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壽險航母創海外上市新紀錄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今天(12月17日)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明天(18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此前保險業內外無數雙眼睛在關注:中國人壽的海外路演時間如此之緊,距人保財險在香港成功上市又如此之近,當人保財險搶先一步奪得國企海外上市多項桂冠之後,中國人壽還能在海外資本市場刷新紀錄嗎?

      檢視我國壽險最大航母駛向海外資本市場緊湊航程中的成果,中國人壽創下海外上市新紀錄已成定局。

  穩拿三項海外上市第一

      11月28日本報獨家披露中國人壽當日啟程海外路演。從12月1日在香港開始市場推介,到股票正式在紐約、香港上市交易,短短17天時間,中國人壽已在海外資本市場上穩拿三項第一:第一家在紐約和香港同步上市的內地保險公司,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內地壽險公司,今年全球證券市場IPO(即首次公開發行)最大規模。

      記者從權威訊息源獲悉,中國人壽在海外對機構的配售和對散戶的招股已於12月11日截止,首次公募國際發行每股定價3625港元,香港發行每股定價359港元,取其招股指導價298-365港元的上限。發行647億股,相當於其擴大後總股本的25%,在行使超額配售權(即“綠鞋”條款)前籌資301億美元,刷新先前英國Yell公司首次公募19億美元的紀錄,成為今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

      市場統計表明,中國人壽股票獲得散戶投資者168倍的認購,凍結資金250億至260億美元左右;獲得機構投資者550億美元的認購訂單。因此,最後確定散戶發行比例由最初計畫的5%大幅提高至20%,而機構投資者認購的比例則由最初的95%降至80%。據悉,本次IPO約有91%的股票是新發行股票,餘下9%的股票則是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出售的現有股份。根據招股說明,此次集資所得將用於增加公司的實繳股本以及提高償付能力。而目前,中國人壽的償付能力是保監會規定最低償付能力的28倍。

      近期以來,我國新發行的H股在香港和美國股市表現不俗,特別是首只保險股中國人保股份11月6日在港上市當日就大漲50%。因此,早在中國人壽股份路演初期,就有海外市場分析師預測,中國人壽股票將獲機構及散戶的熱烈追捧,有望強勁攀升。12月4日,中國人壽股票開始接受國際配售,截至當日上午11點,認購數量就已超過60億股。隨後幾天,香港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三大地產巨頭通過其上市公司認購5億美元股票訂單,約占中國人壽H股數18%左右。另據香港電視報導,香港市民排長隊認購中國人壽的股票,購股申請達到260萬份,每兩到三名香港市民就遞交了一份申請。在美國,中國人壽也同時成為華爾街的投資熱門。

      中國人壽在海外資本市場受到熱捧的事實,使早先誤傳的中國人壽海外上市受挫一事煙消雲散,也使更多的投資者從中看到了中國壽險市場的強勁成長潛力,更加增強了投資信心。

      為什麼幾年前還被巨大利差損包袱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中國人壽,現在卻變成了海外投資者追愛的對象呢?這需要我們從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予以分析。

  上市機會適逢其時

      研判宏觀環境,用“適逢其時”描述人壽發行上市的市場氛圍是相當貼切的。

      從行業背景看,宏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帶動中國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髮展期,整個保險業連續22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人壽保險收入由1999年的872億元人民幣成長至2002年的2275億元人民幣。2002年,人壽保險收入占所有保險收入的75%,而中國人壽又占了壽險市場50%份額,這無疑為中國壽險第一股聚集了巨大人氣。

      從政策層面看,中國人壽作為最大規模國有保險公司獲准在海外上市,是國家高層堅定推動國有金融機構重組改制的信心體現,這從國務院批准設立由財政部和中國人壽集團共同管理的共管基金、負責確保令投資者疑慮的老保單給付這一項決策,即可得到印證。

      從入市時機看,中國人保上月成功上市為內地保險股行情看漲作了良好鋪墊,現在香港股市H股指數創下6年來新高,已經從人保上市時的3795點上升至4400多點。美國股市也大幅攀升,道鐘斯指數突破萬點大關。上周,一股中國風刮進了華爾街:週一,溫家寶總理主持紐約證交所當天的開盤儀式,並豎起右手大拇指預祝吉市;週二,上海攜程網成為紐約證交所三年來漲幅最高的一隻新股;週五,中國人壽躍升為今年全世界募集資金最大的一隻新股。路透社15日以“中國執華爾街牛角”為題評述:華爾街出現了“中國熱”。

