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東省海島開發的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原載《再建廣東新優勢 加快海洋產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5月 P78-81

  廣東省是我國沿海擁有較多島嶼的省區之一,全省共有大小島嶼700多個,主要的島嶼有東海島、上川島、南澳島、南三島、海陵島、達濠島和下川島等,其餘均為小島。

  雖然本省海島陸地面積都不大,但分佈於廣闊的海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特殊的政治地緣和經濟地緣,不但是國防前哨陣地,而且有一定面積的陸地和領海,尤其是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然而,因海島陸域小,四面又瀕臨海洋,受海洋自然因素的強烈影響,形成與大陸自然環境較大差別的獨特自然環境,使其開發、利用保護有其特殊性。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我省海島處於國防前線,一直被作為軍事禁區,有不少海島居民內遷,成為無人島,使不少島和海洋資源不能全面開發。改革開發以來,海島開發逐步受重視,但是,由於對海島環境資源的特殊性認識不足,並且對海島開發缺乏規劃與管理等原因,使本省海島開發上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有些問題相當嚴重,若不及時糾正,將會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

  一、廣東省海島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教訓

  (一)盲目開發,破壞海島環境

  最典型的例子是南鵬島鎢礦的開採。因該島盛產鎢礦,日本侵佔該島時,曾對該島礦產進行掠奪性開採,解放後我們又繼續大規模開發,因只顧開採,不注意環境保護,致使該島到處佈滿礦坑,進入該島十分危險,使之難以再行開發利用,成為廢島。

  (二)把海島只當砂石開採出賣。

  自80年代以來,珠海市先後把牛頭島、中心洲、小蛛洲、大蛛洲、三門島、隘州島等承包給外商作為砂石開採出賣,有的島嶼已採石至海平面以下,已計劃采砂石出賣的海島共10多個。若不及時制止這種破壞海島的行為,這些海島行將消失。這不但是海島陸地的喪失,也將使與海島有關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喪失,此外,還將造成海域環境生態問題。

  (三)挖開海島引咸水養殖。

  南三島是廣東主要海島之一,島上已有7萬居民。為了發展海水養殖業,90年代在島內大肆挖塘引咸水養殖,使島內淡水環境(包括地下水環境)嚴重受破壞;使原來水源不足的海島淡水問題更加嚴重,而且恢復原來自然環境將十分困難。

  (四)不合理圍墾。

  不少海島為了擴大陸地範圍,無計劃地進行大規劃圍墾,造成不良後果,珠海市的大小橫琴島之間海域灘塗因未達圍墾條件即行圍墾,成為難以利用的漬水窪地。珠江口各縣市則各自為政擴大灘塗圍墾範圍,因無統一規劃,使珠江口門縮小,河道排澇不暢,納潮減弱,也影響珠江航道及其生態環境。

  (五)不適當地修建海島與大陸聯堤,使海域生態環境受破壞。

  如海陵島修建連陸大堤後,加速了該島北部海域淤積,影響海洋生物資源持續發展,也使陽江市北津港淤積加快,無法開發利用。該島西部閘坡港有一個小島叫蝴蝶洲,因修堤與海陵島連接,使閘坡港潮水進出不暢,加上港內污染日甚,已成為嚴重環境問題。湛江東海島修建連陸大堤,也同時影響周圍海域生態環境和港口交通。

  (六)海島開發過熱,不按科學規劃亂上項目,後果堪慮。

  自90年代起,省政府重視海島開發,提出開發海洋和海島的決策。省委、省府還決定把南澳島、上川島、下川島、海陵島和東海島作為開發試驗區,賦予特殊的優惠政策,引導海島開發上了一新臺階。此後各島港口,交通、能源、供水、電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海島水產業、工業、旅遊業和商貿取得可喜進展。以南澳島為例,1993年南澳島的社會總產值已達608億元,工農業產值達290億元,人均收入達2579元,分別為1980年的2384倍、1676倍和39倍。東海島雖然地處粵西,也成了投資熱點,目前已修通了長達328km的水泥公路,投資9000萬元開發龍水嶺旅遊區。兩年多來全島基礎設施累計投資已達10億元。然而,現在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出現“海島熱”。不少海島被當成“萬能之地”,成了“寶葫蘆”;凡有港口條件的海島不論條件如何都提出要建成萬噸大港。每個島都要發展大工業,要建成濱海大城市,大搞房地產開發,有的島嶼甚至提出要建成國際商貿中心或國際金融中心,幾乎所有開發島嶼都成了“夜郎國”,為達到“大開發、大建設”的目的,還進行了超越海島負荷的發展規劃。海陵島的規劃中幾乎把島上所有的農田和溝谷地都規劃成城市建成區。水源奇缺的東海島居然由“專家們”論證出水資源十分豐富,可以建設年產上千萬噸鋼鐵的大型鋼鐵廠。為了提高“海島知名度”,海陵島還提高行政級別,並使島內原已妨礙統一規劃開發的兩個鎮,再劃分成3個鎮,加劇行政分割。更甚的是由於某些地方幹部認識上的錯誤,所有開放的海島幾乎都成了“黃、賭、毒”的氾濫的“紅燈島”,敗壞了黨風和民風。1994年8月雖然進行“掃黃”,使“黃、賭、毒”一度有所收斂,但是,雨過天晴,目前有的海島情況依舊,使海島開發進入誤區。

