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加強管理防風險


  ——2000年新春評論之一

  2000年經濟工作一開局,給人的強烈感受就是狠抓管理。從國務院領導強調工業要抓管理,農業要抓管理,銀行、證券、保險業要抓管理,到昨天開幕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要求加強經營管理,加強保險監管工作,都明確無誤地顯示,今年是經濟工作的管理年,也是保險業的管理年。

      我國保險業自1989年以來一直保持年均28%的發展速度,其間始終伴隨著有效地管理與整頓,尤其是在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1999年,保險業加大了保險市場整頓力度——

  規範保險市場行為,特別是對非法仲介機構和嚴重違規保險公司進行了清理和處罰;全面清理保險險種;進一步理順了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關係。保險公司通過抓管理工作增強了風險意識和效益觀念,各公司不同程度地改變了過去盲目追求速度和規模、不講品質和效益的粗放經營方式,逐步樹立了以效益為中心的經營觀念;內控制度逐步完善,內部管理無章可循、有章不循、違章不糾的問題有所改變,大案要案逐步減少;針對保險業存在的壽險利差損這一突出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儘量減少銀行利率波動對保險收入的影響;通過加強財務監督和精算管理,使經營成本有所下降。保監會在確立了“市場行為監管與償付能力監管並重”的監管原則之後,就建立我國保險監管體系積極地進行了探索,監管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

      儘管保險業的管理工作在過去一年取得了矚目的成效,但問題仍然存在,主要是業務增長速度放緩,保險風險特別是壽險利差損問題遠未解決,企業的經濟效益還不理想。這裏雖然有銀行利率下降導致利差損增加、企業經營困難影響保險市場需求等客觀原因,但關鍵是主觀原因:保險業管理水準不夠高,由此影響到服務品質不夠高、資產品質不夠高,存在潛在的償付能力風險。對此,有必要在加強管理上下大功夫。通過強化管理,防範和化解經營風險;通過強化管理,提高服務品質和經濟效益。

      做好管理這篇大文章,首先要從進一步轉變企業經營觀念上破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社會和居民對保險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加入WTO對保險業的衝擊,加快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已成當務之急。但加快發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盲目鋪攤子、上規模,片面追求速度。目前利差損之所以比較突出,與前幾年一些地方以高預定利率搶佔市場份額有直接關係,還有一些地方為了增加保費收入,搞了一些虧損險種,造成巨大的潛在風險。加強管理,就是要求企業必須調整經營戰略,從依賴國家政策扶持轉向立足於保險公司自身,走內涵式發展的路子,不斷創新服務,向管理要效益。

      管理是企業的基礎工作,加強企業管理的有效舉措是進一步落實內控制度。各公司根據保監會下發的《保險公司內控制度建設指導原則》,都制定了符合本公司特點的內控制度,現在的管理重點就是抓好落實,嚴格執行制度,並經常檢查和監督。當前,要把防止大案、要案的發生作為內控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發現漏洞及時堵塞,把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加強管理,必須重視投資安全。隨著保險投資管道的放寬,投資風險也會加大,為嚴格控制可能出現的新的風險,資金運用權必須集中。要設立專門的投資管理機構,將資金運用業務與保險業務嚴格分離。要健全和完善投資決策機制、投資風險評估機制和投資行為監督機制,確保保險資金的安全。

      加強管理,必須化解存量利差損風險。一方面,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拓寬資金運用管道;另一方面,抓緊開發能夠防範利差損風險的保障型壽險產品、分紅保單和投資連接產品。

      完善保險法規、加強保險監管是今年保險業狠抓管理的重要方面。全國保險工作會議最新資訊表明,作為商業保險的主管機關,保監會將適應新的情況,加強保險法規建設與監管制度建設;鞏固、發展清理整頓的成果,依法維護市場秩序;完善保險監管機構體系;建立並完善保險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

      加強管理與防範風險、改善服務、提高效益是相輔相成的。抓住管理這個關鍵,對於做好今年的保險工作,無疑有一石三鳥之效。 

  

  (原載2000年1月26日《中國保險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