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南島的土地資源
原載《土地資源研究文集》第三集 能源出版社 1986年 P142-150
一、土地資源評價
土地資源是指可供人類進行物質生產的各類土地的數量和質量的總稱。土地資源評價是對土地進行農林牧業等生產利用的適宜性和適宜程度的分析和鑒別,並指出土地利用現狀合理與否,土地潛力以及提高土地生產力的理論和措施。評價的原規是,(1)土地利用與土地自然性質的一致性。(2)土地利用與土地保護的一致性。這就是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原則。
土地資源與其他自然資源的不同特點是具有生產(能)力。它與氣候、水文(水利),土地肥力、作物種類和生產條件有關。其中氣候因素是難以人為地改變的因素,它較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地的適宜性,並且影響土地的質量,是土地生產力評價的重要因素。由於氣候具有地帶性或區域性,根據氣候中的熱量和水熱對比關係劃分出土地地帶或區域,這是土地資源生產潛力區。海南島為熱帶雨林季雨林土地(潛力)區。
在土地區內,根據土地非地帶性分異形成的適宜性分類稱為土地資源分類。這是土地資源調查的主要任務。目的是為了明瞭各種不同利用方向或利用方式的土地數量。
在同一土地資源類中,根據土地的限制性因素對土地利用影響的程度進行比較,這是土地質量評價。它劃分出土地的質量等級。其中土地肥力是最主要的評價因素。但是海南島的土地質量評價,由於成圖比例尺(1/50萬和1/100萬)的限制,僅能根據土地類型所表示的土地水熱狀況和耕作條件作粗略的等級評價。
二、海南島土地資源分類和評價指標
海南島地處熱帶季雨區,是我國重要的熱作基地。全島土地可分為宜農地、宜橡膠熱作地、宜林地和宜牧宜林地四大適宜類。各適宜類根據水熱狀況和耕作條件的優劣分成3個等級進行評價,具體分類評價如下;
1.宜農地
海南島是農業水稻區,水是農業的“命脈”,故此,宜農地必須具有較好的水利條件(灌溉用的河水或地下水以及水利設施),有較好的持水能力。另方面,農業是短期作物生產並且是常耕利用方式,易致水土流失,故此,宜農地還需高度較低(30-50米以下),坡度緩慢(<2℃,最大不超過18℃)的土地。根據水利條件和耕作條件等限制因素,宜農地可分3等:
(1)一等宜農地。即較好的水田。該等地地勢平坦,坡度3~6度,水源豐富,水利設施好,排灌方便,可水旱輪作。部分農田雖有地形起伏,但水源足,土質好,生產潛力大。易改造成高產穩產農由。
(2)二等宜農地。即較差的水田。受旱或受澇,有化學毒質或冷水影響的水田,以及沙質瘦因。這些是低產田或不穩產農田。
(3)三等宜農地。由於地勢較高,難以灌溉,或因土壤含沙量大,不能持水以及由於水利設施欠缺等原因而作旱耕地或未開墾的荒地。
2.宜橡膠熱作地
橡膠熱作包括橡膠、椰子、油棕、腰果以及胡椒、劍麻、香茅、菠蘿等熱作經濟林和經濟作物,是半耕式的種植業。並且由於這類作物地表覆蓋度低,也易致水土流失。故適宜坡度小於25度,相對高度100~150米以下的坡地。此外,橡膠需土層厚度1米以上,地下水位在50釐米以下,並且年均溫大於22℃,年雨量大於1200毫米,年光照多於2000小時,常風小的生態環境。腰果需更高的氣溫但較耐乾旱。
根據土地的生態條件,宜橡膠熱作地可分為下列三等:
(1)一等宜橡膠熱作地。水濕條件優越的宜膠地。其生態環境較陰蔽,常風年平均風速小於30米/秒,相對濕度大於80%。土壤濕潤,地表覆蓋良好,而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
(2)二等宜橡膠熱作地。水濕條件一般的宜膠地。這類地宜橡膠生長,但常風大,年平均風速≥30米/秒,地表覆蓋差,水土流失,表土層薄,乾旱缺水。
該類地需採取改造措施才能種植好橡膠。
(3)三等宜熱作地。較差的坡地。該類地常風大,所處地區氣溫高,雨量少,年雨量不足1200毫米,而且水源缺乏,地表覆蓋差,土層薄,不宜橡膠生長,但適宜腰果和其他熱作。
3.宜林地
