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運用思維工具,培養學生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以2011年福建省一道高考題爲例

  撰文:程志强

  原題再現(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福建卷)文科綜合歷史部分試題第38題):

  38. 必做題(37分)斯塔夫裏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曾有過三次……大革命。第一次發生於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領主封建制,創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帝國;第二次發生於1911年,它結束了帝國,建立了民國;第三次則發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産黨領導的政權。”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滅都六國耳,非盡滅三代之所封也。則分之爲郡,分之爲縣,俾纔可長民者皆居民上……爲天下計,則(郡縣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讀通鑒論·秦史》

  材料二  郡縣之失,其專在上……今之出君人者,盡四海之内爲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顧炎武《郡縣論》

  材料三  圖15、圖16、圖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載於英國著名漫畫雜誌Punch。

  圖15 “没有開化得中國佬”圖16 “我們應該在中國做什麽”圖17 “中國就要崩潰了”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清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爲有效,至於條約期滿而至……

  革命以前,滿清政府所借之外債及所承認之賠款,民國亦承認賠還之責,不變更其條件……

  凡革命以前滿清政府所讓與各國國家或各國個人種種權利,民國政府亦照舊尊重之……

  ——孫中山《對外宣言書》

  材料五1949年上半年,毛澤東先後提出“另起爐竈”、“打掃乾净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條方針。這是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以及當時的國家環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産黨歷史》

  (1)根據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顧炎武對郡縣制的看法。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郡縣制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積極作用。(8分)

  (2)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時期英國媒體對中國的看法及其成因,並指出爆發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3)有評論認爲辛亥革命在聳立起彪炳千秋的豐碑的同時,也留下了啓迪後人的明鑒。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

  (4)指出材料五“一邊倒”方針的具體體現和中國共産黨作出這一决策的國内外環境。結合所學知識,論述毛澤東提出三條外交方針的重大意義。(12分)

  一、運用思維工具,結合問題,解析材料信息

  第一問:(1)根據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顧炎武對郡縣制的看法。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郡縣制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積極作用。(8分)

  解析:根據創造性思維工具——“聚焦”,確定本小題第一個問題的“目標聚焦”是“看法”,“範圍聚焦”是“王夫之、顧炎武對郡縣制”;圍遶材料一、材料二提供的關鍵句,即材料一提供的關鍵句“爲天下計,則(郡縣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以看出王夫之的觀點是:從國家考慮,郡縣制不如封建制害處多;材料二提供的關鍵句“郡縣之失,其專在上”“ 事事而制之。”可以看出顧炎武的觀點是:郡縣制缺陷在於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思維導圖展示】 

  圖1

  本題第二個問題“簡述郡縣制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根據“在中國歷史發展中”字眼,使用“PMI(優點、缺點、興趣點)”工具,根據所學知識不難知道:郡縣制有利於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於國家統一及穩定,其制爲歷朝所沿用。

  【思維導圖展示】 

  圖2

  第一問參考答案:(1)王夫之:從國家考慮,郡縣制不如封建制害處多。顧炎武:郡縣制缺陷在於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作用:郡縣制有利於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於國家統一及穩定,其制爲歷朝所沿用。

  第二問:(2)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時期英國媒體對中國的看法及其成因,並指出爆發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解析:材料三提供的信息源是三張圖片及圖片的文字説明。本小題第一問題的“目標聚焦”是“看法”,“範圍聚焦”是“英國媒體對中國”,從圖片顯示的信息不難看出英國對中國的醜化,認爲中國愚昧無知,任人欺負。

  【思維導圖展示】 

  圖3

  本小題第二個問題是探討英國對中國看法的成因,利用CAF(考慮所有因素),其成因和雙方經濟軍事實力的變化有直接關係。英國工業革命後,加劇對外侵略擴張;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思維導圖展示】 

  圖4

  本小題第三個問題是要學生指出辛亥革命爆發的外部原因。圍遶辛亥革命的歷史任務——“反帝反封建”,利用CAF工具全面考慮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然後把不符合“範圍聚焦”條件的答案祛除,自然就能得出應答的答案,即其外部原因必然和外國對中國的侵略,造成中華民族嚴重危機有關。

  【思維導圖展示】 

  圖5

  附第二問參考答案:(2)看法:醜化中國,認爲中國愚昧落後,可任其宰割。成因:英國工業革命後,加劇對外侵略擴張;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擴張導致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第三問:(3)有評論認爲辛亥革命在聳立起彪炳千秋的豐碑的同時,也留下了啓迪後人的明鑒。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

