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改革創新增活力


  ——2000年新春評論之二

      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全國銀行、證券、保險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確保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這意味著金融改革繼近兩年的大動作之後,2000年又有新進展。保險業更是如此。

      我國目前的金融格局,是銀行、證券、保險三足鼎立。中國保險業起步晚,發展快,改革開放以來,保費收入以年均376%的速度高速增長,去年保費收入已達1393億元,保險業總資產為2380多億元,但與銀行、證券相比,不論其規模,還是實力,都還存在差距;而與國際同業相比,無論是保險深度,還是保險密度,不僅落後於發達國家,也落後於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國保險業需要改革創新,以增強自身的實力。

      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對保險業發展提出新要求。國企改革大大強化了企業的風意識,要求保險公司提供豐富的保險產品和優質服務;擴大內需,支持經濟增長,要求保險公司充分發揮資金融通職能;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要求商業保險提供服務;科技創新戰略,要求保險公司提供風險保障;個人消費多元化趨向,也要求保險提供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中國保險業需要改革創新,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加入WTO,將給我國保險業帶來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那些名列前茅的全球性大保險公司,它們中的任何一家所擁有的資產都比中國保險業的整體資產還要大,至於在行銷技術、管理手段、風險控制、資金運用等方面,我們與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為了在有限的時期內縮小這個差距,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加快改革創新,不斷完善保險體制和保險服務。

      有鑒於此,擺在今年保險工作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繼續深化保險公司的體制改革,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營機制。

      從全國保險工作會議的改革部署看,國有保險公司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股份制保險公司要規範法人治理結構,產、壽險分業經營要抓緊落實,這表明,今年保險業深化體制改革、完善運行機制重任在肩。而在培育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體系方面,既要擴大保險市場,增加保險公司數量,又要發展仲介市場,增設新的仲介機構,還要培育再保險市場,形成市場競爭格局,任務十分繁重。

      國有保險公司是我國保險市場的重要競爭主體,今年要加快轉制步伐。在建立管理監督體系方面,實施國有保險公司監事派駐制度;在落實統一法人制度方面,通過分級授權、明晰責任、嚴格檢查等手段,把險種開發、資金運用、電腦管理等調控職能集中到總公司;在用人方面,把組織考核和公開招聘結合起來,逐步建立經營者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的優勝劣汰機制;在分配方面,實行公司管理人員按照各自職責和貢獻取得報酬;為精兵簡政,要加快省級分公司與省會城市分公司合併,對設在同一城市的地、市和縣級公司進行合併,撤並和調整部分縣級支公司及其所屬營業網點。

      股份制保險公司作為我國保險市場的生力軍,應充分發揮現代企業制度的體制優勢。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要繼續予以規範,除了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班子責權明晰,有效制衡外,國有出資方的董事必須切實履行維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職責。深化股份制企業改革,其重要內容是發展多元化投資主體,股份制保險公司要積極穩妥進行增資擴股,有條件的可以按有關規定吸引外資參股,符合上市條件的可以申請上市,在資本市場上開闢新天地。

      做好產、壽險分業經營,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太平洋、平安和新疆建設兵團保險公司分業經營方案一經國務院批准,要抓緊貫徹落實。

      為在激烈的市場競中取勝,企業必須保持旺盛的創新能力。近幾年來,一些保險公司在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但總體上看,創新的力度還遠遠不夠,產品設計單一,承保技術落後,管理方式陳舊,服務水準不高的局面仍沒有明顯改變。新的一年內,保險公司應當認真研究市場,大力改進服務,從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需求和實現自身盈利能力兩個方面不斷創新,以增強內部活力和外部競爭能力。

      改革創新增活力,這是過去實踐已經驗證了的硬道理,更是今年保險工作的重頭戲。

  

  (原載2000年2月1日《中國保險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