣飾
徑13.5厘米。1956年雲南晋寧石寨山出土。呈圓形,中心鑲紅色瑪瑙珠,外以朱黑漆繪成八道光芒,周圍點粘鑲緑鬆石小圓片,内緣有十個鎏金猿猴,彼此援外成爲一圈。猿猴在西南所常見,其浮雕動作酷肖,這是古代先民神猴崇拜的心理及長期在自然界生活、勞動善於觀察物象的結果。
9.西漢漆繪竹節銅筒
高42厘米,底徑14厘米。器呈竹筒狀,以弦紋來分界,即上下部。上部兩側飾鋪首,連接兩端有鏈的提梁,筒外通體施優美和諧的漆綵繪,兼有人物、鳥獸、植物等圖案,底緣作勾連紋。自古以來,南方盛産竹,而人們亦普遍愛竹,故用竹作器、作畫、作建築等等。竹器,已深深地根植於南方人之生活中。此器頗富濃厚的地方色彩,并且其人物之形象、服飾等更是研究地方民俗較爲珍貴的實物資料。
10.西漢漆繪銅盆
高10厘米,口徑44厘米。其折沿、淺腹、直壁,腹外有四個鋪首啣環,其内外通體均施漆綵繪,内壁飾魚紋、龍紋;外壁飾人物、奔馬、禽獸等圖案。2千多年過去,其漆綵繪至今仍然鮮艷無比,特别難能可貴,并且之造型、之繪畫、之漆色皆堪稱一絶,其有着很高的藝術價值。
11.西漢漆繪連弧紋銅鏡
直徑28厘米。1963年陝西西安紅廟坡出土。弦鈕,圓鈕座,上施紅色漆繪,內緣爲淡緑色地上繪雲氣紋,間以紅色花卉,外緣爲紅地,上有出行、守獵、花卉等圖像,鏡緣做連弧紋。該鏡漆繪及其艷麗精美,較同時代的帛畫毫不遜色,是名貴藝術品。
12.西漢漆繪鎏金酒樽
高34.5、口徑64.5厘米。1962年山西右玉大川出土。折沿,深腹,圓底,腹外有三鋪首啣環,下飾虎形三足,腹中飾寬帶紋和一道弦紋,其通體鎏金,用漆綵繪鹿、駝、象、兕、虎及獸首人身的神話動物,口沿刻銘:“據陽陰誠胡傳銅酒樽,重百斤,河平三年造。”鎏金器本身已極其耀眼華貴,又在鎏金器上施加漆綵繪,使其格外璀璨絢爛,十分珍貴。
13.西漢漆繪雁魚銅燈
高53厘米,長34.5厘米。1985年山西朔縣出土。作回首銜魚伫立狀,通體漆繪,即用黑、紅、白、緑四色,繪出雁的翎毛,魚的鱗片。該燈由可自由拆裝的雁頸首、雁體、燈盤、燈罩四部分組成。雁首有冠,圓眼突睁,嘴銜一條肥魚,長頸與雁體以子母口相接。體寬,兩側並立有蹼。魚下接燈罩蓋,雁頸與燈相接,腹腔中空相通,魚腹下與燈盤相對應,爲圓形覆口,其口與燈盤之間插立二弧形屏板交錯開合,既能擋風,又可調節光度,待燈燃時,烟霧通過魚腹和雁頸導入雁腹,防止油烟污染空氣。該燈造型精妙而獨具匠心,别具特色,它更是科學運用和創造發明的藝術杰作。
14.唐代漆繪羽人飛鳳花鳥紋金銀平脱銅鏡
直徑36.2厘米。體呈八瓣葵花形,鏡面平坦,鏡背在褐色漆地上滿嵌金銀片鏤成的展翅羽人、飛鳳、花鳥、蝴蝶等。鏡鈕外圍還有金銀片的八瓣蓮花座。該器紋飾茂密華麗,鏤刻精湛,是中國銅鏡發展鼎盛階段的代表作。
15.唐代漆繪雲龍紋嵌螺鈿銅鏡
直徑22厘米。河南省陝縣後川唐墓出土。體爲圓形,圓鈕座,邊緣較高,鏡體厚實,爲水銀沁。鏡背褐色漆地上以螺鈿鑲嵌一龍飛騰盤遶於雲氣之中,作口吞銅鈕狀。其製作精緻,形態栩栩如生,是一件具有很高價值的工藝美術品。
六、漆繪青銅器的年代序列初步判斷
據上述考古實物資料顯示,各博物館收藏的漆繪青銅器,年代自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唐代皆有,其年代序列整齊劃一,貫穿於整個古代青銅器所劃分的時代。商代,中國的漆器生産及漆繪藝術已十分發達,然而,從商周、春秋出土的青銅器上看,漆繪青銅器出土的數量及其有限,屈指可數;相反地,戰國的漆繪青銅器出土的數量、類别、品種却頗多,這是因爲,就我國漆工藝的發展而言,歷史上第一次的突飛猛進及其繁榮,正好出現於戰國時期,且經久不衰,一直延續至漢代、乃至唐代,仍然發出美麗的餘輝。由此可見,戰國和西漢的確是古代漆工藝史上的巔峰時代,這裏,我們可以從現存的出土的漆繪青銅器中窺一斑,并且,戰國漆器,産量之多、品種之多、製作之精、分佈之廣,都遠遠超過了前代,這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七、裝飾藝術和實用功能的分析研究
1.裝飾藝術
