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贅婿淳於髡

  
  稷下元老淳于髡,出身于家奴性質的贅婿,在齊國任人唯賢的政治中,被提拔重用,成為地主階級的政治活動家和進步思想家。
  
  淳于髡是齊國人,與孟子同時而年紀稍長,他是稷下先生中多才多藝的一位。據說他的弟子很多,他死的時候,光送葬的學生就有三千人。這說明他在稷下學宮中所占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他是稷下先生中唯一被稱為博士的人。
  
  但對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稷下先生,不論是今人還是古人對他似乎都不十分重視。司馬遷在《史記》中雖屢屢提到他,也稱讚他“博聞強記”,並記錄了他機敏的思想和善於言辭的事蹟,但又說他在學術上是“學無所主”的,而且在《滑稽列傳》中為他安排了一個“言能亂異同”的位置(《索隱》),好像他登不得大雅之堂。在今人眼中,淳于髡曾被目為無所謂派,認為他的學術派別是不好歸屬的,因而對淳於髡沒有什麼研究。這是淳於髡的不幸,也是歷史研究的不幸!
  
  這裏著眼於歷史典籍中記錄的事實,試圖對淳於髡的政治面貌和學術思想進行一番剖析,以求能看到一個較完整的淳於髡的形象。
  
  一、數使諸侯,未嘗屈辱
  
  淳於髡其貌不揚,《史記》說他“長不滿七尺”(《滑稽列傳》),身材十分矮小。但他“滑稽多辯”,且善為譎諫,因此曾“數使諸侯,未嘗屈辱”(《滑稽列傳》),成為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他積極為齊國統治者出謀劃策,為田齊政權的長治久安出過力,盡過勞。
  
  齊威王即位之初,喜為隱語,好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左右莫敢諫,唯獨淳于髡對齊威王說之以隱語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飛)又不鳴,王知此鳥為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齊王於是親政,齊國以此大治(《滑稽列傳》)。
  
  淳于髡曾頻繁地參加各種政治活動:
  
  威王八年,楚大發兵加齊。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淳於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於是齊威王乃益齎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百駟。髡辭而行,至趙。趙王與之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楚聞之,夜引兵而去。(《史記?滑稽列傳》)
  
  昔者,齊王使淳於髡獻鵠于楚。出邑門,道飛其鵠,徒揭空籠,造詐成辭,往見楚王曰:“齊王使臣來獻鵠,過於水上,不忍鵠之渴,出而飲之,去我飛亡。吾欲刺腹絞頸而死,恐人之議吾王以鳥獸之故令士自傷殺也。鵠,毛物,多相類者,吾欲買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國奔亡,痛吾兩主使不通。故來服過,叩頭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齊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賜之,財倍鵠在也。(《史記?滑稽列傳》)
  
  在這些政治活動中,淳于髡運用晏嬰般的機智,出色地完成了齊王交給他的重任,數使諸侯,未嘗受辱,因此齊王以髡為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常在側。後來,他還出使過魏國,同樣隨機應變,不辱君命。
  
  齊威王任鄒忌為相進行了一場封建化改革,在這場改革中,出力大、貢獻多的就是這位稷下先生淳于髡。
  
  騶忌子見三月而受相印。淳於髡見之曰:“善說哉!髡有愚志,願陳諸前。”騶忌子曰:“謹受教。”淳於髡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毋離前。”淳於髡曰:“膏棘軸,所以為滑也,然而不能運方穿。”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事左右。”淳於髡曰:“弓膠昔幹,所以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自附于萬民。”淳於髡曰:“狐裘雖敝,不可補以黃狗之皮。”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擇君子,毋雜小人其間。”淳於髡曰:“大車不較,不能載其常任;琴瑟不較,不能成其五音。”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修法律而督奸吏。”(《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從淳于髡對鄒忌在政治方面的一步步引導來看,淳於髡似乎是一位有法家傾向的政治活動家,他最後引導騶忌謹修法律而督奸吏,基本上就是法家的主張。然而淳於髡的思想又不盡是法家的。
  
  二、酒極則亂,樂極則悲
  
  淳于髡傳世著作不多,據《禮記》卷四三《疏》引語所說,淳於髡著有《王度記》一書,可惜亡佚了。又據《太平御覽》卷七一八說,他還有《十酒說》一書,但也亡佚了。從漢代學者所引用的《王度記》一書的佚文來看,其主要內容是規定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這又有儒家思想的傾向。根據散見於各史書中的零星材料,可知淳於髡的思想是比較進步的,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對矛盾轉化有認識
  
  淳于髡在威王舉辦的酒宴上,借談酒醉的話題,引出了平常觀察到的對立面轉化的深刻哲理,他說:“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史記?滑稽列傳》)他用對立面轉化的哲理來諷諫齊威王。使威王認識到,要保住齊國的江山,必須去掉長夜之飲,不然,國家就會由盛轉衰。正是在這一哲理的開導下,威王罷掉了長夜之飲,而淳於髡也因諷諫有功,成為諸侯賓客。
  
