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貴州旅遊開發對民族歷史文化的影響及其保護

  【中文摘要】 在闡述貴州民族旅遊開發對貴州民族歷史文化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基礎上,指出了保護貴州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作用,並提出了在貴州民族旅遊開發中保護貴州民族歷史文化的一些具體對策。
  
  【關鍵詞】民族旅遊開發 民族歷史文化 保護 貴州
  
  Abstract:Ba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bring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tourism to the historical culture of Guizhou,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and puts forwards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protecting ethnic historical culture while developing the ethnic tourism of Guizhou. 
  
  Key words:ethnic tourism development ethnic historical culture protection Guizhou
  
   貴州民族地區不僅有秀麗的自然風光,而且還有悠久的歷史民族文化。貴州民族旅遊是“以民族文化爲主體資源的旅遊,通過民族文化類産品將旅遊消費者與旅遊供給者聯結起來,形成旅遊活動,並由此搆成民族地區的旅遊産業”〔1〕。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和回族等四十八個少數民族,爲民族地區的旅遊開發提供了絶佳的資源優勢。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貴州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歷史文化,如五彩繽紛的民族風情、風格獨具的民族建築、色彩斑斕的民族傳統工藝,以及豐富的民族歷史古迹,使貴州成爲一個天然的“民族文化博物館”。由於歷史原因和西部特有的地理環境,貴州民族文化具有獨特的多樣性和完整性。貴州的民族旅遊業起步較晚,以前人們對貴州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瞭解甚少。20世紀80年代開始,貴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被越來越多國家的人們所認識。貴州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後,貴州民族地區的旅遊開發可以促進了民族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民族旅遊也對民族歷史文化的發展形成了新的挑戰。因此,在進行貴州民族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加强民族歷史文化的保護已成爲一個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問題。
  
  一、貴州民族旅遊開發對民族歷史文化的影響
  
  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特别是西部旅遊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以貴州民族歷史文化爲主要吸引物的貴州民族旅遊開發也將進入一個新階段。但是貴州民族旅遊開發在給民族地區帶來積極的影響的同時,也會給民族歷史文化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1.積極影響
  
  (1)促進民族地區對外文化的交流
  
  王陽明《重修月潭寺公館記》載,“天下之山,萃於雲貴;連亘萬裏,際天無極”。貴州地處雲貴高原東部,地形以山地爲主,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説法,貴州山地和丘陵佔據了全省總面積的97%,平地只占3%,且出露的石灰岩面積占74%。山,阻礙了人們的交通。在這種自然地理環境下,對外文化交流甚少,文化交流是文化得以發展的前提。貴州民族旅遊爲增進民族接待地與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創造了機會。隨着貴州民族地區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大批不同種族文化背景的旅遊者來到貴州民族地區的旅遊目的地遊覽、觀光,由於旅遊者携帶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信息,當他們當地居民交際溝通時,旅遊者承載着所在國家和地區的語言、服飾、行爲、思想觀念等一系列的顯性和隱性文化在不經意間帶到了旅遊地,影響了當地居民,擴大了當地居民的文化視野。
  
  (2)拯救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
  
  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和接待外來旅遊者的需要,貴州民族地區原先幾乎被人們遺忘了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活動又得到開發和恢復,傳統的手工藝品因市場需求的擴大而得到了發展。安順地戲面具的製作以前都是以個人或家庭爲單位,那時地戲面具的需求也十分有限,爲争奪飯碗,面具藝人之間的競争非常激烈,誰製作的面具工藝精湛,他就能得到較多的訂貨,一家人的生活也就有了保证。因此,面具藝人的手藝只在家庭内世代傳承,且傳男不傳女;若面具藝人没有後代,則只傳給家族中的成員,而不傳給外姓。爲防止外人偷師學藝,許多面具藝人都獨自一人閉門干活,如有客人來訪,即放下手中的工具與之閒聊,寧可躭誤時間,也不邊説邊干。這種封閉的傳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藝術上的發展創新。但地戲面具成爲旅遊商品以後,需求量成百上千倍地增長,爲滿足市場的需要,爲了獲得可觀的利潤,祖宗立下的各種規矩統統被打破了。面具藝人們在金錢的驅動下,不分兒子女兒,不分本族外姓,大量招徒傳藝,有的還辦起了面具作坊、面具公司,對青年人集中培訓。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全村人争相學刻面具的盛况,如劉官鄉周官屯,全村416户中竟有220户256人製作面具。可見,地戲面具成爲旅遊商品開發後,完全改變了地戲面具世代沿襲的傳承方式,對地戲面具藝術的發展産生了重大的影響〔2〕。
  
