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附錄三  一張照片引發的愛心故事


  2002年5月24日,《中國保險報》編輯張勝利收到了該報記者王健的一張照片,這張在湖南張家界街頭抓拍的《擦鞋女學童》引起了他的注意,考慮到“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為了引起全社會對失學兒童的關注,張勝利將照片在一版刊發。作為編輯,張勝利編發了很多新聞照片,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張照片竟然引起了那麼大的反響,一個由兩家媒體參與、熱心人救助失學兒童的愛心故事由此展開……

  擦皮鞋的小女孩牽動人心

  5月27日上班,張勝利就接到一位山西某保險公司的女職員打來的電話。這位元始終不願透露姓名和具體單位的女士告訴張勝利,她也有一個和照片上女孩年齡相仿的女兒,自己的孩子生活學習條件十分優越,照片中的小女孩因為家境貧寒,為了獲得學習的機會卻不得不遊走街頭替人擦鞋賺取學費。她願意承擔起這個女孩所有的學費,直到念完大學,如果可能的話,她還希望自己的孩子和照片中的小女孩成為好朋友。

  照片是記者王健在張家界市街頭臨時抓拍的,他只知道照片中的女孩來自幾十裏外的山區,為了籌集每學期300元的學費,利用節假日到市區為遊客擦皮鞋,由於時間倉促,他當時並沒有留下小女孩的姓名和聯繫方式。

  不能留下遺憾,一定要找到小女孩,幫助她改變自己的命運!放下電話,張勝利馬上向報社領導彙報了此事,報社領導非常重視,為了儘快找到這位小女孩並幫助她重返校園,盡到一個媒體的社會責任,“六一”前夕,《中國保險報》5月31日迅速發起了尋找擦鞋女學童的愛心行動。《中國保險報》總編輯趙健也是湖南人,曾在張家界飯甑山茶場當過3年知青,1978年恢復高考後以慈利縣文科第一名成績考入武漢大學,他深知學習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知識改變命運,給擦鞋的小女孩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在當日報紙截稿前一小時,趙健含淚寫下了《關愛未來》的總編輯寄語,文章一揮而就,字裏行間情真意切。

  總編輯趙健的文章代表了中國保險報人共同的心聲:

  

  我以一個也是從這塊土地走出來的、如今已是為人之父的人的身份,向這位女學童致以深深的敬意。家貧出孝子,逆境出人才。你深知生活之艱辛,知識之珍貴,當城裏孩子課餘玩電腦、追“韓流”時,你卻要趴在客人的腳前辛勤工作,為的是換取學費,在不平等的家庭條件下爭得平等的學習權利,用知識去擺脫貧困。你小小年紀就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命運,深深地感動了那位充滿愛心的保險阿姨,也感動了報社編輯記者和社會上更多富有愛心的讀者。明天就是“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懇請讀者幫忙尋找擦鞋女學童。我們相信:只要你有堅忍不拔的求學之心,很多的熱心人會關心和幫助你圓未來之夢的。   

  兩媒體聯合愛心行動

  《中國保險報》尋找擦鞋女學童愛心行動在張家界當地也引起了強烈反響。張家界市委宣傳部獲悉此事後,立刻給予高度重視。該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熊仁先說:“《中國保險報》一片真情,為我們山區的貧困兒童做好事,我們當地媒體一定要全力配合,早日促成這件事。”

  6月3日,《張家界日報》在一版顯著位置全文轉載了《中國保險報》報導以及《中國保險報》總編輯趙健撰寫的評論《關愛未來》,該報副社長、副總編輯盧小珊說,關注貧困兒童的生存狀況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們希望整個社會都來關注此事。與此同時,《張家界日報》還專門派出多名記者,到市區進行查訪,尋找照片上的擦鞋女學童,並在報紙上連續跟蹤報導。

  《中國保險報》和《張家界日報》先後刊出尋找小女孩的消息後,兩家報紙記者每天都接到若干個讀者來電,有的詢問尋找情況,有的想瞭解小女孩是否還需要其他方面的幫助,而更多的則表達了自己對尋找小女孩這件事本身的支持態度,並對兩家報社的關愛行動表示感謝。

  擦皮鞋的小女孩找到了

  茫茫人海,擦皮鞋的小女孩,你在哪里?

