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會學》:爲文化强國、海洋强國鳴鑼開道

  《文明與社會》2012年5日10日的專題:

  【内容提要】本綜述對《海洋社會學》的生發機理、《海洋社會學》的學科地位、《海洋社會學》的内容創新、《海洋社會學》的結構特色、《海洋社會學》的價值功能、《海洋社會學》的學術風骨和《海洋社會學》的寫作感受等試圖作出較爲全面的歸納與介紹。


  【本刊訊】  寒流來襲難掩春意盎然,方家匯聚情係海洋社會。2012年3月22日至25日,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主辦,深圳市李朗股份合作公司承辦,《光明日報》評論部、求是《小康》雜誌社、中國範仲淹研究會、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廣東省廣業資産經營有限公司、廣州市番禺區人力資源管理協會、戴甘集團香港養生研究有限公司、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海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等協辦的“中國(廣東)文化强國、海洋强國與〈海洋社會學〉首發論壇”在南國鵬城隆重召開。來自省内外的領導、專家、學者代表共150餘人參加了論壇。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對論壇的召開表示了祝賀,《求是》雜誌社編委葛洪澤發來賀詞。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原副政委、《解放軍報》社長範印華中將,《光明日報》評論部包霄林主任,求是《小康》雜誌社舒富民社長兼總編輯,中國範仲淹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範國强教授,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原社長葉佐英教授,《中國文化報》總編室黎宏河副主任,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田豐研究員,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會長(下稱“兩會”)、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顧問範英教授,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理論處丁晋清處長,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黄發玉研究員等分别作了講話。“兩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李朗股份合作公司江立平董事長,“兩會”常務副會長、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小敏研究員,“兩會”常務副會長、廣東省計劃生育委員會董玉整教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廣東省廣業資産經營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洪旗歌,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山大學社會學係主任王寧教授,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杰教授等“兩會”領導和骨幹分别主持了論壇的召開。範英會長最後對論壇進行了總結。

  本次論壇除首發的新著《海洋社會學》(範英、江立平主編,劉小敏、董玉整副主編,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1月出版,約66萬字)外,共收到論文近60篇,省内外30多名與會專家代表作了發言。參會論文和發言代表就《海洋社會學》的生發機理、學科地位、内容創新、結構特色、價值功能、學術風骨、寫作感受以及其他有關問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研討。歸納來看,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海洋社會學》的生發機理

  所謂生發機理,即事物産生、發展的緣由、規則、邏輯和原理。與會學者一致認爲,《海洋社會學》的誕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這些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海洋社會發展的内在迫切需要。隨着海洋世紀的到來,更多的人類社會活動走向海洋,海洋社會逐漸形成,迫切需要建立海洋社會學加强海洋社會問題的研究。二是海洋社會形勢發展的外部迫切呼唤。2003年國務院提出了建設海洋强國的目標,2010年中共廣東省委十届七次全會作出了建設文化强省的戰略部署,2011年黨的十七届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强國的奮斗目標,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時也對廣東作出了“努力打造海洋經濟强省”的重要指示,這些都要求我們强化文化自信,加强海洋社會問題研究,不斷提昇中國的綜合國力。三是廣東“兩會”學術團隊的文化自覺。廣東“兩會”素有推動文化創新的傳統,長期以來在没有政府財政支持的情况下,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意識和學術責任感,克服重重困難,堅持開展學術文化研究。學者們認爲,該書是以範仲淹後人範英先生爲核心的廣東“兩會”學術團隊對“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學術發展、學術創新歷史使命自覺擔當的智慧成果;是在提供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諮詢方面的一種預見性體現和提供海洋强省方面開展基礎理論求索的體現;是承傳“範公精神”〔1 〕的精品佳作,體現出領衔主編的範英先生等强烈的社會責任感。還有學者認爲,該書的出版體現了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學術基因的傳承與超越,是精神文明學學科内在邏輯的必然藴涵。

