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附錄四 《中國保險報》創刊10周年面臨發展新機遇


  仝春建 劉嶸     中國保監會與各大保險公司領導出席本報答謝會

  從1994年1月5日第一期《中國保險報》正式出版至今,中國保險業惟一公開發行的這份全國性報紙已走過了10年歷程。中國保監會領導與近50家中資、外資和合資保險公司、經紀公司的老總及駐京分支機搆的代表,2004年1月9日在北京出席本報創刊10周年答謝會表示熱烈祝賀,並希望本報抓住保險業高速發展的機遇,迅速從行業報走向行業資訊服務平臺,為做大做強中國保險業提供有力的資訊支援。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馮曉增、中國人保控股公司總經理唐運祥、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王憲章、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戴鳳舉、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梓木、中國報協行業報委員會會長呂華麟等領導,各保險機構的代表以及本報全體員工共130餘人參加了此次答謝會。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馮曉增在致詞中表示,10年來,《中國保險報》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立足保險,面向社會,服務行業,貼近百姓”的辦報方針,為我國保險事業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援,做出了積極貢獻,成為國內有影響的行業報,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普遍關注。為此,他代表中國保監會和吳定富主席,對本報10年來取得的成績和對保險業發展做出的貢獻,表示祝賀和感謝,並向本報全體員工表示親切慰問。

  馮曉增說,目前,我國保險市場初步建成,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保險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保險市場微觀運行機制和宏觀管理、監管體制日臻完善,特別是2003年三家國有保險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和海外上市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保險業已成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產業。保險行業的發展,為《中國保險報》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馮曉增指出,《中國保險報》要大力宣傳全行業在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實踐中取得的成績,及時報導我國保險市場、保險企業改革發展的新情況,新動態,熱情謳歌保險行業湧現出的先進集體和人物,弘揚“服務大局、勇擔責任、團結協作、為民分憂”的行業精神,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做大做強中國保險業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援。

  他同時要求,《中國保險報》要敢講真話,不講假話,不炒作。客觀公正地反映保險行業記憶體在的問題,披露違規行為,批評行業不正之風,為淨化保險市場、提升中國保險業的整體水準、建設企業文化做出貢獻。

  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戴鳳舉代表主辦部門致辭說,《中國保險報》在中國保險業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十年間,對每一重大的發展階段、許多重要的保險事件,不僅及時作了報導,留下了歷史記錄,而且通過向社會的新聞傳播,對保險業發展起到了輿論促進作用。但從保險行業的需求看,《中國保險報》現在的規模和品質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他認為,從治理結構方面考慮,如果吸引多家戰略投資者,建立股份制的中國保險報業集團公司,引入競爭機制,會更加有利於報社的發展壯大。 

  戴鳳舉表示,作為一家目前規模不大的全國性行業報,《中國保險報》要在激烈的報業競爭中生存發展,進而做大做強,必須抓住當前整頓壓縮報刊和保險業高速發展的雙重機遇,加快走市場化道路,按企業化運作,全方位為行業服務,逐步達到產業化。從實現途徑考慮,由行業報走向行業資訊服務平臺,是一個有效的市場選擇。

  戴鳳舉認為,全面對外開放的保險市場,需要報紙、網站、雜誌、書籍、影視、培訓等多種形式提供全方位的資訊服務。建立和開發行業資料庫,以此為依託開發行業諮詢、企劃方案等諸多高端資訊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希望保監會和各保險機構共同支持,用市場手段,輔之以行政調節,發揮《中國保險報》和現有網站的資訊優勢和紐帶作用,將保險行業分散的雜誌、音像、培訓、研究等資源予以整合,組合成一個保險行業資訊服務平臺,使資訊服務貫穿於保險業從企劃宣傳、產品開發銷售、到員工培訓、售後服務等全部的產業鏈中。

  中國報協行業報委員會會長呂華麟代表73家全國性行業報對本報創刊10周年表示祝賀。他說,在中國,保險行業是一個朝陽產業。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人們的保險意識也將會逐年增強。《中國保險報》經過10年發展巳成為一份比較成熟的報紙,今後要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僅要為保險工作部門和保險企業服務,還要為廣大消費者服務,向投保者介紹保險知識。他表示相信,只要《中國保險報》能夠充分發揮行業優勢,不斷提高宣傳品質,大力發展報業經濟,不斷壯大報社實力,就不僅會是中國保險行業的權威媒體,而且也能成為在全國報業中有一定影響力的報紙。

