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很多人認爲:傳統的考試制度和家長、教師、學校乃至社會對昇學率的片面追求,導致了教育教學改革步履維艱。事實上是行政部門領導爲了政績不讓“减負”;家長怕輸不起不願“减負”;學校爲了生存不敢“减負”,於是學生自然不能“减負”。
(一)領導出於政績不讓“减負”
許多教育主管領導把昇學率當作教育政績。學校昇學率高,政府會給予奬勵;學校昇學率低,領導就會問責。非畢業班每個學期無論小學或中學都會有學科進行區或市統考,雖然表面上没有公開排隊,但一份公開各校成績的報表何嘗不是變相的排名表呢?於是,學校按照區的排名給老師施加壓力,老師則把肩上揹負的壓力轉加到了學生的身上。
(二)家長怕輸不起不敢“减負”
據瞭解,從2003年開始,我國就有30%的大學生存在就業困難。因此,孩子要改變命運,不僅要能考上大學,更重要的是能考上好大學,這樣的意識逐漸下放到了初中和小學。然而,想進好學校的人多,而優質學位有限,於是大家走到了獨木橋上,爲分數而努力。殘酷的現實迫使家長們不得不從小抓緊孩子的教育,抓孩子的分數。
(三)學校爲生存和發展也不願“减負”
不少中學校長直言不諱地説,“昇學率就是學校的生命綫,畢業班的成績是學校的一個門面。”學生無形中成了“摇錢樹”,成了學校最重要的依靠。於是學校除了訓練還是訓練,除了練習就是練習。上下一心地扎到學習成績上來,爲的就是那一朝揚眉吐氣。
二、幾點建議
(一)减負需要自上而下地努力
面對减負困境,只有從上至下、從社會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成效。國家要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加以保障,尤其要以科學的評價人才體系爲突破口,引領社會轉變人才觀和教育觀。作爲教育主管部門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放棄昇學率指標和排隊做法,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高考改革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環節。近幾年,高考改革已從統一走向多樣,如實行分省命題、分類考試、内容多樣化等,這些都有利於改變目前教育的突出問題。綜合而言,“减負”不是從下而上的“逆流”,而應是自上而下的“順流”,需要我們打好“組合拳”。没有社會的深刻變革、制度的有力監管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身體力行,减負的問題只能是頭痛治頭、脚痛治脚,永遠是個患有疑難疾症的“老頑童”。
(二)减負需要完善評價機制和考核標準
“考試是指揮棒,昇學率是硬指標”是長期困擾學校、束縛校長和教師手脚的關鍵所在。對於這一點,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感觸至深。正因爲考試永遠具有指揮棒的作用,要减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也應該發揮這根指揮棒的作用,將考試方式和内容加以改變。因此,“减負”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大力推進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在評價内容上要體現多樣化,改變僅憑學業成績和考試給學生下結論的狀况;在評價主體上要體現多元化,讓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評價;在評價形式上要注重過程評價,倡導學業成績評價的等級制;在評價的指導思想上要體現以人爲本,以促進全面發展爲宗旨,引導學生熱愛學習、熱愛學校、熱愛老師。要加强教師評價和學校評價的研究與探索。
當然,建立公正合理的評估制度的背後,離不開加强管理,用制度助推並保障减負。一方面,我們要規範辦學行爲,包括:學校要嚴格開設課程、嚴格控制補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課餘時間組織或者變相組織中小學生進行補課,不得舉辦各類學科競賽輔導班,不得組織或者變相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舉辦的文化課補習班。嚴格規範考試管理,小學只在每學期末進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級記録成績的學科考試。嚴格確保學生的休息和鍛煉時間,學生在校上課時間不得超時,在校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另一方面,要健全規範辦學教學行爲的監督機制,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教師考評機制。廢除重成績、重結果而不看過程的錯誤考核法,引導教師從只關心考試成績走向重視自己的專業成長,只關注學生考分走向關心學生全面發展。可以積極開展評教、評學活動。除學校領導和同行評教、評學以外,要組織學生評教,傾聽並滿足學生合理的“内在需求”,讓教師“站在學生立場”换位思考,主動反思,自覺跟進。此外,要用多把尺子去衡量學生的潜能,彰顯他們的個性特長。同時,要實施减負責任追究制,對减負不得力,學生及家長意見較大的教師,追究相關責任,並將减負成效與教師的考核掛鈎。
(三)要進一步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改革
