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抓好道德教育是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根本措施


   原載《中國教育理論雜誌》香港新聞出版社,  2003/01A 4總第10期 P116-117

   **本文作者:陳朝輝、陳為萍(市37中學)。

  一、大好社會形勢與嚴峻的社會問題

  改革開放的20多年來,我國經濟飛躍發展,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到21世紀初,我國已步入小康社會。中共16大的召開描繪未來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景,更加鼓舞人心。但是,應當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日趨穩定,但並非完全的安定,還存在一些嚴峻的社會問題。據《南方日報》2002年10月27日報道,自1992年10月至2002年9月的10年間,全國紀檢機關立案偵查案件達160多萬件,結案155多萬件,受查處達15555萬人。上述案件都是引起中央和有關領導“高度重視”的大案、要案。如果加上不被“高度重視”,卻是廣大人民群眾更直接受害而深惡痛絕的“中案、小案”,若再加上黨內要案以外的刑事案,10年間全國犯罪人數估計達8位數,可能接近9位數。對此可以說,這是我黨反腐敗鬥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顯赫成績;但另一方面,僅10年的統計,黨內外如此眾多的人犯,又說明我國社會尚不安定的情況。令人驚心的是許多原共產黨幹部,尤其是高級幹部,本是革命和建設的人才,不少還是精英,但卻淪為罪犯,應使我黨感到內疚。嚴峻的現實還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犯罪不但不減少,反而增加。根據黨16大公報,自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的五年中,全國紀檢立案8616萬件,查處8462萬人,分別比前五年增加375%和440%。據有關報紙消息,近期犯罪不但是數量增加,而且案件趨大、年齡趨輕,並且以學生、年輕人犯罪更為突出。據廣東省公安廳統計,近幾年來抓獲的刑事犯中,未滿18歲嫌疑人的超過20%,“未成年人犯罪近年來更趨成人化、智能化,團夥犯罪相當突出”。

  自80年代以來,為了社會的安定,幾乎每年都要進行“嚴打”,而且每次都是戰績輝煌,同時經常說要綜合治理,從根本上解決黨內腐敗和社會治安問題。然而,根治社會治安和黨政腐敗的措施,最重要的是抓好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全民道德的水準。二是建立完善的法制制度,並切實做到公正施法。三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切實公正地解決社會突出問題,盡可能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其中,加強道德教育,尤其是抓好學生和幹部的道德教育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關鍵之關鍵。

  二、端正教育方向,提高學生道德素質

  學校教育應把當前一味狠抓智育,忽視德育的偏向糾正過來,重視並切實抓好學校的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品德素質。

  1.當前教育的弊端和危害

  “文化大革命”對我國教育的嚴重摧殘和對人性的嚴重扭曲,本來亟待“病後”復蘇,然而由於改革之初,百廢待興,人才青黃不接,為加速人才的培養,而興起辦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尖子班、快速班以至大學辦“神童班”,在家長“望子成龍”之風和教師待遇、晉升與學生升學率掛鈎的政策之下,使應試教育形成制度,不但辦重點中小學成風,並且層層下放教學課程,不斷增加學生負擔,使學生和教師不勝負壓,致使減輕學生負擔的社會輿論四起,於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實施“3+X”的偏科教育,學生可以不考試或不學地理、歷史、生物,甚至物理或化學等課程,把九年制“義務教育”變成“過程教育”,不考試,不搞升留級,把“在校9年的學生”不管成績如何統統推向社會。在此忽左忽右的變化過程中,始終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完全忽視學生的道德教育和品德修養,僅學一些“高深”的政治理論。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少數重點學校人為地壟斷大量教學資源(教師、設備和資金),卻使絕大多數非重點學校學生心裏自卑而無心向學,教師信心不足而無心教學;嚴重的學習負擔又使大量智力未足的學生不堪負壓,造成厭學而棄學。雖然這種僅重視智育而偏廢德育的教育制度也可以培育一些人才,但更是培育出罪犯的接班人,而且,由於實行“四體不全”的偏科教育,致使成材的學生也僅是偏才,難以是全才。近年來,在不正確的所謂科技改革政策和發財致富浮躁的社會風氣影響下,學生只重視文科,不重視理科,大學數、理、化等基礎學科難以招生,將使國家科研基礎受到削弱,科研成果不是離諾貝爾獎越來越近,可能是愈來愈遠,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近年來,“未滿18歲的超過(犯罪人數)20%!”的青少年犯罪和黨政幹部中不少大案、要案罪犯越來越趨年輕化,明白無誤地說明我國當前教育的弊端及其嚴重後果。

