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黨國先賢陸匡文傳略

  陸公匡文,原名煥,字匡文,又曰陶庵,以字行。廣東省信宜縣水口村人。民國前二十年除夕(一八九一)生,書香世代,有聲於時。高祖德臧公,品端學粹,前清舉孝廉方正(不是官職,為地方廉正孝義賢士),為士林所尊仰。

  先生生而岐嶷,始在髫齡,即善應對。幼承庭訓,至成童,畢讀群經,旁涉子史。十一歲即能文詞。性聰慧,懷大志,對民貴君輕,立己立人諸義,深為服膺。年十四肄業於高州崇實中學,培新知。其時朝政窳敗,民生疾苦,識者漸知清廷之腐敗,社會紛擾,人心不安。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所領導之革命運動,勢成燎原之火,先生與林雲陔,譚惠泉等有志青年論交,得讀《革命軍》、《黃帝魂》、《蘇報》、《民報》等反清革命書刊,悠然嚮往。乃與周偉民、梁澤憲等同學組織雄辯學社,鼓吹民族論並申張民權,極言清代失政,秘密傳播革命思想。1908年先生十八歲,獲林雲陔、林樹巍兩同志之介紹,正式秘密宣誓加入同盟會,私擇信宜鎮隆墟地蓮花庵為聯絡之所。自此由思想之鼓吹革命進而秘密參與實際之行動,為高州革命之源泉,亦不啻反清帝制光復廣東南路之核心焉。

  辛亥三月廿九之役既敗,高雷同志多回鄉活動,革命形勢益張,而匪風亦熾,官紳電省請兵清鄉。粵督張鳴岐力忌新軍,乘機調離省會,派協辦參謀黃士龍率二標軍駐信宜,先生復與林樹巍等領導同志謀新軍同起義未成,乃資遺髪匠刎刺士龍,殊匠臨時震慄,事敗被捕。同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後,廣東亦將發難,南方統籌部催餉急而益急。而高雷道台清州官彭言孝擁防軍數千,戒備極嚴,屠殺黨人,形勢險惡萬分。先生乃多方設法,與新軍標統饒景華隊官羅中流等聯絡,並商派甘熙初帶領信宜團防局之選鋒隊接應。而譚惠泉、陸志雲、梁衛平、陸耀文、謝維屏等同志分赴吳川、梅菉、水東、電白等各地運動防軍團警,先生賃文明門馮屋為總機關,收藏炸彈、槍支並統領聯繫推動之責。十一月,林雲陔、陸幼剛(先生胞弟)、陸嗣曾(先生堂兄)、譚惠泉、熊皭然等由香港攜餉械回高,先生密約集議於鴻漸試館,決調防營隊長張錦芳及各路民軍黃元貞、陳蔡石等迫近高州城。林樹巍率信宜選鋒隊首先發難,向高城推進,一部分新軍繼之,黃士龍畏懼不敢反抗,彭言孝慌恐率隊向廣西逃去。林雲陔與先生率領各同志到總機關分頭領預藏曲尺及盒子炮、手榴彈各槍械,氣吞牛鬥,聲震山嶽,攻入道台衙門,清軍逃竄。1911年辛亥十一月十三日(農曆九月廿三日),廣東粵南高州起義成功宣告光復,乃組革命軍政分府,舉林雲陔為分都督,先生為副分都督掌理財政,典當田產,籌求餉糧,開辦督署,始得濟事,諸領導革命同志與先生之功厥偉焉。

  民國建立,先生奉胡漢民之命,首任中國革命同盟會信宜特派員,旋充分會會長。改組國民黨時,任信宜分部長,以黨員特多,組織嚴密,為民服務,群眾擁護,考績稱最。迨袁世凱謀稱帝之野心益顯,先生聯合各縣黨部及各社團通電聲討之。二次革命失敗,國民黨被袁解散,龍濟光入粵,其爪牙馬存發為高州鎮守使,大興黨獄,密令捕之,幸先生機警,間關亡命香港,尋入北京,窺袁虛實。1913年7月考入北京大學,專攻哲學。時朱執信奉命回港,主持廣東討袁軍事,派薛岳、李海雲、林樹巍等赴高雷謀策應,薛、林等在廣州灣被捕,解安南。翌年,謀再舉,陸任宇奉派任高雷司令,先生南歸協同策動,適胞兄喪,潛回鄉臨弔,殊翌日龍爪牙信宜縣知事江德駿偵知率兵圍捕,藉族紳之幹旋,罰鉅款乃巳。1916年,中山先生海軍護法,國會議員相率來粵,先生負責聯絡接待。1917年6月,先生北大畢業返粵,初任公立法政專科學校講席,旋被舉為粵省首任民選信宜縣長,在任兩年,建樹良多。1922年,陳炯明叛變,中山先生率艦討之,先生奉大本營駐江門辦事處主任古應芬之命,密結高州六縣縣長策劃討逆,逆軍指揮葉舉密電高雷善後處長胡漢卿捕殺之,幸胡有所顧慮延誤,而討賊軍起,胡被驅逐,倖免於難。後鄧本殷蹂躙八屬,先生乃離晉省。