  二、海島的特點、優勢和弱點

  (一)特點和優勢

  要搞好海島的開發,必須充分認識海島的特點、優勢和弱點,因勢利導,搞好開發和保護。就廣東省而言,本省海島的特點和優勢是:

  1.海島處於大陸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每個島嶼都是國家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不但是國防前哨,而且佔有廣大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是海域生物資源的生態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生態價值。

  2.海島擁有周圍海域海洋資源豐富,是海洋資源開發的重要基地。這是海島最主要的經濟價值。

  3.海島有獨特的旅遊資源,包括海島本身特殊自然環境,海陸風光、沙灘、海洋景色。不少島嶼具有奇、險、多變的自然景觀,有的海島還有歷史文化古跡。此外,所有島嶼都有海鮮特產食品資源。

  4.海島均為獨立的地理單元,形成各異的自然環境和生態體系,可以因地制宜開發利用,也便於管理,

  (二)海島的弱點

  1.廣東省海島陸域有限,陸地自然資源不豐富。全省海島最大的島嶼東海島陸地面積也只有2895km2。其餘除了幾個主要島嶼以外都是小島,陸地土地資源不多,陸地環境有限。

  2.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島嶼四周皆海,在海洋氣候條件下,風化作用十分強烈,生態系統和環境易受破壞,尤其是小島生態系統遭破壞後便難以恢復。

  3.淡水水源不足。海島靠天供水,因為島嶼陸域不大,持水能力差,自然環境水容量小,因此供水不足成了海島開發最大的問題。

  4.孤立海上,對外交通困難,而且由於海島地形、地質的特點,島內交通一般也不便,這是海島資源開發的大障礙。

  三、海島開發的對策

  (一)開發原則

  1.因島制宜的原則。因海島地理位置、陸域大小、土地類型、周圍海域環境等自然因素的不同,自然條件和開發條件千差萬別,因而應因島制宜,合理開發。

  2.戰略性原則.為保證海島資源的持續利用,不能只顧眼前利益,應兼顧長遠利益,從戰略上考慮合理開發和保護。

  3.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原則。海島陸域有限、自然環境特殊、生態系統脆弱,在開發過程中應注意環境資源的保護,以保證海島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4.全局性的原則.海島開發涉及周圍海域、其他海島甚至與相鄰大陸相關,因此應從全局出發,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進行合理開發,應克服各自為政的弊端。

  (二)對策

  針對本省海島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應採取下列對策,以保證海島的合理開發。

  1.普及海島科學知識,加強地方幹部的海島知識教育,正確認識海島的特點優勢和弱點,增強海島開發中應十分注意海島保護和管理好海島的意識。

  2.制訂海島保護法規,依法管理、保護和合理開發海島。海島是特殊的陸地環境,除了應用土地管理法外,還應制訂適應海島的保護法規;破壞海島環境應受到懲處,使海島得到更有效的法律保護。

  3.海島的開發應有全面的、統一的規劃,因此應摒棄當前行政割據、各自為政的格局,在海島所處的相關的海區應成立統一領導機構,進行統一規劃。例如珠江口海區島嶼的開發,應在統一領導下,進行包括航道疏浚、港口建設、灘塗圍墾、排洪、納潮等在內的全海區整治、開發和保護規劃,才能合理開發海島資源。

  4.端正黨風和科研風氣,搞好海島開發的科學論證。海島較大的開發項目,應依照海島保護法規,進行科學論證。為此,應提倡實事求是,科學求證。在制訂海島法規中應規定造成海島開發中的重大失誤,應追究領導及有關人員的刑事和經濟責任。

  5.應採取緊急措施,制止當前破壞海島環境的行為,同時,省級有關部門應對海島開發規劃進行檢查審核,不符合實際的海島開發規劃應重新進行修編。

  6.建立適合海島開發和保護的行政體制,凡改變海島的行政隸屬,建立新的行政機構,進行海島行政升級,應進行科學論證嚴格審批確定。應堅決克服當前為了於部升官而任意進行海島行政升級,增設地方行政機構,加劇行政分割的弊端。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