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海平面升降的報刊訪談及文摘系列


  珠江水位升高≠海平面上升
  原載《廣州日報》 2004年1月3日 A4版

  本報訊(記者鄺白薇 通訊員岳科) 針對日前有媒體報道,因全球氣候變暖,珠江三角洲地區沿海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會上升30釐米,更有聳人聽聞的說法“30年後廣州變水城,將有百萬人大遷移”。為此,記者走訪了幾位地理學專家。

  30年後廣州將被淹沒?

  對於未來可能存在的海平面上升及災害問題,專家認為保持關注和警覺是正確的,但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不可言過其實,也大可不必製造恐慌。

  日前,有媒體報道:近年來,珠江水位不斷上升。據稱,廣東沿海海平面每年上升1釐米,至2030年,將上升30釐米,並稱在最高潮位下,可淹沒1154平方公里面積的沿岸區域及島嶼。其中珠江三角洲上升30釐米,粵東15釐米,粵西156釐米,韓江三角洲20釐米。

  其中影響最大的地區包括廣州市、斗門縣及佛山市。為此,更出現了一些聳人聽聞的說法,如“30年後廣州將被淹沒成汪洋”、“珠三角被淹的主要縣市可能將有近百萬人口大遷移”。

  科學界歷來允許存在不同的聲音。為此,記者採訪了幾位地理學專家。有專家指出,由於全球氣溫在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確實很大,雖然各區域的升幅並不一致,但以每年升幅1-3毫米的速度上升的幅度是多數專家所認同。廣東沿海相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在這個範圍內。

  海平面每年僅上升1~2毫米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地理研究所陳朝輝教授認為,按海平面上升論的觀點,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1-2毫米,到2030年也只有3-6釐米的上升幅度。這對於我國大陸和較大島嶼的影響應該是不大的。

  另外,單從珠江水位升高判斷海平面上升也是缺乏科學根據的,因為珠江水位上升的原因可能來自多方面的因素:自50年代末,珠江下游及口岸海域實行大面積的灘塗圍墾,使河口延伸、收窄,致使河道水位上升;由於興修水利,江河兩岸的堤壩加高、加固,中下游的洪泛區面積明顯減少,河水被阻隔在河道內,使水位上升;再加上上世紀80年代後建了不:抄橋樑,橋墩明顯阻塞水流,加上沿河修建高速公路,基建用的土石被推到江中,使河床墊高,也會使水位上升。

  中山大學近岸海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超羽教授專門研究了關於廣東沿海海平面加速上升趨勢的問題,發現上世紀60年代以來,香港、閘坡的年均海平面並不存在顯著的加速上升趨勢,而是呈明顯的線性上升趨勢。

  沒證據表明海平面加速上升

  而根據萬頃沙西、黃埔、橫門等驗潮站的記錄,其年均水位長期變率相差較大。這反映了三角洲聯圍築閘、河口口門延伸和其它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可能的地殼形變和沉積物壓縮所導致的相對水位的變化。

  吳教授指出,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30年後廣東的相對海平面會加速上升。 

30年後廣州將變水城?
原載《信息時報》  2003年8月11日 A07

  廣州地理專家認為“廣東海平面上升到2030年

  珠三角有1000多平方公里被淹”一說純屬杞人憂天

  本報訊(記者 周衛國 實習生 張曉丹)日前有媒體報道,因全球氣候變暖,廣東沿海的海平面正以每年1釐米的速度上升,至2030年,海平面可上升30釐米,屆時珠三角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和海島面臨被淹的危險,數以百萬計的人口需要遷移。該報道引起廣泛關注。記者昨日就此採訪了廣州地理研究所的陳朝輝教授,他人為此說法純屬杞人憂天。

  觀點一:

  海平面上升威脅珠三角,珠三角將大片被淹

  日前,有媒體披露中科院某專家的觀點:據他們預測,廣東沿海海平面每年上升1釐米,至2030年,將上升30釐米。這家媒體稱,根據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的估算,廣東沿海海平面上升30釐米,在最高潮位下,可淹沒1154平方公里面積的沿岸區域及島嶼,直接經濟損失可高達1332億元,珠三角被淹的主要縣市可能要遷移的人口將達9964萬人。而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後,淹沒面積更高達6520平方公里,部分地區很可能被海洋整個淹沒。

  廣州、斗門和佛山受威脅最大

  研究表明,海平面上升後影響最大的是沿海及近海地區,未來海平面上升對珠三角主要市、縣威脅最大的是廣州市、斗門縣和佛山市。

  “珠江三角洲地勢低平,每年平均沉降15毫米,現在約有27%的平原面積低於海平面,未來海平面上升30釐米,將會擴大到42%。”該專家認為。因城市的防洪標準偏低,在海平面上升30釐米後,原來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的堤圍,有可能連20年一遇的洪水都防禦不了。

  觀點二:

