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州水域生態環境的優勢和存在問題


  原載《珠江環境報》  2001年11月17日 第3版

  一、得天獨厚的水域環境

  廣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部,為東江、西江和北江三江匯合的水網地區,珠江穿城而過,猶如玉帶冠身,還有流溪河流經,是廣州市主要供水水源,市區內河湧、湖泊眾多。據考證,廣州舊城就曾有100多條河湧。城區周圍曾是水田廣布,白雲山還建有多個山塘水庫,錯綜複雜的水域與越秀山、白雲山相映,稱為“雲山珠水”,具有得天獨厚的水環境優勢,既是重要的生態支柱,也是難得的風景資源。

  水被稱為“生命之源”,是一切生物重要的生存物質和生存環境因素。水在自然界中以大循環的形式參與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和循環。它能把大氣中的塵埃、有害氣體以及地表中的污染物帶入水體,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作用,沉積、吸收或轉化為其他物質,起淨化大氣和地表的作用。水是自然環境中的活躍因素,起著與森林植被一樣巨大的生態作用,因此,水體與其生物群落組成水域生態系統,也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態支柱,具有一定環境容量和淨化能力。同時,水體環境也是重要的景觀資源。在廣州市的風景名勝中,鵝潭印月、波羅浴日、石門返照、東湖垂釣、浦澗濂泉、九龍泉等景點無不與水有關。現今時尚:若住宅樓能靠近江河、湖景,其地產價值更是成倍攀升。

  自古以來,江河水域為人類提供水源、航運、灌溉和養捕等生活物質和生產功能,和城市結下不解之緣,故雲“無河不成城”。如今,在世界面臨人口、資源和環境危機之際,水域集資源和環境兩重因素,可見其重要性。水環境建設更集資源保護與環境建設於一體。

  二、水域環境的存在問題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是認地不認水,更忽視水體環境巨大的生態作用,無法、無序、無度地侵佔水體,踐踏水域環境,使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問題有:

  (一)水體不斷被侵佔和破壞,生態作用遭削弱。由於人口的增加,城鄉的擴張,工業和交通的發展,需要大量建設用地,水環境不受重視,使之不斷受破壞和減縮。自60年代至1995年,廣州市區增加了383倍,大量河湧、池塘和湖泊不見了。過去著名的荔枝灣、泮塘,早就成了街道。1960年至1995年,廣州市區內的幾個公園湖泊水面被吞食,水面減幅達156%。被填埋的河湧更多,不得不留下的河湧不少已成為暗渠,連珠江江面也在縮小。近幾十年來,市區南北的江岸靠近了幾十米至上百米。近郊區水域的水m、藕塘已趨絕跡。水面的縮小,嚴重削弱水域的生態作用,這也是市區環境惡化的原因之一。

  (二)污染日趨嚴重,水質迅速惡化。近20多年來,城區和工業迅速發展,尤其是近郊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生活和工業廢水的排放量不斷增加。據統計,1999年全市廢水排放量已達1086億噸。其中,生活廢水達848億噸,比1996年增加116%。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被排入渠湧、湖泊、池塘和江河,使廣州市不斷縮小的水體受大量污染摧殘,水質惡化。珠江廣州河段河水不但不能飲用,連游泳也不適宜,水中魚、蝦等水生生物近乎絕跡。一些河湧、池塘成為污水、臭水積聚地,不但喪失淨化力,甚至成了污染源。其景觀價值更是可想而知。

  (三)行政區劃不合理,珠江水未能為城市建設充分發揮作用。由於歷史上行政區劃的原因,一條珠江水,廣廣州市位東側,南海市位於西側,南海隸屬佛山市。“一水兩地區”使廣州市區發展無法利用好珠江水,充分、合理地規劃和建設城市,而佛山和南海又難以充分利用廣州中心城市的優勢來發展經濟,成了一水之隔兩不利的狀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