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冷靜看待“WTO熱”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白樹強博士2000年6月21日應邀在中國再保險公司作“WTO形勢報告”時說,加入WTO是為了給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提供長期的法律保證,眼前談論利弊多少難有惟一答案。企業既不必為“狼來了”而恐懼,也不應為“入世”而盲目樂觀,當務之急是扎扎實實改進產品、管理和服務,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這位身兼WTO研究會副秘書長、關稅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學者,對媒體上突然冒出眾多“WTO專家”大談“入世”的利與弊,給不明就裏的百姓特別是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和困惑,覺得有話要講。

  白樹強說,WTO(世界貿易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為當今最有影響的三大國際經濟組織。WTO的三大職能,一是制定有關貿易規則,二是組織成員國市場開放談判,三是管理爭端解決機制。WTO的基本原則是非岐視性原則,成員國不論大小,享受平等權利。目前WTO將136個國家納入一個強有力的統一法律框架之中,為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提供了法律保證。中國加入其中,將使WTO成員國增至137個。這有利於中國按照國際公認的市場法則行事,提高企業效率,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宏觀經濟長遠發展。

  白樹強認為,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中國加入WTO的最大成功,是加強了中國經濟的法制化,這比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政策三十年、五十年不變更可靠,更為國際社會認同。

  針對當前日漸升溫的全民“WTO熱”,白樹強理解為,全民討論WTO,實際是討論中國未來發展戰略,這是一個良好契機。但加入WTO後,各行各業是大受衝擊,災難臨頭?還是中國經濟馬上與國際接軌,一馬平川?兩種觀點都失之片面。白樹強說,加入WTO就是加入了一個國際組織。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因加入一個國際組織就好得不得了,也沒有一個國家因此而垮掉了。加入WTO可以更好地學習市場經濟及其一套運行規則,是長期利好。短期看來,沒太多的利,也沒太大的弊,應以平常心對待。

  白樹強陳言澄清幾種誤解:一、加入WTO,企業並非直接受衝擊,首當其衝的是政府行為受到約束,需要轉變職能。企業受影響的是在政府對其斷奶後如何生存。二、中國加入WTO並不是全面實行自由市場經濟,美國也不是;另外,開放市場是個漸進過程,不是一步到位。三、WTO談判根本沒涉及開放資本市場問題。銀行、保險、證券業是作為金融服務業而不是作為資本市場開放,金融業的最大衝擊將是人才流動。

  
  (原載2000年6月22日《中國保險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