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世紀之交:國際保險業關注什麼


  第36屆國際保險學會會議於2000年7月9日至12日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市舉行。來自世界上55個國家的保險公司的總裁、高級行政主管和大學與研究機構的著名學者700多人參加了此次大會。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與保險系主任孫祁祥教授應邀作為學術主持人赴會,她也是全球24名主持人中,惟一一位元來自亞洲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孫教授參加完會議回到美國國家經濟局和哈佛大學繼續進行訪問研究,記者于7月31日對她進行了一次網上專訪。

  記者:   孫教授,能否請您先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次國際保險學會的主要議題?   

  孫祁祥:   第36屆國際保險學會共包括3場大會專題演講,36場分會場討論和4場研究論文報告會。第一天上午大會演講的主題是“知識資訊時代領導者的支配力”,演講者分別是紐約人壽保險公司的主席和首席行政長官Seymour Sternberg,皇家太陽聯合集團的執行官Robert VMendelsohn和日本生命保險公司的主席Josei Itoh。7月11日上午演講的主題是:電子商務與創新力。演講者分別是美國USAA的主席Robert Herres和美國Quotesmith公司的主席。7月12日上午大會演講的主題是:“設計保險產業的未來”,演講者分別是比利時FORTIS公司的主席Mauice Lippens和英國金融監管局的主席Harvard Davies。

  記者:   分會場主要都討論了什麼樣的問題?   

  孫祁祥:   大會組委會事先為所有的12個分會準備了三份參考討論題卷,這是在會議前根據我們12位元大會學術主持人提出的問題歸納出來的。每份參考題卷子分別列出了8個供分會討論的議題。參會者主要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但也可以有新的議題。我可以在這裏給你列一些主要的討論參考議題,例如:

      “如果知識的分享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的話,那麼,公司怎樣鼓勵知識分享,而不是知識的儲存?”

      “當今發生的公司並購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有多大?對規模經濟的影響有多大?對電腦化的影響有多大?”

      “今天的消費者與從前的消費者的真正區別所在是什麼?”“保險人怎樣才能夠滿足消費者預期的變化?”

      “今天的管理方式能否應付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的需求?”“如果不行,哪些方面不行,應當作什麼樣的改進,或者改革?”

      “在一個技術進步飛速發展的市場中,小公司怎樣保證跟上這種發展的步伐?因為一般來說,小公司的財務實力和技術力量不及大公司。”

      “當我們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之際,業界和學界之間的關係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當貿易變得越來越國際化時,這種變化所帶來的益處是否只是從‘有’的一方‘流’到‘無’的一方?”“欠發達的市場所提供的新的產品和服務是否也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適用?”

      “電子銷售是否在所有國家,所有的保險市場都將成為未來成功的關鍵?”

      “我們現在對電子商務是關注得過多,還是關注得不夠?”

      “大多數關於互聯網在保險業中的角色的預言是基於‘保險是一種商品’的假定。這種假定是否準確?”

      “當大量的產品和服務資訊是通過互聯網來提供時,這是否會使消費者產生厭煩情緒?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怎樣才能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

      “作為市場的一個主體,是作為一個市場的領導者更為安全,還是跟隨別人走更為安全?”

      “在金融一體化的過程中,保險公司與銀行和證券公司相比,其優勢和劣勢分別表現在哪些方面?”“在你們國家,什麼是阻礙長期護理市場發展的主要障礙?對此,本國政府都做了哪些事情?”

      “從長期來看,大部分保險人是否將同時保留代理人銷售管道和互聯網銷售管道?”

      “一國的監管者應當怎樣監管具有迅速發展和多元化特徵的金融服務機構?”

      “在關於消費者資訊的隱私權這一問題上,新的金融服務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怎樣迎接這一挑戰?”

  記者:   會議所涉及的問題真不少,也都非常實際、非常重要。那麼,參會者對此都有一些什麼看法?   

  孫祁祥:   參會者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公司,有著不同的經歷和背景,自然會對上述問題見仁見智。在此我很難給出所有的這些答案。況且,我只負責主持12個分會場中的一個,其他11個分會場的討論情況我現在還不清楚,估計以後大會組委會會發簡報。不過,重要的問題是,國內同仁可以通過我上面介紹的這些問題,知道國際保險界在關注什麼問題,在思考什麼問題,在試圖解決什麼問題。當然有時間的話,我很願意今後與你詳細談談我個人對上述有些問題的看法。

  記者:   那太好了。4場研究論文報告會都主要討論了什麼問題?   

  孫祁祥:   4場研究論文報告會分4個主題,它們分別是:“創造有效的監管環境”;“老齡化社會中社會保障和長期護理問題”;“個人險銷售系統的變革”;“亞洲金融危機對亞洲保險業的影響”。4場報告會上一共宣讀和討論了8篇論文。

  記者:   最後能不能請你談談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參會情況和你參會的感受?   

  孫祁祥:   在703名參會代表中,亞洲代表共有113名,占總參會人數的16%。應當說,這個規模也不小了,反映出亞洲這個新興保險市場在世界保險市場上的一定地位。據我所知,中國大陸有來自太平洋保險公司的王國良總經理和新華人壽的孫偉光副總經理參加了會議。據說由於簽證原因,有些本來要來的沒有來得成。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參會情況:香港6人,臺灣22人,印度4人,印尼8人,馬來西亞1人,新加坡9人,日本27人,韓國8人,菲律賓7人,泰國4人。

      我是第一次參加國際保險學會的年會。會議的主題、組織形式、規模等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個最深的感受是,經濟全球化以及新經濟對保險業的影響不是紙上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的現實。經濟全球化通過商品市場的貿易、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動,但特別是通過國際互聯網路“迫使”各國打開自己的大門,接受國際通行的交易規則。但不論經濟全球化和新經濟的影響多麼深入、多麼久遠,它也不會使世界各國“千孔一面”,其理由在於,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政治制度有差異。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的公司領導人既要對經濟全球化、新經濟究竟會對保險業帶來哪些影響有充分的認識,又要根據“本國國情”、“本司司情”對怎樣適應這種全球化和新經濟的發展趨勢有自己的主張。在此基礎上來審視公司現有的發展戰略,並制定未來的發展規劃。

  記者:   我代表讀者向你表示衷心感謝,並希望今後能就一些具體的問題對你再進行採訪。

  

  (原載2000年8月1日《中國保險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