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旅歐環保見聞


  自行車與環境保護
  原載《珠江環境報》2001年9月26日 第3版

  自行車曾是我們主要的交通工具,由於我國自行車擁有量多而被稱之為自行車王國。據統計,目前廣州市有300萬輛自行車,可見其在城市交通中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部分國民闊起來了,購得起汽車。我們城市的環境剛從以前大量使用自行車時期的擁擠(當時道路少而窄)變成現時大量汽車上路造成環境的惡化,並且因為環境惡化導致人們疾病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我們的“有關部門”則以國人購買汽車作為經濟的新增長點而大肆推介,並在採取“有效措施”限制自行車的使用。

  然而,在歐洲諸國,儘管都是發達國家,汽車已經普及,但是,他們都在向國民大力倡導使用自行車,他們把自行車作為綠色交通,不使用汽油,沒有汽車尾氣造成環境污染,十分有利於環境保護。此外,人們騎自行車還可以作為自覺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在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為了方便自行車通行,所有交通線路兩側都設有自行車專用道。

  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如果大家富裕了,汽車也得到普及,10多億人口幾億輛汽車,每年要耗費多少汽油,又將造成多少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還要浪費多少土地去修建公路和停車場?然而,我國的能源和人均土地資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不論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還是從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角度看,我們還是應該向國民提倡盡可能使用自行車,這樣,既可節約能源和土地資源,又有利於環境保護,更有利於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可以設想:13億人口要使用幾億輛自行車,以每年1/10報廢計,也就是每年將消費幾千萬輛自行車,要辦多少自行車廠和相應服務業?可保證多少人就業?其對社會經濟增長的作用不小,而且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會更大。

  寵物、廁所與東方文明
  原載《珠江環境報》2001年5月23日 第3版

  歐美各國的環保當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其一就是被作為寵物的狗隨處可以大小便。在城市的街巷,尤其是美麗的公園,每天清晨都有太太、少婦或小姐們拉著狗到處散步,隨處可見狗的糞便。你一不小心就會踩上“地雷”。這樣的環境衛生與國人的隨地吐痰惡習,確實令人不敢恭維。

  其二是人們要“方便”時不方便。歐洲各地除奧地利外的許多國家,不但廁所難找,而且收費離譜。歐洲的城市不但景觀美麗,而且富有文化歷史內涵,令人留連忘返。然而,當你“三急”來時,找了幾條街也難見公廁,不少規模巨大的購物大樓也沒有公廁設施,少量收費廁所,收費都頗高,動不動就要收一馬克、幾法朗,有的國家還不收外幣,要本國貨幣。一次收費相當幾元人民幣,比我們一些交通線上的黑飯店的“宰人”廁所收費還貴。因此,在歐洲旅遊最怕飲水,以免“三急”來時找不到“出處”。然而,禁食、禁飲,又何來遊興?作為當事人確深有體會。由此,筆者想起了廣州。80年代以前,廣州城區不大,廁所不少,人們要方便時確是較為方便的。現在的問題是20年來,廣州城區擴大了4倍,但是,城裏的廁所不但不見增加,舊城區的公廁都在消失。廣州作為一座旅遊城市,來往人口很多,設身處地,他們急將起來找不到廁所是何等尷尬?在繁華市區的中山路、長堤、環市路,不時可見有人遮遮掩掩在隨地方便,令人噁心,卻也情有可原。廣州的廁所問題早已“引起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但至今成效仍然不大。如果不能在“一年一小變”中有所改變,能否在“三年一中變”中有所改變呢?作為我國近鄰和“親戚”的泰國,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幾乎所有公共廁所都十分乾淨,更能與人方便,即使在首都曼谷,雖然公共廁所不見多,但是,他們所有大商場和公開場所的廁所都是開放的,也不收費。這是東方文明的表現,很值得我們借鑒。

  築路應避免破壞生態
  原載《珠江環境報》  2001年12月27日 第3版

  公路交通是當今世界最普遍的交通方式。修建公路,如果要經過山地,當然是劈山開路。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修路遇到山體是開挖隧道,使公路穿山而過。但是,對於修路時遇到前面只是相對高度僅幾米的小崗丘怎麼辦?我們當然是不費多少功夫地辟開小丘修成路。然而,在法國以及其他西歐國家,修路經過低矮的小崗丘大多是修建隧道通過,原因是他們刻意保護自然環境,尤其是保護好崗丘上的樹木,使自然環境渾然一體。這樣,不僅能保持自然環境的美觀,還可以避免劈山修路造成邊坡水土流失或塌方對公路造成的危害,也節省維護公路的麻煩,尤其是保護了綠化,增加了綠地,真是一舉多得。這一點,對於大肆宣揚“要與國際接軌”的我國,倒是應該借鑒和學習,先與他們的環保措施接軌,將會有助於我們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

