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孕育未來的保險精英


  在彌漫著智慧靈氣的未名湖畔,看到以“為國求學,努力自愛”性格自重的北京大學學子自願組成保險學社,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當被稱為“朝陽產業”的保險業在中國噴薄而出的時候,當我國今年底加入WTO,保險業對外全面開放時候,當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打破了以往寧靜的社會生活,全民保險意識開始蘇醒的時候,同學們利用學習之餘瞭解保險,探討保險,參與保險實踐,作為以宣傳保險為職業的報人,我們從中看到了未來中國保險業的巨大希望。 

  為什麼北大的同學要在繁忙的學習中參加保險學社?應該是急劇變化的社會讓大家看到了保險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影響。最近震撼全球的美國“9•11”恐怖事件,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電視現場紀錄了災難發生的全過程,當全世界的觀眾還沒從飛機撞樓的恐懼中回過神來的時候,各種傳媒就迅速地報導了對世貿大樓的保險賠償的估計。因為保險是社會的穩定器。保險公司對巨大災難的賠付承諾有利於安定人心,穩定社會。據美國再保險協會主席、美國聖保羅再保險公司董事長詹姆士•達菲上周在北京說,“9•11”事件的保險賠付總額將在300億-500億美元之間,大約2000多-4000多億元人民幣,而去年中國保險公司的總資產是33739億元人民幣。這筆巨額賠付,對保險業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德國的慕尼克再保險公司將賠9億美元,瑞士再保險公司賠73億美元,美國聖保羅集團賠7億美元,有的保險公司瀕臨破產,但同時,也讓全世界認識到了保險的極端重要性,為保險公司作了最有影響的廣告。10月15日,布希政府已根據保險業人士建議,提出反恐怖3年綜合保險計畫。

  保險業在我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中國保險報》今年6月一篇報導的標題對此做了最簡潔的概括,這個標題是:“從一個公司到一個產業”。1986年新疆兵團保險公司成立前,不算1956年前的合併,我國只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而且在文革中還停業10年。從1980年全面恢復保險業務以來,我國商業保險的年均增長速度是351%,超過同期GDP年均增速93%的38倍,全國保費收入從1980年的46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15959億元,增長了340多倍。保險公司也從一家發展到目前的35家,另有保險仲介機構56家,全國保險機構總數接近百家,保險從業人員突破100萬人。

  但是,我國與發達國家保險業的差距還相當之大。在“9•11”事件後,美國保險監督官協會聲明,美國保險業有8500億美元的能力,資產達3萬億美元。外國一家中等規模的保險公司的資產即超過1000億美元,是我國目前保險總資產的兩倍。所以說保險事業在我國還剛剛起步,必須大力普及保險知識和提高全民的保險意識。

  想當年,人們說起保險公司,常有人誤以為是賣保險櫃的公司,在河北就有人把壽險公司當成獸醫公司,鬧出要把小狗送到壽險公司醫治的笑話。而現在從上到下,大家越來越關心保險了。國家主席去年作重要批語,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險業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年“十五”計畫,又強調進一步發展保險業。我們現在已明顯感到社會上正在出現保險熱,從城市到農村,問保險、買保險的人越來越多,與保險公司相關聯的活動也越來越多,保險報的發行量年年增長,大學裏也成立了保險學社……可以預計,被國際保險巨頭視為全球最大保險市場的中國,在入世談判中被要求優先開放的中國保險業,入世後將會成為群雄競爭、展現輝煌的國際大舞臺。

  市場競爭主要是人才競爭,入世後中國保險業的最大挑戰是人才不足。在未來同國際保險大亨競爭的精英中,希望出現更多的北大保險學社社員的身影。百年北大,肯定能為新世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輸送更多的人才。

  

  (本文為作者2001年10月30日在北京大學保險學社成立大會上的致辭)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