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人保財險成功上市影響何在


      2003年11月6日,無論對中國人保,還是對中國保險業乃至中國金融業,都是註定要打下歷史烙印的創紀錄之日。

      從這天起,隨著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中國人保54年的國有保險履歷被刷新,一個以中國人保為統一標識的保險(金融)集團內出現了首家公眾公司。從這天起,內地保險業有了首家上市公司,並首次在海外成功上市。從這天起,國有金融企業改制上市實現了零的突破,從而開始了駛向海外資本市場的破冰之旅。

      資本市場給了首家上市的國有金融企業豐厚的見面禮。6日上午10時,當人保財險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以“中國財險(2328)”掛牌交易時,交易大廳掌聲四起,買賣開始立即受到投資者強勁追捧。記者現場目擊,“中國財險”開盤價即為2425港元,比18港元的最高發行價高出35%,之後節節攀升,一度摸高2725港元。記者注意到,同在聯交所一樓觀禮台的香港中華總商會榮譽會長、亞洲金融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有慶先生見此行情連說“好,好”。至下午4時收市,當日港股雖受週邊股市影響急跌288點,“中國財險”卻逆市大升,高收於27港元,比發行價大漲50%,成交額高達42億港元。

      人保財險上市人氣之旺,從10月下旬在海外成功招股就已凸現端倪。此次公開發行,公司在向香港回撥前獲得機構超額認購24倍,香港零售市場超額認購136倍,據上市仲介機構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和摩根士丹利透露,這樣的熱銷在以往大型國企海外招股中還沒有先例。通過公開招股,人保財險共募集資金54億港元,創下今年香港上市公司集資的最高紀錄。6日以H股掛牌上市後,香港各大媒體鋪天蓋地予以報導,僅從報紙標題即可見香港股民的投資熱情。例如:“人保財險掛牌首天逆市升五成”(《信報》);“首日逆市狂飆成交蓋過三大重磅股”(《星島日報》);“人保上市勁升五成成交額高達42億”(《大公報》);“人保首日升50%散戶賺到笑”(《香港文匯報》);“五年來罕見人保勁升五成”(《蘋果日報》)……而內地傳媒從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到《金融時報》、《中國證券報》、《中國保險報》頭版顯著位置,都突出報導了中國人保財險上市成功,強調其作為首家國有金融企業在港上市,拉開了內地金融業進軍海外資本市場的序幕。

      對於人保財險在海外資本市場的成功亮相,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機構投資者都希望能買到這家公司的股票,因為它控制著中國70%的非壽險市場。權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則認為,人保上市有利於市場發展。也有助提高內地保險業整體的透明度;對於投保人和保險公司的業務對手亦將帶來更大的保障。由此可見,人保財險以內地第一大財產險公司的優勢在海外上市,最直接的市場影響是向海外投資者展現了中國金融機構的巨大投資價值,因而給國際資本市場帶來了新的投資熱點。香港市場人士預測,由於人保財險表現突出,市場預期“新股掛牌即升料掀搶購潮”(見《星島日報》),已有眾多投資者看好內地保險新股而持幣待購,這無疑為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內地金融企業到海外籌資作了極具磁性的鋪墊。

      海外投資者對國有金融機構第一股前所未有的青睞,乍看超出預計之外,其實又在意料之中。資本市場以它特有的方式表明,國有保險公司與海外市場接軌的創新體制之舉,合乎國際潮流,這不僅是內地保險業進軍海外市場跨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大型國有金融企業利用國際資本市場調整結構、整合資源的有益探索。以保險業自身發展而論,現階段我國保險業的主要矛盾,是保險業發展水準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在年初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希望“年內保險公司上市能夠實現零的突破”,就是針對這個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旨在推動保險企業順應國際潮流大膽創新體制,積極參與海外市場籌資,以快速提高資本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從年初到現在不過短短10個月,人保財險在過去兩年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加快股改進度,以體制創新帶動機制創新,7月重組改制,10月海外招股,11月初掛牌交易,不僅領先內地保險公司,而且領先國有金融企業,實現了海外上市的突破,將年初的希望變為年內的現實,由此開創了中國保險業乃至金融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運用國際資本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個範例。

      從制度創新的角度看人保財險上市,其影響是深刻而長久的。首先有利於保險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就是國際上通行的公司治理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和科學的決策機制、高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參照國際慣例建立企業運行機制,為培養核心競爭力提供體制保障。其次有利於保險公司社會經濟角色轉變。從國有企業到股份制公司再到公眾公司,成為以市場為導向、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競爭主體,這對於推進制度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實力,將產生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再次有利於企業自我約束與自我發展。在資訊透明、監管嚴格的國際資本市場上,公司決策、管理與經營的對與錯、好與壞,與股價的漲與跌息息相關,股東和市場的巨大壓力從此無時無刻不離左右,上市公司必須按照國際標準實行脫胎換骨的變革,從重規模的粗放型經營向講效益的專業化經營轉變,否則,就會被市場無情淘汰出局。

      分析人保財險上市的影響,不能不提到與海外投資者的利益共用。不必諱言,保險公司海外上市,一個重要目的是募集資金以解決資本金不足所形成的償付能力缺口,大大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增強發展後勁。而海外投資者認購保險股當然是要獲得投資回報。如何妥善處理好取與予的關係,既要滿足上市公司的生存與發展之需,又要照顧到股東的利益?人保財險董事長唐運祥與AIG主席及行政總裁格林伯格在上市儀式之後聯合宣佈,雙方建立長期戰略夥伴關係,人保財險除此次轉讓給AIG99%的股份外,還在意外險和短期健康險領域與之長期合作,AIG提供相關技術,同時按一定比例分享業務成果。AIG在5年內不出售所持股份,並準備長期持有,同時將通過人保向中國保戶提供更多適銷產品。人保財險與國際金融巨頭強強合作、著眼長遠之舉,為內地金融企業海外上市尋求雙贏提供了參照。

      單從一家公司的發展看,人保財險的成功上市是中國人保改革發展的新起點,是中國人保建設綜合性、多元化國際保險(金融)集團的重要里程碑,如果將其置於金融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審視,這同時是中國國有金融機構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不僅對內地保險業下一階段的整體改革具有借鑒意義,也對入世後金融市場全面對外開放、金融業由分業趨向混業經營條件下深化金融改革多有啟迪。 

  

  (原載2003年11月13日《中國保險報》,新浪、搜狐全文轉載)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