  淳於髡對孟子進行詰難,使孟子建立了“權”範疇:
  
  淳於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孟子?離婁上》)
  
  隨著情況的變更,對“禮”加以靈活運用,而不是恪守其教條。淳於髡使孟子進一步認識到,事物的類別是絕對的,矛盾的轉化是有條件的。
  
  三、有諸內,必形諸外
  
  關於認識論問題,淳於髡是在和孟子辯論時涉及到的,從這裏可以看出他有唯物主義可知論的因素:
  
  孟子說齊宣王而不說。淳於髡侍。孟子曰:“今日說公之君,公之君不說,意者其未知善之為善乎?”淳於髡曰:“夫子亦誠無善耳。昔者瓠巴鼓瑟而潛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魚馬猶知善之為善,而況君人者也?”孟子曰:“夫雷電之起也,破竹折木,震驚天下,而不能使聾者卒有聞。日月之明,遍照天下,而不能使盲者卒有見。今公之君若此也。”淳於髡曰:“不然。昔者揖封生高商,齊人好歌。杞梁之妻悲哭,而人稱誦。夫聲無細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夫子苟賢,居魯而魯國之削,何也?”孟子曰:“不用賢,削何有也?吞舟之魚不居潛澤,度量之士不居汙世。夫蓺冬至必凋,吾亦時矣。《詩》曰:不自我先,不自我後。非遭凋世者歟?”(《韓詩外傳》卷六)
  
  在這裏,淳於髡提出“聲無細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就是說聲音不管是多麼細小,沒有細到聽不見的;行動不管多麼隱蔽,沒有隱蔽得不露形跡的。正是所謂“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樣,就接觸到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一方面的內容,即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淳於髡把存在(聲、形)當作同一性的基礎,認為客體是可以認識的,這包含有唯物主義可知論的因素,只是他還沒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加以概括。
  
  怎樣對事物進行認識呢?淳於髡是通過對事物進行觀察、研究而逐步探究事物的本質,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而深入到事物的本質。他“承意觀色為務”(《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通過人的表面現象而探知其心理活動,因為他相信,心理活動總要在人的面部表情上表現出來,這就是他所說的“有諸內,必形諸外”(《孟子?告子下》)。《史記》記載了他的一個故事,可以說明這方面的問題:
  
  客有見髡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獨坐而再見之,終無言也。惠王怪之,以讓客曰:“子之稱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見寡人。寡人未有得也,豈寡人不足為言邪?何故哉?”客以謂髡,髡曰:“固也。吾前見王,王志在驅逐;後複見王,王志在音聲;吾是以默然。”客見以報王,王大駭,曰:“嗟呼!淳于先生誠聖人也!前淳于先生之來,人有獻善馬者,寡人未及視,會先生至。後先生之來,人有獻謳者,未及試,亦會先生來。寡人雖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
  
  淳于髡通過梁惠王的外表形色而洞察了他的內心情志,這是他很高明的地方。
  
  淳於髡參加了名實之辯,從他和孟子的辯論中,可以看出他的名實觀的大致傾向:
  
  淳於髡曰:“先名實者,為人也;後名實者,自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實未加於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賢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湯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惡汙君,不辭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曰:“魯繆公之時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魯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賢者之無益于國也。”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曰:“昔者王豹處於淇,而河西善謳;綿駒處於高唐,而齊右善歌;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有諸內必形諸外,為其事而無其功者,髡未嘗睹之也。是故無賢者也,有則髡必識之。”曰:“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稅冕而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其知者以為為無禮也。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不欲為苟去。君子之所為,眾人固不識也。”(《孟子?告子下》)
  
  這段引文,亦見劉向《說苑?雜言》,文字稍異。淳於髡是比較重視實的,“有諸內必形諸外”,內以抱負言(也有學者說,內指才德),外以功業言,只要有了功業(實),就可以有好名譽(名)。他認為“為其事而無其功者”是沒有的。由此看來,淳於髡是把實作為第一性的,名是第二性的,這是唯物主義的名實觀。他還認為“夫鳥同翼者而聚居,獸同足者而俱行。今求柴胡桔梗於沮澤,則累世不得一焉。及之睾黍、梁父之陰,則郤車而載耳。夫物名有疇”(《戰國策?齊策》)。他還勸齊宣王不要幹那種“名醜而實危”的事(同上)。這都反映了他名實觀中的唯物主義傾向。他的“物名有疇”的思想被荀子發展成用“單名”、“兼名”的概念來表達名類的不同。
  
  淳於髡的思想在當時和後來都有一些影響,尤其荀子受其影響更大,荀子的兼顧儒、法的思想,主要就是來自於這位稷下先生。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淳於髡是一位元很有性格特徵的思想家,在稷下學派中是一位頭面人物,其思想是值得認真總結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