古代青銅器是禮的體現,是尊貴身份的象徵。青銅器雖然能鑄造出精緻的各種美麗的紋飾,但是,它只能以綫型的凸凹、明暗及寬窄作爲其表現的手段,顔色暗淡、單一。然而,自古以來,我國古代的先民就愛美、尚美,故用各種藝術形式體現美,謳歌美,是其自然情感所抒發的内容。而用漆彩給青銅器繪畫、裝飾打扮,亦是其思想意識和審美藝術昇華的體現,也是貴族的一種威勢及炫耀的寫照,更是是當時社會的一種時尚。因而,那些漆繪後的青銅器,無論從設計及紋樣上看皆已相當考究,并且,集五光十色,美輪美奂,雍容華貴於一身。無疑地,漆繪青銅器藴藏着無比醇厚的民族文化藝術及詩情畫意,它能帶給人以無限美好的享受,亦帶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及震撼,乃至戰國時期,其裝飾藝術已至登峰造極的地步。
通過觀察和對比,顯而易見,漆繪青銅器的紋飾主要有:人物、羽人、雲龍、飛鳳、猴、虎、蛇、鹿、象、雲紋、花鳥蟲魚、雲氣紋、垂葉紋、渦紋、弦紋、勾連紋、蟠螭紋、螭龍紋、連弧紋等幾何紋;
從漆色看,主要有:黑、朱、黄、緑、褐、紫、金色;
從内容題材上看,主要有:神話故事、車馬人物、宴樂、 人物造像、狩獵、雲龍、飛鳳、群猴、花鳥等等;
從裝飾方法上看,主要有:一色漆、罩漆、綵繪、描金、堆漆、填漆、螺鈿等等。
由於博採兼施,一些漆繪青銅器之紋樣圖案與漆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别開生面,獨樹一幟而成爲青銅文化的一顆明珠。當然,從一些圖案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出它們既是當時貴族思想意識的反應,亦是古代先民漆繪藝術、裝飾藝術水平卓絶的體現。
2.實用功能
古代漆繪青銅器不僅五光十色,美輪美奂,并且,它能帶給人一種美及尊貴之享受。此外,從漆的特性中我們知道,漆,具有抗腐蝕、耐酸、經久不變的性能,更爲重要的是,上了漆的青銅器,能够防止其進一步的氧化和腐蝕,而保存長長久久,由此,即便是漆繪青銅器在埋藏了三千年,而許多銅器表面漆繪涂層却色澤猶新。所以,我們要説,古代漆繪青銅器是裝飾藝術和實用價值的最佳和絶妙的運用,這是中國古代先民的輝煌成就和創造發明,是其大智慧的具體體現。當然,漆器的運用及生産,是與其社會背景、經濟條件發展分不開的,這亦是生産力不斷發展,社會不斷地進步,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審美能力不斷增强的結果。
八、漆繪青銅器的製造方法
1.鑄造銅器
首先由金工作好模子、翻範,爾後用合範法(陶範法、石範法、失蠟法)或分鑄法、拍印法來鑄造銅器。
2.調制各種色漆
深色漆直接在漆液中加進顔料即可制成。如丹漆,就是在漆液中加進丹砂制成朱色漆,但是,淺色、淡色必須用油。因爲,漆樹上採割的是乳白色的,其接觸空氣後,逐漸變爲紫紅色,最終變爲光亮的黑色漆膜,所謂“白似雪、紅似血、黑似鐵”。
3.在銅器上作畫
在鑄造好的銅器上,由漆工在畫工繪好的紋樣上髹漆其表。作畫工具是毛筆,漆畫之筆,須用富有彈力的毛筆在銅器上作畫,這是因爲漆液粘稠,不易展開之故。
4.風乾
將畫好的銅器,放進特製的陰室中,讓自然風使其風乾即成。
九、文化藝術成就及價值意義
從中國古代漆文化到青銅文化,漆繪青銅器,歷盡數千年滄桑,仍然璀璨絢爛,富麗妖嬈,它與鎏金鎏銀及鑲嵌青銅器交相輝映,演繹着青銅文化裝飾藝術不朽之篇章,是青銅文化裝飾藝術的又一發展高峰,是歷史上形成的豐富的文化積澱,是古代青銅文化與漆文化相互結合的産物。它像一顆璀璨明珠,發出萬道霞光。無疑地,其有着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技價值、文物價值、審美價值、民俗價值、實用價值、學術價值。古代漆繪青銅器充分地體現了古代先民非凡的智慧和無比的創造力。
歷史價值:毋庸置疑,古代漆繪青銅器上起商代,下至唐代,悠悠3千年漫長歷史,由於種種原因,其遺存數量極其有限,能保存至今,十分難得,故頗爲珍貴。
藝術價值:每一件漆繪青銅器均出土於貴族墓葬,是“尊貴”身份的象徵,故其無論是漆彩、内容設計、題材、紋飾皆异常考究,所以每件器物均是珍貴的工藝美術品。
