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附録十:最近與大陸官方的互動

  一、參訪東南亞四國

  2009年3月2日至13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秘書長王小兵、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副秘書長徐慶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張新鷹等率團前往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等國,參訪一貫道的現況。台灣的一貫道總會由理事長李玉柱率領三位副理事長王寶宗、張勝安、廖永康,秘書長蕭家振以及寶光崇正、寶光建德、發一崇德、安東、興毅等組線的領導點傳師、前「立法委員」沈智慧、以及筆者等人,全程陪同。

  在十二天的訪問行程中,實際參觀了當地一貫道的組織、佛堂的活動,聽取所做的簡報,旁觀他們有關這次接待活動的安排,也跟當地一貫道負責人多所交談,參閲相關的資料以期能多方面的瞭解這個教派在這幾個國家的實際情形。

  這份報告分「東南亞四國的一貫道」、「參訪所見」與「建議事項」三個部分。

  (一)東南亞四國的一貫道

  東南亞各國都有一貫道的佛堂。基本上,是從三條不同的路徑傳入的。

  第一條路徑是1949年及往後幾年,從雲南,經過中緬邊境,到達緬甸。這些支派包括純一壇、闡德壇、道基壇等三大組,以及同德壇、華基壇、天渡壇、天一壇等小組。主要的分佈地區是在緬甸,也傳到泰國、印尼、寮國等國。

  第二條路徑是從香港。1950年代一貫道的重心是在香港。因此,香港的幾位一貫道前輩曾經試着向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傳道,建立一、兩個佛堂,可是後來都没有什麼發展。

  第三條路徑是從台灣傳播過去的。目前台灣的一貫道大約有七十個大小組線。其中三十個以上的組線在東南亞各國都建立起他們的佛堂。夤緣際會,各有發展。以下就以這一次參訪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四國,來作說明。

  1. 泰  國

  從1970年起,台灣的一貫道方才開始向泰國傳佈。目前在泰國,從台灣傳過去的組線計有乾一、興毅、發一崇德、文化、基礎忠恕、發一靈隱、發一天元、發一慈濟、寶光崇正、發一天恩、浩然浩德、天祥、寶光紹興、浩然育德、發一慈法、常州、基礎天基、發一天恩群英、發一同義、寶光建德、發一德化、發一奉天、正義輔導會等二十六個。共有一貫道的佛堂七千多間,半數以上是發一崇德組的佛堂。因此,這一次的接待工作主要就是由發一崇德負責。

  1989年泰國社會福利救濟院的副院長頌蓬帖蘇到台灣參訪發一道場。1990年泰國政府提供北標1100多公頃的土地,做為「光明天道學院」之用。1992年發一靈隱組在泰國南部的素叨府的孔廟落成時,大家長韓雨霖道長親往主持,與泰國僧王見面,接受泰國教育部所頒發的「現代孔聖」奬牌。1999年泰國政府兩度派官員到台灣參訪一貫道的道場。2000年成立一貫道泰國總會。

  泰國是一個佛教的國家,語言與中國的華語不同,華僑人數所佔比例並不太高,却在一貫道的海外傳道中,成為最有成績的地方,泰國七十三府全部都有一貫道的發展,各地大廟、公共佛堂、佛堂不斷增加,現今每年大約有二十萬人求道。而且政府高層官員為數不少。

  2. 馬來西亞

  1980年以後,一方面由於台灣經濟起飛,資金籌措容易,一方面是政府開放出國觀光,行動方便。再加上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凝聚力高,傳道的速度很快,於是台灣有三十多個組線都到馬來西亞傳道。比較重要的組線如下:

  (1)寶光建德道場

  1969年至1971年寶光建德的吕樹根因視察在印尼的道務,三次經過新加坡,夤緣設立佛堂,展開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傳道工作。1973年在柔佛州的峇株巴轄設立第一間佛堂「孝典堂」。三十五年來,已有一千多處佛堂。半數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又建立可供幾千人同時集會的大型公共佛堂,共有七間:柔佛州峇株巴轄的天關佛堂(1982)、吉隆坡的天上佛堂(1988)、芙蓉的天宫佛堂(1992,1997重建)、怡保的天賜佛堂(1992)、馬六甲的天理佛堂(1994)、麻坡的天宣佛堂(1995)、檳城的天威佛堂(1999)。

