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範英先生以一種“憂患意識”與“擔當精神”睿智地發現海洋社會問題已經成爲國家的和全人類的重要利益之所在。他帶領廣東學者隆重推出的新著《海洋社會學》,不僅立足於中國國家利益、中華民族利益和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且能够從宏觀的大社會來思考海洋問題,從全人類整體利益的角度來揭示海洋社會的發展規律,爲包括中國在内的全世界合理開發和平利用海洋提供理論指導,因而《海洋社會學》堪稱傳承範仲淹“先憂後樂”精神的精品佳作。
迎着早春的陽光,我從北京來到生機勃勃的現代化城市——深圳,應邀出席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省社會學學會等聯合舉辦的“中國(廣東)文化强國、海洋强國與〈海洋社會學〉首發論壇”,感到很高興!爲了辦好這次論壇,各單位通力合作,諸位領導和專家大力支持。我謹代表中國範仲淹研究會、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對本次論壇的順利舉行表示熱烈的祝賀!對爲論壇舉辦與《海洋社會學》編纂與出版付出辛勤勞動的專家、學者及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國範仲淹研究會,以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範仲淹爲研究對象,以弘揚範仲淹“先憂後樂”的崇高精神爲主要内容,致力於宣傳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文化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06年12月8日,中國範仲淹研究會在北京正式成立,是隸屬國家文化部的全國性學術社團。前任會長爲全國人大常委會教科文委主任、《人民日報》原總編輯範敬宜同志,現任會長爲國家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同志。我和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會長、《海洋社會學》主編之一的範英先生,都是範仲淹的後人,範英先生現任中國範仲淹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我們這裏所指的“範公精神”,集中體現在範仲淹的名篇《岳陽樓記》中。這篇368字的佳作,抒發了範仲淹先憂後樂、憂國憂民的崇高情懷:“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種“先憂後樂”的精神,千百年來激勵着無數仁人志士爲祖國、爲人民前赴後繼、奮鬥不息,已成爲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今天,我們的時代依然需要“範公精神”,它是“憂患意識”與“擔當精神”的有機結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作爲著名學者,範英先生繼承了“範公精神”。强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使得他不斷地去寫、不斷地去説、不斷地去宣傳、不斷地去呐喊!幾十年如一日,思考與寫作成了他實際生活的主要内容。
我來參加這個盛會,拜讀《海洋社會學》這部著作,聯想到範英先生領衔主編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深深感受到他那種强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實乃可貴,令人感動!
第一,範英先生以“範公精神”創立了精神文明學
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活力,舊的體制和機制不再適應新的形勢,新的體制和機制正在逐漸的形成和確立中。在這種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裏,出現了許多新情况、新矛盾。一方面我們在加速進行現代化建設,特别是經濟建設突飛猛進,令世界矚目。另一方面,我們也需建設精神文明。如何更好地掌握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規律,更好地推進現代化建設?範英先生以“憂國憂民”的情懷,敏鋭地發現問題,理性地思考問題,在深入調研、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組織一批學者編寫了《精神文明學論綱》,並於1990年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的編寫出版宣告了作爲新興學科“精神文明學”在廣東的誕生。此後,通過召開專題會議、主題研討等形式,進一步開展該學科建設研究,並又相繼出版了關於“精神文明學”學科建設的多部專著。可以説,如果没有“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尚情懷,没有“先憂後樂”的“範公精神”,也許範英先生等人不會有創立“精神文明學”的內在動力。
第二,範英先生以“範公精神”創建了海洋社會學
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至今已出版了40多部,内容涉及諸多方面。隨着中國的逐漸富强,中國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同時,有關國家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快速顯現出來,特别是與海洋有關的諸多問題,已迫在眉睫。中央領導及時提出了建設“海洋强國”的戰略目標。可是,關於海洋問題的理論研究却遠遠落後於關於海洋問題的實際需要。範英先生等人意識到海洋問題已經成爲國家的重要利益之所在,以一種“先憂後樂”的情懷,基於對精神文明學(也即意識社會學)長期研究的深厚積澱,歷時3年,寫出了60多萬字的《海洋社會學》。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社會學》立足於全人類的利益而不只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利益,從宏觀的大社會來思考海洋問題,並努力從一般的而不是僅僅適合中國社會的高度,來揭示海洋社會的發展規律,爲人類和平利用和開發海洋提供了理論的指導。翻開這部著作,在“前言”關於寫作五個動因的介紹中,我們就能强烈地感受到他們憂國、憂民,爲建設“海洋强國”的内在衝動,感受到他們再一次以實際行動傳承着“範公精神”。
第三,範英先生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範公精神”
對於一個學者來説,著書立説是應有的職責。但是,象範英先生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組織、編寫、出版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40多部,有好幾部都是上下卷,超過100萬字,並不多見。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們並没有納入國家或省部級課題基金,並没有得到政府的資金支持,參加寫作的人没有得到應有的勞動報酬。但是,30年過去了,參加這項工作的人出出進進,先後爲廣東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理論骨幹人才,爲廣東和全國文化學術理論的發展作出了無私的奉獻。他們既没有經濟收益,也没有個人實惠,是什麽力量支撑着他們堅持不懈呢?而且是在經濟發達的廣東,在全民追逐實際利益的當代?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都有强烈的時代責任感和社會歷史感,有一種義不容辭的擔當精神。列寧説:“世界不會滿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範英他們就是這樣的人。他們要改變世界,要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真實地改變世界,從改變人們的觀念世界達到改變人們的現實世界。在我看來,範英他們就是一直在堅持自己的信念,以自己多年的實際行動,真真切切地踐行“範公精神”。他們,早已不再是僅僅只屬於自己和家庭,而是自覺、主動地融入自己的國家龢民族,融入世界和全人類。也正因爲如此,他們已遠離了自私的利益,擺脱了狹隘的視綫,顯示了大胸懷、大視野和大手筆,他們的作品才體現出了大力度、大氣派和大作爲,令人敬佩。
龍年盛世陽光明,群賢畢至深圳城,華章英發論天下,海洋社會大學問。在今天的盛會裏,讓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範公精神”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仿佛再一次深刻地領略了“範公精神”的洗禮!
非常感謝大家!非常感謝範英先生以及同志們爲弘揚“範公精神”所做出的積極努力!
祝範英先生帶領的團隊再接再厲,編寫、出版更多更優秀的作品,爲繁榮中國文化,爲實現“文化强國”、“海洋强國”的宏偉目標,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最後讓我再一次吟誦《岳陽樓記》的尾段,與大家共勉……
(範國强:範仲淹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常務所長、教授)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