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澳島丘陵山地的綜合開發利用


  ——林果結合,建設油甘子生產基地
 
  原載《海洋與海岸帶開發》增刊 1991年8月 P57-60

  在海島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下,丘陵山地的利用應以生態效益為主,加強林業的建設和保護,但對部分較大面積的島嶼,可以把開發利用與保護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利用。經過調查分析,南澳島可在加強林業保護的前提下,適當發展油甘子生產,並建立一定規模的生產基地。

  一、發展油甘子生產條件分析

  (一)油甘子的生產條件

  油甘子,學名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山地丘陵的小喬木,原屬野生果樹,經引種馴化,改良品種,在汕頭地區已培育出“獅頭油甘”,“軟枝青皮”等高產良種,並在汕頭地區各縣廣為種植。

  油甘子分佈於我國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南等省區的丘陵低山地上,國外中印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度等地也有分佈。其生長環境條件要求不高,凡年平均氣溫18℃以上,極端最低氣溫-25℃以上的丘陵山區酸性土壤都適宜栽培。油甘子易種粗生,耐乾旱瘦瘠,在疏林下陽坡生長良好,栽培後三年便開始掛果投產,成年果樹株產可達100~150公斤,畝產達幾千公斤,是一種收效快、效益高,可連續收穫幾十年的長壽果樹。

  油甘子為闊葉樹種,可與馬尾松和臺灣相思等樹種間種,成為針、闊葉混交林,既可改善林相,使林業生態結構更加合理,又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是生態、經濟兩用林。這是南亞熱帶海島丘陵山地綠化和生產相結合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南澳島發展油甘子生產條件分析

  南澳島地處南亞熱帶,北回歸線從島上通過,年平均氣溫211℃~215℃,地帶性土壤為酸性的赤紅壤。氣候、土壤條件適宜油甘子的生長。

  根據土地資源調查,全島丘陵山地面積共124萬畝,占全島陸地面積的787%,是本島的重要土地資源。誠然,南澳島特殊的海島環境,其丘陵山地應以林為主,發展生態林,以涵養水源,增強環境效應,使之成為南澳島的重要生態屏障,保護好南澳島經濟建設,群眾生活的生命線。但目前這些丘陵山地除農業用地,建設用地外,包括疏林在內的林地面積僅有91萬畝,灌叢草地近2萬畝。在已有林地中,則存在樹種單純、林相結構差等問題。林類以用材林和薪炭林為主;樹種則以馬尾松為主。全島除黃花山林場周圍林相結構較好、效益也較好外,其餘林地林相均不甚理想。1988年全島林業產值1081萬元,僅占農業總產值的45%。因此,無論從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還是從土地資源綜合利用考慮,都應加速該島丘陵山地林業建設和林相結構改造,使南澳成為生態協調、經濟逐步發展的海島。而發展油甘子生產並建設生產基地,是有效的途徑之一,也將為海島土地資源綜合利用創造出範例。

  (三)油甘子生產的經濟意義

  油甘子果肉有豐富的維生素C,比以富含維生素C而著稱的獼猴桃含量還高。據測定,每千克油甘子鮮果含維生素C高達500—1814毫克,比柑桔高10倍,此外,還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礦物質。鮮果不僅可生食,並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因味有餘甘而得名,有止渴、化痰生津、助消化、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等作用。鮮果還可加工成高檔蜜餞果品,出口創匯,是頗具開發前景的加工型水果。目前由於鮮果不足,難以滿足出口的要求。建立油甘子生產基地,不但能提供市場需求,還將能帶動蜜餞加工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此外,其樹皮、樹葉可制栲膠,種子可榨油,用途很廣,故有較好的開發價值。

  二、南澳島發展油甘子生產方案

  (一)發展南澳島油甘子生產的基本觀點

  根據海島的自然環境,為充分利用南澳島土地資源,發展以林為主的海島山區經濟,須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以生態效益為主的原則:應十分重視海島生態林的建設和保護,並使林業結構逐步合理化,使整個生態系統更加協調,朝良性循環方向發展。這是海島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命脈之所在。海島的建設和生產必須充分考慮的這一原則的重要性。

  二是兼顧多種效益的原則:由於丘陵山地是南澳島最大的陸地土地資源,環境要保護,經濟要發展,資源要開發。可考慮以生態效益為主的前提下,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確保生態效益持續發揮作用。

  三是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的原則:海島土地資源十分有限,除了珍惜每一寸土地、節約用地以外,必須充分高效利用土地資源,逐步改變廣種薄收的落後生產方式。間種、套種、混種發展立體農業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生產力的重要途徑,發展山區林業經濟更要考慮這一原則。

  根據上述三個原則,南澳島要發展油甘子生產,建設生產基地,需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

  1.海島丘陵山地中面海的坡地,環境質量較差,應以保護為主,加強林業建設,充分發揮防擴林保持水土和涵養水源的作用。這些坡地目前基本上是針葉林和臺灣相思,還要間種,混種闊葉樹,同時封山育林,改善林相結構,增加森林鬱閉度,提高森林質量。

  2.島內的丘陵臺地,在周圍丘陵山地的庇護下,可實行保護和開發利用相結合。丘陵頂部,山脊,陡坡地,主要發展生態林,局部可結合風景和旅遊區建設發展混交林。其他丘陵緩坡地和臺地,可在發展林業的同時,結合發展油甘子生產,建設油甘子生產基地,使油甘子生產基地成為部署在山林保護下的丘陵臺地地帶。