  (2)發一崇德道場

  發一崇德組進入馬來西亞是在1978年。是年有兩位馬國的僑生到台灣讀書,求道之後,回新加坡傳道。漸次發展到馬來西亞。目前分成三個中心。

  1. 吉隆坡道場,主管霹靂州及以南各州的道務。以崇德文教館(1993)為中心,下轄巴生、芙蓉、太平、沙巴、麻坡、關丹、文德甲、安順、馬六甲等區。有五十多所大型的公共佛堂,800多所家庭佛堂。

  2. 阿羅士打道場,以亞羅士打崇德道院為中心(1993)分亞羅士打、雙溪大年、加央、檳城等區。

  3. 柔佛州道場,分新山、永居兩區。柔佛道場由於接近新加坡,由新加坡崇德道場管轄。

  (3)興毅道場

  興毅道場於1976年在吉隆坡成立「孔孟聖道院」,後來又相繼成立「孔孟天道院」、「孔孟大道院」、「孔孟中道院」、「道義聖堂」等,有1000多壇。

  (4)基礎天基道場於1979年在吉隆坡設立達本堂。其後發展出四十多處佛堂。主要在吉隆坡、北海、巴生等地。

  (5)常州道場於1979年在吉隆坡開始設立揚德堂,現在有五十多所佛堂,主要在吉隆坡、柔佛州、霹靂州、馬六甲等地。

  (6)浩然浩德道場於1980年傳入。在吉隆坡設立慈惠堂。現在有十多處家庭佛堂,三處公共佛堂。

  (7)發一靈隱道場於1981年傳入。在亞羅士打和怡保設立佛堂。目前有一千多處家庭佛堂。

  (8)發一天元道場於1982年傳入怡保。在附近的愛大華成立愛華堂。分佈馬國各州,現在也有上千間的家庭佛堂。

  (9)發一天恩道場於1984年傳入。現在有200多間家庭佛堂。主要是在霹靂州、其次是雪蘭莪州、吉隆坡、彭亨州、檳城、北海、新山等地。

  (10)乾一道場於1984年傳入吉隆坡,現有兩間公共佛堂。數間家庭佛堂。

  (11)天祥道場於1985年傳入,在吉隆坡、直涼、居鑾、吧羅等地發展。
  (12)寶光紹興道場於1985年傳入吉隆坡。


  (13)浩然育德道場於1987年傳入吉隆坡、雪蘭莪州的加影、馬六甲、檳城。有數十間家庭佛堂。

  (14)寶光明本道場於1988年傳入,在吉隆坡、彭亨州加叻、柔佛州昔加挽等地有大型公共佛堂,有家庭佛堂五、六十間。

  (15)發一德化道場於1989年傳入吉隆坡。
  (16)發一天恩群英道場於1989年傳入。目前有35間公共佛堂,六十多間家庭佛堂,以康樂書院的規模最大。

  (17)基礎忠恕道場於1989年傳入吉隆坡,後來漸次發展到巴生、檳城、北海等地。

  (18)發一慧音道場於1990年傳入檳城、馬六甲、北海等地。

  (19)發一同義道場於1992年傳入吉隆坡。

  (20)發一光耀道場於1992年傳入吉隆坡。

  (21)文化組文化道院於1994年傳入新山。

  (22)寶光崇正道場於1994年傳入,在吉隆坡成立明恩佛院,又在丁加努、檳城等地成立五十多所佛堂。

  (23)寶光元德道場於1995年傳入吉隆坡。

  (24)安東道場於1996年傳入怡保,後來擴及吉隆坡、打巴、檳城、亞羅士打等地。

  在東馬的沙巴和沙勞越兩州,興毅道場最早進入,時間是在1970年。接着是發一崇德於1974年傳入沙巴的根地咬,設立達光堂。以後又拓展到亞庇、丹南、斗湖、古晋等地。其他各組線隨後紛紛進入東馬傳道,1988年有發一德化道場、1990年有發一靈隱道場、1991年有安東道場、1992年有寶光明本道場、1993年有寶光建德道場和發一天恩道場等。

  總體來說,三十年前一貫道方才從台灣傳入馬來西亞。在這三十年間,傳遍馬來西亞十三州。馬國政府中的交通部部長翁詩杰,衛生部部長廖中萊等多人,都是一貫道道親,也極力護持一貫道在馬來西亞的各項活動。道親不限於華人,也有許多印度人。依馬國法律的規定,不得向馬來人傳教。因此,一貫道各組線都謹守這一條法律規定,不向馬來人傳道,但是歡迎慕道者前來聆聽講道。