  (3)加速貴州民族地區文化的現代化進程
  
  貴州少數民族多居住在山區,山區交通閉塞,人們靠山地農業和狩獵采集長期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商品生産和商品交换長久的嚴重滯後,造就了人們以有酒肉共享爲榮,以經商賺錢爲耻的思想觀念。很多民族村寨群衆依然寧可窮困也不經商,商品經濟舉步維艱,經濟收入十分有限,村民生活十分清苦。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非商品性和非經濟性價值觀念嚴重束縛了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貴州民族地區發展旅遊業能够明顯增加少數民族的商品意識和市場意識,引發其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演變,從而起到移風易俗,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作用。
  
  2.消極影響
  
  貴州民族地區的旅遊開發對於民族的傳統文化來説是一柄“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但也會對貴州民族文化産生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因此,要處理好貴州民族旅遊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的關係,將有可能産生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内。這種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使貴州傳統的民族文化被同化
  
  貴州全省山川相互交錯,山高坡陡, 河谷深邃,保留了較多的民族傳統文化。這種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對旅遊者來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大量旅遊者不斷涌人民族地區,與少數民族直接或間接交往。旅遊地民族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而趨於同化。如今,民族地區的年輕人基本上不説民族語言而説漢語,甚至多數本民族語言年輕人也都聽不懂了;年輕人多是唱流行歌曲,穿漢裝和西服。他們過漢族的春節、端午節等。甚至一些民族村寨也喪失了民族特色。不少民族村寨的建築早已新舊雜陳,民族建築的韵致雖然依稀可見,但滲透了現代的文明——磚墻、水泥柱和瓷磚〔3〕。雷山縣朗德苗寨的清代民居古建築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二十年來,磚木結構、鋼筋水泥的建築補綴在苗家吊脚樓的村寨上。爲追求經濟效益,擴大接待量,給遊客提供住房和娱樂場所,花溪鎮山村的居民不僅亂挖、亂建,而且由於崇尚時髦,新建的房屋多爲現代格調的建築,破壞了村裏的石文化民族建築風格〔4〕。旅遊地吸引力也日益减弱。
  
  (2)使民族傳統文化商品化
  
  近年來,在旅遊商業運作中, 爲了增加旅遊的吸引力,滿足旅遊者求新求奇的心理,民族文化日益商品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從江縣岜沙苗寨祭樹神的神秘禁地被變成了喧鬧的歌舞表演場。鼓藏節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節日,“有些鼓藏儀式和程序僅限於本家族内部,外人不能參與觀看,然而,如今遊客不僅可以參加鼓藏節全過程,且可以隨意拍攝”〔5〕,這固然吸引了不少遊客,但却使鼓藏節失去原來莊重嚴肅的含義。將苗族婚俗開發成旅遊産品時,一般的作法是爲男性旅遊者提供一些漂亮的苗族姑娘,讓遊客扮作新郎, 苗族姑娘扮演新娘,然後按照苗族的習俗,舉行一次假婚禮,以此令遊客體驗獨具特色的苗族婚俗。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在實際的旅遊經營中,由於其商業化使該民族婚俗中本該體現的一些美好内容盪然無存,民族婚俗表演似乎變爲賺錢的手段。尤爲嚴重的是,有些所謂的民俗表演,不能正確地反映民族文化,造成很壞的影響。2004年7月,一些來自挪威、瑞士、德國的旅遊者慕名來到威寧縣雪山鎮栽樹村的切冲,觀看當地大花苗的歌舞表演,去體會當地苗族的傳統文化,然而節目“蘆笙舞”伴奏的蘆笙聲音不是由表演者吹奏出來的,而是由一臺録音機播放出來的,由於擴音器的質量問題,聲音還時斷時續,節目的最後,一位苗族少女在盡情地演唱《愛的奉獻》,盡管演唱者唱的很投入,但多數遊客不等演唱結束就已經離席了 〔6〕。
  
