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超 常 發 展


  《中國保險報》編者按 改革開放帶給各行各業的巨變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保險也不例外。二十多年前還是可有可無,說停就停,現在卻要同柴米油鹽醬醋茶一起,成為百姓開門八件事之一,發生在保險業的變化真是天翻地覆。本報從今天起,特意在一版《改革開放成就篇》專欄推出“與時俱進話保險”系列報導,用事實說話,看成就,談變化,更加堅定我們在保險全球化時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信心。

  一則令人為之一振的財經消息日前在各大媒體廣為傳播: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到2002年10月20日突破10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0%以上,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中國人壽這一驚人的增長速度,是中國保險業高速增長的一個縮影。今年1-9月,全國保險業呈現加速發展態勢,保費收入2260億元,同比增長51%。而同一時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為79%。

      如果我們穿越時間隧道,審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歷程,我們就會震撼性地發現,用“超常”一詞來形容保險業在我國的發展,的確再貼切不過了。

  從一家公司到一個產業

      伴隨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保險業進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市場化改革時期,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變化中的保險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1989年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前,中國的保險市場主要是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統天下。而到今年10月,全國已有了54家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仲介機構由零變為170家,另有約7萬家兼業代理機構;全國保險從業人員已有一百多萬之眾。而且,這些數位處於動態之中,不斷被刷新、擴大。

      變化中的保險業務,呈幾何級數增長。從1980年全面恢復保險業務以來,我國保險業保持了32%的年均增長速度,大大高於同期GDP年均增速,全國保費收入1980年時只有區區46億元,而到2001年急劇增長為21094億元,增長了459倍。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4591億元。僅2001年,保險賠償和給付金額就達5983億元,為國家上交營業稅577億元。

      變化中的保險市場,走向全面對外開放。在1992年美國友邦進入上海前,全國沒有一家外資保險公司營業。而到目前為止,已有34家外資保險公司獲准在內地籌建和開業,還有20個國家和地區的111家外資保險公司在內地的14個城市設立了184個代表處,等待進入中國保險市場。

      變化中的保險服務,呈現多姿多彩趨勢。從坐等上門的官商作風到強化以客戶為中心,各種形式的服務活動遍及城鄉各個角落,保險公司的服務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保險品種由最初單一的財產保險,逐步擴展到包括財產險、人身險、責任險和信用險四大類,適合不同層次客戶需求的新險種越來越豐富,開辦“保險超市”正從概念變為現實。2001年,投資連結、分紅、萬能類新產品和新單業務保費收入占到壽險收入的322%,成為壽險業務新的增長點。

      變化彰顯發展。“從一家公司到一個產業”,是對保險這一朝陽產業超常發展現象最簡潔明瞭的概括。保險業的超常發展,既反映了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也表現出市場經濟對保險的巨大需求。

  形成多元化競爭格局

      市場經濟的典型特徵是競爭。可16年前,全國保險市場卻是一家公司壟斷。改革開放給保險業帶來的最顯著變化,莫過於初步形成一個多元化的市場競爭格局。

      保險市場主體的多元化,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興起於90年代,新世紀初出現高潮。1986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業保險公司成立(後更名為新疆兵團保險公司),最早打破人保的一統天下。接著是平安保險公司1988年在深圳蛇口問世,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1991年在上海組建。1992年,美國友邦保險公司獲准在上海設立首家外資保險分公司。1996年,新華、泰康、華泰、永安、華安等股份制公司同時問世,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改組為中保集團,1999年又發展成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再保三大國有獨資公司和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後,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和外資保險分公司成批獲准設立,成為我國有史以來成立保險公司最多的時期。現有54家保險公司中(含籌建),按投資主體劃分:國有獨資5家,股份制15家,中外合資20家,外資分公司14家;按業務性質劃分:保險集團公司2家,財產險公司22家,壽險公司27家,再保險公司2家,政策性保險公司1家,呈現出明顯的專業化分工特色。