  馬來西亞由於當地學生和知識分子成為道親者日益增加,所以辦道的方式就更趨於多元化,尤其近來台灣發一崇德在社會公益的大專志工活動,相當發達,有120所以上的大學院校的學生成為一貫道的道親。2007年,發一崇德把推動「社會公益活動的志工」的經驗與運作方式帶入馬來西亞,輔導當地各大學的學生推動社會公益志工,促成學生協助社會濟弱扶傾。當時來參加研習的志工,就有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地學生道親300多位。近年來有關社會公益、捐血、讀經、敬老、志工社教等,已經成為一貫道道場的經常性工作,也進入馬來西亞各社福機構,協助這些機構帶動各項公益活動,同時也輔助了一貫道道親的宏道活動。

  3. 新加坡

  新加坡364萬人口中,有百分之七十五是華人。因此,一貫道很早就在此傳道。1961年吕文德就由馬來西亞到新加坡傳道,設立歸慈堂。1962年香港的徐治州也在後港設立明一堂。1983年設立芽籠東安堂。1970年以後,台灣各組線開始到新加坡傳道。最早從台灣去新加坡傳道的單位是寶光建德。1969年時吕樹根就開始在新加坡傳道。為了傳道工作的需要,設立「天然化工私人有限公司」,提煉薄荷油。連續賠了十二年,於1982年時,國際薄荷價格飛漲,方才把賠掉的資本賺回來。從此有了雄厚的資本實力,道務發展就更加快速。在2000年時,已有1800間家庭佛堂,另在後港有天國佛堂(1973、1992)和紅山的天慧佛堂(1994)。

  在新加坡傳道的其他組線計有發一崇德、發一靈隱、浩然浩德、浩然育德、常州、發一天元、寶光紹興、發一天恩、發一廣濟、基礎忠恕、文化道院、發一天恩群英、正義、興毅等十四個組線。

  整個新加坡大約有3000多間的佛堂,素食餐館分佈密度頗高。由於新加坡政府對於土地分區使用,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各組線在發展的策略上,仍本着將分散式的大小場所,做統籌式的利用。
 
  近二十年來,新加坡提倡西方英文教育的影響,對華文教育的推廣有着相當程度的衝擊。年輕一代的中文能力,大大降低。一貫道道場在新加坡三十年的耕耘,已在社會各層面及信眾年齡層的廣泛涵蓋,都有一定程度的優勢展現,能使接近一貫道道場的成員,深入接受中華文化,尤其在家庭方面的實踐,將老、中、青、少的族群,都能全部導入現代社會生活儒家化的認同。

  4. 菲律賓

  一貫道傳入菲律賓是在1978年。目前有基礎忠恕、發一崇德、興毅、發一靈隱、德化仁和佛院、發一天恩、寶光建德、基礎天基等組線在菲律賓傳道。其中以基礎忠恕和發一崇德為重要。

  (1)基礎忠恕道場

  1978年蔡新輝因罹患絶症,立下志願:把剩餘的生命獻,渡人救世。於是跟隨女兒、女婿來到馬尼拉,設立佛堂後,又只身前往宿霧。在舉目無親的情形下,慢慢的勸化了四位菲國人,成為道親,展開基礎忠恕在菲國的道務。而蔡新輝的絶症也不藥而愈。在台北基礎道場和菲國當地道親的合力下,在宿霧買下現址,興建「先天聖道院」。1988年完工啓用。後來又在三寶顔成立「先天道院」(1990)、馬尼拉忠恕道院(1997)、三寶顔天寶堂(1997)、描戈律忠恕道院(1997)、伊里岸天南堂(1998)等。目前有佛堂二十多所。有一萬多名道親。前菲國副總統勞瑞爾、省長級官員曾在馬尼拉的先天道院求道。鑒於菲國醫療設備不够,人民經濟情況不佳,因此各道場經常舉辦義診、以及其他慈善文教活動。

  (2)興毅道場

  1979年興毅組的南興、興一等13單位,同時到菲律賓傳道。1985年在奎發市(又作計順市)成立孔孟聖道院,作為總堂。佛堂遍及馬尼拉、碧瑶、計順市、倍湖、丹鹿、描戈律、宿霧、三寶顔、納卯、伊勢别雷大、伊洛伊洛等地。有數萬道親。平時多作社會慈善事業,也開設素菜館。