  2.正確引導教育,切實抓好學生德育

  抓好學生的道德教育,不但有利於培育有用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更是關係到樹立良好社會風氣,尤其是關係國家未來發展前途的關鍵。應根據江澤民同志提出的“與時俱進”的指示,堅決克服我們政策上存在的某些頑固性(所謂原則上不能變)和隨意性(忽左忽右)的毛病。在教育上應堅持“德、體、智”為序,中小學教育應以基礎教育為主,並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為保證教育走上正軌,必須徹底糾正當前教育上的種種不當做法,首先應全面取消重點中、小學制度,學習孔夫子“有教無類”的教學主張,實行資源共享,平等辦學,平等競爭,以克服重點學校學生高人一等,非重點學校學生自卑的不健康心態,端正讀書服務社會和人民的目的,提高全體師生教學的積極性,以利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其次在課程設計上應取消“3+X”、“4+X”等引導學生偏科的教學方式,從小學起到中學要漸進、全面地設置課程,但應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關鍵措施是減少各學科的深度,尤其是大學的課程不應下放到高中,中學教育應做到全面的基礎教育。再之,應恢復合理的考試和升留級制度,以保證中等(義務)教育的質量。中、小學階段最重要的,還是應抓好德育為重點的全面素質教育,確立以學生的品德、體格和文化技能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向,要全面地評價學生,改變以居住地和考試分數把學生分入重點或非重點學校,並以此定終身的荒謬做法。

  事實上,中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頭腦的發育和智力的增長變化大,可塑性也很大,成熟期不一致,應容許他們逐步成長,因此,應因人施教,為社會培養各種有用人才,而不只是為了升學。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使孩子從小,尤其是從進入校門起就學習“做人”的道理和方法,養成習慣,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逐步地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塑造個人的良好品德,同時鍛煉好身體,並學到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使學生既全面發展,又要各有所長。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身體是成為有用人才的基本條件,尤其是有良好的品德乃是首要條件。如果一個人品德敗壞,即使有健康體魄和卓絕才華也是廢物一個。

  為搞好道德教育,要把當前學校教育中“小學生學習共產主義理論,中學生學習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學說,大學生才補學基本道德”的做法顛倒過來,從小學開始就應抓好“做人”的基礎教育,使學生從小就懂得禮貌待人、嚴於律己、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尊老敬賢、奉公守法、忠於職守和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國家等做人的基本道德。道德教育是使學生逐步建立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基礎,不能以政治理論課代替。為搞好道德教育,應以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情況鑒定教學質量,而不能僅以學生考試成績,特別是升學率與教師的報酬、評職稱等掛鈎,同時,應盡可能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但應該要求教師提高個人素質,樹立教師個人的高尚情操,使老師為孩子心目中“做人”的榜樣和偶像,以身教和言教使學生的德育能立竿見影,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要搞好學生的道德教育,還應極力扭轉社會上虛假成風的壞風氣。

  大專院校以上學歷和專業的教育當然要以學習專業知識為主,讓學生在中高等教育階段有廣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專業知識,成為可用的人才,但是,也應注意繼續抓好道德修養,尤其是職業道德的教育,使之健康成長。

  此外,還應克服當今學校教育脫離社會實踐的弊病,必須把讀書和實踐結合起來,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活動,使他們得到鍛煉,將來能經受風浪,避免培養書呆子和不懂實際的“三門(家門、校門和衙門)人才”。