學生學習方式對其學習具有决定性影響。要着眼於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倡導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要轉變過於强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重視在教學的過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培養學生獨立健全的人格,减輕學生被動學習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建立自尊和自信,形成敢於質疑、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四)减負需要教師争當生力軍
眼下,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减負”辦法中,最可行也最有效的當數“内部挖潜”,即强調轉變教師的教學方法,以課堂教學和作業的“增效”,來代替没完没了的題海戰術,用有效的教學輔導提高學生學習效能。也就是説,要想减負,教師必須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確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力争在最短的時間内完成更多教學内容,不斷提高課堂質量。只有課堂效益得到了保障,才能從根本上杜絶“課内教學不清課外頻繁補習”的惡性循環。現在的教師普遍覺得我們的教育有點不務正業的感覺,形形色色的社會活動、大大小小的檢查評比、層出不窮的徵文比賽,足以讓本來要面對幾十個學生的教師疲於奔命,擠掉了老師原來可以用來搞好教學的寶貴時間,又談什麽向課堂要質量?上級教育部門、學校領導有責任和必要還教師一片教學的净土,保证教師安心樂教。
同時,學校要以教研組同伴互助爲抓手,重視教學常規落實,且要常規常新,致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讓全體教師共享優質教學資源;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和過程,面向全體學生,實行分層次教學,給學生足够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全體學生都學有所得;要以本校培訓爲平臺,降低培訓“重心”,優化培訓方法,切實提高教師駕馭新課程的能力,幫助教師正確解讀新課標,重視培養新教材的分析和教學設計能力,重視作業布置、批改和選題、命題等基本功訓練。
(五)加大對優質教育資源配置,教育平衡發展
我個人認爲,國家應當均衡分配教育資源,淡化重點校,强化薄弱校,在區域範圍内讓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管理水平盡可能均衡,讓每一個學生享受平等的教育權利。
“什麽時候就業問題解决了,學生負擔也就解决了。”黄陂一中胡延喜老師的話,指出了一條改革思路。厦門大學潘懋元教授説,必須大力推進高等教育的結構性調整,增辦職業性、技術型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以培養人才市場上需要量大的“適銷對路”的生産、管理、服務等實用型人才。
學校還應該着力培養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成立校級教師培訓制度,促使老師們不斷加强自身業務能力,向課堂要質量,用知識魅力去影響學生,去教育學生,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與教師緊密配合,學生既學得輕鬆,又學得快樂,而不是僅靠多做作業、反復練習來提高成績。
(六)要與家長多些交流,轉變家長教育觀念
家長在素質教育中承擔着重要責任,通過家長學校等工作載體,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念。由於當前昇學就業的競争日益激烈,不少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在競争中落伍,不但對學生在學校的課業負擔不聞不問,有的家長還嫌老師作業布置少了,忙着給孩子請家教、買資料,强迫孩子做一定量的作業,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爲不利。因此,要讓孩子們肩上的擔子不再沉重,家長要轉變育人觀念,社會各界要統一認識,精心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更要與學校密切配合,積極支持“减負”。要讓家長瞭解學生承擔的負擔到底有多重、過重負擔的危害性以及如何正確進行家庭教育等等,從而爲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正確引導孩子利用好大量的休息和娱樂時間,既减輕孩子學業負擔,又讓孩子身心健康,家庭和學校共同爲孩子創造寬鬆的學習環境。
(七)動員全社會各界力量,大辦教育,辦大教育
社會各界都可以爲教育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給予教育極大的幫助。因此,我們要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學習渠道,開闢各類青少年學習的場所,讓各具特長的人才發揮自身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展現個性、增長才幹,使學習成爲具有多元化、多效性的活動,這樣既可以補充學校教育的單一,緩解學校教育負擔過重的現實,也讓减負之後的學生更具學習的自主性,能更好地、更全面地發展自己。
2010年12月1日
(楊賀堯: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