      一個完備的保險市場,必然有保險仲介機構的加入,近些年我國的保險仲介從零起步,迅速擴大。兼業代理機構成為內地發展最早的保險仲介機構,也是目前最主要的仲介組織形式,全國約7萬家兼業代理機構中,銀行代理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自1992年保險行銷制度由友邦傳入內地,壽險行銷員從無到有,目前已達120萬人,各家壽險公司相當大數目的壽險保單都是通過行銷員售出的。行銷增員和銀行保險,成為我國壽險業務高速增長的兩大動力。專業保險仲介機構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快,從1999年12月到2002年6月已成立170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127家,保險經紀公司17家,保險公估公司26家。據中國保監會統計,2001年,保險公司仲介相關業務全年保費收入占到保費總額的8368%。

      市場主體的增加推動了市場競爭,國有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從絕對壟斷變為2001年的627%,股份制保險公司發展勢頭強勁。一個以保險公司為主體、保險仲介機構為紐帶、中外保險機構並存、充滿競爭的市場格局嶄露頭角,為“入世”後撲面而來的國際競爭作好了必要的鋪墊。

  深化改革與依法監管

  我國保險業正步入黃金髮展期。近13億人口為商業保險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國民經濟保持持續發展,積極拉動內需的消費政策,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市場開放與競爭形勢,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刺激了我國保險業的超常發展,保險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顯著上升。

      2000年4月10日,江澤民總書記在《領導幹部保險知識讀本》的批語中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險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同時他又一針見血指出,“保險事業在我國還剛剛起步,必須大力普及保險知識和提高全民的保險意識。”

      的確,我國保險市場還很不發育,國民保險意識相當淡薄,用衡量一國保險市場開發程度的常用指標——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來橫向比較,2000年,我國這兩項指標的世界排名分別為61位和73位,與世界平均水準相比,保險深度低66個百分點,保險密度低360多美元。目前,保險與銀行、證券同為我國金融業的三駕馬車之一,可是保險業的總資產還不足金融業總資產的3%,只相當於發達國家一個中等保險公司的規模。尤其是保險產品和服務還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要縮小差距,發展是第一要務,出路在於改革。

      保險體制改革從黨的十五大以來趨向縱深,保險市場的宏觀管理與微觀運行體制逐步建立。產、壽險分業經營已基本確立,原實行混業經營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1996年完成了分業經營,現已分立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和中國再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和新疆兵團保險公司也已於2001年完成了分業經營,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分業改革方案目前正在實施之中。保險公司不斷加強結構治理,制定並實施綜合性、多元化發展戰略。三大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正加緊操作,內部運行機制正在向適應市場發展的方向轉變。股份制保險公司引進外資參股,優化股權結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切實轉換經營機制,業務快速發展。一些保險公司,包括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正在做上市的準備工作。觀察人士注意到,進入今年10月,平安保險引入滙豐大股東、新疆兵保易幟中華保險,保監會主席吳定富上任伊始考察中國人保股改工作,一連串不同尋常的動作,預示保險業將出現更大力度的改革。

      管得住才能放得開,與保險市場的超常發展相適應,政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並逐步納入法制化軌道。從1995年全國人大頒佈實施《保險法》以來,國務院和監管部門先後制定和實施了系列配套行政法規和規章。中國保監會1999年成立後,大力推動建立政府監管、企業內控、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風險控制體系,嚴肅查處侵害被保險人利益的市場行為,面對加入WTO後保險市場的全面開放,監管方式加快與國際接軌,在對保險公司市場行為和償付能力並重的前提下,重點進行償付能力監管,有效地維護了保險市場的秩序。隨著10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通過《保險法》,我國保險業將快步進入依法監管、依法經營的新階段。

  改革開放,帶來我國保險業超常的發展成就,即將召開的十六大又將為今後的保險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透過保險全球化的風雲,展望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充滿勃勃生機。

  

  (徐霄插圖,原載2002年10月29日《中國保險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