  在這一點上,筆者又想起了我省肇慶市城市建設在環境保護上的一件遺憾事。當年修築穿越肇慶市區北部的324號國道(改道,原經市區)和廣湛鐵路時,如果能從環境保護方面多加考慮並充分論證,在星湖風景區與北嶺山間修建成公路隧道和鐵路隧道,這樣,就可以保護星湖風景與北嶺山連成一體,使星湖風景區以至整個肇慶市區背靠青山,依山傍水,更有氣勢,也更加美麗,使星湖風景區和肇慶市有更高的景觀價值。遺憾的是,由於規劃和論證的不全面,如今324國道和廣湛鐵路已把星湖風景區與北嶺山切開,令星湖風景區僅剩小片山水盆景,肇慶市區尤失北嶺山的依靠,大失氣勢,歎為可惜!各種建設,還是多從環境保護上考慮,多些科學論證好些。

  一次性用品不受歡迎——歐洲環保點滴談
  摘自《珠江環境報》  2001年11月20日 第3版  

  近期,筆者曾赴歐、澳旅遊,眼見歐洲國家的環境保護措施,頗有感慨,在此作點滴介紹,以供借鑒。

  在西歐國家,首先的印象是到處可見青山、碧水、綠野及於淨的城鄉環境和明淨的天空,空氣確是機關報新鮮。入住旅館或酒店之後,客房除供應手紙和一小塊香皂外,牙膏、牙刷、梳子、浴帽、須刨以及拖鞋等一次性日用品基本都不供應,還不及我國低檔旅店客房的物品供應,但是,它們卻實實在在都是三、四星級以至五星級賓館或酒店。這對於我們這些習慣于供應齊全的國內旅客實感不便,同行中有人抱怨他們不象星級旅館,說供應不足,瞭解之後才知道這是歐美人較強的環保意識,是值得提倡的環保措施,因為上述所列用品都是一次性日用品,用過即棄,不但浪費資源,還增加環境垃圾,而且,這些垃圾多是塑料製品,處理極為困難,不作燃燒處理,在自然條件下難以降解;作燃燒處理,又嚴重污染大氣環境。

  根據統計,1997年來華旅遊人數達575879萬人次,國內遊客達64400萬人次,由旅館、酒店等住宿場所供應的一次性日常用品,很快變成垃圾,其量達幾十萬噸,這是我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的旅館、酒店等住宿場所改為旅客自帶這些日常用品,不但可以大大地節約資源消耗,更有助於減輕環境負荷,真是一舉兩得。

  招引野鴨免費清潔河道
  原載《珠江環境報(訪歐環保談)》  2001年4月18日 第3版

  生物既是自然資源,也是重要的環境因素。作為自然資源,人類可以利用生物作食用,從而需要發展養殖業,生產人類生活所需的各種生物,其中包括藥用生物。另一方面,地球上的各種生物組成食物鏈,參與自然界從無機物——有機物——無機物的物質循環過程,從而起到淨化自然環境、保持生態環境質量的作用,因此,生物也是環境因素。這就是保持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在澳洲和歐美各地,野生動物都能得到較好的保護,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享受生活的樂趣。這些地區有較高的自然環境質量也與此有關。有趣的是,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竟然招引野鴨作為免費的河道清潔工,確令人們大開眼界。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佈滿運河的港口城市,住在河流兩岸的居民在屋旁水中放些木板或樹枝之類的硬物,於是,生活在河裏的水鴨就在上面築巢居住。為了營巢,它們要在河中撿取枯枝落葉、塑料及其他雜物作壘巢之用,從而起了河道清潔工的作用。這就起到了既保護野生動物,又能保護環境的美妙作用。試想,如果我們城鎮的河道上出現野鴨的影子,人們一定會想辦法捉拿作煲湯料,實在可悲。

  其實,吃了多少野鴨都於身無補,並不會如人們想像的那麼有用,如果對其加以保護,讓它們(以及其他野生動物)與人共存,不但世界更加多彩,於生態環境也更加有利。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