  (3)發一道場

  1979年發一崇德在馬尼拉設立陳氏佛堂。迄今在馬尼拉已有十多間公共佛堂。1999年在美岸市成立慈德堂。主要都在馬尼拉。大約有一萬多名道親。

  1983年發一靈隱開始在馬尼拉、三寶顔、宿霧等地傳道。迄今也有二十多間佛堂。

  發一德化的仁和佛院於1993年在納卯設立圓明堂。以後逐漸發展,十五年間,有一萬多名道親,而且多富商。

  發一天恩於1996年在馬尼拉成立廣善佛堂,後來又在宿霧成立廣恩佛堂、在老沃設立真元堂、馬尼拉的廣益堂。有千名道親。

  (4)寶光建德道場

  1992年在丹娜省三多克拉斯多夫設立中育堂。1998年在威利亞别阿别多設立天悟公共佛堂。並附設幼稚園。迄今設立六間大型佛堂,並讓七所學校的師生前來求道。

  (5)基礎天基道場

  於1997年在馬尼拉設立天從佛堂。1998年設立幸運聖堂。

  總體來說,一貫道在菲律賓的道務工作起步較晚,二十年來,各組線一共建立了200多間佛堂。大約有十萬人求道。

  (二)參訪所見

  這一次十二天的參訪活動,所見所聞,加上前述的背景資料,可以得到以下幾項心得:

  (1)台灣的一貫道傳入東南亞各國的時間,大體上都在1970年代以後,尤其是在1980年代,呈現快速成長的現象。這個時候正是台灣經濟起飛,國民年收入大幅躍升的時候,加上開放國民出國觀光旅遊,出入國門方便,而台灣政府當局對一貫道的禁令又尚未解除。虔誠的一貫道道親們興起一股「向海外傳道」的風潮。競相前往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各國尋求發展機會。這時候,東南亞各國的華人多多少少都碰上「文化認同」上的問題,如何借團體活動來增强「我群」的認同力,並以此來保存華文和華語,就成了當務之急。一方面一貫道各組線想要在海外尋找希望,另一方面是東南亞的華人有文化認同上的需要,雙方一拍即合。一貫道成功的團結了東南亞各國的華人,滿足他們在文化上、心理上的需要。

  (2)一貫道在東南亞各國不僅在華人社會傳道,更擴大傳播的對象,及於當地人士。於是在泰國,用泰文、泰語向泰國人傳道。在馬來西亞用淡米爾語向馬來西亞的印度族群傳道。在菲律賓,用菲律賓的Tagalo語向當地人傳道。打破了中國人的教派只能在華人社群中傳播的刻板印象。

  (3)一貫道的道親中有馬來西亞部長級的道親,在菲國也有副總統、省長、市長或其他官員來求道。顯示他們所舉辦的各種活動可以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同和支持。也表示一貫道在這些國家有很好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地位,可以直接影響到政府高層。

  (4)這一次行程安排得井然有序。雖然訪問團臨時要求改變行程,都能在最短時間内重新安排出一個新的行程,没有困難抱怨。顯示這是一個非常有自信的團體,可以從容的應付各種變動的環境。也顯示他們可以成功傳道的基本特質——任勞任怨,不計代價、達成任務。

  (5)行程安排大都是要上班的日子,為了參與這一次接待盛會,有不少道親是特别向公司、單位請假。或者下班後,趕來參加晚會活動。從他們表現出來的真誠和熱情來看,都是出自内心的熱忱。不像是被動員而來,應付了事的樣子。

  (6)在泰國和馬來西亞都有接待的晚會,所表演的節目相當有水準。尤其是在合唱方面,特别見出功力的高低。可見他們在文化薰陶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可惜在新加坡只是匆匆過境。聽說,新加坡寶光建德的天國佛堂的合唱團和交響樂團是非常有水準的。這表示他們不僅僅固守中華傳統文化,而且還能够接納現代西方的文化。融合而形成新的道場文化。

  (三)建議事項

綜合以上所列一貫道在東南亞四國的發展歷史背景資料,以及這一次參訪活動所見、所聞,作成以下幾點建議:

  (1)現代政府的施政都是以民意的好惡為依歸。既然一貫道在東南亞這四個國家的表現是良好的,就應該給予肯定,鼓勵他們繼續為國家、社會做出更大、更多貢獻。

  (2)讓有關宣傳的部門,像是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或是各省的地方電視臺、人民網、中評網等記者前往採訪,做成專題報導。

  (3)舉行學術討論會,邀請學者專家就一貫道,或者廣義的宗教結社,對現代社會所能發揮的正面、積極的功能,做深入的討論。結論送請有關單位參考,作為輔導這些民間宗教結社的依據。也送給一貫道和民間各種宗教結社的負責人參考。共同為國家、社會作出偉大的貢獻。

