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會學:合作攻關之楷模

  【内容提要】《海洋社會學》是範英主導攻關的重大成果,是承傳中華民族主張社會和諧的優良傳統的重要成果,是别出心裁、匠心獨具的創新成果,是學科帶頭人與學術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它爲世界、中國和廣東的和諧海洋社會建設作出的應有努力和重大貢獻,再次證明範英學術團隊是合作攻關的楷模。


  一、通過學科建設引導海洋强世、强國和强省之路

  《海洋社會學》列爲範英等長期主編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之第43部,這是廣東社會學界和精神文明學界的學者對20世紀80年代末原創意識社會學的應用及演化而成爲當下初創海洋社會學的一大飛躍。這部洋洋22章、66萬字“應運而作”的新書,重點詮釋海洋社會的18個互動關係與規律,是具有普遍意義、全面而又系統的海洋社會學學科體系,是一部關於海洋社會學的創新專著與創新教材。閲後覺得極有新意。難能可貴的是它將下述主體要素看成是各“力”對海洋社會學所分擔的責任,又説明其互動關係,揭示海洋社會的生力摇籃是海洋環境;海洋社會的物力根基是海洋經濟;海洋社會的權力指向是海洋政治;海洋社會的智力聚焦是海洋文化;海洋社會的武力後盾是海洋軍事;海洋社會的和力橋樑是海洋外交;海洋社會的制力天平是海洋法規等全新概念與範疇。這些精闢的論述極其恰當地奠定了海洋社會學的“學科母體”地位。綜觀全書,見解獨到、體例新穎,引人入勝,顯示了作者們在海洋社會學學科建設上的深邃思想和通過學科建設引導海洋强世、强國和强省的學術追求。

  二、實踐證明“我能”

  有句諺語説得好:“人生之戰的勝利並不取决於最快或最强,而是你認爲自己能不能。”人們都會記得在2009年3月28日,範英研究員以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顧問、廣東社會學學會會長的名分,在廣東湛江市由廣東海洋大學和廣東省社會學學會聯合主辦的“海洋文化與海洋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暨廣東社會學學會海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以下簡稱“湛江大會”)上豪情壯志地説:海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是湛江市文化史上,也是廣東海洋大學校史上,更是廣東社會學學會史上值得重視的一筆……在進一步推動國家和廣東在海洋社會這一緊迫而重大的領域上急起直追、深入研究,爲和諧世界、和諧中國與和諧廣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海洋社會的建設作出應有努力方面,其意義不言自明。

  同樣非常清晰的是,範英會長在“湛江大會”上還説到:20多年來構建的廣東省社會學學會的各個專業委員會,爲廣東和諧社會的建設作出了各自的貢獻,如果從學會的面上來講,已形成五大明顯的特色:一是以關注現實問題爲己任,是我們長期不懈的追求;二是以樹立前沿意識爲先導,是我們與時俱進的動力;三是以激發科研成果爲目標,是我們自强隊伍的根本;四是以促進團隊攻關爲主導,是我們敢打硬仗的秘訣;五是以强化學科分工爲依託,是我們立體發展的支撑……很明顯,範英會長把學會形成的這五大特色已有機地運作到創建海洋社會學的具體操作上。在此後的3年時間裏,他組織了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海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的30餘名專家學者的團隊開展集體攻關,撰著出《海洋社會學》這部巨著,創建出海洋社會學的全新體系,實踐了“我能”的諾言。