      但是,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中國人壽近年一手抓業務高速發展,一手抓重組改制,為這艘壽險航母沖出淺灘,駛向大海注入了強大內在動力。

  三年三大步跨入500強

      三年三大步,躋身全球500強,濃縮了中國人壽業務高速增長的這一段歷程。

      上世紀90年代,壽險業大量高回報率保單在央行連續7次降低利率後發生巨額利差損。針對這一沉重包袱,2000年初到任的新一屆中國人壽管理班子作出決策,以適銷對路產品搶佔市場,快速擴充實力,恢復市場信心。2000年以來,中短期分紅型產品成為中國人壽保費收入增長的重要來源之一。到年底,實現保費65163億元,超額完成預定目標,同比增長727%,占全國壽險市場份額的65%。

      2001年中國人壽實施大中城市戰略,出臺系列扶持政策激勵發展,當年75個大中城市公司保費收入占全國系統的5762%,同時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加大分紅險業務的銷售力度,全年實現保費813億元,同比增長25%,在市場主體急劇增加情況下,市場份額穩定在567%。

      2002年,保險業面對入世後的激烈國際競爭,中國人壽總經理王憲章在年初全國系統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實現保費1000億元,躋身世界500強”。公司上下艱辛努力,業務以583%的高速發展,最終提前兩個多月超過了1000億的目標。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28719億元,市場份額為5659%,成為入選《財富》雜誌2002年度全球500強的我國內地第一家保險企業。

  重組改制成功上市

      成功躋身全球500強,中國人壽給國際金融業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但缺乏制度保障的高速度,既缺後勁,也有隱患。因此,加快公司股份制改革,建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現代企業制度,在2002年初中國人壽確立的六大發展戰略中,已赫然排在首位。

      2002年上半年,中國人壽股改方案幾經修改,終於定稿,呈報中國保監會,年底得到了國務院原則批准。在全國人大修訂《保險法》後,中國人壽又將原來方案中分設存續公司和股份公司,改為組建集團公司,發起設立股份公司,後者主要經營99版及以後的所有新保單。新方案中,集團公司代表國家對股份公司行使股東的權利和義務,並負責99版以前的老保單,可以全面開拓財產保險、保險代理、保險經紀等業務,還可以通過控股股份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爭取海外上市,並與股份公司共同參股組建資產管理公司,逐漸把集團公司建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多元化、綜合性的現代商業保險集團。從2002年11月到2003年5月底,中國人壽公開招標聘請國際一流的審計師、精算師、評估師,分別完成了中國會計準則項下各自的審計、精算和評估。重組上市的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淨資產和淨利潤全部為正值,每年的贏利都在20億元以上,2002年的淨利潤達33億元,無論在償付能力、贏利能力、回報水準等方面均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8月28日,中國人壽集團和中國人壽股份同時掛牌。隨後,中國人壽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也獲准成立。

      8月28日和29日,中國人壽股份分別向美國證監會和香港聯交所進行了秘密申報,經過近3個月的嚴格審查和反復聆訊,兩家監管機構11月20日終於同意中國人壽正式登記,證券登記號碼為:中國人壽(2628)。12月1日至8日,中國人壽股份董事長、總經理王憲章和副總經理苗複春分別率領紅、黃兩支路演隊伍,日夜兼程在香港、新加坡、倫敦、米蘭、阿姆斯丹、法蘭克福、愛丁堡、紐約、洛杉磯、芝加哥、波士頓等近30個城市做市場推介,8日正式公開招股,發行認購相當踴躍。此時,中國人壽的業務實力、被國際認可的公司治理制度,加上花旗集團、中金公司、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和德意志銀行四大主承銷商的信譽,對投資者產生的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人壽股份再創國企海外上市新紀錄,為緊隨其後將要上市的其他保險公司和國有商業銀行作了新的鋪墊。今後,中國人壽員工不僅要適應紐約、香港證交所股票行情的漲漲跌跌,更要變壓力為動力,勵精圖治,在眾目睽睽下把一個國際公眾公司做大做強,以造福社會和民眾,為各種膚色的股東作出最好回報。

  

  (原載2003年12月17日《中國保險報》,新浪、搜狐全文轉載)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