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相關鏈結】隨“變”而“專”的保險IT商


  ——訪中青旅尚洋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總裁沈習武
  “IT在保險業裏面就是一個永遠服務的工具,一個解決的手段,和保險公司的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一樣,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具。”  

  這是中青旅尚洋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總裁沈習武對保險IT業的一個基本定位,聽上去似乎很簡潔,但如果和整個保險業聯繫起來的話,就會發現保險IT業其實並不那麼簡單。  

  因為業內人士都明白,在眼下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思考如何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如何在業務上取得突破,普遍的看法就是,除了加強自身的實力之外,資訊化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助推器了。  

  專業化打造核心競爭力  

  就在大家紛紛思考如何取得業務突破的時候,中國保險市場的格局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沈習武的看法是,市場主體不斷增多而且逐漸呈現出專業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專門從事壽險、財險、健康險等業務的專業化中小型保險公司相繼湧現;同時,大型國有保險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也呈現出了集團管理下的專業化經營趨勢。  

  “做大做強是保險這個特殊行業的一個基本趨勢,它要抗風險,要在競爭加劇後有綜合優勢,同時也有資金運用的因素在裏面。但做大的背後還是要做專、做精,離開了專和精,這個大就不存在了”,沈習武再三強調。  

  據說在尚洋公司內部很推崇GE(美國通用公司)的競爭策略。GE是一個全球最大的多元化集團企業,其旗下的每一個子公司都在各自所屬行業領域裏排在第一或第二的位置,可以說,GE是專業化、規模化和多元化策略成功應用的典範。  

  “專業化是核心,規模化是效益,多元化是擴張。之所以說專業化是核心,是因為沒有專業化就沒有突出的核心競爭力,保險公司也必須這樣,只有在專業化的基礎上才能談得上集團化。專業化是為了規模化,同時又為多元化打下了堅實基礎”,沈習武如是說。  

  他認為,既然專業化是保險公司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同時也應該是保險IT服務行業的必由之路。因為只有經營專業化的保險IT產品,才能提供專業化的IT服務。因此,作為IT服務商,首先要加深對財險、壽險這樣一些專業化業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應該提升對保險集團化和混合經營趨勢的準備,“因為這裏面還是離不開我們IT的一些東西。我們既要加強加深對專業化的認識,也要拓寬我們的面。”

  據介紹,尚洋公司於今年初提出了企業中長期發展的“五化戰略”——產品精品化、人才專業化、行銷體系化、運營高效化和資本國際化。經過近一年的經營實踐,又在今年10月下旬提出了“進一步推進專業化”的企業發展戰略,通過結合保險業務及IT應用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公司目前的業務技術優勢,建立了以壽險、財險、資料倉庫、系統集成等業務群組劃分的專一型事業部組織結構,使得一批對某個保險IT產品或業務領域最熟悉的優秀人才專門從事該產品或該業務領域內的研發、銷售、實施及維護的全過程經營。  

  把握一個“變”字  

  對於從1994年起就進入保險IT界行列的尚洋電子和沈習武來說,中國保險業給他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發展快、變化快。  

  “中國保險業發展變化快,是保險IT商必須要面對的。IT是本身相對要求穩定的東西,但現在的保險產品在變,服務手段在變,業務管理流程在變,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加快了,對保險IT商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為如果一個系統在一年之內還不能做完,到明年保險公司的內部業務管理程式又變了。這些變化也就要求保險IT業也要變化。”  

  沈習武認為,對於保險IT服務商來說,只有把握一個“變”字,才能適應保險業的變化發展。因此,保險IT商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使系統能夠適應不斷的變化,如何使自身的服務能夠更快,如何能夠設計出一個更具前瞻性、更能滿足保險業變化需要的產品,甚至是能更超前的把握這種變化趨勢的產品。只能這樣,才能真正起到合格的、稱職的、保駕護航的作用,因為IT就是為保險業服務的一個工具。  

  據瞭解,為了使自己的產品能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尚洋電子也做了很多的嘗試。比如他們的“零險種”業務平臺,以及組件化、模組化的插件等等。  

  保險IT商要研究保險業務  

  據沈習武介紹,國內的保險IT行業是隨著保險業的發展而發展的,目前行業總體規模還不大,還不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市場。從這兩年來看,尚洋在相對比較狹小的保險市場裏,因為比較專注,所以擁有了一個比較高的市場份額和知名度,但隨著保險市場主體的增多,保險市場的加快發展,保險IT業的主體也會越來越多。  

  同時他也指出,儘管行業總體規模還不大,但目前國內保險IT業面臨的一些問題已經很明顯了。其中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保險專業化程度還不高,重IT技術研究,輕保險業務,忽視對保險業務發展本身的關注,IT的色彩太濃,保險業務的色彩太少,沒有首先從保險業務研究入手,回過頭來規劃指導IT建設。  

  “保險IT業的不足直接導致了服務能力的下降和競爭地位的下降。因此,大家必須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儘快加強提升自己對保險業務的理解,沒有行業經驗和行業知識,不能充分地熟悉保險業務,就不能為保險公司提供很好的服務”,沈習武說。  

  據介紹,從1999年開始,尚洋公司就專門成立了保險IT研發中心,目的就是通過系統地學習、研究保險業國內外的作業實務、展業方式、客戶服務模式、產品特徵及資金運用途徑等內容,設計一套既能與國際接軌而且又符合國內保險特點的各種業務模型,並結合成熟、先進的IT技術構造適應中國國情的保險應用軟體體系結構及產品體系。  

  今年,尚洋公司成為“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惟一的一家IT企業理事單位。作為理事,沈習武表示,尚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多地加強對保險業務本身的跟蹤、學習和研究,希望通過對保險業務的發展、實物的研究來提升自己在保險IT服務上的能力。同時,尚洋能夠成為理事單位,也說明中國保險業在關注研究自身業務發展的同時,已意識到IT在其提高核心競爭力方面所能帶來的重要價值,可見,重視IT的地位和作用已成為保險業界發展的共識。  

  據瞭解,為提升自己的保險業務能力,尚洋公司還加強了與國外保險IT企業和保險機構的合作,比如尚洋已成為IBM的IAA(保險業應用程式體系結構)實驗室中國最早的一個合作夥伴。

  

  (作者肖童,原載2003年11月25日《中國保險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