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建設廣州生態城市中的碧水工程


  原載《廣東園林》  2001年4月 P24-25

  【摘 要】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歷史文化名城,北靠白雲山,南泊珠江水,有“雲山珠水”之稱,為建成生態城市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生態城市也稱為山水城市。依山傍水的城市可以稱為山水城市,但不一定是生態城市。具有生態城市內涵的山水城市應在合理佈局的基礎上,搞好城市綠化,建設碧水工程,整治好環境污染,使之具有藍天、綠蔭、碧水、淨土,既美麗,又宜人,達到人文景觀與生態環境的高度協調。碧水工程是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廣州市 生態城市 山水城市 水體環境 珠江 碧水工程 行政區域。

  水域也稱水體環境:包括江河、湖泊、池塘、河湧、溝渠以及山塘水庫等陸地水域和海洋。廣義的水域也包括沼澤或水田等濕地。

  一、得天獨厚的水域環境

  廣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部,為東、西和北江三江匯合的水網地區,珠江穿城而過,如玉帶冠身,還有流溪河流經,是本市主要供水水源,市區河湧、湖泊眾多。據考證,舊城曾有100多條河湧。城區周圍曾是水田,白雲山建有多宗山塘水庫。錯綜複雜的水域與越秀山、白雲山合稱“雲山珠水”,是得天獨厚的水環境優勢,既是重要的生態支柱,也是難得的風景資源。

  水為“生命之源”,是生物重要的物質和生存環境因素。水在自然界中以大循環的形式參與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和循環,把大氣中的塵埃,有害氣體以及地表中的污染物帶入水體,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作用,沉積、吸收或轉化為其他物質,起淨化大氣和地表的作用,還自然環境以清鮮和宜人。水是自然環境中的活躍因素,起著與森林植被一樣巨大的生態作用,水體及其生物群落組成水域生態系統,也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態支柱,具有一定環境容量和淨化能力。水體環境也是重要的景觀資源。在廣州市的風景名勝中,鵝潭印月、波羅浴日、石門返照、東湖春曉、蒲澗濂泉、九龍泉等均與水有關。現代時尚:住宅樓能遠瞰江河、湖景,其地產價值更成倍高攀。

  自古以來,江河水域為人類提供水源、航運、灌溉和養捕等生活物質和生產功能,水和城市更結下不解之緣,故雲“無河不成城”。如今,世界面臨人口、資源和環境危機,水域集資源和環境兩重因素,可見其重要性。水環境建設更集資源保護與環境建設於一體。

  二、水域環境的存在問題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認地不認水,更忽視水體環境巨大的生態作用,無法、無序、無度地侵佔水體,踐踏水域環境,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

  (一)水體不斷被侵佔和破壞,生態作用遭削弱

  由於人口增加,城市擴張,工業和交通的發展,用地激增,水環境不受重視,不斷受破壞和減縮。自60年代至1995年,廣州市區擴大383倍,區內大量河湧、池塘和湖泊不見了。如著名的荔枝灣、泮塘,早成了街道;市內幾個公園湖泊水面被蠶食,面積減少了135hm2,減幅156%。被填的河湧更多,留下的河湧不少也成為暗渠。珠江江面也在縮小,南北江岸靠近了幾十米至上百米。近郊水域的水田、藕塘已趨絕跡。水面的縮小,嚴重削弱水域的生態作用,是市區環境惡化的原因之一。

  (二)污染日趨嚴重,水質迅速惡化

  近20多年來,城區和工業,尤其是近郊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生活和工業“三廢”,特別廢水的排放量不斷增加。據統計,1999年全市廢水排放量1086億噸,其中生活廢水達848億噸,比1996年增加116%。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渠湧、湖泊、池塘和江河,使本市不斷縮小的水體受大量污染,水質迅速惡化。珠江廣州河段河水不但不能飲用,連游泳也不宜。水中魚、蝦等水生生物近乎絕跡。一些河湧、池塘污水積聚喪失淨化力,甚至成了污染源。

  (三)行政區劃不合理,影響珠水為城市建設充分使用

  歷史上行政區劃分,一條珠江,廣州市位於珠江東側,南海市位於西側。南海隸屬佛山市。“一水兩地區”使廣州市區發展無法利用好珠江規劃、建設,而佛山和南海又難以充分利用廣州中心城市的優勢,成了一水之隔兩不利的狀況。

  三、建設廣州山水城市,碧水工程建設的任務和措施

  水體環境巨大的生態作用和景觀價值,廣州建設山水城市,除了城市科學佈局,環境綠化和防治污染外,還應重點搞好碧水工程建設,主要任務和措施如下:

  (一)重視水域保護,加強水體佈局規劃和建設

  目前,人們仍對水域當成一般的土地資源,取之無憂,儘量圍填成建設用地,連城區公用的湖泊風景也不放過,是極端錯誤的。應提高對水域環境的認識,採取措施保護。在城市規劃中,對水域利用和保護應嚴重關切,不但應規劃好供水和排水系統,還應從生態環保和景觀的角度,規劃好水面和河湧、溝渠的保護,保持城區內水系與城外江河的通暢,既要保證足夠的水面,又要保持水的流動活性。“流水不腐”才能保持其淨化能力和環境景觀作用。

  (二)防治污染,保持水體水質

  水資源的生態、景觀功能與水質是密切相關的。因此,碧水工程的首要任務是保護水域水面,保持良好的水質。一潭死水、臭水不但無景可言,也喪失生態功能,成為滋生有害生物、惡化自然環境的“污染源”。

  建設生態城市,必須在保護水環境的基礎上,根據的地勢和地形,搞好水網規劃和建設,形成活水體系。同時,切實加強汙水處理能力,整治環境污染。廣州作為文化歷史名城和旅遊城市,近期內,廢水處理量一定要達到100%,污水不流入河、湖等水體。同時,處理好污染物質、垃圾等不進入水體,還要規劃建設好水域景觀(景區、景點、風景帶)。

  (三)完善行政區域,利用好珠江水環境

  珠江兩岸廣州市與佛山南海市間的行政分割使兩市都無法利用好珠江水完美地進行生態城市的規劃和建設,也削弱兩市發展的社會經濟活力,影響廣州中心城市輻射作用。建議省政府應做出決策,報請國務院,對行政區劃進行必要的調整;把佛山市和南海市劃入廣州市,稱佛山區,既充分利用珠江兩岸進行合理城市規劃和建設,也可解決佛山和南海行政管轄上的矛盾。此外,花都、番禺撤市改區外,增城市也應撤市改區,從化市則應撤市複縣,以利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

  (四)儘量保持開放的水域自然景觀,並搞好水域附近必要的景觀規劃和建設

  城市水域與城市公園和街道的樹木一樣,既是城市的環境因素,要發揮其生態功能;又是城市公共景觀,應嚴禁在水域周圍搞建築,掩、圍水域景觀,保證其開放性,融入城市建設,增加城市美景;對水域附近的建築,特別是跨越江河的橋樑,應統一規劃,按規劃建設。歐洲的塞納河、萊茵河以及多瑙河等的臨河城市,兩岸建築物都是城市的歷史文化標誌性建築,每座橋樑就是一座藝術品,建築物與綠化及江景,十分標緻,令人留戀忘返,很值得我們借鑒。

  (五)保護和恢復水生生物群落,完善水體生態系統

  水體環境和水生生物群落構成完善的水體生態系統,是水域淨化能力、生產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保護和建設好水域環境的同時,應措施恢復和發展水生生物,並加強保護,在有條件的水面或河段應劃定水源和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保持水生生物多樣性,以保證水質和水環境自然淨化力。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