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唐紅霞
【版本信息】
采用版本爲普通高中數學人教A版。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確立思路(思維工具:AGO、APC、FIP):
1.感受平均變化率廣泛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經歷運用數學描述和刻畫世界的過程
2.理解平均變化率的意義,爲後續建立瞬時變化率和導數的數學模型提供豐富的背景
3.體會平均變化率的思想及内涵,使學生逐漸掌握數學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風格以及勇於探究、積極思考的學習精神
二、備用思維工具:AGO、APC、OPV、PMI、CAF、FIP。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 創設情景、激發熱情\[情境1\]:(思維工具:APC)
法國《隊報》網站的文章稱劉翔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統治了賽場。這名21歲的中國人跑的幾乎比砲彈還快,賽道上顯示的1294秒的成績已經打破了1295奥運會記録,但經過驗证他是以1291秒平了世界紀録,他的平均速度達到852m/s。
平均速度的數學意義是什麽?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是主體性學習的内在動力,也是學好數學的基本保证。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會拓寬學生思路,尊重學生的生命活動,激發興趣,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二) 感知過程,建構概念(思維工具:CAF、聚焦、FIP)
\[情境2\]:廣州市2009年1月18日到2月18日的日最高氣温變化曲綫:
(1)温度曲綫上A、B、C三點的坐標的涵義是什麽?
(2)曲綫AB、BC哪段更陡峭?
(3)陡峭的現實意義是什麽,如何量化陡峭程度?
設計意圖:用温度變化曲綫圖引導學生從圖形直觀感知哪一段陡峭,而後要求學生用數量刻畫陡峭程度,體現數學是經驗性與演繹性的辨证統一。將 “陡峭程度”以及“變化速度”結合起來,並把“數學”與“生活”和“圖形”融爲一體,爲平均變化率的概念及幾何意義的學習作好鋪墊。
\[情境3\]在高臺跳水運動中,運動員相對於水面的高度h(單位:米)與起跳後的時間t(單位:秒)存在函數關係 h(t)=-49t2+65t+10.
(1) 計算t∈\[0,05\]和t∈\[1,2\]的平均速度。
(2)一般地,t∈\[t1,t2\]的平均速度如何計算?
設計意圖:過層層深入的問題設置,意圖讓學生再一次在問題解决過程中學習新概念,加深對概念的瞭解,並教會學生從局部到整體的辨证思維。
(三)歸納概括,恰當表述(思維工具:CAF)
1.平均變化率的概念 :
一般的,函數f(x)在區間上\[x1,x2\]的平均變化率爲f(x1)-f(x2)x1-x2
2.平均變化率的幾何意義:曲綫上經過A、B兩點的斜率。
(四)應用知識,形成知識(思維工具:APC、OPV)
例1多人都吹過氣球,回憶一下吹氣球的過程,隨着氣球内空氣容量的增加,氣球的半徑增加的越來越慢,從數學角度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引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思考:(1)問題中的變量是哪兩個,並指出哪個是自變量?請寫出它們的函數關係。
(2)計算V∈\[0,1\]和V∈\[1,2\]時氣球的平均膨脹率。
(3)“隨着氣球内空氣容量的增加,氣球的半徑增加得越來越慢”,從數學角度怎樣描述?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解决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另外,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設置突破難點。
(五) 變式練習,鞏固題型
1.已知函數f(x)=2x-1,試求函數在區間\[-1,1\]和\[0,5\]上的平均變化率。
2.試求函數f(x)=x2在下列各區間上的平均變化率。
(1)\[-1,1\] (2)\[1,2\]
設計意圖:選擇一次函數模型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平均變化率幾何意義的理解,選擇二次函數爲材料探討在區間\[-1,1\] 上的平均變化率,目的是讓學生瞭解平均變化率只能粗略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爲瞬時變化率及導數的學習作好鋪墊。另外通過變式練習固化學生新知與舊知的聯繫,有效將新知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
(六)歸納小結,深化目標(思維工具:CAF、OPV、比較)
問題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麽?
問題2:本節課體現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問題3:用平均速度描述劉翔的跨欄運動有什麽問題?
設計意圖:問題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讓學生總結,加深對本節課内容的認識。通過問題三給學生留有繼續思考的空間,爲瞬時變化率及導數的學習作好鋪墊。
(七)布置作業,提高昇華
設計意圖:將作業分爲必做題和選作題兩個部分,必做題面向全體,注重知識反饋,選作題更注重知識的延伸性和連貫性,讓有能力的同學去探求。
【教學後記】(思維工具:PMI)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