宜林地包括防護林地,用材林地,薪炭林地和經濟林地等。從土地條件可分為保護性林業地、半開發性林用地和開發性林用地。前者是指維護生態平衡起重大作用的林地。後者是指可以發揮經濟效益的林地,半開發性林用地則介乎兩者之間,可經營用材林。由於全島水熱係數都在l以上,理論和實際表明:各地都適宜樹木生長。故此海南的宜林地僅指對生態平衡起重大作用的林用地,即保護性林地,包括護岸紅樹林,因沙防風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林和保護區等用地。
根據土地適生樹種和成林難易程度的限制因素,海拔高度、地形坡度,土質等劃分宜林地的土地等級。
(1)一等宜林地。適生樹種廣、易成林的土地。指海拔高度在700米以下,坡度在35度以下,水濕條件好,土層較厚的土地。在坡度較小的土地上可經營開發性的林業。
(2)二等宜林地。造林和成林困難的土地,海拔700米以上,坡度大於35度,土層薄的土地。
(3)三等宜林地。適生樹種少,成林十分困難的土地。
4.宜牧宜林地
宜牧地是指適合放牧牛羊的草地,主要條件是水草充足。但是,因為海南島的草地不是氣候性草地,即非天然牧場,並且由於海南高溫多暴雨,若大規模長期放牧會使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不利生態平衡,故此牧用地應林牧結合綜合利用。同時從保護水源、牧業管理和土地保護考慮,牧用地宜於海拔500~700來以下,坡度<25度的草地。
根據地形高度、坡度、水濕狀況、產草量等對於牧業的限制因素,宜牧地可以分為下列三等。
(1)一等宜牧宜林地,較好的牧用地。海拔高度500米以下,坡度小於30度,水濕條件較好,每年每畝草地產草量在500~800斤以上的草地。並且這類草地易改造成高產草場。
(2)二等宜牧宜林地。一般的草地。海拔400~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有的達30~40度。每畝每年可產鮮草500~800斤,但土地利用率低,牧業管理困難。
(3)三等宜牧宜林地。較差的牧地,地形破碎,無水源,產草少,每畝每年產鮮草300~500斤以下。
根據上述分類和評價指標,海南島土地資源分類及質量等級分列如下:
三、海南島土地資源評價
海南島位於廣東省南部南海西北部,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雨氣候。年平均氣溫23-25℃,≥10℃積溫8300-9200℃,年雨量大部分地區達1600-2000毫米。農作物年可三熟,又是我國重要橡膠熱作基地。海南島發展大農業,氣候方面存在問題主要有:<1>旱季長,用水不足,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其雨量僅全年雨量的20%以下。5~10月的雨季則多暴雨,易致水土流失,<2>雨量分佈不勻。中部山區年雨量達1800-2500毫米,沿海平原少雨,尤其瓊西南僅1000-1300毫米,<3>每年都有颱風登陸影響,<4>北部和山區偶有寒害,影響橡膠生產。
海南島土地資源分類等級表(略)
本島是一個陸地島,地貌複雜。中部主要由花崗岩、噴出岩和變質岩構成的山地,最高峰五指山達1867米,千米以上山峰共667座。山地四周是由變質岩,花崗岩、沙葉岩等形成的丘陵。山地和丘陵環抱著大小不等的盆地,如樂東盆地、保亭盆地等。丘陵外圍是臺地、階地和沿海平原。較大的臺地是瓊東北玄武岩臺地,其他臺地多由花崗岩和沉積岩組成。平原分;市於沿海,以東北部面積最大。主要是河流下游沖積海積平原。重要河流有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太陽河等,由於複雜的地質地貌條件,形成多樣的氣候環境,植被類型和土壤類型。
本島原生植被以熱帶雨林季雨林為主,但幾經破壞,現僅存於600-800米以上的山地和溝穀中。大面積的臣陵臺地為次生灌叢草被所代替,平原及部分丘陵臺地則為人工植被。
磚紅壤是海南島地帶性土壤。主要由於地貌的原因形成垂直的分佈,從山頂到平原,分佈著山地草甸土→黃壤→赤紅壤→磚紅壤。平原和谷地則發育成水稻土。
