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政要聚焦經濟全球化


  2000年6月14日上午9時20分,北京全國政協會議樓常委會會議廳,一次頂級規格的國際研討會──“21世紀論壇”2000年會議,以當今世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經濟全球化:亞洲與中國”為主題拉開了帷幕。全國政協主席、會議組委會名譽主席李瑞環主持開幕式,全國政協副主席、會議組委會主席葉選平致開幕辭,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出席並發表重要演講,新加坡前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等9位中外政要、知名人士先後在貴賓演講中陳述各自觀點。記者身臨其境,貼切感受到,這次為期三天的“論壇”,從第一天就呈現出權威、平等、務實的色彩。 

  江澤民: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中國最高領導人極其關注當今世界正在加快的經濟全球化趨勢。從13日晚到14日,各大媒體都突出播發了國家主席江澤民13日下午會見出席“21世紀論壇”外方人士的消息。

      江澤民說,20多年來,中國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為中國參與亞太地區經濟合作機制和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創造了有利條件。

      江澤民說,在這世紀之交的重要時刻,我們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各國經濟未來發展依賴的外部環境。經濟全球化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嚴峻的挑戰。任何國家要取得本國經濟的更大發展,除了依靠國內資源和國內市場外,還要善於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然而,由於世界各國的差異,所以關於經濟全球化問題的討論就顯得非常重要。

      正是為了擴大共識,促進合作,全國政協繼1996年成功主辦“21世紀論壇”首次會議之後,又邀請世界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著名政治家、專家學者和國際經濟組織與機構的負責人,于6月14日至16日,同中國的有關知名人士一起出席本次會議,進行高層次、學術性的國際多邊交流。

  朱鎔基: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發展特點

  國務院總理朱鎔基14日上午在“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成為500多位元與會者和中外記者的聚焦點。

      朱鎔基言簡意賅地指出,世界正在發生的極其廣泛和深刻的變化是:“以資訊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發展,國際經濟結構調整加速,經濟全球化明顯加快。”

      朱鎔基介紹,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嚴峻和複雜的考驗,仍然保持了較快增長態勢,特別是今年以來出現了重要轉機:經濟增長加快,效益明顯提高,對外貿易增勢強勁,城鄉消費穩中趨旺,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外匯儲備繼續增加。他認為,這些表明,我國經濟已經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正朝著良性迴圈的方向前進。

      朱鎔基分析並預測,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將進入一個建設小康社會並向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世界科技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發展將會呈現出幾個特點:第一,經濟結構將進行戰略性調整。第二,經濟體制將進行深層次改革。第三,科教興國戰略將得到進一步實施。第四,對外開放將加快全方位擴大。

  李光耀:科技是全球化的推動力

  新加坡前總理、政府內閣資政李光耀是國際知名政治家,他在“21世紀論壇”14日貴賓演講時第一位發言,其“科技是全球化推動力”的觀點引人注目。

      李光耀認為,科技能讓製造商把資金、機器和管理知識,移到在原料、勞工及基礎設施方面能給予他們相對優勢的國家去,從而賺取最大的利潤。

      自由貿易與投資對世界發展作用重大,從1965年到1999年,全球的國內生產總值以美元計增長了15倍,但全球貿易卻以兩倍的速度增長,達到30倍。其中,外來直接投資的增長率超越了國內投資。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九大貿易國,過去20年貿易增長率是世界貿易增長率的兩倍;中國的外來直接投資在世界上排行第三,僅次於美、英兩國。

      李光耀提醒,全球化增加了發達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都放寬了移民條例,以更多吸引外國資訊科技人才,這就提高了發展中國家的人才流動性。他說,中國擁有一批懂得充分利用全球化和新經濟的人才。而最寶貴的資產是上千計的、年齡在二三十歲、曾在海外特別是美國求學和工作的傑出的優秀人才。他讚賞中國制訂的“211計畫”,即計畫設立100所世界級大學,以應付21世紀的高科技人才需求,解決中國勞動隊伍的低教育水準問題。

  政要共識:世界越來越小 市場越來越大

      經濟全球化使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在全球範圍內聯繫進一步密切,相互依存和彼此競爭進一步加強,由此也激發了各國政要共同探討如何趨利避害的興趣。在“21世紀論壇”首日貴賓演講中,博茨瓦納前總統凱圖米萊•馬西雷、澳大利亞前總理約翰•馬爾科姆•弗雷澤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宋健、陳錦華均對經濟全球化問題發表了見解。

      與會政要深信人類擁有共同的命運,而沒有國際合作就不會實現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面對經濟全球化這一世界性的重大課題,各國無論國力強弱,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如何,都無可選擇地要置身其中,去研究和應對。

      中國和亞洲從全球化的機遇中獲取了巨大的利益,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如何對待經濟全球化這把雙刃劍?與會政要頻繁地使用“機遇”與“挑戰”之類辭彙,強調政治的穩定和安全是每個國家所必須的;認為現行國際經濟體系迫切需要改革,應制定更加嚴格和審慎的國際監督和控制規則;要堅定推行“科教興國”戰略,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推動力等等。

      “世界越來越小,市場越來越大”,這是“21世紀論壇”參與者的共識。“論壇”在繼續,探討和交流也在繼續……

  

  (原載2000年6月15日《中國保險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