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洋社會學研究的三大突破

  《人民網》2012年4月26日編發的書評:
  
  【内容提要】 學者們認爲,《海洋社會學》一書從三大方面實現了社會學研究的突破:一是突破了當前盛行的“小社會”範式,從馬克思大社會系統觀出發研究社會問題,回歸了應有的大社會學研究範式;二是突破了既有的人類社會研究空間,從大視野的角度將海洋社會置於人類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子系統來進行研究;三是突破了社會學研究的區域或國别範疇,從大世界的維度凸顯了海洋社會學研究價值的普適意義。

  最近,“中國(廣東)文化强國、海洋强國與《海洋社會學》首發論壇”在素有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傳統的南國鵬城隆重召開。廣東社會學界和精神文明學界聯合撰寫的新著《海洋社會學》引起了國内150位專家學者的强烈反響,其中的焦點是該書的三大理論突破。

  大社會:應然回歸的大社會學範式

  與會學者指出,當前海洋社會學乃至中外社會學研究,主要是“小社會”範式。所謂“小社會”範式,是指在同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等處於並列地位的“社會”範疇内研究問題。近10年來已有代表性的海洋社會學研究成果,如楊國楨教授最先界定的“海洋社會”概念範疇,龐玉珍教授對海洋社會問題的探討,崔鳳教授研究海洋社會學的産生背景、核心概念、主要内容,以及相關學者對海洋社會學有關問題的探討,大多是以“小社會”爲研究範式的。這種研究範式對於海洋社會學的初步探索具有一定的意義,但這種研究範式無助於認識海洋社會整體的系統結構,難以對海洋社會全局問題作出宏觀把握。所謂“大社會”範式,是範英先生首次明確提煉出來的全新概念,是指從馬克思的大社會系統觀出發研究社會問題。許多學者認爲,以範英爲領衔的廣東研究團隊主張回歸“大社會”的研究範式,即把馬克思的大社會系統觀作爲統帥海洋社會學研究的核心靈魂和根本方法,不僅包含了“小社會”研究的問題,而且對海洋環境、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軍事、海洋外交、海洋法規等“大社會”範疇内的問題也進行了專門和互動的探索,對於海洋社會學的學科建設以及中外社會學研究的深入拓展,具有重大的理論變革、突破和超越。

  大視野:人類社會研究的空間擴張

  有學者指出,一門學科越是具有解釋力,它所能研究的領域就越寬廣。换言之,一門學科的研究視野越開闊,能研究的領域越寬廣,它的解釋力就越强。相對於以往中外社會學僅研究陸地社會的局限性視野,《海洋社會學》則把社會學的研究視野從傳統的陸地社會擴展到了海洋社會。此舉實現了重大的學科研究邊際拓張。不少學者認爲,該書雖重點研究海洋社會問題,但並不是顧此失彼、孤零零地研究海洋世界,而是運用馬克思大社會的系統觀,從海洋社會與陸地社會的依存關聯中把握海洋社會的特性,從而揭示了海洋社會與陸地社會之間兄弟緣分、唇齒相依及共同進退的互動關係。還有學者指出,人類社會是一個非常宏大的範疇,除業已成熟的陸地社會和日漸成型的海洋社會以外,將來還可能包括天空社會、太空社會。因此該書采取“大視野”的研究框架,將海洋社會置於人類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子系統來進行研究,既符合自然、社會和人三者統一的機理,又符合與時俱進、實踐發展和戰略需求,堪稱科學思維的理論之花、智慧之花。

  大世界:學術研究價值的普適意義

  學者們一致認爲,《海洋社會學》作爲理論粤軍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秉承了廣東原創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錢學森語)的扎根實踐、學用結合、開拓創新、獨特自由的學術品性,展示了善爲人先、開放兼容、求真務實、敬業奉獻的廣東人精神,並以中華文化品質和時代特徵的理論視野、治學態度、價值取向、實踐使命和令人信服的恢宏氣概,彰顯了海洋社會學探索注重本土化,嘗試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而作爲一部有價值的著作特别是一門世界性新興學科的《海洋社會學》不僅是區域特色濃重的著述,它的世界性價值相當明顯。這種世界性價值正是通過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來凸現的。學者們認爲,該著作突破立足一省或一國視野框架的束縛,站在人類一般的方位來考察海洋社會及構建海洋社會學,决定了它的學術價值具有世界性高度。另有學者進一步明確指出,該書出版的世界性價值,還體現在由中國學者於海洋社會學研究上較西方先行先試,填補了西方社會學在海洋這一全新領域的研究缺口,體現了人類共有的精神價值和環球大同的孜孜追求。

  (黎明澤:廣州行政學院講師、社會學碩士)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