  該觀點純屬杞人憂天

  但是,廣州地理研究所教授、全國資源學會理事陳朝輝認為,該觀點得出2030年珠江口海平面上升30釐米結論所依據的資料是錯誤的,至於其推測的珠江三角洲42%的面積將低於海面,實屬荒謬之談。

  海平面增長比不過海岸增長快

  陳教授表示,根據世界各地初步研究結果報道,近年來全球海平面大約以每年142毫米左右的速度上升,假如未來30~50年內海平面一味上升而不下降,那麼,到2050年也僅上升5~10釐米。這對於我國大陸和較大島嶼的影響應該是不大的。在沖積沉積海岸地帶,尤其是河口三角洲,由沖積泥沙形成的海岸線每年地面增高這幾釐米,岸線外伸以每年數十米至上百米計,這與海平面每年上升1~2毫米的數據,是完全不同的量級,將不顯示其影響。

  測量海平面應到遠海

  陳朝輝認為,用近代沿海形成的海灘岩來證明海平面的上升是錯誤的。海灘岩的成岩年代是以成千上萬年計,而其當今分佈狀況是由地層的升降造成的,更是以上百萬年計,況且其分佈既有上升,又有下降,根本證明不了近年海平面上升的事實。

  陳朝輝還認為,僅根據河口水文站水位上升來證明海平面上升也是不科學的。因為河口三角洲海域大面積地圍海造田,由於興修水利、各河道都架起不少橋樑,尤其是沿河修理高等級公路,兩岸丘陵山地大量沙石被推入河道、墊高了河床,也使河道水位上升。以上多種原因使得河口水位異常,但並不能證明海平面上升。他說,若由此水位異常竟推斷出2030年珠江口海平面將上升30釐米,為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的5~10倍。這樣珠江口海平面豈不是像孕婦的肚子一樣膨脹起來?

  陳教授表示,測量海平面是否上升必須到遠離海岸的深海,而且10年左右才能對比出結果。還要同時參照冰川融化情況對海平面的影響。

海平面會上升嗎?
原載《中國環境報》  2003年10月31日 第3版

  地球海平面的升降是自然環境長期緩慢的變化過程,並非突發性的自然災害。究其原因是地球“溫室效應”的影響,還是週期性變化?究竟會產生何種後果?

  根據世界各地初步研究結果報道,近年來,全球海平面大約以每年1~2毫米左右的速度上升。假如未來30-50年內海平面一味上升而不下降,那麼,到2050年也僅上升5-10釐米。這對於部分低地、地層下沉的海島,或像圖瓦盧國地層在下沉、又處於海平面僅幾十釐米高的珊瑚島有影響外,我國大陸和陸域較大的島嶼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應是不大的。大家知道,我國陸地海岸線大體可歸納為沖積海岸和基岩海岸兩大類。在沖積沉積海岸地帶,尤其是河口三角洲,由沖積沉積而成的岸線每年地面增高達幾釐米,岸線外伸則以每年數十米至上百米計,這與海平面每年上升1-2毫米,是完全不同的量級,將不顯示出其影響。在基岩海岸,即使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10釐米以上,對岸線的影響可以用“隔靴搔癢”來形容,根本就不致造成災害。有推測說到2030年珠江三角洲42%面積低於海面,實屬荒謬之談。

  近年來,對海平面上升的後果明顯被誇大。而究其研究所用的資料,不是缺少依據,就是依據不足,得出的結論更是聳人聽聞。這是一種誤導,將會造成領導決策的失誤,其造成的損失將嚴重於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損失。

  其中不當論據首先是用近代沿海形成的海灘岩來證明海平面的上升。事實上,海灘岩的成岩年代是以成千上萬年計,而其當今分佈狀況則是由地層的升降造成的,更是以上百萬年計,況且其分佈既有上升,又有下降,根本證明不了近年海平面上升的事實。

  其次,根據河口水文站水位上升來證明海平面上升,依據則是不足的。以廣東省珠江口為例,眾所周知,自上世紀50年代末起,河口三角洲海域大面積的圍海造田,特別是大片聯圍,使洪泛區消失,河口延伸、收窄。這是河道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於興修水利,江河兩岸堤防加大、加高、加固,中下游長期水患的洪泛區也不存在了,更使河口水位上升。同時,自上世紀80年代起因交通建設,各河道都架起不少橋樑,大量的橋墩在洪水期明顯阻塞水流。尤其是沿河修建高等級公路,兩岸丘陵山地大量沙石被推入河道,墊高了河床,也使河道水位上升。以上多種人為的原因使河流(口)水位異常並不能說明是海平面上升。有人因為水位異常竟推斷至2030年珠江口海平面上升30釐米,為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的5~10倍。這樣,珠江口海平面豈不是像孕婦肚子一樣脹了起來?並且由此推斷出將造成三角洲大面積海侵、堤防失效等嚴重後果。這是杞人憂天。前幾年甚至有人在某大報上揚言,海平面要升高多少米。要是這樣,地球可能要向外星球借水了,不然何來這麼多的水呢?

