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後 記


  古村落作為文化遺產,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但是在珠江三角洲,對古村落的研究還比較滯後。本中心有幸於2004年11月中標了佛山市三水區文化局的項目:“佛山市三水區大旗頭村歷史文化價值研究”。大旗頭村是全國首批12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是佛山市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物,也是保存完好典型的粵中古聚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本次課題時間短、任務重、原始資料少,作為佛山地方的科研機構,能夠有機會承擔這項科研課題,我們更到感到肩上的重擔,故絲毫不敢懈怠,立即成立了由地理學、歷史學、人類學、旅遊學、建築學和藝術設計等方面人員組成的課題組。在此後的時間裏,我們踏遍了大旗頭村的山山水水,在田野中感受古村的鄉土氣息、歷史古風,遍訪村中的皓首耆老,在農舍裏、祠堂中參加大旗頭村人的婚嫁、喪葬、祭祖等民俗活動;我們埋首於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廣東省檔案館的歷史文獻資料中;我們考察了清遠清新、深圳大鵬所城、順德杏壇、東莞南社、虎門、南海鹽步、南浦和賢僚等地,追蹤大旗頭村的家族淵源,鄭紹忠父子的歷史遺跡,以及比較大旗頭村的歷史文化特色。

  最終我們完成了這本《探幽大旗頭:歷史、文化和環境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考慮到人們認識大旗頭古村落,首先將大旗頭古村落作為一個整體,認識的是大旗頭古村落的文化特質及其文化景觀,不是某些零散的文化要素。而古村落文化特質的形成、發展,及其價值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下形成的,地域性構成了它與其他古村落文化的差異,體現了其文化的價值性。因此,本項研究最終要回答大旗頭古村落文化地域綜合體的特徵是什麼?它在珠江三角洲範圍內具有什麼樣的地位,也就是其歷史文化價值到底如何?基於以上考慮,本研究計畫概括為:一個核心,一個主線,兩個脈絡。一個核心是指大旗頭古村落的地域文化特徵,即歷史文化價值;一個主線是指大旗頭古村落文化要素及其綜合體與地域環境的關係;兩個脈絡是指從縱橫兩個脈絡來考慮古村落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價值,縱向脈絡主要是從時間角度,研究古村落地域文化的各要素特點、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的起源、發展及演變的過程。橫向脈絡主要是從空間的角度,以比較研究的方法,分析大旗頭古村落地域文化在廣府文化區、嶺南文化區範圍內的意義,得出其歷史文化價值所在。

  在本課題的立項和研究過程中,得到了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三水區文化局、三水區圖書館和三水區博物館等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文化局的徐枝榮局長、黃堅副局長、鐘藝軍副局長和陳華正股長為本課題的完成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著名史地學家、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司徒尚紀教授對本課題的研究思路和內容作出了高屋建瓴地指導。在資料收集過程中,我們得到很多人的熱心協助(見後面名單),在這裏特別要感謝的是三水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原方志辦副主任植偉森、鄭紹忠侄孫鄭洵候老人和大旗頭古屋群管理員鄭衍謙老人,他們不顧年事已高和野外的辛苦,幫助我們考察古屋群、古堤壩、灰砂路和古墳塋等遺址,提供了大旗頭村家族、傳說和歷史方面的很多資料,並認真幫助我們進行文本和家譜的文字校對工作。此外,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旅遊系02級的蔡楨燕、陳傑群和梁健歡等許多同學參加了本次課題的田野調查、資料整理等工作。

  以往古村落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古建築的修繕和保護,本課題是佛山市首次對古村落進行較系統的歷史文化價值的研究工作。佛山市經過近些年快速城市化的發展,遍佈鄉間田野的古村落保存較好的所剩無幾,許多鄉土民俗、村落歷史和傳說隨著鄉間老人的故去也成為絕響。佛山的鄉土文化是孕育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土壤,我們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時候,不能任由鄉土文化隨著時間而流逝,希望借此大旗頭村歷史文化價值課題研究之機,呼籲加強對佛山鄉土文化的研究。

  我們非常感謝佛山市三水區委書記黃炳先生,他一直關心大旗頭村的保護工作,得知本書付梓之際,欣然題寫書名。非常感謝司徒尚紀教授和植偉森老師二人在百忙中為本書作序。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黃永堯書記、科研處領導,以及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對本書的出版給予熱情的支持,在此謹表謝意。

  由於本課題時間倉促,資料有限,又限於研究者的水準,肯定還有一定的不足和問題,敬請各位不吝批評指正。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旅遊開發與規劃研究中心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旅遊系

                                                                                               2005年6月

  

  以下各位為本專案提供資料或接受訪談,在此表示感謝

  

  王恒韶  原三水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鄭美德  鄭洵候女兒

  陳歡容  原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紀委、監察處副處長

  黃連慶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圖書館館員

  劉武軍  三水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已故老革命劉克洪長子)

  梁慶標  三水區樂平鎮財政金融辦公室主任

  謝軍武  三水區天下游旅行社總經理

  鄭衍治  原三水區樂平中學校長

  朱超良  三水區樂平中學學生處主任

  劉長成  順德區杏壇鎮逢簡水鄉辦公室負責人

  謝樹基  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管理辦公室負責人

  朱培建  佛山市博物館歷史研究部主任

  蘇元濟  原三水市文化館館長

  黃愛卿  佛山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三水區作家協會副主席

  陳瑞德  陳桂濤夫人(陳桂濤是小說《南興王之死》的作者)

  劉永輝  三水博物館文管部主任

  李平心  三水博物館展覽外聯部主任

  王   柳  三水博物館外聯部

  鄧權民  廣州市退休幹部(鄧世昌侄孫)

  鄭華開  清新縣禾雲鎮村民

  鄭廣頌  清新縣禾雲鎮村民

  鐘慎潮  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村長

  鄭仕芬  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西隊隊長

  鐘偉業  南海區官窯鎮南浦村村民

  呂瀚鐘  原南海市國稅局幹部

  三水區樂平大旗頭村民:

  鐘維揚、鐘饒富、鐘瑞龍(77歲,農民)、鄭崇漢(60歲,農民)、鐘耀年(63歲,農民)、鐘迪發(86歲,農民)、鐘慎基 (74,農民)、謝心(81歲,民間宗教職業者)、蔡生(71歲,農民)  

  參加本專案的部分田野調查及資料錄入、整理工作的學生有:

  蔡楨燕、陳傑群、梁健歡、梁耀峰、饒賜傳、何鴻略、龐婷、李常州、梁春麗、趙倩、張智、譚耀榮、周德成、劉喜文、林子豪、潘志超、何鵬生、溫家明、黃綺霞、羅見歡。  

  限於篇幅,在此無法把曾經幫助過我們的眾多熱心人士全部羅列,僅借此機會向他們再次表示衷心感謝。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