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論廣府文化的時空性——兼論與佛山文化的關係

  【摘要】以行政區劃來代替文化分區,這是人們通常比較簡潔而且較實用地概括地域文化時所采用的方法.廣府文化是數百年甚或千年積澱的成果,地域性特徵顯著;佛山文化源於廣府文化,又是適合新時代需要而産生的新地域文化。無論廣府文化,還是佛山文化,兩文化都有明顯的時空性。正是廣府文化與佛山文化時空性不一,應不斷豐富其時代性内涵。

  廣府文化是嶺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嶺南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命名與豐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時空特徵;佛山是明清四大名鎮,其文化是當時手工業和商業文化的代表之一。而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前,即佛山未設同知署前,佛山是廣州府南海縣所轄的一大名鎮而已。而今佛山文化主要是概括今佛山市所轄的五區文化,以行政區劃來代替文化分區。無論廣府文化還是佛山文化,兩文化都有明顯的時空性。今天總結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驗,整理和挖掘兩文化的時代新涵義,認識其歷史時期乃至今天的時空特性十分重要。本文試作剖析,還請方家正之。

  一、廣府文化是數百年甚或千年積澱的成果,地域性特徵顯著

  廣府文化是現今人們爲整理嶺南地域文化,根據珠三角洲甚或更大地域的方言、家庭制度、宗教信仰、風俗、生活方式、行爲規範、文學藝術、歷史傳統等而命名的一種富有濃厚嶺南地域特色的文化。這一族群(或有人作民係)源於先秦時期的南越人,經過秦漢以及東晋南朝移民後,至唐宋時,其文化已納入中央王朝的文化版圖中,成爲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有學者以北宋時廣南東路的客户數量超過當地人口,時珠江三角洲、西江和漠陽江流域,成爲廣府係地區的主體,遂認定爲廣府係定型於唐宋。此成果大致可信。實際上,唐宋時,特别是宋代,國家觀念逐漸被地方所接受,南下和遷至珠三角洲一帶的地方宗族社會逐具端倪,珠三角洲一帶文化習俗和風氣逐漸形成,“廣府”已成爲嶺南特别是廣南東路的代名詞。韓愈《潮州表》及《唐大詔令集》中,都以“廣府”爲單獨稱謂,宋時已列入嶺南“景物”之一。這種在嶺南濕地稻作與基圍堤塘基礎上形成的商品經濟文化,及至後代而形成了珠三角洲一帶的“蔗桑(果)魚基”的開發模式。也是從唐宋時開始,外來文化在廣州等珠江三角洲一帶發展,“蕃坊”、“蕃學”、外來器物與宗教、制度,乃至近代西方科技等,都以廣州爲基地而影響内地。作爲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其文化帶有十分豐富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正是經過千百年的積澱,特别是明清乃至近代,廣府一系列文化風俗的定型及發展,“廣府文化”的概念逐漸形成,被人們所認可並接受。

  當然,上述“廣府”只是一種省略式的稱謂,是廣州都督府或廣州總管府的簡稱,與今天人們所稱的“廣府文化”的“廣府”所涉地域不完全一樣。隋唐時都督府是一種軍政合一的地方性機構。宋時廣州等屬廣南東路管轄,元時廣州等屬江西行省管轄,宋元時廣州轄境有所盈縮。從明時起,“領州一,縣十”,分别是南海、番禺、順德、東莞、增城、香山、新會、清遠、連州、陽山、連南等十一州縣。清時,連州、陽山、連南析出,新增龍門、新寧、新安、花縣、從化、三水等縣。今人整理地域文化,暫把距現在較近的明清廣州府所轄的州縣的地域文化,以行政區劃名代替文化分區名。實際上,這種指代並不確切。“廣府文化”不應僅指代明清廣州所轄地域的文化,而應還涉及部分肇慶、惠州等地域。廣府文化所涉及地域大,以明清廣州府所轄州縣爲主,兼及臨近地區。