  解析:本小題第一問題是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辛亥革命的不足。根據材料中的“…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爲有效”、“…賠款,民國亦承認賠還之責,不變更其條件……”、“…種種權利,民國政府亦照舊尊重之……”,表明中國資産階級對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開反帝,表現出妥協性。從而確定辛亥革命的不足之處。

  【思維導圖展示】

  圖6

  本小題第二問題是探究辛亥革命不足的原因。根據CAF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方面進行考慮,最後根據感性思維工具中的FIP(優先考慮的因素),保留其經濟和政治原因,即從經濟上講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造成政治上中國民族資産階級力量比較弱小,缺乏政治鬥争的經驗造成的。

  【思維導圖展示】

  圖7

  附第三問參考答案:(3)不足:對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開反帝,表現出妥協性。原因:中國民族資産階級力量軟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第四問:(4)指出材料五“一邊倒”方針的具體體現和中國共産黨作出這一决策的國内外環境。結合所學知識,論述毛澤東提出三條外交方針的重大意義。(12分)

  解析:本小題第一問題是考查“一邊倒”這一歷史概念。結合所學知識,甄别是“倒向蘇聯”還是“倒向社會主義國家”,根據我國一貫的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比較容易得出正確及問答,即表現爲“同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建交;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思維導圖展示】

  圖8

  本小題第二問是探究“一邊倒”外交方針的歷史背景。CAF工具考慮所有因素,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或意識形態等方面進行全面思考,然後FIP工具確定爲國内外的環境注意分國外和國内環境作答。國内從經濟政治方面作答,國際從冷戰局面和美蘇對中國的態度政策作答,中國采用一邊倒的政策是明智的。

  【思維導圖展示】

  圖9

  本小題第三問是探究三條外交方針的重大意義。先依據CAF分析三條外交方針提出的内外部因素,再運用PMI分析“一邊倒”的優缺點,從而做出正確判斷:“另起爐竈”、“打掃乾净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使新中國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决裂,捍衛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獨立自主地位。三條原則形成了新中國對外關係的基本格局。

  【思維導圖展示】

  圖10

  附第四問參考答案:(4)表現:同蘇聯、東歐等國家建交;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國内外環境:新中國百廢待興,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蘇聯支持新中國,美國敵視新中國。意義: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决裂,捍衛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獨立自主地位,確定了新中國對外關係的基本格局。

  二、利用思維工具培養學生處理歷史信息能力的一般程序

  運用思維工具的目的是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習慣,完善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它先確定一個目標,再圍遶目標進行發散思維,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最後祛除不合要求的信息内容,組織最佳信息答案。與一般解題技巧不同的是,一般解題技巧重在解决某一類型題目的技巧和方法,具有單一性和有限性;而思維工具重在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和完善,具有多樣性和普遍性。利用思維工具,培養學生處理歷史信息能力的一般程序是:

  1.首先宏觀上把握考點AGO。如上題中的主要意圖是考察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把握這一考察目標(AGO),並以此爲基點展開發散思維來思考。在教材的處理方面也可以使用。一般教材内容的題目就是考察目標(AGO),如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6課,課題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考察的目標也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2.依據考察目標(AGO)進行聚焦,確定範圍聚焦和目標聚焦。一般來講,聚焦考察目標(AGO),其表述的語句中,定語、狀語就是範圍聚焦;賓語就是目標聚焦。如上述的“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其聚焦範圍是“雅典城邦”,聚焦目標是“民主政治”。

  3.利用CAF工具對相關内容進行思考。如上題第三問的第二個問題是探究辛亥革命不足的原因。先利用概念扇確定解决辦法的關鍵詞(比如政治、經濟、思想方面),再根據感知思維工具中的CAF把每一類的找全。

  4.用PMI工具評價或分析意義。如上題第四問的第三問題探究三條外交方針的重大意義。先運用PMI工具進行分析判斷,確定其優點、缺點和興趣點,再根據判斷進行篩選,組織符合要求的有用信息。

  5.運用FIP工具,在考慮的所有因素中,進一步分析最重要或根本原因。如上述的探究辛亥革命不足的原因,運用FIP工具,從其政治、經濟、思想等原因中找出最重要的原因。

  總之,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信息處理能力,不僅僅是提高考試成績的問題,更是一個良好思維習慣的鍛煉過程。隨着高考能力立意的加强,指導學生學會和提高正確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必然成爲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運用思維工具可以優化學生的思維習慣,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不僅有助於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而且對學生人格、個性的健康發展、學習潜力的發掘和終身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因爲歷史教育的關鍵並不僅僅在於讓學生記住多少歷史知識,重要的是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學會認識歷史的方法,養成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並運用歷史思維去分析、闡釋、評價、解决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