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發揮廣東氣候優勢 建設特色園林城市


  原載《珠江環境報》  2004年2月4日 第3版

  目前,廣東省已有多個城市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的稱號,而且還有許多城市正在向這一目標進軍。在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應充分發揮廣東的氣候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根據各地的自身條件,創造性地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一、園林城市是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

  建設園林城市,讓人們擁有良好舒適的環境已成為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

  園林原是古代官宦和豪富人家的私家花園,或融花園與住宅一體的居家。我國著名的園林有蘇州拙政園、獅子林,無錫蠡園、梅園等,我省則有梁園、可園、清暉園和余蔭山房等四大名園。在宗教傳入、興起和城市發展之後,有了寺廟園林和城市公園,才出現公共園林。園林被譽為美景,原是供少數有錢人家享受的。以往的公共園林不多,也只是供休閒的人享受的。如今,經濟發展了,人們要過小康生活,不但要達到溫飽有餘,還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於是,要把整座城市建成花園城市、園林城市、生態城市,或者叫山水城市,就是使園林普及城市,城市與園林融為一體,成為既是商貿和工業等第二、三產業聚集的地方,又是具有生態環境良好、美麗舒適的園林,同時,又擁有經濟的充裕。這才算全面小康的社會。

  二、“雙高效”是園林城市生態建設的標準

  園林城市的標準是高生態效益和高景觀效益(果),可謂“雙高效”,但也可以說很難有質量的標準。更沒有統一的模式,而是在“雙高效”前提下的個性表現。曾有人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來稱讚黃山之美,顯然黃山“山峰劈天,雲凝碧漢,青松挺拔,巧石羅布”,的確美麗壯觀。然而,作者認為黃山存在“松樹加石頭”景觀的單調和滿山以松樹為主,生態效益不高的兩個缺陷。若作園林評價尚“未達標”。誠然,對一座城市來說,既無黃山之(地)貌,也沒有黃山之(地)質,是無法建成類似黃山的美景的。但是就園林的個性而言,應該可以建得超越黃山美景。只要因地制宜,建成“雙高效”標準的城市園林,也就可以“超越”黃山了。

  三、以林(樹)為主是園林城市生態建設的主要措施

  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最主要、最長效的生態支柱。廣東省地處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光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土地適生性廣,適合熱帶亞熱帶的各種樹木生長,尤其適合各種闊葉樹種生長,林木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能大量吸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微塵以至噪聲,能製造有機物質、儲存能源,釋放出氧氣,加速水循環,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災減災,並為多種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和繁衍場所,維持生物的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另一方面,森林景觀,尤其是熱帶、亞熱帶森林景觀的多姿多彩,是大自然最美麗的景觀,而且,森林(樹木)景觀與其他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具有良好的親合作用,任何自然的或人工的景觀與森林景觀的結合都可以襯托出良好的綜合景觀效果。

  廣東省人多地少,尤其是城市人口十分擁擠,用地資源十分昂貴,同時,工業較為發達,環境污染物質多,環境自然淨化任務繁重,因此,廣東省生態環境建設首先要發展和保護好好森林,建成陸地強大生態支柱。同時,要繼續發展並加強傳統生態農業,保持農村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還應搞好水體環境的保護,努力整治和防止環境污染,保證全省青山綠水和淨土。對廣大城市而言則應以林(樹)為主建設城市園林。這是建成高效園林的有力措施。    近年來,城市林業在城市綠化和園林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步破人們所認識,有的城市提出的“森林圍城”、“打造熱帶雨林”等綠化建設規劃令人耳目一新,拋棄了“草坪加幾株孤零零的葵樹”這種既浪費自然資源,浪費人力、物力,“兩個效益”又低的不當綠化方法,說明城市綠化已在走上正軌。

  城市園林包括城內公園、綠地、庭院綠地、街道綠化帶、廣場以及樓宇陽臺和橋樑等的綠化建設。廣東省的城市不但要儘量做到“森林圍城”,有條件的主要街道還應建成林蔭大道,公園、綠地和廣場更應廣種樹木,甚至建成森林公園,凡能種樹的地方應多種樹,並且喬、灌、草以及花卉相結合,不能栽種樹木的,則可種植灌木和花草,使之綠化、美化。

  四、因地制宜多樣化地建設城市園林

  建設園林城市的關鍵是因地制宜,因景設計,在力求“雙高效”的前提下,以多樣化的形式創造並表現出獨特個性的效果,這是其靈魂之所在。其實園林也不應有統一標準,更不應有一樣的模式。

  在地球生物圈內,除了森林之外,農業生態系統和水體生態系統也是重要的生態系統。根據上述道理,要建設具有個性的城市園林,應根據各地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水則水,宜田則田,宜園則園,因景設計,通過科學、合理地規劃,依林、水、田、園等的不同組合設計出符合實際又具特色的園林建設方案。

  城市園林或園林城市的建設,應盡可能節約用地,切忌刻意毀田、毀園和填埋有用水域等以種其樹。農田圍城、碧水圍城等豈不是和森林圍城一樣美麗,並且也具有良好生態效應嗎?為了擺闊佔用大量田地建大廣場,更是荒唐的作法,並非美化城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栽種果樹以代替樹木綠化城市,這還可產生經濟效益,也使城市更加浪漫。廣西南寧市街道以栽種不同果樹綠化,成為城市“真正園林”,也很值得借鑒。廣州市區到從化和增城的廣從、廣增兩公路就完全可以建成以荔枝、龍眼為主的綠化帶,更能增加其園林特色。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