  事實上,近幾年來因“溫室效應”或全球氣溫較高造成大陸冰川的縮小,並由此引起全球陸地氣候和水文的變化,其影響更是明顯的,而且這是迫在眉睫之事;倒是應重視並儘快研究,以便採取對策,避免損失。

30年後珠三角被淹?
原載《潮州日報》  2004年5月1日 第2版

  專家認為言過其實不必恐慌

  本報綜合消息日前有媒體報道,因全球氣候變暖,珠江三角洲地區沿海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會上升30釐米。對於未來可能存在的海平面上升及災害問題,有關專家認為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不可言過其實,也大可不必製造恐慌。

  媒體報道稱,近年來,珠江水位不斷上升,廣東沿海海平面每年上升1釐米,至2030年,將上升30釐米,並稱在最高潮位下,可淹沒1154平方公里面積的沿岸區域及島嶼。

  有關專家指出,由於全球氣溫在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確實很大,雖然各區域的升幅並不一致,但以每年升幅1至3毫米速度上升的幅度為多數專家所認同。廣東沿海相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在這個範圍內。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地理研究所教授陳朝輝認為,按海平面上升論的觀點,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1至2毫米,到2030年也只有3至6釐米的上升幅度。這對於中國的大陸和較大島嶼的影響應該是不大的。另外,單從珠江水位升高判斷海平面上升也缺乏科學根據,因為珠江水位上升的原因可能來自多方面的因素:自50年代末,珠江下游及口岸海域實行大面積的灘塗圍墾,使河口延伸、收窄,致使河道水位上升;由於興修水利,江河兩岸的堤壩加高、加固,中下游的洪泛區面積明顯減少,河水被阻隔在河道內,使水位上升;再加上上世紀80年代後建了不少橋樑,橋墩明顯阻塞水流,加上沿河修建高速公路,基建用的土石被推到江中,使河床墊高,也會使水位上升。

  中山大學近岸海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超羽教授專門研究了關於廣東沿海海平面加速上升趨勢的問題,發現上世紀60年代以來,香港、閘坡的年均海平面並不存在顯著的加速上升趨勢,而是呈明顯的線性上升趨勢。根據萬頃沙西、黃埔、橫門等驗潮站的記錄,其年均水位長期變率相差較大。這反映了三角洲聯圍築閘、河口口門延伸和其它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可能的地殼形變和沉積物壓縮所導致的相對水位的變化。吳超羽指出,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30年後廣東的相對海平面會加速上升。

氣象專家不要信口雌黃
原載《廣東科技報》  2003年4月12日 第1版

  本報訊(記者鈕海東)  日前,廣州地理研究所陳朝輝教授約見本報記者,就廣州一家媒體關於全球氣候變化,對廣東未來氣候和海平面變化造成影響的矛盾報道,提出質疑。認為此間題科學部門應正確預測,儘量減少對公眾的誤導。

  兩則報道的說法截然相反

  陳教授主要從事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區域區劃、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研究工作,是我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陳教授對記者說:2003年3月22日廣州某大報報道:“我國氣候具有週期性,大約30年為一週期。在未來50年間,我國氣候將發生週期性變化,從‘暖週期’進入另一個30年的‘冷週期’”;第二天該報又登文說,“中國氣象局熱帶海洋氣象研究中心專家認為,廣州未來100年的氣溫將保持每年003℃的速度遞增。並說,珠江口海平面在近50年內每年以26毫米的速度遞增。在未來100年後還將上升28-68毫米。”

  陳教授說,上述兩則消息均出自國家氣象科研部門,但對未來氣候變化的說法卻截然相反。他認為對自然變化規律應作科學的預測,不能僅靠某些表面現象去猜測。這兩則報道前者是利用長期天氣變化的規律進行短期氣候預測,是有科學依據的;後者只根據20世紀50年代以來幾十年天氣變化作推測,其依據有底氣不足之嫌。關於廣東和珠江口海平面變化的預告則有人云亦云的味道,而且預測時段長達150年之久,更欠依據。

  科學研究不能以表像做推測

  陳教授說,近年來,有關我省和珠江口海平面上升的報道不絕於耳,但是截至目前為止,綜合各方面情況,並未有人作深入的研究,多以不足為憑的資料作為依據,然後作出推測,致使事實不清,不但成了笑話,也嚇壞了一些人。這樣的誤導,很有澄清的必要。

  他接著說,根據世界各地的初步研究,近年來全球海平面大約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上升。這是“溫室效應”使然還是地球規律性變化的原因則仍有爭論,在我省卻被大肆渲染,而且預測後果越來越驚人。

  陳教授認為,研究海平面變化的一個正確方法,應在遠離大陸、不受陸地地表徑流和人為干擾影響的海域,在地基穩定的海島或其他固定地點設立海洋水文觀測點,或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經一定時期的觀測,同時,對全球氣候和冰川等變化作相關研究分析,有充分證據,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和預測。科學研究要做深入細緻的工作,決不能以表像作推測便得出嚇人的結論。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