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粵北山區畜牧業發展的途徑


  原載《粵北山區綜合開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85年2月 P161-167

  一、畜牧業的現狀和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根據調查,目前粵北山區的畜牧業是以豬和三鳥為主。1983年全區生豬存欄量共132萬頭,三鳥1000多萬隻。產肉總量9821萬斤,其中豬肉占985%。全區僅有牛39萬頭,其中役用牛295萬頭,奶牛331頭。尚無肉用牛的飼養。1983年屠宰殘牛09萬頭,產肉144萬斤,全區人平034斤。此外,全區養毛兔82萬隻,收購兔毛17萬斤。在農業總值中畜牧業產值僅占119%,而草食禽畜產值又只占畜牧業產值的9%。情況表明,不但畜牧產值比重低,而且現有的畜牧業僅是附屬於種植業的家庭副業而已。草食畜牧業則是靠天養畜,養牛耕田,並未形成獨立的商品化生產產業。

  但是,粵北山區的畜牧業應有個大發展,尤其是草食畜牧業更需大發展,使其在農業結構中逐步占重要位置,其理由如下:

  (一)粵北山區應成為當地工礦和城市的奶、肉供應基地

  韶關市人口達4214萬,其中非農業人口82萬多人。這裏是我省重要的工業基地,有冶金、電力、煤炭、機械、電子、化工、紡織和食品等重,輕工業部門。1983年全市工業企業達1936個,職工人數達225萬人,僅煤炭工業就有112個企業,4萬多幹部職工,加上家屬,每年對奶、肉需要量是很大的。

  韶關市南鄰廣州市,有鐵路與深圳、香港相通,是這些沿海大城市的北靠山,因此,生產更多的奶、肉供應城市人民生活的需求,是對城市和工業的有力支援。

  (二)粵北山區建成奶、肉生產基地是經濟發展的需要

  韶關市在2000年前實現國民經濟總值翻兩番,對於種養業來說,只有四個主要的途徑:①調整作物結構,擴大經濟作物商品生產;②發展經濟林和林副產品生產,搞好林業綜合利用;③大力發展畜牧業,增加畜牧業生產的比重;④建立農林牧副產品加工業,提高產品產值。其中,發展畜牧業生產和建立農村牧副產品加工業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根據日本和許多發達國家的經驗,農村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山區農村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有賴於畜牧業的發展。以日本為例,1976年日本的畜牧業生產中,山區生產的牛奶占38%,肉牛占66%,豬占30%,山區農村畜牧業產值大幹種植業產值。粵北山區種養業的發展也應走這一條道路。

  (三)粵北山區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生產條件

  1.地域廣闊,草源豐富。全區土地面積45144萬畝,占全省面積的168%,耕地面積僅376萬畝,占全區面積的83%,而山區草地面積竟達11037萬畝,占全區面積的245%,僅英德縣就有2887萬畝,陽山縣1792萬畝,連縣152萬畝。在這些草地中宜牧(也宜林)地大約在350萬畝以上。此外,還有村邊、田邊、路邊、水邊和林邊等所謂“五邊地”的零星草地估計也達40~50萬畝,這部分草地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是最優良的牧場。

  2.飼料來源多。除了可放牧的草地外,許多農作物副產品莖、葉、穀殼都可利用。按農產品產量和種植面積推算,全區有稻草30多億斤。玉米、高粱稈10多億斤。薯藤、花生藤、蔗葉、花生殼、穀殼20多億斤,還有綠肥和永生植物等,都是很好的飼料和越冬飼料。此外,松樹葉子是很好的飼料添加劑,每年林區砍伐松樹後,大量松葉便可利用。