  二、《海洋社會學》的學科地位

  學科地位,是衡量一部學科著作的學科價值的重要衡量標準。學者們認爲,《海洋社會學》的出版,和1990年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精神文明學論綱》一樣,都是學術研究、學科建設的重大創新性成果,是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特别是該書初步創立的較完善的海洋社會學學科體系,標誌着海洋社會學這一新興學科的誕生,使海洋社會學成爲社會學領域的一朵奇葩,填補了國内外學術界在這個領域研究的空白。有學者指出,該書是證明和檢驗社會學的解釋力的一部鴻篇巨製,同時拓展了社會學的學科邊界,使社會學的研究邊際從陸地社會擴展到了海洋社會。有學者認爲,該書從歷史維度、重心維度、主體維度、實用維度四大層次對海洋社會學研究對象的界定,以及對海洋社會學兼收並蓄的研究方法的探討,爲海洋社會學這樣一門分支社會學構建了基本體系,並爲海洋社會學成爲一門獨立的母體學科及其預設的子體學科群的生長奠定了基礎,堪稱海洋社會學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有人指出,該書運用馬克思的社會系統觀和兼收並蓄的全方位研究方法,論证和捍衛了海洋社會學的學科合法性,並成爲第一部較規範的海洋社會學的學科教材。有學者從東西方比較研究發現,該書填補了西方社會學在海洋這一領域的研究缺口,豐富了社會學的研究對象,開拓了社會學的研究新領域,是以中國爲代表的東方在歷來較後進的社會學研究上一次較爲成功的探索。還有學者從歷史學的角度,肯定了《海洋社會學》一書的學科貢獻,認爲該書除將引導歷史學者提高對中華民族開發海洋久遠歷史的關注度,開闢出歷史學研究的一片新天地以外,還在於爲其參與這一研究提供學術認同與支撑、研究具體指向,以及激發對諸多學術新問題的思考與解决,最終有力推進海洋社會研究的廣度與深度。

  三、《海洋社會學》的内容創新

  許多學者認爲,《海洋社會學》研究的内容系統、深入,形成了一系列的創新概念和發展了衆多海洋社會學命題,實現了顯著的内容創新。特别是通過“五大部分”對海洋社會學進行的全新謀劃,充分厘清海洋社會學研究的主要學科框架:第一部分即第一至第四章,用足筆墨分别探討了海洋社會學的研究背景、研究對象、研究意義和研究方法,既讓讀者預知全局、進入狀態,也爲以後各章作了輔墊;第二部分及第五至第七章,分别探討了海洋社會的内在變遷、外在關聯、人類屬性,闡明瞭海洋社會從何而來、與陸地社會是何關係、它有何屬性等重大理論問題;第三部分及第八至第十四章,分别探討了海洋環境、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軍事、海洋外交、海洋法規等七大方面,講明瞭海洋社會的存在必須有生力摇籃、物力根基、權力指向、智力聚焦、武力後盾、和力橋樑和制力天平這些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第四部分及第十五至第十八章,分别探討了海洋個體、海洋群體、海洋組織和海洋社區四大方面,便於理順其紛繁複雜的現象,找出各自帶規律性的東西。第五部分即第十九至二十二章,分别探討了海洋資源、海洋價值、海洋生態和海洋建設四大方面,深究了海洋社會資源體系、海洋社會價值體系、海洋社會生態體系和海洋社會建設體系等重要命題,有效地保证了創立海洋社會學所要達到的功效。學者們普遍認爲,該書以上述“五大部分”的創新性謀篇布局,促使該書成爲以全新的視野完成的海洋社會學基礎理論專著,無疑是言人未言、有膽有識的創新之舉。此外,該書對海洋社會系統各搆成要素的功能所作的比較準確的定位,表明瞭“南方學派”在社會學研究領域的獨特視野和基本觀點,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和結構功能主義的研究視角,凸顯了深厚的學術功底及開闊的理論視野,折射出廣東社科界精英們在新時代背景下不斷進行科學探索的創新精神。還有學者指出,全書很好地利用神話的素材,很多地方涉及了海洋美學的内容,是其他有關學科元素在海洋社會學中的生動表達和創新運用。

