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變化點與突破口


  確立全國性行業報的基本定位

  據中國報業協會最新資料,我國報紙已從2200多家調整為目前的1944家,《中國保險報》是惟一一張以保險為主要內容的財經報紙。

  《中國保險報》2000年加入了中國行業報協會,在73家全國性行業報成員中,本報是中國保險行業惟一的一家公開發行的大報。

  2000年3月,中國保監會授權《中國保險報》為保險重大資訊披露惟一指定報紙。

  上述三個惟一表明了《中國保險報》目前確立的全國性行業報定位。從機關報轉向行業報,這是去年初本報增期擴版時的目標,也是同年7月25日本報新聞宣傳座談會上保監會領導的要求和各家保險公司的共同需求。

  全國性行業報,不包括各省廳局主辦的500家地方行業報。去年,這些地區行業報已全部停辦或改變了隸屬關係。

  目前,73家全國性行業報總發行量約700萬份,發行量最大的如《中國稅務報》每期發行60萬份,最少的3萬份,多數為5-7萬份。《中國保險報》目前每期發行10萬份以上,屬中等偏上。

  2000年73家全國性行業報廣告額14億元,占全國報紙廣告額的十分之一。年廣告量最大的如發行20萬份的《電腦世界報》約3億元,最少的幾十萬。《中國保險報》廣告和發行收入自支有餘,但年廣告額不足1000萬,處於初期開發階段,未來開發潛力巨大。

  行業報的生命力在於行業,只要有行業,就會有行業報。行業報的利弊也在行業,其優勢是熟悉行業,其劣勢是拘限於行業。事實上,報紙正在成為資訊產業。面向市場,搞好服務,不僅是新世紀中國報業的兩大突出特點,更是《中國保險報》這樣的行業報與綜合報、都市報激烈競爭的生存選擇。

  增期擴版與電子化帶來報紙新變化    

  去年以來,本報按照“立足保險,面向社會,服務行業,貼近百姓”的16字辦報方針,以面向社會,服務行業為重點,集中人力財力抓了增期擴版和電子化改造兩件大事。行業內外公認本報的變化是,信息量大了,離保險近了,版面好看了,時效更強了。

  第一件事,順利完成增期擴版。

      根據保險業迅速發展的需要,《中國保險報》從去年初由週二刊改為週三刊,其中,週五“幸福週刊”為彩色八版,這是本報創刊以來首次出彩報,對內容和版面進行了較大調整。

  首先在要聞的時效性和權威性上花了功夫。報社加強了與保監會的資訊溝通,從擴版以來始終堅持對保監會的稿件重點處理,當日新聞當日刊登,重大消息突出刊登,獨家資訊詳細刊登。如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報導,去年本報提前向報刊發行局申請增刊,以保證開會期間代表每天能看到會議新聞,開幕當天就結合會議精神配發了系列評論;對重要消息,本報在各報中惟一用一版頭條通欄加照片顯著處理,並同時上了電子版,使全保會精神當天就傳遍全國。保監會仲介資格考試名單,本報也是不惜版面獨家刊登的。在讀者心中,現已基本形成了習慣,要看保監會資訊,還是《中國保險報》登得全,登得准。本報對保監會新聞情有獨鐘,受到了保監會幾位主席的肯定和各家保險公司的好評。

  同時重視突發性新聞和各保險公司主流業務的報導。僅以去年三季度本報為例,關於突發事故,7月就有江門爆炸、寧夏中毒、四川瓦斯爆炸、武航失事後續新聞等,7月13日就此及時發表評論“請對生命負責”。8月又有浙江派比安風暴、桑門颱風、新疆爆炸等等。雖然都是災害報導,由於本報是從保險角度反映災情和救災情況,有利於穩定局勢,也有助於保險宣傳,政府、保險公司和群眾都愛看。三季度的保險業務和改革報導,有泰康分紅、世都退保、港澳偷食廣東市場、太保萬能壽險、太保兵保分業管理、新疆保險座談會、新華引入洋股東、保監辦掛牌、公估人、精算師考試、三星汽車專版、金融監事會連續報導5篇、“中國再”競聘和承保人制度改革等等。其中世都退保風波報導,本報根據事實客觀分析,沒有參與媒體的炒作,見報後馬上被新浪網轉發,平安公司認為本報為保險公司講了公道話。去年以來,對中國人保的全國統一服務電話、年底的總部重大機構人事改革,對中國人壽的各地業務競賽,對平安、新華、泰康、華泰、太保等公司開發投資連結分紅產品,對泰康、新華引進外資股東等重要新聞,本報均及時作了充分報導,特別是11月全國首次保險宣傳周活動,本報圖文並茂大篇幅報導,給業內外留下了較深印象。 