  (4)與大陸官方商量,如何用合適的方式在大陸某個定點地方,具體的從事相關的兒童讀經、人倫教化和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服務。

  (5)建議相關單位的官員在訪問台灣的時候,安排一次訪問一貫道道場的機會,以增進對一貫道的瞭解。
 
  (6)目前去台灣旅遊逐漸熱門,建議如果安排了南部的行程,就去參觀高雄縣六龜鄉的天臺山神威道場;在中部就安排參觀寶光建德的天皇宫、崇德的光明仁愛之家、光慧文教館;在台北,就去參觀大香山慈音巖。讓民眾有機會瞭解一個以前認為是有神秘色彩的宗教團體,以期能改變對民間教派的刻板印象。

  (7)基於一貫道在菲律賓宿霧地方有很好的醫療義診服務,頗受好評,因此建議是否可以考慮讓一貫道發揮同胞愛心,有機會組織醫療團隊到大陸上偏遠的缺衣少藥貧困地區從事醫療方面社會服務。

  二、記「近現代中國民間結社學術論壇」盛事

  近現代中國民間結社學術論壇於2009年8月23、24日在台灣高雄縣六龜鄉一貫道的神威天臺山道場隆重舉行。計有來自台灣的學者8人、中國大陸學者17人(含官方代表2人)、馬來西亞學者1人、德國學者1人和法國學者1人,共計28人與會。一貫道各組線的領導點傳師們全程陪同。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和中華華夏文化交流協會為了讓學者們對現代民間宗教結社的實際活動情形有所瞭解,也適逢8月8日台灣南部遭逢空前的大水災,在開會前一天8月20日,安排與會學者入住高雄神威天臺山道場。天臺山道場是一貫道在台灣最大的道場,佔地375公頃,耗資60億新台幣所興建的大道場,於2008年12月27日落成。水災發生後,就成為賑災中心,1600名警察專科學校的救災學生入住,食宿都由天臺山道場提供。也提供近千名受災户臨時住所,甚至國軍救災人員也進駐。同時也讓受災的高雄縣縣立寶來國民中學全校師生免費食宿借用教室一年。等一年後校舍新成之後,再遷回去原址。

  22日先到一貫道在屏東南州鄉的賑災中心,一貫道寶光崇正組的精明寶宫,實地瞭解一貫道在這一次水災所提供的救災服務。一貫道從8月9日起,每天提供兩萬個素食便當給受災的人民和救災軍民,也提供當地救災軍隊所需要的器具、糧食、飲水和必要的醫療服務。每天也動員兩千名道親志工到災區去協助清理災民的家園。這個工作目前依舊在持續進行中。

  在簡報中,把一貫道的理念和實際作為,做了一次總體扼要的陳述。特别是對「孝親」這個課題上,演出了一出話劇,强調「孝親需及時,莫待父母不在而空留遺憾。」由於劇力萬鈞,讓所有到訪的學者都流下真情的眼泪。這出話劇每個月都要在道場中演出一次。

  是日下午拜訪一貫道道親所經營的事業,燁隆鋼鐵集團所屬的義守大學。由集團董事長林義守親自接待。這個事業集團以鋼鐵、醫院、大學和旅館會議中心為四大核心事業。林義守是寶光建德組的道親。

  是日晚上,參訪位於南横公路起點的玉山寶光聖堂。這組的道親非常熱情,歡迎的隊伍沿路兩旁排成兩條長龍,從山下一直排到山上的聖堂,夾道歡迎貴賓的莅臨。臉上露出笑容,用真誠的心意齊聲高唱歡迎歌。寶光聖堂秘書長王寶宗安排了一場具有唐朝宫庭風格的晚宴,有六十人所組成的國樂團,演奏動人的國樂,以大陸的歌曲「我愛天安門」開始,終結於台灣歌曲「快樂的出航」。在兩個小時的演奏和演唱中,讓所有的到訪學者陶醉在中華文化的熏陶之中。大陸學者原本對一貫道多少懷有一些戒心,不知這個團體到底是什麼。在這種真情的招待氣氛中,大家都開始放鬆原先緊綳的心情,主人以茶代酒,殷勤招待,大家享用一餐真正的美食。