  另外,廣府文化主體以廣州爲中心。廣州歷來爲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明清廣東省的首府。其“廣府文化”與其他周圍地區文化比較,具有優越性,其高勢能的文化逐漸向近旁的低勢能文化滲透,進而影響其他地域文化。而且,從唐宋時開始形成的“廣府文化”,具有明顯的時空性。唐宋時,廣府文化以廣州爲代表,“大率民婚嫁、喪葬,衣服多不合禮,尚淫祀,殺人祭鬼……人病不呼醫服藥”。婚喪嫁娶不合禮儀,“巨室父子或异居焉,兄弟骨肉急難不相救”。這些禮儀與中原有别,但重商風氣却使廣州外貿不斷延續,廣州形成了别樣的文化區,“常聞島夷俗,犀象滿城邑”。與“海藥”、“廣藥”、“廣香”一樣,廣州的“南食”、“南烹”有名於世,其他异域的“蕃商”、“蕃坊”、“波斯婦”、“崑崙奴”等也成爲這一文化的另一道亮麗的風景。明清時期,廣府文化如火如荼地發展而達極致。“廣州幫”名聞海内外。大量書院修建,白沙學派名貫學林,明清廣府所轄各州縣的舉人、進士均占到廣東省一半以上,“嶺南三大家”屈大均、陳恭尹、樑佩蘭,“嶺南四家”張錦芳、黄丹書、黎簡、吕堅等,也都是廣府人。廣府的粤樂、粤曲、詩畫、書法等形成自己的特色。包括佛山石灣陶瓷在内的陶藝文化、“廣彩”、“廣綉”、牙雕、木雕等手工藝品文化也有地方特色。僑鄉文化也呈現地方特色。近代,廣州領天下風氣之先,“柯拜船塢”等全國最早的工業企業修建,以及中國民族資本企業繼昌隆機器繅絲廠的修建,使這裏成爲近代中國産業城市的代表,廣州騎樓及一系列十三行附近的“鬼樓”、石室天主堂等西方宗教建築新修,具有中外特色的嶺南園林也成爲中國三大園林類型之一。特别是西方的天文、數學、醫學以及近代報刊都以廣府爲據點,向内地傳播。而制度文化的引進與傳播,廣府文化成爲當時中國先進區域文化的代表。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康樑的維新變法、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近現代中國三大革命策源地都在廣府文化所轄地區内,成爲近代中國求新、求變的先行軍。廣府文化對内地文化産生了强大的輻射力和重要影響,其時空特徵彰顯出明顯的優越性。

  二、佛山文化源於廣府文化,又是適合新時代需要而産生的新地域文化

  佛山,明清是廣州府南海縣所下轄的一個鎮,今有干隆、道光《佛山忠義鄉志》爲证。直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之前,佛山一直隸屬於南海縣,没有獨立的行政機關,所有事務都需交南海縣處理。雖然此前曾設駐防官,但並非常設機構。雍正十一年(1733年),設立“廣州府佛山海防捕務同知署”,設置初衷,因“該鎮綿延十餘裏,煙户十餘萬。五方雜處,易於藏姦。”而南海縣距此五十裏,“省會附郭,治理繁劇,一應稽查,鞭長莫及。”即是廣州府同知署,與其他的五斗口巡檢司、佛山都司、佛山千總署組成清佛山文武四衙,有助於佛山工商業市鎮的發展。當時的南海縣是廣州府的附郭縣,治所在廣州城内;順德、三水屬廣州府所轄,而高明則地屬明清肇慶府所轄,明清的佛山文化,僅是工商業市鎮文化,而非獨立的區域文化,其僅是廣府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地域、文化内涵與外延等都不能脱離廣府文化,其文化源於廣府文化,雖然明清佛山文化也有一些手工業行會、宗族、書院、北帝神等神靈崇拜,但都不能脱離廣府文化的巢臼。其他順德、三水、高明等,當時各縣文化大同小异,與佛山並未形成獨立的二級行政區劃,不足以用佛山文化概括之。

  真正的佛山文化是在佛山作爲地方二級行政區劃的基礎上,特别是1983年佛山地區與佛山市合併,撤銷佛山地區,劃南海縣、順德、高明、三水屬市,原佛山市屬普君、祖廟、昇平、永安四區合併置城區,兼管中山市(1988年,中山市析出)。只有在奠定了行政區劃的基礎上,經過數十年的積澱,纔可能形成所謂的新型地域文化。佛山文化也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孕育而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佛山是隨着改革開放而産生的新型地域文化,其文化内涵也應隨着時代的變化而發展,今佛山市委、市政府以“古鎮都市”文化作爲品牌,其提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古鎮”内涵僅涉佛山禪城一區的文化内容,其他佛山所轄各區文化視而不見,範圍狹小;“都市”文化,没有凸現地方特色,而有涉冷統,並没有顧及廣州等地域文化等。筆者愚見,佛山地域文化在繼承傳統廣府文化的基礎上,應突出“歷史名城文化”(包含武術之鄉、藝術之鄉、陶瓷之鄉、美食之鄉)、“名牌家電企業文化”、“和諧先進文化”等特色。

  “歷史名城文化”除整理原來佛山禪城區的祖廟文化、石灣陶瓷文化、佛山秋色、剪紙、冶鑄文化、舞獅民俗等地方特色文化外,還應加上順德區歷史上有名的“蔗桑果魚基”文化、花卉文化、“自梳女文化”、“食厨文化”、“清暉園”園林文化、“三字經”文化、鑼鼓框文化、李小龍文化等;三水的大旗頭名村歷史文化、蘆苞胥江祖廟民俗文化等;高明的歷史名人文化等;南海區的西樵文化等,這些文化獨具特色,是歷史名城文化的重要内容。