  出席本報答謝會的保險界領導和專家還有:中國保監會辦公廳主任梁濤,中國人壽股份副總經理苗複春,平安保險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孫建一,太平洋保險集團副總經理施解榮,中國再保集團副總經理姚和真、沈喜忠、紀委書記周德英,中國人保股份執行副總裁劉政煥,中國人保資產常務副總裁張鴻翼,出口信用保險副總經理曹圃,泰康人壽副總裁胡昌榮,光大永明人壽總裁兼CEO陳德仁,永安財產保險副總經理馮智永,新華人壽總經理助理李丹,華泰財產保險助理總經理段勝武,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瑾等。

  答謝會上眾嘉賓寄語

  馮曉增(中國保監會副主席):   《中國保險報》10年來,在報社幾任領導、整個中國保險界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關注下,由原來的機關報變成行業報,在中國保險業改革和發展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中國保險業發展的重要輿論陣地。相信在新的形勢下,在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實踐中,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繼續開創中國保險業做大做強新局面的過程中,《中國保險報》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戴鳳舉(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   希望《中國保險報》越辦越好,更加受讀者歡迎。

  唐運祥(中國人保控股公司總經理):   《中國保險報》在過去的10年裏,為中國保險業的改革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中國保險業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與《中國保險報》積極的輿論引導和大力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希望在新的一年裏,《中國保險報》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王憲章(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   《中國保險報》普及保險知識、傳播保險理論、展示行業風采、反映社會呼聲,希望越辦越好。

  王梓木(華泰財產保險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希望《中國保險報》越辦越好,堅持反映保險業的呼聲和保險業的希望,成為做大做強中國保險業的號角。

  施解榮(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中國保險報》辦得非常好,對我們也非常支持。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加強溝通和合作,也祝願《中國保險報》在業內外影響越來越大,作用越來越大。

  孫建一(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作為各家保險公司共同的橋樑,為了中國保險事業的發展,多一些溝通,多一些瞭解,《中國保險報》在這個方面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

  胡昌榮(泰康人壽副總裁兼人力資源總監):   《中國保險報》在過去的10年對保險業的發展和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衷心祝願在新的一年裏,在做大做強保險業的方針指引下,《中國保險報》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時我們也希望保險報能夠擴大版面容量,增加一些技術和言論方面的欄目,既有政府的聲音,同時也能有業內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以及改進的意見和措施。

  姚和真(中國人壽再保險公司董事長):   2003年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好消息不斷,2004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還會有更多的好消息,希望《中國保險報》多報導這方面的消息,同時也希望對新公司多支援。

  周德英(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紀委書記):   希望《中國保險報》也像保險業一樣做大做強,而且做得更好,為我們保險界的業務發展和全體員工提供更好的服務。

  呂華麟(中國報協行業報委員會會長):   希望保險報今後繼續改革管理機制,不斷增強內部活力;充分發揮行業優勢,不斷提高宣傳品質;大力發展報業經濟,不斷壯大報社實力,不僅成為中國保險行業的權威媒體,而且也能成為在全國報業中有一定影響力的報紙。

  苗複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希望保險報進一步關心和支持我們股份公司境外上市的改革成果,使我們能夠進一步健康發展。過去報社已經給了我們很多支持,希望一如既往。

  陳德仁(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祝《中國保險報》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讓更多的人能夠分享行業資訊。

  馮智永(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中國保險報》對我們這樣的小公司支持還是很大的,希望今後加強合作,共同發展。

  李丹(新華人壽總經理助理):   我們對《中國保險報》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地祝賀,也希望今後能與《中國保險報》有更多的合作,使這張報紙能夠成為代表我們整個行業發展的一個號角。

  郝演蘇(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   《中國保險報》不僅要宣傳政府部門的政策,還應當有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如何把一些業界反映和傳遞不上去的資訊能夠很好地反映給政府,這是《中國保險報》今後需要加強的方面,既要做政府的喉舌,更要做業界的喉舌。

  王緒瑾(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   《中國保險報》應當是連接業界與消費者的橋樑,一方面反映保險業的發展趨勢和現狀,另一方面反映消費者的需求,讓更多的消費者瞭解保險產品,這樣會贏得更多的客戶。

  徐曉(太平保險有限公司部門經理):   更上層樓,更上層樓。

  朱賓滬(安聯大眾保險公司辦公室主任):   希望《中國保險報》能夠更好地反映保險行業新的情況,新的思維,我們也願意繼續協助保險報作好這方面的工作。  

  (原載2004年1月13日《中國保險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