  寶光玉山組是由台灣籍的王壽所領導。王壽今年高齡九十,是目前仍然健在的第一代領導前人。他曾經被警備總部以「聖堂建九龍壁,有稱王稱帝的意圖」的罪名,不經審判,逕自監禁三年十個月,也遭到刑求毒打,肋骨和腿骨都被打折了。王壽以宗教家的犧牲精神,不曾反抗,在三年多的歲月中,反而感化了整個軍法局看守所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囚禁者。也因為他心中無恨,對一段囚禁生涯從無怨言,反而更加協助政府去化解那些不必要的誤會和仇恨,建立他心目中的彌勒家園於人世間。寶光聖堂就是他實現這個理想的第一步。是晚,他和夫人雖然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依然盛情的親自出來向到訪的學者招呼致意。
二十三日上午參觀了林義守董事長胞妹所主持的佛山觀音巖。中午到興毅組的義和聖堂參訪,進行文化交流,享用精美的素食午餐。義和聖堂的主持人是周茂年前人,有兄弟五人,幾十年來,和睦共居,不曾分家,共同經營事業,也共同修道辦道,是有名的孝悌楷模。

  由於有了這兩天的初步認識和體會,到了二十四日正式開會時,所有學者在發表論文或提問討論,乃至於會後的討論,都比較可以切中論旨,不再有空泛之言。

  大會的主題演講是請前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的所長李子弋教授擔任,講題是「宗教、社會與人性的發揚」。李子弋教授也曾經擔任天帝教的第二任首席使者,長年關注兩岸的宗教發展與互動。李子弋教授從戰略的角度來談,21世紀世界文化的主流已經不再是物質科學,而是要在「心性」方面有所認識和實際的修持。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看家本領。近現代民間宗教結社大都會涉及心性的修練。一貫道和天帝教都同樣肩負這種時代的使命。要確實做到宋代理學家的理想「尊德性,道問學」,然後才能順應時代的需求,成為21世紀新文化的中流砥柱。他同時用「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宗教」的八項標準來看一貫道,在結構上,已經符合成為一個新興的宗教,不再是單純的「民間信仰」或是「宗教結社」所能涵括的。這八項標準是教主、教義、儀式、經典、教會組織、社會活動、修行方法、和向心力(宗教熱忱)。同時,他也指出,民間宗教結社要在華人社會求取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就是「弘揚中華文化」。

  與會的台灣學者長期以來都關注一貫道的發展、社會工作及其義理的整理。筆者試着用「值得交换」的價值觀作為解釋一貫道得以快發展的理論基礎。輔仁大學的鄭志明教授寫了一篇長文來談一貫道在社會福利方面的工作成效。元智大學的鐘雲鶯教授談近代台灣一貫道對主流儒學之轉化與宣揚。佛光大學的林榮澤教授和中央大學的謝居憲博士都提及道場的飛鸞訓文,試圖建立自己的神學理論。南台科技大學的王見川教授和東華大學的李世偉教授都是從實務上來看一貫道所面臨的課題。
來自德國的柯若樸教授撰文談一貫道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發展情形。馬來西亞大學的蘇慶華教授探討一貫道發一崇德組線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發展情形,以及他們所碰到的社會、文化調適課題。

  大陸來的學者中,北京大學社會系的盧雲峰教授以台灣的一貫道為題,撰寫博士論文,獲得香港城市大學的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在2008年在美國出版。他對台灣的一貫道有很深入的看法。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張新鷹教授談他在今年三月到東南亞四國考察一貫道社團的所見所聞。

  山東大學的劉平教授談他於2006在美國哈佛大學訪問時,曾經接觸過一貫道的經驗。北京師範大學的劉培峰教授從社會結社的角度來看一貫道的發展,認為一貫道在台灣和東南亞的發展是一種蜕變,從原先家族式的組織結構轉向現代化的非營利組織的成功範例。

  以研究民間宗教見長的馬西沙教授借着他對劉門教的宗教與慈善活動的認識,來看一貫道的發展。韓秉芳教授則談「民間眾神共奏社會和諧樂章」,認為這些民間宗教結社,是借着神明的力量,讓信眾在人間建立樂土。

  其他的學者跟一貫道不曾有過什麼接觸,因此,他們從民間結社、民間文化、比較宗教學的角度來論一貫道,或是捨棄原來的題目,就這兩天的所見所聞,提出他個人的想法。由於學養豐厚,也就可以針對具體的課題,提出相當深入的看法。

  經過實地的參訪與深入的對談,與會的大陸學者都認為,世事都是會變化的,不能用幾十年、甚至兩三百年前的刻板印象來看現在的一貫道,乃至於所有的「民間宗教」或是「會道門」。必需要基於實際的考慮,就事論事。看這些結社組織現在的所作所為是不是符合「正德利用厚生」,有益於社會人心、國家民族文化的永續發展。符合這種要求,就值得贊賞和鼓勵,甚至大力提倡。