  6月14日,正當《張家界日報》準備通過張家界電視臺尋找擦皮鞋的小女孩的時候,靠擦皮鞋掙學費的小女孩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

  找到擦皮鞋的小女孩得力于一位郁姓女士的幫助。郁女士供職于當地的煙草公司,《張家界日報•旅遊週末》6月8日“週末專遞”推出的《擦鞋女孩在哪里,北京有人想幫你》一文引起了她的關注,她在想,雖然自己沒有能力直接幫助這位女孩,但是,如果能找到她,也算是盡了自己的力。她把報紙剪下來,帶回了家。郁女士在街上開有一個店子,平常有湖北省過來的一幫少年經常在店前空地上給人擦皮鞋,郁女士把他們召集起來,請他們去找。

  6月14日下午,郁女士正在店子裏準備休息,幾個少年帶著一個女孩進了門:郁大姐,你要找的擦鞋娃兒,找到了。郁女士一看,馬上斷定,就是她。第二天,郁女士帶著小夢雲來到《張家界日報》編輯部。

  擦皮鞋的小女孩叫秦夢雲,是經家界市永定區橋頭鄉丫角山村院子組人,8歲,現就讀於橋頭鄉中心完小。因為家境貧寒家中無力支付她的學費,為了上學,學校放假的時候,她就上街給人擦皮鞋賺點錢,為自己準備學費。

  小“夢雲”們,好好讀書吧!

  在《中國保險報》和《張家界日報》尋找擦鞋女學童的愛心行動過程中,還曾找到一個被誤認為秦夢雲的擦鞋小女孩,比起秦夢雲的情況,這個名叫覃雨的女孩子的身世和境遇更加不幸,更需要社會的關愛和救助:10年前她剛剛出生就被父母遺棄在街頭,是一個名叫覃玉香的老人收養了她,老人也十分貧困,在好心人的幫助下,覃雨才得以進入了當地解放小學讀書,學校也一直對她很照顧,幾次減免她的學費。別人的幫助總是有限的,為了彌補學費的不足,她每天都要在路邊為人擦上一兩個小時的鞋。

  覃雨是個懂事的孩子,她已經知道了自己的身世,10多年來她和覃玉香產生了比親生母女還深的感情,只是今年已經58歲的覃玉香體弱多病,她擔心自己熬不到覃雨長大成人的那一天。

  覃雨和秦夢雲一同進入了《中國保險報》和《張家界日報》關注的視野。目前,山西某保險公司那位充滿愛心的女職員通過兩家報社的努力,已經和秦夢雲確定了援助關係,她將在每個學期開始之前,將學費寄到秦夢雲班主任手中。她說:“我不需要名利,我只是希望她幸福,希望她好好讀書。”同時,與秦夢雲同樣值得同情和關懷的覃雨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6月26日,北京興瑞風科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一位不願留下姓名的先生捐出3000元錢,委託《中國保險報》轉交給包括覃雨在內的貧困兒童;6月27日,湘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員工托人給《中國保險報》送來2000元,委託《中國保險報》轉交給張家界的貧困學生。他說:《中國保險報》和《張家界日報》為山區孩子做好事,他也應該盡一份義務。《中國保險報》的編輯記者也迅速行動起來,在“七一”建黨81周年之際,在社長的倡議下,發起了為山區貧困失學兒童獻愛心的募捐活動,短短一個下午,全社的捐款已達2500元,其中總編輯就為覃雨捐款500元。

  《中國保險報》總編輯趙健7月2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尋找擦鞋女學童的愛心行動到目前雖告一段落,但關注貧困、弘揚社會愛心、開展智力扶貧的工作還將繼續延續下去。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反映黨和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作為行業報,在關注本行業發展的同時,也應該以人文精神關注社會發展,關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人和事。《中國保險報》發起的這次尋找擦鞋女學童的愛心行動,從表面上看雖出自于一張偶然的新聞照片,但實際上是我們新聞媒體體現社會職責、弘揚社會美德,忠實實踐“三個代表”的集中體現。關心貧困兒童,進行智力扶貧,實現社會均衡發展任重而道遠,河海不拒細流,作為媒體,我們有責任從傳遞社會愛心的細節入手,履行我們應盡的義務和使命。

  採訪後記

  在《中國保險報》和《張家界日報》的幫助下,家境貧寒的秦夢雲和覃雨得到了好心人的資助,終於重返校園。小夢雲和覃雨無疑是幸運的,因為她們生活在我們這個充滿愛心的社會,她們自強自立的精神感動了我們,無數人彙聚在一起的愛心會一直幫助她們改變自己的命運。

  愛別人就是愛自己,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採訪中,我注意到那位不願留下姓名的女士得知找到秦夢雲時,竟然連聲對《中國保險報》的記者說謝謝,她感謝報社的記者找到了秦夢雲,可以實現自己的愛心。很多人默默無聞做了大量奉獻,但都同那位女士一樣,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正是這點點滴滴積累的愛心,構建起人與人之間互助友愛的橋樑。

  《中國保險報》和《張家界日報》沒有僅僅停留在這一事件的報導上,淺嘗輒止,而是滲透參與到事件本身中,盡自己最大力量扎扎實實深入下去,一件一件落實。兩家報社的力量是有限的,兩個貧困女孩命運的改變也不能解決所有貧困失學兒童的問題。但兩家報社所弘揚的關愛他人的社會美德,將會啟發更多的人參與到更為廣泛的愛心事業,投入到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洪流中去。

  

(原載2002年7月4日《中華新聞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