  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作爲學科帶頭人,範英會長爲創建《海洋社會學》一書下足了功夫。2009年4月,他寫出了海洋社會學學科體系架構的初步設想,同年7月,在西安舉行的中國社會學學會年會上,他提交給“海洋社會變遷與海洋社會學學科建設論壇”的學科架構三級目録徵求相關專家學者意見,學界的回應是“國内第一次較完整地提出海洋社會學學科體系架構的創舉。”2010年7月,他又撰寫了《海洋社會學體系之我見》一文,參加在哈爾濱舉行的中國社會學學會年會。這次年會主題是“第一届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範英會長所提交的論文引起了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評價是:不僅進一步完善了《海洋社會學》的架構,而且第一次闡述了海洋社會學研究對象具體層次及邏輯聯繫、研究對象對於海洋社會學學科的價值功能。這不只是在學科上内容精心探求,也是經過長時間的醖釀蓄勢之後,組織學會領導者擔綱,全力撰稿的準備。與此同時,他親任寫作組組長,負責全書結構體系設計和具體寫作指導。正如該書《前言》題目所表達的該書問世的意義:《海洋社會學》是“向海洋進軍的嶄新科學”。書的各章要義以聯句形式逐次引出“藍色的奥秘”,是範英會長别出心裁、匠心獨具的創新一角。經過千錘百煉、綜合考察,他歸納得出的21世紀的人們,包括中國在内,面臨着陸地社會的密植與擠壓,無疑需要向遼闊而又生疏的海洋進軍,以拓展生存與發展的空間等一連串的精闢見解,不僅來自於對海洋社會學學科的深入鑽研,還來自於其他學科特别是精神文明學的鑽研。這也可見一位長期爲學術研究獻身的學者,其潜能是無窮的。讀了《海洋社會學》,不僅爲範英會長對海洋學術内容的精闢、深邃和新穎所感動,也爲其做人做學問的楷模,言必有信的學術創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深深感動。

  幾十年來,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兩會的會員相互交叉,並肩作戰,成果共享。兩會都是廣東省社科聯的重要學術社團,分别從事社會與文明研究爲主題的攻堅學術理論團隊,發揚了“在廣東省社科聯領導下開展中國氣派、嶺南風格和廣東特色的學術理論探索和理論研究緊密結合實際的優良會風。”(範英語)《海洋社會學》之所以能够問世,無疑是集體智慧、合作攻關的結晶之一。

  四、團結就是力量之楷模

  海洋社會是一個歷史範疇,這個範疇有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强的發展歷程。雖然海洋社會是地球上出現了以海爲生的人類群體時才出現,但是,在人類的早年,以海爲生的人類群體數量小,能力弱,没有對整個人類生活形成多大的影響。近代,海洋社會的真正崛起是人類對海洋的需求,尤其到了當今時代,海洋社會才真正成爲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别是沿海區域生活着龐大的人口群體,形成一個强大的濱海社區。由於長期受海洋經濟、海洋文化及海洋觀念的影響,濱海與内陸區域在社會發展模式選擇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較大的差异,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處於内陸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瀕臨海洋,據資料統計,1998年,世界上距海洋100公里以内的地區,大約集中了全世界60%以上的人口。這個數字還將在逐年增長。人口增長隨着社會的發展,無疑逐步擴大了海洋社會這個共同體範疇。在不同的社會中,由於人的生産、生活及交往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群體模式,搆成人類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現代社會,整個世界均處於向海洋靠攏之勢,各國的經濟中心,都開始向沿海移動,同一個國家沿海地區比内陸地區經濟發達。由此可見,海洋社會在人類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在時不待人的時刻,正如範英會長等所説,爲進一步推動世界許多國家和廣東在海洋社會“這一緊迫而重大的領域上急起直追、深入研究,爲和諧世界、和諧社會而構建和諧的海洋社會學”,並非個人所能達到,需要一批志同道合,以社會學專業爲主、多學科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的老中青年相結合,進行長期的反復探討、取長補短和集思廣益,並由具有綜合性、一專多能的學術帶頭人來引導,才能所望成就。《海洋社會學》的問世,再一次證明,在學術探索的艱難征途上,在鼓勵個人研究的基礎上,如何加强學術團隊的有機組合,如何發揮這一學術團隊指導者的優勢,如何立足廣東、面向全國、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結出有世界意義的學術之碩果、學術理論或學科體系之碩果,範英等又爲中國和廣東社會科學界的不斷創新作出了集體智慧的楷模。

   (陳家義: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