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與社會》2012年6日12日的專題:
【内容提要】學者們認爲,《海洋社會學》一書凸顯了海洋社會學研究的三大特色:一是首創海洋社會學基礎理論專著和實驗教材,標誌着海洋社會學學科的創立,彰顯了嶺南風骨的創新特質;二是在原創性探索過程始終堅持化洋爲中、洋爲中用的中國情懷與中國表達來布局觀點和行文用度,洋溢着濃郁的“中國式創造”的華夏風采,突出了中國氣派的本土依託;三是體現出人類共同擁有、共同遵循、共同追求,踐行了世界精神的普適旨向。
《海洋社會學》一書,最近在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國(廣東)文化强國、海洋强國與《海洋社會學》首發論壇”上與讀者見面。該書的獨特創意和鮮明特色,引發了與會150位國内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和熱烈研討。綜觀學者們的觀點,該書主要呈現三大特色。
嶺南風骨:彰顯了創新特質
與會學者認爲,一個學術團隊學術品格或風格的形成,與其生長環境、治學品位、實踐理念等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廣東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廣東人素有敢爲人先、敢闖敢冒、開放通達、博大兼容、善於冲破僵化觀念和陳規陋習束縛的精神特質,并且言傳身教代代相承。在這種精神特質的引領和驅動下,廣東社會學界與精神文明學界在長期的理論耕耘中,不僅創設了精神文明學(也即意識社會學——錢學森語),還在這一基礎上再試創海洋社會學。這種既注重深厚的學術積累,又重視從實踐中求取真知而形成經世致用的、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上做文章的優良學風和創新精神深受與會者的高度褒揚。有學者指出,該書洋洋灑灑66萬言,通過五大部分、四大層次、二十二章,拓延了社會學的學科邊界,描繪了海洋社會學的研究範疇,界定了海洋社會學的系列概念,樹立了海洋社會學的里程碑,對於海洋社會學學科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還有學者指出,該書以宏觀、中觀、微觀、綜觀等多層次相結合和多學科知識有機交叉的研究方法完成的海洋社會學基礎理論專著和實驗教材,無疑是言人未言、膽識並美的海洋社會學學科建設標誌性成果,充分體現了嶺南學術團體的開拓精神和創新特質。
中國氣派:突出了本土依託
學者們一致認爲,《海洋社會學》不僅是嶺南風骨的一種典型展示,而且通過這一展示突出了以本土爲依託的中國氣派。例如,全書以海洋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爲出發點,緊扣主軸的歷史維度、重心維度、主體維度和實用維度所形成的18種互動關係,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環環相扣、渾然一體地來搆築這門學科的總體框架,在原創性探索過程始終堅持化洋爲中、洋爲中用的中國情懷與中國表達來布局觀點和行文用度,無疑洋溢着“中國式創造”的華夏風采。有學者指出,特别是該書寫作風格的中式韵味,每章章前以“藍色的奥秘”爲主題的詩式 “章引”,讀來琅琅上口,寓意深刻,不但生動活潑,更能啓迪心智、抓住本質和開闊視野。此舉在崇尚以“洋味”多寡來衡量學術含量高低的當下破土而出,實爲難能可貴、不可多得。有學者指出,該書善於把中國式、本土化的寫作思維和寫作形式頗爲恰切地運用於這樣的學科性著作之中,既體現了開拓創新的勇氣和膽略,更彰顯了將民族文化薪火傳承的底氣和功力。還有學者認爲,該書近40位横跨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法學、文化學、精神文明學、哲學等衆多學科作者的團隊合作、協力攻關,也同樣生動地表明瞭中國傳統文化崇尚群體和合的本土依託。
世界精神:踐行了普適追求
許多學者指出,《海洋社會學》一書,不是立足於一省或者一國的實際而作的地域性文獻,而是從世界普適性、人類一般性的角度入手進行搆思、撰寫的著作。該書在視角與視野、思路與行文、體系與架構、對象與内容等方面體現出來的,是人類共同擁有、共同遵循、共同追求的普世價值的折射與再現,深刻體現了以追求全球共舉爲目的的世界精神。例如該書第三章在專論《海洋社會學》研究意義時,便開宗明義地點出了“共創和諧”的要旨,即共創世界和諧的海洋社會,是該著作者們的一致追求。有學者從學科建設的角度對該書的全球地位進行評價時指出,這一對世界海洋社會進行全方位、多層次觀照而建立了探討世界海洋社會奥秘的體系性專著,填補了世界海洋學和西方社會學在海洋這一領域的研究缺口,不僅爲世界海洋社會探索和中西海洋社會學學科建設與發展提供全新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借鑒與參考,還爲世界海洋社會學教學者和研究者友好對話、正常溝通築起了難得的平臺。也有學者分析了該書的邏輯起點,認爲該書力求尋找海洋世界的普遍規律,尋找海洋世界發展的普世取向,歸根結底是以滿足人類生存空間的拓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爲旨向。學者們一致認爲,該書“高歌人本”、“感恩海洋”,高度尊重人道的價值、高度關注生態的價值和高度倡導和諧的價值,體現出追求世界大同的文化學術思想和促進世界大同的不懈訴求,並斷言該書一定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越顯其耀眼的世界普適的光芒。
(黎明澤:廣州行政學院講師、社會學碩士)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