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WTO原則與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如前所述,21世紀的亞太地區的高新技術發展與高新技術產業合作是十分激烈的。閩台兩地的這種合作實際上是從屬於兩岸的高新技術發展與高新技術產業合作的。因此,在真正開始探討閩台兩地的此類合作之前,有必要先對兩岸高科技產業合作的基本背景條件與原則進行界定與闡釋。

  WTO的原則是在多邊貿易體系下對所有成員國的同等的、有約束力的要求,它實際上涉及國際多邊貿易經濟合作甚至雙邊貿易經濟合作的方方面面,範圍要比我們這裏提及的高科技領域寬廣得多。為針對性起見,我們僅僅限於其對高技術產業有關的要求。

  一、WTO原則對高科技產業開放的要求

  加入WTO後,大部分非關稅措施將在2004年之前取消,2005年將取消所有工業品的非關稅措施,進一步開放高新技術產品市場,逐步取消出口補貼,並增加貿易政策的透明度。另外,根據《資訊技術協定》規定,中國承諾加入WTO後,根據實際情況將在一定期限內分階段取消半導體、電腦、電腦設備、電信設備和其他高新技術產品的關稅限制,分階段取消外資在尋呼機、移動電話進口以及國內固定網路電話服務等領域的地域限制。同時,將在一定時期內允許外資在所有電信領域中持股比例最高達49%,在尋呼業務、資料壓縮轉發等電信增值服務領域,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並且同意技術中立的安排計畫(即外國供應商可利用他們選擇的任務技術來提供電信產品)。

  二、入世後兩岸高科技產業合作的特點及方式

  (一)入世後兩岸高科技產業合作的特點

  1.投資層次不斷提升,既有產業層次的提升,又有技術層次和作業層次的提升。

  台商投資大陸是從傳統產業開始的。當時,傳統產業在島內遭遇生產、籌資、經營、銷售等方面的發展瓶頸,經營成本升高,以及產業轉型、技術升級困難。同時,也受到島內科技產業的排擠和當局政策不平等的待遇,不得不西進大陸投資發展,以尋求產業發展的第二春。當傳統產業投資大陸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而且投資有成,企業收穫了較高的比較利益時,臺灣的科技產業受此登陸效應的波及,以及大陸投資環境的吸引,1995年後也紛紛到大陸投資發展。從去年開始,臺灣的高科技產業也積極加入到投資大陸的大潮中來。這個從傳統產業上升到科技產業,又發展到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大陸變化軌跡,充分表明了臺灣投資大陸產業的層次提升。第二個層次提升表現在台商投資大陸技術層次的升高。台商投資大陸,初期的生產都是傳統產業的技術,到1998年後,當科技產業成為投資主流後,產業的生產技術就提升為生產電器、電腦配件等科技產品。後來,隨著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又步步高升為技術含量更高的光碟機、筆記本電腦、晶園代工、手機等高科技產品。從這些生產的產品演變中,我們不難看出臺商投資大陸技術層次的不斷提升。

  2.投資性質轉變,由單純的生產模式轉向了生產、研發開發並舉的模式。

  隨著台商投資大陸的增多和深入,他們發現,大陸科研實力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強於臺灣。對於臺灣產業研發能力不強的弱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他們非常希望和大陸的學術機構、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借助大陸的研發實力助其研發新技術、新產品。鑒於此,近年來台商投資大陸的模式發生了轉變,由單純的生產模式,轉向了系統生產和研發並舉的模式。也就是台商投資大陸的企業大舉在大陸設立研發中心,以及企業的研發基地迅速向大陸轉移。據臺灣權威機構調查,投資大陸的台商企業已有70%以上在大陸設立了研發中心。臺灣報紙還稱,台商研發基地的大舉西進風潮,不但快速蔓延開來,而且蔓延的速度比製造基地的西進風潮更快;廠商對研發基地的外移更無顧忌,表現出一種急切的心情,掀起一股大陸研發熱。

  3.由單一的產業投資大陸,轉向上中下游關聯產業的投資,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臺灣科技產業,尤其是高科技產業投資大陸以來,所產生的連鎖效應及產業發展的需要,帶動了上下游關聯產業的大陸投資。以相互支援、協調配合,接近大陸市場,並節約產業發展成本,獲取更高利益。如去年開始的臺灣半導體產業投資大陸,從上游的IC設計,到中游的IC製造,到下游的封裝測試,再到IC的通路模組,都相繼投資大陸,形成完整產業鏈,並逐漸把產業的重心移到大陸。臺灣的八大電腦廠也都在大陸布建完整的准系統上下游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

  4.台資企業人力重組中,大陸本土化加深。

  台商投資大陸初期,大量雇用大陸廉價的勞動力,對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使用,大都由臺灣母廠派遣。但是,現在已逐步啟用大陸當地人才,力行人才當地化。這種人力資源的重組和優化策略,已被台商視為提升其企業競爭力的利器,給予極大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台商啟用大陸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並積極培養深具潛力的大陸幹部,已是台商企業主在大陸長期發展的必然趨勢。

  5.台商企業就地採購比重逐漸增加。

  台商投資大陸初期,利用大陸廉價的土地、勞力、原料進行生產,而生產所需要的半成品、機械設備等,大部分是從臺灣採購帶來。隨著台商企業投資的深入發展,現在,台商在大陸當地採購半成品、原物料和機械設備的比重,在逐年升高,現已高達60%。尤其是後期到大陸投資的台商企業,就地採購大陸原材料和半成品者,比早年到大陸投資的台商比例高出很多。這顯示台商與島內相關產業的關係在逐漸減弱中,而與大陸的合作在逐漸增強。

  (二)入世後兩岸高科技產業合作的方式

  兩岸加入WTO後,都面臨著更廣領域、更大範圍與發達國家在科技與經濟發展方面的競爭與挑戰。臺灣科技企業到大陸謀求發展和合作的趨勢將進一步擴大,大陸科技企業到臺灣謀求發展和合作的趨勢也會有新的開始,換言之,海峽兩岸的高科技產業的合作亦將向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目前,兩岸高科技領域的合作方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產業方面的合作。主要以臺灣高科技生產企業投資大陸的方式體現;(2)臺灣高科技企業在大陸設立研發中心,體現為臺灣企業與大陸高科技人才的合作;(3)在研發階段合作,主要體現為在一些新興領域。如臺灣科研單位、產業界積極尋求參與大陸的相關計畫或與大陸研究機構合作等。

為了深入研究兩岸在入世後的高科技的合作,下面我們分別對兩地的高技術產業的各自發展方向作出分析。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