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治國安邦的根本大計


      在朱鎔基總理視察遼寧後的第二天,現場目擊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與泰康人壽保險公司領導的座談,特別是談到改革風險與社會保障這個話題,作為保險媒體人士,筆者不能不有感而發。

      一個泱泱大國的總理日理萬機,為什麼專門花九天時間深入一個省的廠礦企業,對國企改革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問題作調查研究?

      一個工業大省的一把手剛結束陪同總理視察的重任,為什麼又在繁忙的政務中撥冗,會見一家保險公司的老總們並與之座談?

      因為社會保障與保險的話題太重大,太迫切了!

      實現國有大中型企業三年改革和脫困目標,今年是最後一年。要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就要下決心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結構伴隨企業的關停並轉,就要真正下崗分流、減員增效。這正如遼寧省委書記所說,改革進入了真正的攻堅階段。問題解決得越早,改革的成本越小。

      隨著結構調整力度加大,下崗工人越來越多,一些地方社會保障不到位,群體上訪和妨礙公共秩序的事件時有發生。對於改革的陣痛,人民正在努力適應,因為改革需要付出代價,長痛不如短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民喜歡痛苦,更不會有人贊同代價越大越好。人民越是為改革分擔風險,人民政府越要關心人民的疾苦。

      改革的高難動作如箭在弦不得不發。如何以最小的代價置換改革正在承受的風險呢?明智的選擇是,要建立一個完善而規範的社會保障體系。江澤民總書記多次強調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是要為企業職工和城鎮居民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保證社會穩定和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全球共同的話題。選擇什麼樣的辦法來解決,對國家的經濟成長和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國正在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如改革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並加強失業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等等。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建立了“三條保障線”制度,絕大多數國企下崗職工和離退休職工的基本生活有了保證,失業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得到加強,一個社會安全網正在構建之中。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加快建設社會保障體系,是深化改革、穩定社會、治國安邦的根本大計。而社會保險又是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朱總理此次赴遼寧考察時特別強調,要依法擴大養老保險金的征繳面和收繳率,並儘快實現其社會化發放;要確保國企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並代繳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費,等等。這是改革的當務之急。

      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事關改革大局,既要求進一步加大社會保險工作的力度,又迫切需要商業保險提供配套服務。

      面對改革為保險業開創的巨大歷史機遇,怎樣急改革之所急,想保戶之所想,開發出既適合社會保障需求、又符合商業保險規律的服務品種?這是當前改革向保險人提出的激動人心的挑戰。

      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我們別無選擇!

  

  (原載2000年5月9日《中國保險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