  (3)使貴州民族地區的民族價值觀退化
  
  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雖然各少數民族文化價值觀的差异很大,但各民族仍有共同的價值觀,如熱情好客、忠誠檏實、喫苦耐勞、重義輕利等,民風十分淳檏。然而隨着貴州民族旅遊的發展,一些地區的民族文化價值觀出現了明顯退化,甚至遺失,給人一種民風日下的惡劣現象〔7〕。在未發展旅遊業之前,如果你到民族地區,民族地區的人們會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你,再爲你倒上自釀的美酒,唱上勸酒歌。而如今,一把花生一杯茶,都成爲有價商品,遊客在老鄉家門口的水井裏舀一瓢水喝,也要付錢,進入民族村寨可能會有人向你要過路費,問路時可能向你要問路費,拍照時可能也會要你付錢再拍等,似乎“熱情”只能與金錢掛鈎。又如,在朗德苗寨,隨着旅遊業的發展,有的賣主爲多賣些紀念品,强買强賣想象也時有發生。
  
  二、貴州民族旅遊開發中保護貴州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貴州民族旅遊開發,不可避免地會對貴州民族文化産生一些消極影響,引起民族文化的變遷。但是,民族文化變遷的方向却是可以引導的。如果民族旅遊一旦開發到哪裏,哪裏的傳統面貌就會急劇改變,從衣着、建築到生活方式都迅速地與外來者趨同,那麽,該地對旅遊者就不再有吸引力,等意識到變遷的文化對旅遊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再采取任何措施恐怕都已爲時太晚。貴州民族地區要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一定要對旅遊對民族文化的消極影響給以足够的重視,加强對民族文化優良傳統保護。在開發貴州民族旅遊的過程中,一定要吸取其他地區的經驗教訓,正確處理民族旅遊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將旅遊開發對當地民族文化的消極影響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内,使旅遊與文化協調,可持續發展西部地區民族旅遊業。貴州民族文化是貴州民族地區旅遊開發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資源,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它加以保護,對貴州民族地區旅遊的進一步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於保持貴州民族地區旅遊的特殊魅力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趨同的文化對人缺乏魅力,而文化差异是可以滿足遊客好奇心的一種推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個民族的所長、特色,正是其他民族的所短和所缺的,這種稀缺性使民族文化在旅遊開發中,能够作爲一種可供利用的市場資源。貴州民族文化滿足了當代人旅遊追求新、奇、特感受的需要,給民族地區的旅遊增添了特殊的魅力,從而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搶得了一席之地。如貴州省東南部雷山縣境内的雷公山,不僅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而且在雷公山崇山峻嶺的山區中有星羅棋佈的苗族村寨分佈,當地苗族以其民族服飾、民族歌舞、民族婚俗、民族建築、民族節日、民族飲食等,形成了雷公山旅遊的一大亮點。貴州民族文化爲民族地區的旅遊業增添了特殊的魅力,並得以迅速發展。那麽,要繼續保持這一特殊的魅力,就必須搞好貴州民族文化的保護,使之免遭破壞。
  
  2.有利於增加貴州民族地區旅遊的經濟收入
  
  一般而言,少數民族多聚居在偏遠山區,經濟相對落後,却有着豐富的民族旅遊資源。一旦旅遊業有了發展,相關産業跟着發展起來,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旅遊業是第三産業的龍頭産業,其關聯産業很多,它們會隨着旅遊業的發展而得到發展。當地居民會隨着旅遊開發而改變思想觀念,加入到旅遊服務行業中來,學會做生意、開商店、開旅館、當導遊等。這樣農民的經濟收入會大大提高,漸漸走出貧窮的困境。這是許多民族地區奔小康的有效途徑。花溪鎮山布依族村寨“自1993年被批準爲民族文化保護村以來,遊客逐年增多,1999年遊客達 10萬人次” 〔8〕,部分村民從事以家庭形式的旅遊接待工作,主要是餐飲服務,旅遊給村民帶來了經濟效益。目前西江苗寨118户開辦農家樂,户均年收入6萬元以上,帶動相鄰民間藝人從事民族工藝品加工、照相、打糍粑等3000多人,年創産值達5000多萬元。2009年1至10月,西江苗寨接待中外遊客達110.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3億元〔9〕。以上經濟效益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民族文化的引入。
  
  3.有利於實現貴州民族地區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國際社會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新的發展思路,是人類觀念的重大變革,指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搆成危害的發展。民族地區由於自然、經濟、社會等原因,歷史上開發較晚,與外界的交往接觸較少。相對的封閉性,使得這些地方的民族文化的原始性、獨特性得以較好地保留下來。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區發展旅遊的重要資源,隨着社會的發展,不同民族交往日益增多,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趨同。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如果一味地爲了眼前的經濟利益,對民族文化只顧開發利用,不注意加以保護,就會使它遭到破壞,造成可利用於旅遊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的枯竭,最後導致旅遊的衰退。因此,對民族文化的開發利用,需借鑒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即以發展爲核心,綜合考慮影響發展的各種限制性因素,特别是文化變遷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使之能够形成良性循環的發展路徑。必須克服重利用輕保護的傾向,既堅持合理有序地開發利用,又注意很好地加以保護,這樣才能實現民族地區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4.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貴州民族地區旅遊環境
  