  3.大量“剩餘”糧食需要轉化以求增值。1983年韶關市糧食總產達33億多斤,除全市人口(包括城鎮工礦)口糧外,仍有4億多斤“剩餘”糧食需要市場。如有發達的畜牧業,這些糧食可以用作精飼料,就能增加產值。這是將來糧食消耗的重要途徑,也是專業化畜牧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4.農業佈局調整,部分農田可以種植飼料。為了提高土地生產力,必須進行農業佈局調整,可把部分低產農田改為種植高產飼料,這是農牧結合的形式。此外,還有不少宜農荒地也可以種植飼料。連縣高山畜牧場在乾旱的石灰岩谷地上種植墨西哥玉米,畝產青飼料達2~3萬斤,就是一個很好的經驗。

  5.剩餘勞力多。全市農業勞力共124萬,平均每個勞力僅擔負耕地3畝,其中水田22畝,由於實行生產責任制,勞動效率提高,估計全市剩餘勞力30-40萬,而且隨著生產集約化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還會有更多的勞力需要從事其他生產。

  6.畜牧業基礎好。粵北山區農村一向有飼養豬、牛和三鳥的習慣。解放以後,畜牧業有了很大發展,畜牧獸醫發展也很快。近年來,不但出現不少畜牧重點戶,也創辦了畜牧場。如仁化縣扶溪區一戶養牛重點戶,1982年就養牛21頭。連縣高山畜牧場以養牛為主,綜合發展。這些為發展山區畜牧業提供了榜樣。為了活躍山區經濟,廣大幹部和農民都意識到發展畜牧業的重要性,要求迅速發展畜牧業。

  二、畜牧業發展的途徑

  粵北山區畜牧業既然能夠發展,而且草食畜牧業應該來個大發展。山區豐富的草源無疑為此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這不是唯一的條件,因為這裏並非天然草場,在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條件下,這些草地不宜單純放牧。

  根據全市草地的情況,可以把全部草地分為近山丘陵區草地和遠山區草坡兩大類。前者坡緩,交通方便,草質好,但土層薄,幹濕度條件差,產草量低;後者坡度陡,多在25°以上甚至達35到40°以上,交通不便,雖然幹濕度條件好,產草量高,但草質差,適口性和利用率很低。因此,所有草地載畜量都不高,平均為40畝草地一頭牛,事實上,要象樂昌縣長來區部分較好的草地才能達到這一水平,其他大部分地區草場是難以達到這一水平的,即使都達到這一水平,以2至3年能出欄,每頭牛產肉160斤計,則每畝草地每年產牛肉1~2斤,價值3~4元,即使是作役用牛,價值也僅5~6元,無論是從土地利用價值,勞動生產率,還是從土地保護的角度看,都是得不償失的。故此,粵北山區畜牧業的發展不能走遊牧形式的道路。而是應走以養為主,養牧相結合的途徑。

  (一)繼續發展家庭畜牧業

  即動員千家萬戶,利用零星草地、剩餘勞力和生活剩餘飼料,發展家庭養殖業,飼養豬、牛、羊、兔和三鳥。並扶植重點戶,承包零星土地發展養殖業。但是這種家庭畜牧業因飼料和勞力的限制,不能有大規模的驚人進展。

  (二)大力發展草食禽畜為主的專業化商品生產的畜牧業

  利用農田和宜農荒地種植飼料,並且利用草地放牧,農牧結合、林牧結合,建立以養為主,養牧結合的專業化畜牧業。創辦分散、小型的畜牧場,發展商品生產,這是山區農村今後發展畜牧業的重途要徑,有較廣闊的發展前途。

  三、發展專業化商品化畜牧業的措施

  (一)進行草地調查和利用規劃

  宜牧草地必須具備下列條件:①連片分佈的草地,並且要有一部分可種飼料的宜農地。②坡度不大,交通方便,或容易建設交通設施。③草質好,產量較高,或土質好,容易進行牧地改良。④有飲用水源。⑤人口密度小,用地不緊張。

  韶關地區目前畜牧條件較好的草地有幾處:樂昌盆地東部崗臺地,英中盆。地北部山前丘陵崗臺地,英東盆地臺地低丘,翁源盆地低丘,曲江盆地西南部和東部低丘等草地。其中以英德縣的兩處盆地草地面積為最大,交通條件也較好,但土質和濕度條件較差,牧地改良較困難些。草質較好,並且容易利用的草地是樂昌盆地長來區黃屋附近的近萬畝台,地低丘草地,高度在40~50米以下,坡度10-15°,草質好,而且有成片宜農地,人煙少,可進行畜牧利用開發。

