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入世後的保險宣傳思路


  入世以後,保險作為服務業開放的重點,因其與外資實力懸殊,與百姓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密切相關而為社會空前關注。保險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保險宣傳同樣要適應這一變化。《中國保險報》借鑒保險差異化服務的思路,對入世後的保險宣傳,嘗試在保險開放和發展的不同階段,針對不同層次的宣傳物件,在相關版面安排不同的內容和專版專欄專題,以適應讀者的多樣化需求。

  聚焦調整中的保險政策資訊

      入世之初,業界讀者特別是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國家對開放保險市場的承諾。根據外經貿部的統一安排,2001年12月公佈我國對入世的承諾。在此期間,《中國保險報》將在第一時間刊發有關保險的全部承諾,並對一些具體條款約請中國保監會作權威解釋。

      入世對保險業的挑戰,首當其衝是監管部門和企業要按WTO新規則辦事。保險報首先要宣傳入世新規則,上周已發了相關評論。現在,保監會正在組織學習WTO的有關規則,建立和完善保險監管法律法規,清理與WTO基本原則和對外承諾不相符的法律和法規,並將修改和補充《保險法》等一些法規條文。本報將及時公佈並解釋這些新規則,積極報導立法部門和保監會修改法律法規的進程,深入報導各保險公司學習入世新規則、適應入世新規則的情況。

      入世之後,受到約束最多、挑戰最大、影響最直接的是保險監管。在相當長一個時期,本報將重點報導監管工作如何與WTO的新規則銜接,在強化保險業自律機制和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基礎上,逐步把監管中心從市場行為監管轉移到償付能力監管上。保監會明年的工作重點是加大監管市場的力度,並將在廣東試點。報紙將重點跟蹤,典型引路,適時推廣。

      當前要繼續推動保險公司改革體制和轉換機制。本報年初已對中國人保機構與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進行了深度報導,今後將抓住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這一核心問題,報導國有獨資公司通過參股、合資和規範上市等多種形式理順產權關係,形成有效的內部激勵與制約機制。報導中資股份制公司吸收外資、民營和上市公司參股,增加資本和償付能力,強化公司法人治理,鼓勵規範上市。

      綜合經營是未來金融業發展方向,在我國目前堅持分業經營的體制下,應該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中間業務。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增長強勁,最需要保險同銀行、證券機構加強諮詢合作,利用熟悉各自客戶的優勢,提供從產品介紹到投資理財的全面諮詢和相互代理服務;同時,也需要銀行、證券與保險之間加強產品創新和業務的融合,比如客戶買房需要銀行抵押貸款,可以開拓人壽保單抵押業務;保險資金規範入市,保險基金、社保基金與證券市場良性互動,發展空間很大,本報將逐步加大這方面的報導。

  引導做好入世準備工作

      入世對於保險業,機遇與挑戰並存,關鍵是如何應對。準備工作做得好,機遇會大於挑戰,倉促應付則相反。因此,本報特意在一版開闢《做好準備  應對入世》專欄,報導各地各公司抓住時機,加大改革,改善服務,促進發展的積極措施,為入世競爭做好充分準備。11月20日已推出專欄首篇“北京保險服務統一標準”一稿並配發編者按,報導北京保險界在“北京保險優質文明服務月”裏,專門組織研討“入世後的保險服務”,率先在全國推出統一的服務標準,規範和提升整個行業的水準。以後陸續發表系列報導,把入世宣傳從務虛引向務實,促進全行業扎扎實實做好入世的準備工作。

  根據金融企業以信用為本的特性,本報將重點報導保險公司重信諾的典型,開展如何提升保險公司信譽度的討論,並選擇不講信譽的案例適時曝光。針對前一時期個別公司和行銷員誇大投資連接產品回報率的誤導行為,對投連產品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以正視聽。

  闡述中外保險的競爭與合作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險市場,正在排隊進入的外資保險機構將是中國保險市場的重要成員。本報擬通過言論闡述:中資與外資保險機構不是狼與羊的關係,好象非得要誰吃掉誰,而是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在市場競爭中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競爭的最終目的是要把中國的保險市場做大做強,讓更多的保戶分享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中外保險企業也從中獲得最大的利潤。本報這一觀點,在本月初與部分外資保險機構代表座談時得到強烈反響,認為有利於保險市場開放。近期擬撰寫評論公開見報。

  對外開放有利於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可以帶來一些新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加快與國際接軌;一些外資公司完善的內控制度,審慎的經營原則,為我們防範風險提供了示範;中資與外資保險公司的公平競爭,有利於中資保險公司改善服務品質。本報在開闢專欄專題報導這些內容的同時,更注重中資保險公司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苦練內功,贏得時間,增強實力,迎接挑戰的宣傳力度。

  

  (本文為作者2001年11月20日在中央金融工委宣傳座談會上的發言)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