  隨着貴州民族地區旅遊的發展,外來文化對貴州民族文化的衝擊越來越大。如果對受到衝擊的貴州民族文化不加以保護,便可能引發矛盾乃至衝突,影響貴州民族地區的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不利於貴州民族地區旅遊環境的改善。特别是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貴州民族地區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出現金錢化、庸俗化的趨勢,以往那種純樸的民風正在悄然變化。見利忘義、坑蒙拐騙、敲詐勒索遊客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旅遊的環境。但另一方面,貴州民族文化中有些成分對營造一個良好的旅遊環境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重義輕利可以抑制見利忘義,誠實守信可以防止坑蒙拐騙等。還有諸如侗族的“侗款”之類的村規民約,能有效地化解各種糾紛,維護安定、團結、和諧的局面〔10〕。
  
  三、貴州民族旅遊開發中保護貴州民族文化的對策
  
   貴州民族文化在貴州民族地區的旅遊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發揮着重要作用,必須注意加以保護。對貴州民族文化的旅遊開發利用切忌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甚至是竭澤而漁,否則就會使貴州民族文化遭到破壞,從而失去這一重要的旅遊資源。要實現對貴州民族文化的有效保護,應采取相應的對策。
  
  1.根據貴州實際情况,制定相關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性政策、法規體系
  
  著名民俗專家烏丙安先生説:“每一天都有大批民俗實物和技藝外流”。美國研究中國苗族的專家羅西夫人,走訪各處苗寨,收集帶走大量有價值的實物。在法國,一家私人博物館裏面收藏了4000件左右苗族服飾,這位收藏家曾以地道的苗族方言自豪地説,中國人去他的博物館參觀可以免票。必須根據貴州民族地區的實際情况,制定相關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性政策、法規體系。有了法律保障,懾於法規的威力,相關人員在旅遊開發中就必須采取科學的、合理的保護措施,减少盲目的、粗暴的開發方式,從而减少民族文化在旅遊開發中所受到的損害。通過立法,禁止某些珍貴的民族文物外流,防止旅遊者肆意采購、收集民族文物,尤其是防止外國遊客把文物帶出國,造成貴州文物的流失〔11〕。要全面貫徹執行2002年7月30日貴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通過,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並落實到旅遊開發的每一項具體環節,實行及時地加以保護、合理開發的原則。
  
  2.强化政府在保護貴州民族歷史文化中的主導作用
  
  切實推進貴州民族歷史文化保護,必須强化政府的引導及宏觀調控。貴州各級人民政府對於保護貴州民族歷史文化應當發揮主導作用,采取一切積極措施。首先,政府部門應當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文化政策,使之落到實處,這是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護的重要保证。其次,正確處理好民族歷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對於民族文化,政府應該始終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保護是爲了更好地開發利用,而開發利用反過來應更有利於保護,對民族歷史文化的開發利用要做到合理有度,以實現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的可持續的利用。另外,民族歷史文化的保護需要大量的資金,各級政府要加大經費投入,以確保民族歷史文化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12〕。
  
  3.提高人們對保護貴州民族歷史文化的認識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徵,也是民族發展進步的重要條件。對貴州民族歷史文化的保護不是原封不動地完全保留,而是有所選擇。因爲貴州民族歷史文化的内容較爲復雜,既有積極的成分也有消極的因素,應保護那些積極向上有利於貴州民族發展進步的内容。貴州民族歷史文化是千百年來人民群衆創造的寶貴財富,盡管有些内容與當代社會的要求已不相適應,但有相當多的成分在當今和今後都會發揮積極作用。當前貴州民族文化之所以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與人們對保護貴州民族文化的認識不够有關。
  
  貴州民族歷史文化的所有者是貴州民族地區的人民群衆,如果當地百姓不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要保護民族文化則是一句空話。比如在蠟染之鄉的黄果樹旅遊風景區,如果蠟染製品不是活在當地布依族群衆身上,而僅在個體攤點或商店的橱窗裏才能看到,遊客就會認爲這種布料在當地群衆心目中的地位並不高,也就不會有購買蠟染製品的熱情,相關的布依族蠟染服飾文化也就没有多大旅遊價值〔13〕。因此,貴州民族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决不僅僅是政府、旅遊部門的事,而應該成爲全社會都關心的工作,必須培養當地人民群衆保護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同時還要使當地老百姓從民族旅遊開發中得到切實的經濟利益,成爲民族旅遊開發的主人而非旁觀者或受害者。只有這樣,才能使當地人民的保護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變成具體行動,可持續發展民族旅遊業〔14〕。
  