  石灰岩地區草地則以林牧結合發展畜牧業才能較好地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重點抓好牧地改造和牧場建設

  首先對宜牧草地要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使土壤能有效涵養水分,環境轉為涼濕,然後進行牧草改良,引種優良牧草。同時要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飼料的種植,如象草、墨西哥玉米和大豆玉米等。還可種新銀合歡等木本飼料,能發揮兩種效益。這是牧場最基本的建設,此外,飼養場所設施要科學化,並注意管理設施和交通的建設,還要發展飼料加工工業配套。

  (三)加強經營管理措施

  以當前生產技術水平和粵北山區自然條件,應辦分散的小型的畜牧場為好。可以採用重點戶,專業戶或小集體承包形式經營,並且必須使產、供、銷一條龍。為此,必須進行畜牧業管理體制上的改革,建立區、縣或跨縣的經營和管理一體的畜牧公司,與各畜牧場以合同的形式加強從資金、技術、種苗、飼料到產品銷售等方面的聯繫。掌握市場信息,引進資金、技術,指導生產,對外銷售畜產品。同時,應儘量建立畜產加工工業和飼料加工工業。

  (四)資金的籌集

  發展畜牧業成本高,比種植業的生產週期較長些,因此需要較多的資金。這是個人甚至小集體擔負不了的。然而,山區發展畜牧業生產不但是山區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全省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各級政府必須十分重視,應多方籌集資金支持其發展。可以由國家撥款作生產投資,或引進外資或集體和個人合股方式集資。

  發展以草食禽畜為主的畜牧業在經營方式上不能搞單一化而是應綜合經營。除了飼養牛、羊外,盡可能地結合養豬、兔和三鳥,以便以短養長,以小養大,逐步發展。在這方面,連縣高山畜牧場的一些做法是值得借鑒的。

  連縣高山畜牧場建辦在條件較差的石灰岩地區,海拔高度500多米,水土流失,石頭裸露,高寒缺水。1980年辦場,採用農牧結合的形式,利用草坡放牧,並利用厚土層的坡谷地種飼料。養牧相結合,除了養良種牛外,還養豬和三鳥。採用承包責任制,四年多來,牛的頭數已從原20多頭增加到130多頭,出欄已達40多頭,豬和三鳥獲利較快,自1983年以來盈利逐步增加。

  四、保護和發展野生動物生產,研究和發展畜牧新方向

  粵北山區有大量遠山草坡,遠離平原,交通不便,高度較高,坡度陡峻,草質差,利用率低,管理困難,牧業利用不便,但水濕條件好,適宜喬木樹種生長,封山育林成林快,另方面,在山區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行野生動物的保護繁殖和馴養研究,如鹿、靈貓、豪豬等高價值的野生珍稀動物,發展成高價商品生產。這樣既能發揮生態效益,又能發揮經濟效益,一舉數得。這是畜牧業新方向,可以研究發展途徑。

  具有良好畜牧條件的粵北山區,在發展山區經濟、調整農業結構中,如果能重視畜牧業的發展,並採取有效措施,將能為本區經濟發展,為人民生活的提高做出出色的貢獻。全市224個(農業)區,若每個區都能辦一些小型畜牧場,以平均養牛2000頭以上計,僅此一項就能養牛50多萬頭,加上每一農戶平均養牛一頭,全市牛的頭數就達110多萬頭。豬、羊、兔和三鳥如果能同步增長,則畜牧業產值就能大幅度增長,超過翻兩番的指標。這樣,畜牧業的發展也將促使種植業發展起來,達到農牧業比例協調,農業結構更加合理,並相應發展飼料加工業,畜產加工業也能發達起來,尤其是畜付產品如肉、奶、皮革等加工,將使畜牧產值得到較大提高。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