  四、《海洋社會學》的結構特色

  除在内容方面實現了重大創新之外,該書的體系結構也甚具特色。與會學者一致認爲,《海洋社會學》全書體系完整,思維縝密,獨具匠心,結構特色突出,令讀者耳目一新,體現出領衔人在布篇謀局方面功力的深厚。有學者指出,全書章、節、目、子目四級層層遞進,章、節、目開頭語級級深入,章、節、目、子目標題題題劃一,每章結束語語語點睛,每章前設引聯詩聯聯出彩。特别是每章前聯句,高度凝練地概括了各章的主要内容,起到提起要義、畫龍點睛、啓迪聯想、引發互動、增進理解、加强記憶、給予美感、增强讀趣等功效,是一個重大的創舉,實現了科學(邏輯)與藝術(形象)的完美結合。有學者認爲,該書不僅具有層次鮮明、論述獨特的體系結構,而且體系之中又有體系,從層次上看至少可以劃分出兩大級的體系,每一級小體系自成系統,各級小體系又共同搆成全書不可分割的完整的大系統,全面、系統地展示了海洋社會學的學科體系,不愧爲學科體系性的創新專著,爲之鼓與呼,於情於理皆不爲過。有人指出,該書還體現出對系統論方法的運用,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並用,敢於和善於開展探索的並用,基礎性與實用性的共用等特徵,使其内容既以嚴緊的邏輯叙述分析爲主體,又啓迪讀者開展廣闊的形象思維空間,體現着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統一。有學者明確認爲,該書立意方面特點突出,高瞻遠矚的學術視域、深刻而富有創見的概念闡釋、至廣大而盡精微的體系搆架、極高明而道中庸的著述方法,呈現出高屋建瓴般的雄渾氣勢。

  五、《海洋社會學》的價值功能

  《海洋社會學》的價值功能,就體現在對新學科創立的推動,及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層面促進海洋發展的戰略功能。許多學者指出,《海洋社會學》構建了海洋社會學學科理論新體系,提昇了海洋社會學理論研究服務社會的新境界,成爲理論粤軍向“文化强國”、“海洋强國”發展戰略獻禮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有學者指出,該書從人類一般的視野探討海洋社會學學科建設問題,爲世界的海洋社會探索和海洋社會學的學科建設與發展提供思路的借鑒和方法的參考。該書打破了以往社會對海洋社會狀態零碎、學科模糊、概念朦朧、方法單一的研究情勢,爲社會學開闢了另外一個廣闊的天地,爲改寫民族文明、尋找歷史變局找到了一個契機,爲我國新時期的海洋强國事業做出了理論貢獻,對於廣東發展戰略性海洋新興産業也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雖然我國提出了海洋强國的戰略,但由於對海洋社會問題研究的深度不够,戰略的實施缺乏足够有力的理論支撑。該書的出版,及時爲海洋强國戰略的實施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石。有學者認爲,該書初步構建的海洋社會學學科體系及其關注的重點問題,將有助於推動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助於進一步科學認識、保護、利用和開發海洋。

  六、《海洋社會學》的學術風骨

  學術風格是一部著作的靈魂所在。學者們普遍認爲,《海洋社會學》的思想内容、體系設計和著寫出版,充分體現了鮮明的世界視野、中國氣派和廣東風格。有學者認爲,該書内藴的精神特質,是人類共同擁有、共同遵循、共同追求的價值與精神的折射與再現,呈現出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真理與價值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高度重視人道價值、生態價值、幸福價值,極大地豐富了追求環球大同的思想與實踐。有學者指出,該書具有中華文化品格和時代特徵的理論視野、治學態度、價值取向、實踐使命和令人信服的恢宏氣概,在全球視野、學科構建、團隊歷練、寫作形式、薪火傳承等方面彰顯了顯著的中國氣派;在範式立場的堅守中表達了中國立場和中國視角的本土貢獻。還有學者指出,該書彰顯了廣東人的精神品質,展現了善爲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奉獻的廣東人精神。在寫作文風方面,體現了“嶺南學派”的優良學風。

