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三地保險業巨頭聚會香港


      兩岸三地手握鉅資的保險業巨頭2002年9月11日在香港聚會,就“中國入世對保險業的影響及前瞻”這一熱點交流看法。保險業巨頭們認為,中國保險市場將發生重大變化,其趨勢是更加多元化和專業化,這為兩岸三地同業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地區的150多位元業界強人參加了在香港港麗酒店舉行的“兩岸三地保險業交流與合作香港會議”。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唐運祥、香港保險業聯會主席鄭國屏、臺灣保險學會理事長王傳通共同主持了會議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憲章、戴鳳舉、王國良等分別主持了分組研討會和全體大會。由於會期正值美國“9•11”事件發生一周年,因此會議內容格外引人關注。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唐運祥在開幕致詞中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內地保險市場將進一步開放,市場需求增加,發展空間廣闊;保險法律法規日趨完善,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正在形成;保險監管方式逐步改變,行業自律意識增強;保險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日益深化,專業化分工向縱深發展;保險公司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層出不窮;保險經營集約化、資訊化、知識化、國際化水準逐漸增強,為兩岸三地保險業更加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他認為兩岸三地保險同業組織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保持足夠的開放性、創新性與先進性,密切交流,深化合作,尋求共同利益的結合點;積極探索多層次、多管道、寬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內地保險公司加快轉變經營方式,同時為香港、臺灣保險業創造新的發展空間。

      與會者指出,兩岸三地的市場發展到現在,各有特色:香港以自由經濟著稱,內地有新興市場的彈性,臺灣則法規慎密;而兼收並蓄、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是必然的市場定律。在WTO體制規範下,兩岸三地保險業亟須儘快進入實質合作階段,善加運用香港、臺灣的保險實務經驗,集中智慧,期望能組成兩岸三地共同保險市場,促進兩岸三地保險事業的繁榮與發展,以與歐美保險市場並駕齊驅。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副會長、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在壽險研討會上作了《加入WTO對保險業的影響分析》專題發言,提醒資金可能外流會對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威脅。他分析道,外國保險公司帶來的外資數額是有限的,相反卻可以在中國國內市場上通過收繳保費的形式聚集資金,從而影響我國宏觀經濟中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調控,需要監管部門予以注意。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副會長、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梓木在產險研討會發言認為,發輾轉型與體制轉軌同樣重要。要加快推動保險業的金融創新,加速培育一批大型保險企業;通過外資保險參股或合資的方式,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的保險產品、技術及管理經驗;拓寬國內保險企業的投資管道,探索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的有效路徑。

  中國保監會辦公室主任梁濤應邀發言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為9.5%,2001年國民生產總值已達95933億元。但是同世界平均水準相比,內地的保險深度低66個百分點,保險密度低360多美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內地保險業的發展空間很大、後勁很足。他表示,加入WTO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內地的保險市場將發生重大變化:競爭程度將更加激烈,保險產品會更加豐富多彩,服務水準會日益提高,監管方式將逐步與國際接軌。

  中國保險股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超、新華人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國亮、新疆兵團財產保險公司總經理孫月生、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剖建、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和遜、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謝一群、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副總經理段景泉、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鄧明輝等13家內地保險公司負責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李東升、《中國保險報》總編輯趙健等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與王平合作,原載2002年9月12日《中國保險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