科技價值:柳州市博物館藏有歷代銅鼓近50多面,其中有數個漢代的銅鼓至今仍遺留着漢代先民防腐用之桐油的痕迹。然而,出土漆繪青銅器表明,我國早在商代就有了漆繪青銅器,那麽,顯而易見,自那時起,我國商代的先民就已經創造發明掌握了漆可用來保護銅器的原理。故古代漆繪青銅器已折射出科技的含量。
文物價值:自古道:“物以希爲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田野考古發掘曾出土了商周、春秋、戰國、秦漢較多的青銅器,但是,發現的漆繪青銅器數量零零星星,及其有限,據不完全統計,没有超出100件,故其珍貴無比。
民俗價值:古代漆繪青銅器無論是鑄造或内容題材紋飾均體現了中國特色,并且許多器物亦體現了民族特色及地方文化特徵,是珍貴的民族學、民俗學實物資料。
實用價值:漆繪既可增加青銅器視覺上的美感,又有防腐的功能,這點的確難能可貴。
學術價值:古代漆繪青銅器是青銅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它藴藏着醇厚的古代歷史文化,故研究和探索古代漆繪青銅器對於瞭解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哲學、宗教、科技、民俗等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結 語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古代漆繪青銅器,歷盡千年滄桑,搆成一幅豐富多彩、光輝燦爛的中國青銅文化的歷史畫卷。但由於其出土的遺存極少,因而我們對其之發展、作用、地位和歷史意義揭示評價甚少,重視不够。本文通過對古代漆繪青銅器的起源發展和使用及變化的剖析,使我們能粗略地瞭解了古代漆繪青銅器産生和變化規律,這對於更進一步地研究中國古代青銅文化藝術有一定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近年來,隨着國内出土的古代漆繪青銅器愈來愈多,表明其古代青銅文化遺存的研究大有潜力可挖,同時,通過對漆繪青銅器文化特徵及藝術價值意義等的研究,我們進一步地看到,中國文化有極强的凝聚力,從漆文化到青銅文化,讓我們知道青銅文化時代發展的軌迹和動力,更讓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先民的勤勞、智慧及創造發明的輝煌成就是無以倫比的。青銅文明,民族記憶,一脈相承鑄永恒!
附記:本文用圖由王露、孔立航、張平攝影,鄺智晟協助掃描。
注釋:
〔1〕《廣西壯族自治區館藏文物珍品目録》,南京: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2〕《韓非子·十過篇》,掃葉山房民國石印本。
〔3〕江蘇省文物工作隊:《江蘇吴江梅堰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1963年第6期。
〔4〕同注〔2〕。
〔5〕吴蘇:《圩墩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78年第4期。
〔6〕《遼寧敖漢旗大甸子墓葬發掘簡報》,《考古》1977年第8期。
〔7〕《山西襄汾陶寺墓地發掘簡報》,《考古》1984年第10期。
〔8〕《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78年第6期。
〔9〕網上資料。
〔10〕《中國美術全集·青銅卷》下卷。
〔11〕中華青銅網資料。
〔12〕《保利藝術博物館青銅器》。
(覃國寧,廣西柳州市博物館,副研究員;李軍平,内蒙古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副研究員。)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