  為了突出專業報的特色,我們強調專版要專。新增加的專版有:“行銷專刊”、“汽車保險”、“保險論壇”“教育培訓”、“投資基金”、“網路時代”、“理財”、“人物”、“社會”、“品書”、“觀點”等。報社還加強了美術編輯力量,注重版面風格,突出一版頭條,在版面編排中特別重視短新聞和照片、圖表,講求色彩變化,強化了版面的視覺衝擊力。為了在第一時間內將重大新聞奉獻給讀者,編輯部按日報要求辦報,經常加班到深夜十一、二點。2000年共出版報紙147期。其中,週二、週四出版的正刊98期,週五出版的“幸福週刊”49期。經過一年來的運作,增期擴版基本得到了業內的認可。

  第二件事,安裝使用電子採編系統。

  為了搞好技術改造,報社專門成立了電子化改造領導小組,按照“超前設計,盡可能採用新技術”的原則,經多方論證,幾易方案,最終確定採用北大方正的採編系統。去年9月安裝這套採編系統後,使報社電子化水準在73家行業報中處於前列。目前,編輯、記者,部門主任、總編輯都能在電腦網路上工作、交流,所有採編人員的寫稿、編輯工作都在電腦上完成。同時報社可以對稿件的編輯、修改、簽發過程實施跟蹤、監控,還開發了資料檢索以及其他子系統的鏈結等多種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成本,減少了差錯,避免了丟稿、重複用稿等現象的發生。

  為了提高《中國保險報》的知名度,報社利用地處天安門廣場西南角繁華位置的優勢,去年“十一”之前,在辦公樓上打出了“中國保險報”的霓虹燈,對提升報紙形象很有效果。

  去年,報社的廣告、發行都超額完成了計畫,報社人心向上。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大家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報紙的整體策劃水準有待提高,二是有影響的戰役性報導不多,三是報紙電子採編流程有待進一步熟悉和完善。  

  力求在重頭報導和社會服務上有新突破  

       2001年報社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按照中國保監會和各保險公司的要求,堅持既定的辦報方針,夯實基礎,提高素質,規範管理,穩健發展。總體要求是:“穩步發展兩頭(辦報和經營管理),快速發展中間(運用現代化資訊技術手段,建立健全通聯站點)”,力求把報紙做“精”,把經營做寬,把網路建設做快,使報社管理進一步加強,報紙品質明顯提高,經濟效益有所突破,報社和員工收益有所改善。

  目前正在出現的變化,一是從今年首期開通了報紙電子版,各地讀者只要點擊本報網址,就可看到當天本報新聞摘要。二是報紙從週三刊改為週四刊,每週二、三、四、五出報,特別是增加了行銷專刊,重新設計了報頭,期期彩報,價格不變。三是集中力量抓重頭稿,抓頭條,進一步提高報紙的深度。

  首先,強化品質意識,把《中國保險報》辦成品牌報。

  週三刊改為週四刊,加上推出電子版,對新聞的時效性要求更高了。目前,電子化改造和人員培訓已經完成。怎樣利用電子採編系統加強與各家保險公司的聯繫,是今年業務建設的一個重點。編輯部門已經公佈了電子郵箱,歡迎通訊員使用電子郵件投稿。

  報紙編排要充分體現保險特色,需要及時聽取各保險公司宣傳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力爭每個月與一到兩家保險公司合作,緊扣公司的中心工作,搞一次大的新聞策劃,共同定好選題,公司提供素材,報社派人采寫。每家大公司一年至少推出一組有影響的專題報導,或一到兩個有特色的專版。

  行銷專刊是本報今年重點推出的特色專刊,不光是壽險行銷,還有車險專版,主要為全國70萬行銷員服務。我們希望與各公司行銷部密切聯繫,為行銷版設計欄目,組織活動,提供線索,撰寫稿件,訂閱報紙,回饋資訊,真正把行銷版辦成行銷員之家。行銷版目前是對開四版,當稿源充足、發行擴大時,我們將適時增加版面,也歡迎保險公司的行銷部合作辦版。

  其次,強化服務意識,開展網站鏈結、組織社會活動,為保險行業服務。

  電子版是傳統報紙向新經濟延伸的載體,本報電子版開通以來,點擊率與日俱增,全保會消息見報當日,點擊人次居其他新聞之首,華泰老總專訪的點擊又超過了全保會消息,可見讀者對新型公司的經營之道極為關注。各家保險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專業網站,但在保險新聞方面本報具有獨特優勢。本報願與各公司網站鏈結,優勢互補。

  保險報為行業服務,強項是資訊宣傳服務,但同時又可參與教育培訓服務,通訊員講課服務,理論研討服務,並提供與其他媒體溝通的服務。為便於重大情況的上傳下達,本報計畫適當的時候推出保險內參,屆時希望得到各保險公司內部刊物的支持。  

  再次,抓好通聯網路建設,繼續做好發行工作。

      2001年,報社要將通聯網路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力爭在每個總公司設立通聯站,在1/3的省級公司設立記者站(通聯站),在駐外機構中設立資訊員。發行工作的重點是以行銷為增長點,保證系統內,開拓系統外,使發行量在今年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  

  

  (本文為作者2001年2月9日在中國保險報新聞座談會的主題發言)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