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府文庫》總序

  廣東的“四地説”——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嶺南文化中心地,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開放先行地,與廣府人是最密切的。

  廣府得風氣之先,自古皆然。如果説,“四地説”側重彰現“地利”優勢的話,,那麽早早滋育的商品經濟的市場觀念,市民社會的啓蒙意識,帆濟五洋的世界視野,當可稱之爲“天時”之優了,但這與“人和”又是分不開的。“天人合一”似乎可以在這裏得到新解,成爲後人所稱的“精神氣候”。廣東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奇迹,正仰仗這種精神氣候。而一直被邊緣化的廣府文化,則异軍突起,成爲改造、更新中國幾千年的主流文化的一支生力軍。

  因此,編纂《廣府文庫》的呼聲日益高漲。

  文化多元化、社會民主化,是歷史進步的表現。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文化自覺、文化身份的認同,似乎是一種族群身份失落危機帶來的反撥,却帶來了新時代的生機。

  西漢時以漢武帝聖旨“初開粤地,廣布恩信”而設廣信縣,作爲管轄嶺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治,三國時期又以廣信界分交州、廣州(這是州府,涵蓋兩廣大部分地區),宋代又易名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始有廣東、廣西之分。作爲廣府族群的主體珠璣巷移民,正是這時候大規模地進入了珠江三角洲一帶。及至明代,終於有了廣信府之稱。不過,在這之前,據國外文獻資料記載,唐代大批來華經商、傳教者,則已有“廣府”(Kanfu)的叫法,倒是到了明清西方來的傳教士,夷商多叫“廣東”(Canton),從而淡化了“廣府”之詞。其實,考證“廣府”一詞的出現,甚至考證“廣府人”稱謂的發生,不必太過於拘泥,我們更應該着眼於今天,着眼於未來。在多元文化勃興的今天,社會民主進程之中,廣府人的身份豈不更加突出了麽?

  宋代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在目睹中原移民大規模南遷,經過章、貢二水合爲贛江的交匯處鬱孤臺,寫下了著名的古詞《菩薩蠻》,上闕是:“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行人者,流人也,即今日所稱的移民。這正好對應了一個民間説法,兩宋期間,中原板蕩,大量的中原人到江南後,經章水,過梅嶺,先行落籍在南雄珠璣巷周遭,後來由羅貴等率領,又順湞江而下,進入北江,最後扺達了珠江三角洲,到了以良溪(當時稱爲塱底)爲代表的江海連接處,匯入了廣府民係,由於他們帶來了中原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明清以降,則出現了陳白沙、湛若水、屈大均等一批大學者。

  可以説自宋代以後,廣府人的主體,由珠璣巷移民後裔形成。所以,今天的廣府人海外聯誼會,正是由南雄珠璣巷後裔海外聯誼會昇格來的,這也是對歷史的尊重。2000多年來,從粤西到粤北,從兩漢到兩宋,中原移民越過南嶺,經廣信與珠璣巷,沿西江與北江,再度南下,遍及珠三角與粤西,形成中華民族中個性鮮明、思想開放,活力旺盛的一個族群,不僅在過去、今天,爲中國,爲世界,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而且在未來,當更爲卓越與輝煌。因此,出版大型系列文化書係《廣府文庫》,力求涵蓋整個廣府學的方方面面,旨在爲歷史文化留下記録,爲當今社會造福,給未來以借鏡。

  是爲序。

  2013年3月3日於廣州

  (黎子流,廣州市原市長、廣東省廣府人珠璣巷後裔海外聯誼會會長、廣東廣府學會榮譽會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