  油甘子在南澳已有引種,生勢良好,在這裏推廣發展生產是毫無疑問的。

  (二)發展規模

  在南澳島的丘陵臺地中,擬用5萬畝疏林地發展林,果混種油甘子生產基地,其中油甘子占1/3,其餘2/3為用材林或水源林,使油甘子種植面積達15000畝。同時在5萬畝的林地內,還要改造現有林相結構,以保證林、果的發展。

  (三)油甘子生產基地投資

  油甘子雖然粗生快長,在環境條件較差的土地上仍可成活,但是南澳島一般土層較薄,必須採取一定栽培和管理措施,才能使之早結果和保持後勁,並且能持續穩定增產。因此穴栽工程栽培和施基肥栽培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也是投資必須考慮的因素。

  主要投資項目有:

  1.果苗費:以林為主的林,果混交林5萬畝,每畝栽種油甘子苗60株,以每株020元計,果苗費共需60萬元。

  2.種植費:定植栽培每畝人工費20元,5萬畝計100萬元。

  3.管理撫育費:油甘子栽培3年方能掛果,在這3年的管理費每畝每年20元,3年管理撫育費共300萬元。

  4.肥料、農藥費:肥料、農藥費按每年每畝5元計,3年共需75萬元。

  5.規劃和其他費用:發展油甘子的立地條件調查,綜合設計規劃,管理費用以及不可預見開支共25萬元。

  以上5項費用框算總投資為560萬元,分3年陸續投資。

  (四)投資和經濟效益預測

  5萬畝果園栽培後經過3年的專心管理,可以開始掛果投產。預計收穫第一年畝產鮮果50公斤,總產共計2,50萬公斤,以每公斤最低價2元計,總值為500萬元。以後每年單產以20%速度增長,則各年總產和產值如下:

  投產第二年總產300萬公斤,總值600萬元。第三年總產360萬公斤,總值720萬元。第四年總產432萬公斤,總值864萬元。第五年起逐漸進入盛產期,以每畝400公斤計,總產可保持2萬噸以上,總產值4000萬元。預測投產後3-4年可償還全部投資。

  增值效益:油甘子是加工型水果,可以加工升值,而且只有經加工才能保證產品銷售,經加工成蜜餞後其價值可以成倍增長。預計到盛產期油甘子鮮果總產值4000萬元,經加工後產值將達1億元,比1988年全島工農業總產值還多。

  (五)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預測

  1.社會效益:建設油甘子生產基地,首先增加本島就業機會。在投產前3年內,管理果園共需勞動力340人(每人管理150畝計)。投產後發展加工業,需用勞動力將達1500-2000人,可帶動全縣從生產,供銷、運輸、加工到其他有關副食部門全部發展起來。

  鮮果產值4000萬元,加工產值1億元,大大增加群眾經濟收入和國家稅利,增強了地方經濟活力,加上漁業其他產業的發展,全島經濟將跨上一個新臺階。

  2.生態效益:油甘子生產基地建沒,是在保護林木、發展混交林的基礎上形成的,將大大改善生態環境。以林護果,以果保林,使全島丘陵山地生態屏障作用更有保證。

  三、建設油甘子生產基地主要措施

  發展油甘子生產要達到林、果共同發展、互相促進,不僅有栽培技術問題,大量的工作是組織管理,建立一個適應林業發展的體制問題,只有抓好這一系列工作,生產基地才能順利發展。現就幾項必要的措施提出如下意見。

  (一)要全面進行土地利用規劃

  南澳島的丘陵臺地,有部分土地類型對發展油甘子生產最為有利,需要進行調查,分類劃級,作出發展規劃,以利今後實施。原則上應連片規劃,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並合理佈局,這樣才能產生更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

  林果混種,以林為基礎,又要使水果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因此,應由林業部門統一領導較為有利,科技等部門參加,在林業部門統一領導下,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目的是避免多頭領導,以利於林業建設和油甘子生產的發展。

  (三)落實承包責任制

  在經營管理上,採取承包責任制,可以集體承包,也可個人承包,承包責任制要落實,避吃大鍋飯的經營方式。承包要簽訂合同,其內容上必須保障林業的發展,又要促進油甘子的生產,使其相互協調。

  (四)要加強林業保護

  發展油甘子生產,要改善生態環境和防止風害,必須保證林業不斷發展,決不能毀林建成單一的油甘子果園。應在統一規劃下,按規劃種植,在疏林地還需補植其他樹種,油甘子大體上占l/3為宜。加強林業保護,要宣傳貫徹《森林法》,還要制訂地方性的鄉規民約。處理好生產基地和當地群眾的利益,是能否搞好開發的關鍵,務必充分注意。

  (五)要科學合理用地

  為保護土地資源,避免水土流失,必須根據立地條件進行科學用地。總的要求是免耕法,少動土,保護好地表植被,可採用喬,灌,草相結合,引種豆科牧草或豆科綠肥複蓋。也可以馬尾松,臺灣相思與油甘子混種,並種植牧草覆蓋。總之不同的立地條件,可用不同的方式,科學地利用土地,產生更好的生態效益。

  (六)資金籌集問題

  建設5萬畝油甘子生產基地,3年投資共560萬元,特別是前兩年每年投資200萬元。這完全靠國家投資有困難,應予從多渠道集資,一是從營林資金重點支持海島縣。這樣,不僅加速林業的發展,又可增加地方財政活力。二是發動集體和個人股份投資,利益分成。三是金融部門從支農方面給予低息貸款。四是稅務部門在收穫後3年免收特產稅,以利還貸。五是農業生產資料部門在價格上給予優惠,可減輕投資的壓力。只要下決心,多方支持,南澳島的油甘子生產基地是可以辦好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