  從二十五日起,環島參訪各地主要的道場,也遊覽風景名勝。在宜蘭和花蓮,由「基礎忠恕」和「基礎天基」這兩組負責接待。上海寶光壇的陳文祥在一九四五年底於宜蘭縣礁溪鄉德陽村建立第一間一貫道佛堂。這一次到宜蘭參訪佛光大學時的路上,路過德陽村,德陽村是「全台灣第一間一貫道的佛堂」的所在地,也可說是一貫道在台灣的發源寶地。是晚參觀基礎忠恕的天庭道院,在山頂會館用餐,入宿礁溪温泉旅館。

  基礎忠恕組的主力是在北部。在1950、1960年代,一貫道全面遭到取締禁止時,基礎忠恕組的領導前人張培成以上海商人的作風,周旋於各地情治單位和懷有敵意的其他各宗教團體之間,保全各組線的道親,只要有警察局扣壓道親,張培成就會設法把他們保釋出來,平安回家。張培成今年高壽九十六歲,由於健康的關係,近兩年已少有活動。一貫道在他的保護之下,逐漸成長茁壯,才有今天的盛大局面。

  二十六日在花蓮,大家遊覽了横貫公路太魯閣段九曲洞和長春祠。對於當年榮民冒着生命危險開鑿公路的艱辛,致上崇高的敬意。也讚嘆榮民弟兄的鬼斧神工。中午到一貫道花蓮分會拜訪,由基礎天基組的道親熱情招待。晚上在基礎忠恕慈懿道場的歡迎會上,學者們第一次看到父母帶着幼稚園和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一起背誦唐詩。没有半點人工的修飾,很自然的呈現一貫道在兒童讀經活動方面的具體作為。
 
  二十七日從花蓮回台北,途經金瓜石,參觀黄金園區。這是一個廢棄已久的礦區,近年來方才整修,成為以「黄金礦脈」為主要訴求的遊覽地區。下午去參觀有名的故宫博物院。

  二十八日從台北去日月潭遊潭,其間也參觀日月行館,董事長湯金萬是發一崇德組的道親。也參觀了發一崇德所辦的光明仁愛之家(安養院)、天元佛院、光慧文教館。

  二十九日在台中,參加兩萬多人出席的「讀經大會考」,地點是在台中公園。由寶光崇正組負責主辦。讓與會的學者真正感受到一貫道在傳遞中華文化、發揚孝道所做的努力。由於是會考的形式,當主考官翻到某部經典那一句時,參加會考的道親或大眾,無論是兒童或是家長,要能很快的接續背頌主考官所指明的經典。直到主考官喊停,方才可以過關。這是一場真本事、有實力的考驗。

  二十九日下午學者們造訪位在新竹青草湖畔的安東組宏宗聖堂道學院。這個道場規模不大,可是很有特色。非常簡單檏素,没有宏偉的神位,也没有巨大的祖師像,只用一個大圓來代表無極,也代表一貫道的主神明明上帝。大異於其他的道場。在簡報中,反覆重申他們遵循高金澄老前人的遺訓,要建立人間樂土,彌勒家園。他們在新竹市香山區購買了二十公頃土地,籌建老母殿、高老前人紀念館、老人安居中心、醫療中心、有機農田、教育大樓包括教室和體能活動場所。是一所綜合性的文化、安養中心。新竹市已有科學園區,成果斐然,舉世聞名。新竹市政府更企盼這二十公頃土地,可以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宗教文化中心」。安東宏宗道場所做的簡介,很清楚的把他們追求人間樂土的理想呈現出來,也一再强調這是繼承高老前人的遺志,不敢稍忘。這種表現非常符合儒家的理想「三年無改於父之志」,好幾位大陸學者私下表示,很敬佩安東組的作為,更深受感動。

  在安東組特别介紹他們有一位道親,二十年來一直掌管台灣經濟、金融、國家實力的事務。他就是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前後三任總統,都依賴他來穩定台灣的經濟和貨幣,而且連續六年(2003至2009)都被國外相關機構評選為全球最佳的央行總裁之一。