  4.正確引導遊客的行爲, 增强遊客對貴州民族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
  
  要正確引導遊客的行爲,增强遊客對貴州民族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遊客在欣賞美麗而神秘的貴州民族文化的時候,應當尊重當地的文化、風俗習慣。蜂擁而至的遊客和遊客的不文明行爲,會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對當地生態造成傷害。生態環境是文化賴以生存的載體,對環境的破壞必將造成對文化的破壞。,一旦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居住在這裏的人們也不得不另遷他處,原有的文化將消失殆盡〔15〕。原有的民族文化消失了,貴州民族文化旅遊也就失去其獨特的魅力,貴州民族文化旅遊也就不復存在了。
  
  5.努力尋求貴州民族地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整合
  
  民族歷史文化傳統是貴州民族旅遊接待地的寶貴財富,而旅遊者大都以現代社會爲其現有文化背景,他們在旅遊求异過程中會顯示出他們的現代化的某種需求,因此,旅遊開發中存在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調和問題。文化是不斷發展的, 一個民族能否有自己獨特的自立不衰的文化傳統,關鍵在於它有没有在吸收現代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獨具特色的新的自有文化。從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今天各民族的文化都是吸收了别的民族的文化重新整合而成的複合文化〔16〕。貴州民族地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整合,不僅是民族旅遊開發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民族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結 語
  
  由上述可知,旅遊業對貴州民族地區傳統歷史文化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在開發貴州民族旅遊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貴州民族旅遊開發與民族歷史文化保護的關係,將旅遊開發對貴州民族文化的消極影響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内。由於貴州民族歷史文化是貴州民族地區旅遊開發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資源,因此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它加以保護,使優秀的貴州民族傳統文化能够傳承並動態向前發展,這對貴州民族地區旅遊的進一步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保護好并合理加以利用,原有的古老民族文化定能放出异彩,實現其經濟效益和其他社會效益的雙豐收。這樣的發展道路,才是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
  
  注釋:
  〔1〕 楊建新、崔明德主編:《中國民族關係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頁443。
  〔2〕 顧樸光:《旅遊開發與民族文化變遷——以安順地戲面具爲例》,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編《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5年,頁18-28。
  〔3〕何瓊:《貴州民族旅遊開發與文化保護略論》,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編《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5年,頁74-80。
  〔4〕 樑玉華:《少數民族村寨生態旅遊開發與旅遊可持續發展探討——以貴陽花溪鎮山村旅遊開發爲例》,《生態經濟》2007年第5期。
  〔5〕 李錦平:《論旅遊開發對民族原生態文化的負面影響》,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編《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5年,頁56-62。
  〔6〕 韓榮培:《系統與整體——旅遊開發中民族文化保護的生態理念》,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編《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5年,頁91-98。
  〔7〕劉暉:《旅遊民族學》,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頁153-155。
  〔8〕 蔣盈盈、王紅:《淺談貴州民族村落文化景觀保護與利用——以花溪鎮山布依族村寨爲案例》,《貴州工業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8年第5期。
  〔9〕 秦宇雯:《中外遊客“搶灘”西江苗族前十月旅遊收入2.53億》,《中國經濟網》(2009-12-02)\[2009-12-09\]. http://cache.baidu.com.
  〔10〕 楊成勝:《湖南民族地區的旅遊開發與民族文化的保護》,丁來文主編《守望民間》,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頁108-110。
  〔11〕 牛迪:《淺論少數民族地區旅遊開發中民族文化的保護》,《内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年19期。
  〔12〕 丁來文主編:《守望民間》,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頁110-111。
  〔13〕 潘盛之:《旅遊民族學》,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7年,頁362。
  〔14〕 馬曉京:《西部地區民族旅遊開發與民族文化保護》,《社會科學家》2000年5期。
  〔15〕 李春萌:《民族地區旅遊開發與民族文化的保護》,《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3期。
  〔16〕 劉暉:《旅遊民族學》,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頁219。

  (許桂香,貴州民族大學,副研究員;司徒尚紀,中山大學,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