  七、《海洋社會學》的寫作感受

  對於作者們而言,參與該書的寫作無疑是一種全新的學術體驗和十分寶貴的人生經歷。作者們紛紛表示,《海洋社會學》爲他們學習和提高提供了寶貴的機會,收穫頗豐。寫作和修改的過程中,大家深深體會到領軍人範英前輩治學嚴謹、不辭勞苦、甘於奉獻的高風亮節和人格魅力。範英前輩不斷親自思考該書的立意,還親自設計全書的體系架構,多次送往全國社會學年會匯集多方智慧,親自參與寫作並熱心指導作者寫作,逐字逐句進行修改、潤色。該書從醖釀到成書的3年間,除多次調研會、碰頭會的發言,以及平時的電話、短信、郵件和書稿1—4稿各章諸多的批改建議等與作者的頻繁交流外,範英前輩還直接給作者們寫了近百封長短不一的信函,充分體現出老一輩學者 “學問爲志業”的精神和求真求實的品質。他在信函中對初稿短小精闢的文字分析,展現了老一輩學者的深厚的學術底藴和前瞻的學識眼界。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喜迎著作出版之後,作者們不僅學術能力得到充分歷練和長進,精神境界也得到一次很好的洗禮和提昇。許多人醒悟到,要勇於挑戰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調整好心態,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和一顆雄心壯志,時刻保持勤奮努力,把困難當成一次成功的機遇,决心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在曲折坎坷的道路上不斷摸索、不斷前進。

  除上述其他問題外,還有學者從其他的角度對海洋社會問題進行了探討。如有學者通過對上海的海洋漁村的歷史檢证研究,探討了海洋社會的形成過程;還有學者探討了海洋文化産業、海洋休閒産業問題,並指出了海洋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等。

  在論壇的開幕式致辭和閉幕式總結中,“兩會”會長範英研究員一再指出,本次論壇得到多方面的鼎力支持,是新時期向文化進軍和向海洋進軍的一次並肩推動的學術盛會。他同時强調,《海洋社會學》體現了新、真、美的本質和和追求,詮釋了全新的寫作意圖和學術主張:作爲國内外首部比較全面、比較系統的海洋社會學學科體系性專著和實驗性教材,是精神文明學(也即意識社會學——錢學森語)在當今時代具有突破性理論學術創新的嘗試;堅持了馬克思的社會系統觀,鄭重地歸復了社會學原有“大社會”的研究範圍,以及“大社會學”切入海洋社會形成海洋社會學研究時所持的方法論和“兼收並蓄”的改革和變通,凸顯了社會學本土化的構建,凸顯了“社會學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始終站在人類一般的方位來考察海洋社會及構建海洋社會學,力求使之具有世界普適性,從而填補了中外海洋學領域的學科空白,是對中共十七届六中全會關於中國社會科學應打向世界的一種實際回應。他希望,該書能够在中國得到廣泛推廣,成爲全國中專以上各類院校、社會科學相關研究單位和從事海洋工作的各級政府部門參考使用的實驗教材。他還指出,《海洋社會學》的出版,只是萬里長征走出的第一步,對於一個學科發展而言,還有待有志氣、有實力的學者去深挖、去鋪開、去推進,持續地掀起海洋社會學研究的熱潮,把海洋社會的意識、觀念、理論提昇到更高的層次,使新興的海洋社會學從廣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他認爲,西方社會學有很多長處,但我們决不能拜倒在别人的石榴裙下,而應當有志氣,有能力,敢於擔當,善於開拓。要實現這些目標,除了學習,除了實幹,没有别的出路。他進一步號召,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海洋社會學研究力量團結起來,共同推進該新興學科的成熟、發展和完善,推動海洋社會學這一文化海洋的新潮、文化廣東的新潮、文化中國的新潮和文化人類的新潮一浪高過一浪,後浪超越前浪!

  (黎明澤:廣州行政學院講師、社會學碩士)

  注解:

  〔1〕“範公精神”是指在範仲淹名篇《岳陽樓記》中體現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情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