複雜的自然條件形成多種多樣的土地類型,適應農林牧業和橡膠熱作的生產。據計算全島5086萬畝土地中,宜農地10709萬畝,占總面積的21%。宜橡膠熱作地18445萬畝, 占37%。其中宜橡膠地13672萬畝,占27%。宜林地14481萬畝,占28%。宜牧宜林地6003萬畝,占12%,(全是毛面積,見表2)。各類土地評述如下:
1.宜農地
包括水田7716萬畝,旱地1847萬畝,宜農荒地146萬畝。另外,全島500多萬畝坡園和山坡園中,還有大量零星分佈的宜農旱耕地,估計達100萬畝上下。全部宜農地共達1100萬畝。海南島土地利用率不高,估計農田利用率僅50-55%,故全島水田在390-420萬畝之間。根據1979年資料,全島常年產稻穀總量只23億斤,平均畝產不足600斤,單產是全省較低的,這和海南優越的自然條件很不相稱。水稻單產低的主要原因是:(1)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根據南京土壤所分析,70%以上的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僅1%,或1%以下。原因是海南高溫多暴雨,肥分分解快而且易被雨水沖走,但是耕作粗放,不充分利用糞肥等有機肥料可能是造成土壤低有機質的真正原因,(2)土壤嚴重砂化。海南島多花崗岩,變質岩、沙葉岩,四周又是海洋,故土壤多砂,由於森林被砍伐,嚴重的水土流失,加深了土壤砂化。據分析水田>00lmm的顆粒達85%以上,(3)耕作技術低。有的地方水稻只有插秧和收割兩個環節。
按全省平均來說,海南乃是地多人少的地方,而且自然條件較好,只要稍提高耕作水平,充分利用有機肥資源,就可提高單產,達到糧食自給有餘。宜農地可分為如下三等:
(1)一等宜農地。包括大部分洋田和丘陵山地的坑桐田,共2856萬畝。洋田是河流下游沖積海積平原的水田,有較豐富水源,土壤肥沃,多數是穩產高產田。部分河邊水田和沙田是低產田,但面積不大。
丘陵山地坑垌田水源充足,灌溉方便,並且由於海南島緯度低,光照足,大部分也是穩產高產農田。例如樂東縣番陽地區坑桐田為全島有名的高產田。
(2)二等宜農地。多數臺地間的谷地農田和海邊田,共486萬畝,占水田的63%。前者因水源不足,多為旱田,土層薄而且瘦。後者多為沙土或受鹹害,是低產田。大面積臺地間的坑桐田則有水源,但多冷水田,也不高產。
這幾類田應加強水利建設,發掘淡水水源潛力,水早輪作也是提高土地生產力的重要措施。
(3)三等宜農地。包括園地、石園地,旱園和宜農荒地共1993萬畝,此外還有零星分佈的旱地100萬畝左右。上述土地包括平原上的低階地,低臺地,臺地丘陵谷地水田邊緣穀坡地。因地勢稍高,不能自行灌溉,但坡度<12度,宜農耕。還有海邊沙地和河邊沙地,不持水而作旱耕。最大連片的旱地是瓊東北的玄武岩臺地旱園,土壤為火山土,以石頭為田基,故當地稱石園地、地勢低平、土壤肥沃,但嚴重漏水,只能種旱作,是常耕農用地。
早地種植甘蔗、蕃茨、花生、芝麻、西瓜和木茨等,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基地和糧食用地。
部分低窪地或較高的階地,因水利問題未解決不能開墾,這類荒地以瓊東北和瓊西沿海平原臺地分佈較多。是具有很大潛力的宜農地。
2.宜橡膠熱作地
包括磚紅壤臺地和磚紅壤丘陵山麓斜坡地,其中宜橡膠地13672萬畝。還有燥紅土臺地(階地)4773萬畝,宜腰果和其他熱作全島已有橡膠園5618萬畝,以土地利用率60%計,橡膠實際面積337萬畝左右。仍有宜膠地8054萬畝,折實面積480萬畝來種植橡膠。據統計,1979年,全島產膠7萬噸,(占全國產量的714%),已開割橡膠平均畝產55公斤。如果全島宜膠地充分利用,預計可產幹膠每年達50萬噸。
(1)一等宜橡膠熱作地、指熱帶季雨林磚紅壤丘棱山麓斜坡地,共5916萬畝,是連片起伏的丘陵山麓地帶,分佈高度低丘在海拔200米以下,高丘250-300米以下,山地350-400米以下。坡度<25度,土層厚,環境陰蔽,常風小,濕度大,年平均氣溫>22℃,是橡膠生長的良好環境。颱風影響也少。這類地是海南橡膠高產地。例如保顯、保國、育才等農場,以及瓊東南的東平農場,這類地每年畝產橡膠達80-100公斤以上。
