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新的一年保險業要有新發展


  編者注 回顧作者1991年年初訪問當時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總經理李裕民的文章,可以更直觀地見證我國保險業10多年間的突飛猛進。

  ——訪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總經理李裕民

  保險業顯然想在新的一年裏有所作為。1991年第一天,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總經理李裕民就在當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中露面,表示“今年保險事業要有新發展”。

  這個“新發展”,到底“新”在何處?將向什麼方面發展?李裕民總經理日前單獨會見本報記者時說:“今年除了繼續推出‘財產保險’等新險種滿足企業需要外,要突出抓好人身保險和農業保險兩大業務,這是我們保險業發展的新突破口”。

  1990年全國保險收入達175億元,比1989年超額完成20多億元。受經濟狀況制約的保險業,為什麼在去年經濟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仍有良好發展呢?李裕民分析原因,主觀上靠全國7萬多保險公司職工和10萬多保險代辦員的艱苦努力、積極服務;客觀上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援和銀行的協助。“不然,這全靠說服人自願交保費的行業,是很難有目前較好局面的”。

  去年保險收入比前年約增長24%,保險公司今年計畫再比去年增長10%,這是因為我國保險業過去起點低,恢復10年來連年高速增長,現在達到了一定水準,遞增越來越難。李裕民說:“儘管今年經濟仍然有困難,我們還是要爭取保險收入有一定增長。經過全面分析,看來人身保險和農業保險的潛力很大。”

  我國目前人身保險尚處於初始階段,據保險公司統計,投保人身險的公民才18億人次。“這裏面還包括很多重複計算,比如坐飛機去廣州往返算保兩次險。所以,實際上保了人身險的人不過八、九千萬。”李裕民笑吟吟地說,“最新人口統計,我國大陸人口為113億人,這個市場有多大!可以預計,在經濟較發達地區推進人身保險,無疑是有收效的”。

  大動作地拓展人身保險業務,必然要有相應的組織機構。據悉,保險公司正與人民銀行協商,準備在總公司增設人壽保險公司,將地方現有的4家人壽保險公司歸屬其領導。李裕民表示,這一工作將慎重進行,初步考慮,先只在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新設機構。

  李裕民相信,農業保險將是一個能充分施展拳腳的大舞臺。因為擁有8億多農民的廣闊農村,保費收入還不到20億元,其中,種植業和養殖業投保不到2億元;全國15億畝耕地,才有1億畝投了保。

  “農業的風險是很大的,大興安嶺火災一次就賠付11億元,去年福建颱風也賠了9000萬元。因此,地方政府很願意與保險公司搞合作保險。有了地方支持,種、養兩業保險可以率先推開,由此帶動整個保險業的發展。”

  見到李裕民如此熟練自信地勾勒出今年保險業的主攻圖,讓人很難相信,他在半年前才從中國銀行副行長調任保險公司總經理。

  

  (原載1991年1月11日《金融時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