  晚餐是在桃園龍潭的興毅總壇。興毅組一直以商人為主力,這間總壇位於正豐塑膠公司的廠區正對面。正豐塑膠公司的董事長葉成章就是興毅的點傳師。他邀請前「法務院」部長、中國國民黨社會工作會主任、「立法委員」蕭天贊,以及曾經擔任「立法委員」一職的國民黨行管會主委林永瑞,一起出席這一次的晚宴。在途中,大陸國家宗教局主管民間信仰業務的吕晋光司長就一直在問:「當年一貫道得到平反,可以公開活動、合法登記的轉化過程,究竟為何?」在這晚的宴會上,蕭天贊、林永瑞和筆者三人暢談民國七十二年的「立法委員」選舉中,一貫道如何團結起來,共同支持國民黨的候選人,造成台北市提名七人全部當選的輝煌記録。那年因一貫道的支持而當選「立法委員」者是林鈺祥、林永瑞、謝美惠、周書府、蕭天贊、廖福本等六人。筆者恭逢其盛,親自看到一貫道各組線前人如何團結合作,在興毅組薛福三前人的動作中,支持國民黨,而得到良好的成績。這場會談,讓吕研究員得到她所要的答案。同時,提供筆者所寫《陳水逢與一貫道的合法化過程》一書,以為佐證。
三十日,上午參觀長榮海事博物館。原址是中國國民黨的中央黨部。因黨產問題而轉售給長榮海運公司做為公益之用,目前是張榮發基金會會館,内設海事博物館。

  下午在世貿國際會議廳由發一崇德組所策劃,一貫道總會所主辦的孝親感恩暨愛心賑災祈福大會,四千人參加,由於節目安排精彩,博得所有學者一致贊賞。也震撼了他們的心靈。節目的最後一幕是由350名學童與家長們,穿一式的服裝,一起高聲頌念《百孝經》,配合舞蹈和音樂。更邀請各組線的前人、領導點傳師一起上臺,合唱《禮運大同篇》。把氣氛帶到最高點。會中中國國民黨吴伯雄主席更感性的致詞指出,一貫道是發揚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團體。今年7月10日至13日在湖南長沙舉行的第五届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論壇主題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因為一貫道在台灣及世界各國傳道所做的,就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最佳實例,所以特别邀請一貫道總會李玉柱理事長出席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吴主席也提到,他的職務一直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他樂於擔任一貫道總會的顧問。吴主席的一席話博得大眾如雷掌聲。
 
  這一次大會集結台灣、大陸和國際的學者,以一貫道作為民間宗教結社的代表,從各個方面討論民間結社的相關問題。在中國大陸上,從1950年代起,這些民間宗教結社都被禁止了,帶上「反動會道門」這頂帽子。在台灣,也是一直在取締民間宗教結社。一貫道在台灣歷經了三十多年遭到官府取締的生涯。後來由於這個教派在社會上有積極、正向的作為,得到各方的肯定,方才在1987年得到解禁。主要的關鍵除了因應選舉文化之外,更因為台灣所面對的外在國際大環境發生了改變。台灣因為從事國際貿易,長年跟外國人接觸,需要向外國朋友介紹本國的文化,向國際人士說明和展現「我是誰」。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中華文化開始發揮作用。而承載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力量就是「本土的民間宗教」或者說是「新興宗教」,也就是本次大會所討論的「民間結社」。

  這次所有與會的學者、官方的代表和一貫道的領導點傳師,都認為「一貫道,乃至於所有的民間宗教結社,能够在中國大陸、台灣和海外各地得以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就是實踐和傳揚中華文化。」在這一方面,一貫道所採取的入門條件就是「孝道」。「孝道」在不同時代、不同場合可以有不同的主題和展現。

  21世紀的人應當有21世紀的想法。現代人注重實際的貢獻,不必再去理會歷史上的帝王思想,更不應該再陷入那些糾纏不清的歷史情節。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那些扣在民間宗教身上的「反動會道門」帽子就此罷休。改用正面、積極的看法,正視這些民間宗教結社的社會、文化、心性、人的品質等方面所可能的貢獻,積極鼓勵,為未來的中華文化添加新的活力。讓我們共同為創造新的歷史文化高峰而努力。

  北京大學的高丙中教授在三十日晚餐後的座談會上,分享他十一天來的心得。他說:「現在的北京和上海,以及沿海的各大城市,基本上只是盲目的在追求現代化,西洋人設計的建築林立,人們一心追求他們心目中的外國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再有中華文化的特色,說得嚴重些,就是他們已經不再是中國人了。這十一天來,看到一貫道在台灣六十年的蜕變,對社會所做的貢獻,到目前為止,已經隱約的看到,一貫道正在引領台灣,乃至於海外華人世界的未來的文化發展。這種轉變是非常值得大陸方面借鏡和重視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