這類地應採取工程和生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以利膠地更新。
(2)二等宜橡膠熱作地。包括熱帶季雨林磚紅壤臺地中的灌叢草地,人工林地和季雨林地,共7756萬畝。分佈於丘陵的四周,高度80-100米以下,坡度小於15度,多數在5-7度。但是地形破碎,水土流失,而且常風大,年均溫達23-25℃,年雨量僅1200-1500毫米。瓊東南臺地,又多受颱風影響,內陸臺地因盆地“狹管”作用,常風也較大。但地面覆蓋較好的地方仍有肥沃表土層。該類地植膠必須營造好防護林,並注意地表覆蓋。澄邁縣紅光農場等在這類臺地上嚴格造林,是臺地植膠較好的榜樣。
(3)三等宜熱作地,包括燥紅土臺地,高臺地坡園和丘陵山地的山坡園,共4773萬畝。 燥紅土臺地分佈於瓊西南昌江、東方和樂東等縣沿海;高度15-40米,年均溫245-255℃,年雨量小於1200毫米,蒸發量為雨量兩倍以上,幹熱,不適合橡膠生長宜植腰果、芒果、木棉及其他耐旱熱作。
各種坡園共5224萬畝,其中除100萬畝左右為宜農早地外,大部分為輪歇地,部分因水土嚴重流失而成荒地。
這類地中陡坡坡園應退耕還林,其他土地也應經營中、長期作物或經濟林,並採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香茅、菠蘿、劍麻等熱作水果應植於低平坡地,並且嚴格採取環山行耕作措施或多層植物覆蓋防止水土流失。
3.宜林地
僅包括防護林和保護區,共14481萬畝,占全島面積的28%。其中林地包括殘次林10206萬畝,需封山育林或造林地422萬多畝。林業在海南島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營造並保護好海南的林業是海南島生態平衡和人民生活的關鍵之一。海南宜林地分三等;
(1)一等宜林地。包括磚紅壤丘陵山麓陡坡地,赤紅壤山地,及部分沿海臺地低丘,共1040萬畝,是海南主要林業基地。其中陡坡地應作水工保持林加以保護。目前有些茶園、膠園是陡坡地,應當還林。
該等地有森林和疏林灌叢6123萬畝,主要有雞占,厚皮樹、白格、麻櫟等構成的落葉季雨林和以青皮,蝴蝶樹、大沙葉、荔枝、竹節樹等構成的常綠季雨材,其中有很多珍貴木材,應加以保護。灌叢和草地共290萬畝,宜封山育林。沿海的低丘臺地和階地,因光照強,常風大,水源缺,呈乾旱狀態,僅宜植樹造林。人工林以木麻黃和桉樹為主,共130萬畝。受破壞多成殘次林,長勢差,林下空曠、地表裸露。在島西林場可見嚴重的水土流失。可改種大葉相思之類耐旱闊葉樹種,以改良生態環境。
(2)二等宜林地。指黃壤山地。分佈于海拔700米以上,共2933萬畝。大部分坡度達40-50度以上,年雨量多在1800毫米以上,年均溫在20℃以下,濕度大,常年有霧,生長雨林和常綠闊葉林,主要樹種有母生,蝴蝶樹、綠楠、稠木、子京、海南相桐、栲、還有雞毛松、陸均松等,多數是優質木材,這些林地又是海南重要的物種庫,宜極力保護。海拔1300米以上是以櫟子稠、厚皮香,海南杜鵑等組成的山頂矮林。其他山地是稀樹灌叢草山和草坡,共90萬畝,分佈於山脊山頂地帶,這類地成林困難,應保護好已有植被。
(3)三等宜林地。包括濱海沙地114萬畝,其中有林地78萬畝,為人工種植的木麻黃林,分佈於沿海四周,以文昌縣東北部面積為最大。
濱海沙地是沿海沙灘沙堤,由海沙和具殼組成。五十年代初沙地引種木麻黃成功。改變了“海邊沙漠”的景觀,成為固沙防風林。生態環境的改良,又促進沿海農業的發展,故被稱為海防的“綠色長城”。近年來,沙地又引種濕地松和大葉相思成功,更有利於濱海沙地的改造利用。此外,該類地還包括泥灘20萬畝,其中有紅樹林5萬多畝,主要以東寨港紅樹林面積為最大。
幾十年來,紅樹林屢受砍伐,使沿海失去護島的屏障,也使許多海洋生物失去良好的棲殖環境。切應重視紅樹林的營造和保護。
4.宜牧宜林地
海南島草地甚多,並且仍在增加,但是宜牧草地僅6003萬畝左右,要保護草地資源,對草地必須採取林牧結合或熱作與牧業相結合的綜合利用土地方式。在海南島,利用草質好、產草量高的“五邊地”(林邊、水邊、膠林邊、村邊和田邊)零星草地發展分散的、養牧相結合的牧業,更有現實意義。