  1923年,中山先生再度回粵,駐蹕廣州,餉糈缺困,先生與乃弟幼剛供職大本營度支處,協力籌款挹注,始度過難關。先生晉謁孫大元帥,追述前勞,深蒙嘉許,即席蒙孫大元帥賜題手書“天下為公”墨寶予贈,以資獎勉。旋奉派任大元帥府法制委員會秘書及經界局秘書並兼任公立警監專門學校總務長並講席。隨後派任廣東治河委員會委員。未久,奉派清遠縣長。時左派煽動工會工人包圍縣署,索取錢財槍械,先生不為所動,捕逮首要,說服群眾,乃得解圍,平息事端。復奉派與林雲陔同志馳赴南路,整飭黨務,卓著功勞。事畢,旋調任財政部南路財政處長兼禁煙處長。改革地方稅制,收歸省府稅收,其堅貞勇敢,不避難危,不畏強暴,守法清廉,誠忠党愛國之鬥士。

  北伐底定,國民政府奠都南京。1929年先生奉國民政府主席派為簡任參事,襄佐文官長古應芬先生,參與機要。1930年秋,回粵任全省捲煙公賣局局長,後任廣州公用事業管理委員會常委(轄自動電話局、電燈公司及自來水公司),並負責黨務。歷充省黨部第四、五、六屆監察委員會常委,第七屆執委,第四、五屆全國代表大會及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於會議中,大聲疾呼“抗日、救國,打倒獨裁”之主張,為投機分子及左派政客所恐忌。先生之遠見與不畏權勢之勇氣,堅持中山先生領導革命之一貫精神,大公無私,深受同志們所佩服。

  自“九一八”事變,東三省淪陷,寇禍益迫,蒿目時艱,先生深信欲挽國家之危難,惟百年樹人教育國民為首要濟世治國之本,遂於1933年倡議並奉粵省主席林雲陔之命,籌辦廣東省立勷勤大學於廣州市河南石榴崗。林主席兼任校長,派先生為秘書長兼教授,襄理校務,對於院系之增設、師資之敦聘、設備之添置,以及學生之管教多所擘劃,大學於短期間已初具規模。至1938年,抗戰軍興,廣州陷敵,學校南遷,先生辭職。過香港轉粵北,從事地方基層工作。先後任廣東省第一屆臨時參議會參議員,遂溪縣長,信宜縣臨時參議會議長等職,協助政府,策動民眾,奮起抗日,保衛家鄉,完成抗戰之神聖任務。

  抗戰勝利,先生奉命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廣州行營政務處長兼敵偽產管理委員會秘書長,秉公執法,無枉無縱,廉潔自守,深獲張上將發奎主任所信賴,報准中央頒授國府最高勳章以酬其功。旋任國民政府主席廣州行轅民事處長,廣州綏靖公署中將秘書長兼廣東省政府委員、廣東省黨部執行委員,選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簽署憲法生效。協調余(漢謀)、薛(岳)、張(發奎)、陳(濟棠)四位上將間團結一體,消彌成見之整合能力功不可没。及後當選第一屆行憲國大代表,推進民主憲政。

  1949年,先生隨政府遷台,出席國民大會,維護憲法,定居北投,仍參與基層黨務工作,未嘗稍懈。

  先生一生奔走國民革命,獻身民國,垂五十八年之久。力黨從政,理財興學,申張民意,服務桑梓,莫不聲施藉甚,勳績燦然。終生為孫中山之貞忠信徒,為民國革命建國之大業犧牲奉獻,無怨無求,盡粹國事,死而後已。先生為中國國民黨之先賢,民主革命之先進也。1964年9月5日不幸病逝台北,享年七十有三,先生飾終黨葬禮隆。

  馬超俊,中國國民黨革命元老 臺北市廣東同鄉會理事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