  “名牌家電企業文化”是改革開放後,以新興“家電王國”順德爲代表的佛山文化的組成部分。這裏有“容聲”、“科龍”、“美的”、“格蘭仕”、“華寶”、“萬和”、“愛德”、“康寶”等馳名中外的品牌企業。優秀的企業造就了優秀的企業文化,這是佛山的寶貴財富。科龍全國各地分廠的廠慶活動异彩紛呈,美的運動會盛况空前,格蘭仕企業文化活動日常化,企業内刊成爲争相傳閲的寶典。各個企業文化雖不僅相同,表現形式各异,但企業精神與文化成爲企業生命力的堅强後盾。

  “和諧先進文化”是佛山文化又一個新的突出的品牌。佛山經濟在改革開放中日新月异,先後被評爲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强,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前10名,投資硬件環境40優和全國率先達到小康水平的36個城市之一。文化和社會方面,佛山也是珠三角洲“和諧先進文化”的代表,先後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以及聯合國“人類住區優秀範例”等殊榮。人與自然和諧,順德陳村花卉文化、南海鬆崗南國桃源文化、高明皂幕山水文化、順德清暉毓秀,三水荷花文化特色明顯,南海西樵人杰地靈,佛山處處體現這一和諧文化的内涵。而“雙擁模範城”更是對人與人和諧的最好褒奬。順德等區獲得文化部一級先進文化站,國家級、省級的先進文化的各種殊榮,佛山都榜上有名,各種形式的志願者頻頻見於報端,民衆文化素質顯著提高,佛山文化不僅要在“珠三角洲”和諧先進文化中做排頭兵,而且應在全國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三、廣府文化與佛山文化時空性不一,應不斷豐富其時代性内涵

  任何文化都有時代性、地域性,即時空特性。文化的發展既是時間上的進展,更是空間上的分佈。時代性所展現的文化,依時代更迭而不斷變遷,而地域性展現的文化,則相對穩定,有着多元的特定模式和傳統,文化的時代性和地域性,相互關聯,互相成體,互相補益,互相制約,搆成了文化存在與發展的内在機制。時代風雲多變,賦予地域文化更豐富的内容,使地域文化不斷推陳出新,並經過選擇,穩定在地域上,成爲地域文化的内容,使文化得以積累與存在。而穩定的地域内容以自己鮮明的個性特色和傳統,爲時代内容的變化提供基地,使文化不斷發展,或獨領風騷擴展爲時代文化。

  廣府文化是對唐宋以來明清廣州府等地域文化的概括,隨着時代發展,今仍然稱廣州文化爲廣府文化有些不合時宜,廣府文化是傳統文化,是數百甚或千年傳統地域文化的總稱。今廣州文化經過改革開放,賦予更多的時代内涵。原來廣府文化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是近現代中國革命的策源地。在新時代中,廣州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是珠三角洲新型精神文明的代表。隨着時代性變化,稱廣州文化,既兼顧歷史傳統,又賦予地域文化新的時代内容,廣州市在打造經濟中心的基礎上,適時提出發展文化名城、山水之都構想,建成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廣州文化發展的大圖景已正在描繪,希望廣州市委、市政府放下省會的身份,解放思想,要有憂患意識,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件文化實事,像佛山一樣贏得更多的文化品牌。

  廣州文化適應時代需要,不僅要打造廣交會、陳家祠、中山紀念堂、白雲山、老火靚湯、迎春花市、珠江夜游等城市名片,還應珍惜“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奬”的榮譽,進一步發揮和諧文化的内涵,形成與中國綜合經濟實力排名第三位大城市相適應的文化風格、品牌、地位等。同時,注重與其他珠江三角洲大中城市協調,突出廣州文化在嶺南文化的重要與中心地位,共贏發展,形成珠江三角洲或華南城市群,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的地區文化。

  與廣州相配合,作爲珠三角洲西部距離廣州最近的佛山市,在經濟上推進“廣佛一體化”的同時,文化上突出佛山文化的區域内涵,定位於發展目標上,不要與廣州市相衝突或完全一致,而應找出自己的特色和區域特點,補充或凸現傳統與新時代的文化特徵,與廣州文化趨向一致,共贏協調發展。利用廣州的人才和科研優勢,轉换成佛山文化的新熱點,只有密切配合,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廣佛一體化”漸趨成爲文化上的優勢互補,相互兼容,充分彰顯文化的時空魅力。

  (王元林,暨南大學歷史係、歷史地理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廣府學會顧問委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