(1)一等宜牧宜林地。包括大部分在海拔400米以下的磚紅壤丘陵山麓灌草叢斜坡地,共872萬畝。這類地坡度一般在25度以下,水濕條件較好,產草量較高,每年每畝可產鮮草500-800斤以上,有的高達1300~1600斤。草本植物以芒、斑茅、白茅、古香茅、狗尾草、裂稃草以及芒箕,棕葉蘆等為主,間有稀樹灌木,多是高草群落,也有中草群落,覆蓋度高於95%。
表2 海南島土地資源面積表 (單位:毛面積,萬畝)
土地資源類 現狀 面積 點總面積 備註
面積合計 5086 100%
一、宜農地 一等地 水田 2856
二等地 水田、旱田 4860
三等地
旱耕地 1847
其他園地 (1000) 坡園地中較低平部分,位於坑垌田邊緣
宜農荒地 146
小 計 10709 21%
二、宜橡膠熱作地 一 等 已 種 1583 橡膠為主
未 種 4333
二 等 已 種 3950 橡膠和其他經濟林、人工林在內
未 種 3806
三 等 已 種 4284 腰果和其他熱作
未 種 489
小 計 18445 37%
三、宜林地 一等地 有 林 7536 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疏林、殘次林
灌叢草地 2873
二等地 有 林 1973 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疏林、殘次林
灌叢草地 960
三等地 有 林 (834) 其中紅樹林55萬畝(不計為陸地)
灌叢草地 (504) 其中泥灘144萬畝(不計為陸地)
小 計 14481 28%
四、宜牧宜林地 一等地 草 坡 872
二等地 灌叢草坡 1573
三等地 草 原 3558
小計 6003 12%
其他
土地 河流、水庫 1061
沙灘鹽田河灘 (631) 其中沙灘47萬畝(不計為陸地)
小計 1222 2%
注:表中面積參照陳朝輝、魯爭壽,海南島的土地類型,《熱帶地理》1982年第四期。
這類草地載畜量為12-25畝/頭(標準黃牛,下同),是較好的草地。但應林牧結合,並注意改良牧草。可以引種木本飼料樹種,一舉兩得。
這類地也適合橡膠生長。
(2)二等宜牧宜林地。主要是海拔400-700米間的赤紅壤山地灌叢草坡地,共1573萬畝。年均溫小於20℃,濕度較高,生長棕葉蘆、青香茅、大芒等高草群落。谷地有蜜港和次生林。每年每畝產鮮草800斤以上,但因坡度有的達30-40度,土地利用率低,故載畜量較低,而且交通不便,牧業管理困難,又處於水源林地中,不宜大規模放牧。
(3)三等宜牧宜林地。包括磚紅壤臺地草原,共3558萬畝。瓊西和瓊西北有較大片連片分佈。因地形破碎,水源缺乏,水土流失,呈乾旱狀態,生長白茅、黃茅、裂稃草等中、低草群落,臺地邊緣則有以竹節草、蜈蚣草、地氈草等低草群落。覆蓋較差,每年每畝產鮮草200-500斤,載畜量40-60畝/頭,經濟效益甚低。這類地多因過度利用,水土流失嚴重。應加以保護,大力造林,林牧結合才能發揮其生產潛力。
5.其他土地。
包括主要河流,大中型水庫等內陸水域、河灘地、塊田共1222萬畝。此外,還有海邊沙灘47萬畝。其中,除部分水域可利用養魚和塊田為工業用地外,其他是難利用地。
綜上所述,海南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後將形成環狀的農業生態結構,從沿海到山區依次是;紅樹林和防風林,農田,橡膠熱作,間以牧業,用材林、水源林和水土保持林,全島農業、橡膠熱作和林業的面積比例大體是1:2:15,形成以林為主體的人工生態系統,也將促進農業、熱作和牧業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孝芳;中國土地資源分類原則和系統的探討。自然資源,(2)1981
[2]梁繼興等;海南島熱作土壤資源與區域,海南島農業區劃報告集,1981
[3]陳樹培:海南島植被和植被區劃,海南島農業區劃報告集,1981
[4]海南氣象局等;海南島農業氣候區劃,海南島農業區劃報告集,1981
注:本文作者:陳朝輝、魯爭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