  如果能執行正確的教育方針和堅持正確的教育方法,可以堅信,經過20-30年的努力,將能使社會風氣得到根本好轉,黨內外犯罪可大大地減少,社會穩定和安定。

  三、加強“官德”教育,並以德選拔好幹部

  1.搞好“官德”教育的必要性

  “官德”教育是學校道德教育的繼續。要使社會風氣好轉,除抓好學校學生的道德教育外,還有賴於搞好幹部道德的教育和建設,提高幹部的自身素質,使之能模範地忠於職守和遵守法制,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成為群眾的表率。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當前社會風氣的種種不良現象和社會上出現的各種嚴重問題實際上完全與“官德”不良、“官風”不正(尤其是司法腐敗)密切相關。

  黨有黨風黨紀,國有國法行規。然而,我們的許多幹部有的竟是法盲(深圳市原人大副主任王炬就這麼說),有的則知法犯法。究其實質,這些人不要說沒有“官德”,連起碼“做人”的準則也沒有,不然就不會胡作非為,貪贓枉法。是他們沒有讀書嗎?不是的,當今的幹部起碼就有中專文化,甚至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而且他們時時在學習,以至脫產學習。問題的關鍵是不少幹部存在在校德育的“先天不足,後天缺補(充學習)”。僅有空洞的理論學習,雖然滿口可說出大道理,但自身修養卻嚴重不足,有知識,沒文化。要提高幹部的素質,使之能勤政守法,應在學校道德教育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官德”教育。

  2.“官德”教育的內容

  所謂“官德”就是領導于部內在素質的綜合表現,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倫理和政治品德。社會公德,就是領導幹部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應遵守起碼的道德規範。幹部個人的行為首先應符合社會公共生活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是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準則。領導幹部一定要樹立“做官為民”的權力道德觀,全心全意為人民辦事,勤政、廉政,為党和國家樹立良好的形象。家庭倫理道德就是私人生活的私德,領導幹部個人的私生活方面必須遵守家庭倫理道德,做到行為端正、敬老愛幼、夫婦和睦、鄰里融洽等。幹部的政治品德一定要正直無私、光明磊落、思想純潔等。決不能輕視領導幹部個人的小節問題。一個小節不好、家庭關係尚且處理不好的人,哪能成為廣大群眾的表率。

  幹部的“官德”教育關係社會風氣、黨和國家興衰、存亡,要切實動真格,不要流於形式,更不能以學習政治理論來代替。要使幹部真正懂得有“官德”是“做官”的基本要求和什麼是“官德”具體內容,身體力行,並且要受到上、下的監督。

  3.以德為主選拔好幹部

  為保證幹部隊伍的高素質,根本問題還在於改革好幹部制度,克服當前幹部考核選拔制度中的弊端。可以吸取古今中外選拔幹部的好經驗,幹部的選拔可以採取資格考試制,然後以真正民主的方式,以競選制和任命制相結合的辦法,確定幹部的人選。幹部的資格一定要德、才兼備,有才無德一律不用。更不應機械地以年齡作為選拔幹部的主要標準,從以往資格越老越好“資格+年齡”,到如今越年輕越好“學歷+年輕”,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是錯誤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機制,權力無法自我約束,“不受監督的權力必定走向專制,也必定走向腐敗”,這是歷史上業已證明的真理,因此,為使我們的政權永遠是人民的政權,領導幹部能奉公廉潔,勤政為民,還要改變當前監督制度流於形式的狀態,要給人民群眾真正的監督權力,可以學習香港建立廉政公署的辦法,並擴大檢舉揭發的途徑,保護和獎勵檢舉有功者。在這裏,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司法問題,就是由於目前社會案件太多,公安、司法機關無暇以顧,因而提出抓大案要案的辦法,這對於處理重大社會案件是必要的,但是,在人民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的,並不一定是一些大案要案,而是錯綜複雜的“中案”、“小案”,因為這些中、小案件發生較為普遍,又多發生在基層,與群眾息息相關,朝睹晚見,群眾深惡痛絕,但因為都是“小案”而無人重視,告之無效,久不能解決,給黨和政府的形象造成極不好的影響,癱瘓社會,其中有些“小案”實際上是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的包庇,以“大”化“小”而已。因此,既要重視大案的處理,也應重視涉及面極廣的中、小案件的解決。這也是社會問題綜合治理的措施之一。

  參考資料

  1.南方日報  2002年1月4日第四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